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经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韩行普 黄超 +2 位作者 冯益民 陈雨琼 刘春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2249-2253,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经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 目的观察中医经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经筋手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MS-2)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分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60/64)高于对照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抓握能力、视觉运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抓握能力、视觉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行走和跑跳、站立位、坐位、爬与跪位、卧位与翻身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站立位、坐位、爬与跪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跨步长、1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步宽、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跨步长、1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步宽、10 m步行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经筋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较好,有利于减轻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状态,可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小儿 中医经筋手法 运动疗法 运动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礼伟 左文敬 +2 位作者 韩行普 杨永 刘铭珠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42-142,146,共2页
儿童群体一直是临床医学界主要关注的对象,因为患儿的身心皆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心智水平和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完善,所以一旦患病,自身具备的心理承受与自制能力较弱,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较低,十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疗养。尤其对脑瘫儿童来说... 儿童群体一直是临床医学界主要关注的对象,因为患儿的身心皆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心智水平和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完善,所以一旦患病,自身具备的心理承受与自制能力较弱,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较低,十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疗养。尤其对脑瘫儿童来说,常会因为自身年龄特点与心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疾病治疗与护理。心理干预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手段,在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调控心理情绪及改善治疗信心方面效果十分显著,该研究正是基于探究其在儿童脑瘫康复对改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有效分析和阐述,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脑瘫儿童 康复治疗 依从性
下载PDF
步态训练在脑瘫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行普 覃蓉 +1 位作者 阳伟红 王益梅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脑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引入步态训练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进行治疗的48例脑瘫儿童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在脑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引入步态训练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进行治疗的48例脑瘫儿童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步态训练的方法进行下肢功能的康复治疗,此外,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前后对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运用粗大的运动评测表实施D、E项的评分以获得相应的结果。结果通过对脑瘫儿童患者的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引入步态训练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GMFM中D、E项的评分值进行比较与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之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D、E项的评分比较得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步态训练是一种临床上实用的治疗方法,对脑瘫儿童患者的下肢功能康复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训练 脑瘫 下肢功能 康复训练 应用分析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韩行普 覃蓉 +1 位作者 漆帯丽 邓莹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5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应用机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应用机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分别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得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GMFM得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痉挛型脑性瘫痪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强化前庭刺激对脑瘫儿童平衡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礼伟 左文敬 +2 位作者 韩行普 杨永 刘铭珠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138-138,共1页
目的探讨前庭刺激带给脑瘫儿童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儿童患者80例,进行为期2个月的荡秋千、摇头前庭刺激康复治疗。治疗完成前后采用粗大运动训练量表对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行测定,对... 目的探讨前庭刺激带给脑瘫儿童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儿童患者80例,进行为期2个月的荡秋千、摇头前庭刺激康复治疗。治疗完成前后采用粗大运动训练量表对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强化前庭刺激的临床疗效。结果在80例患儿中,有73例患儿的平衡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6例患儿的平衡功能得到了加强,仅有1例患儿的平衡功能无明显好转,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75%。结论强化前庭刺激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提高患儿协调性,改善患儿身体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前庭刺激 脑瘫儿童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庆博 胡继红 +2 位作者 刘华 祁芳 韩行普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1期661-664,共4页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治疗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22例,随机分为肌贴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肌贴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治疗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22例,随机分为肌贴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肌贴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并全程接受肌内效贴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试臂丛功能综合评价、粗大运动功能测试A区(GMFM-A)评分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测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幅值。结果:2组患儿在治疗3个月后,测试结果均优于治疗前测试结果(P<0.05)。治疗3个月后,肌贴组患儿臂丛功能综合评价、GMFM-A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肌贴组的肌电图检查显示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对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上肢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臂丛神经损伤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