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薇甘菊的天敌调查初报 被引量:25
1
作者 韩诗畴 李丽英 +5 位作者 彭统序 刘文惠 李开煌 陈巧贤 罗莉芬 邵婉婷 《昆虫天敌》 CSCD 2001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经调查和鉴定,我国假泽兰属有两种:原产种为假泽兰Mikania cordata,分布海南省和广东省,不造成为害;入侵种为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分布广东、香港和台湾等地,造成严重为害。在假泽兰上采到... 经调查和鉴定,我国假泽兰属有两种:原产种为假泽兰Mikania cordata,分布海南省和广东省,不造成为害;入侵种为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分布广东、香港和台湾等地,造成严重为害。在假泽兰上采到假泽兰瘤瘿螨Aceria  mikaniae(Nalepa),是我国新记录,对假泽兰的生长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薇甘菊有明显的驱避作用,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or可致薇甘菊叶片萎缩;在深圳、珠海等地发现薇甘菊上病害普遍,是假尾孢菌属一种真菌 Pseudocercospora sp.所致。在有些地方发现菟丝子 Cuscuta Japonica Choisy寄生薇甘菊,能否用来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天敌 假泽兰 杂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菟丝子致死薇甘菊 被引量:28
2
作者 韩诗畴 李开煌 +4 位作者 罗莉芬 刘文惠 陈巧贤 彭统序 李丽英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1期7-14,共8页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是入侵的害草,已经由珠江三角洲扩散到粤东、粤西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山区。在薇甘菊的天敌调查中看到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严重时可以把薇甘菊致死。我们在本所的实验园中栽种薇甘菊,并让其被菟丝...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是入侵的害草,已经由珠江三角洲扩散到粤东、粤西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山区。在薇甘菊的天敌调查中看到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严重时可以把薇甘菊致死。我们在本所的实验园中栽种薇甘菊,并让其被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寄生,结果证实菟丝子在两个月左右,完全可以抑制薇甘菊的生长,最终把蔽甘菊致死。这可能是以草治草的一种新途径。但是菟丝子也是我国农作物的一种重要杂草,如何利用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为害,而又不使菟丝子对薇甘菊的伴生植物和其它农作物造成为害,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菟丝子致死薇甘菊的机理更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菟丝子 以草治草 杂草 天敌 生物控制
下载PDF
沙田柚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韩诗畴 黄鸿 +4 位作者 唐飞燕 吴华 林琼芳 毛润乾 曾炳坤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81-99,共19页
介绍沙田柚优质高产栽培竹理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其综合治理原理与技术措施。
关键词 沙田柚 病虫害 综合治理
下载PDF
香港地区释放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诗畴 刘文惠 +4 位作者 陈巧贤 曾炳坤 陈乃荣 林江兴 余福祥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2期54-56,共3页
1996~1998年在香港连续3年利用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1996年4月调查,放蜂的3个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分别达80.00%、89.57%和90.00%,卵粒寄生率分别为81.81%、68.72%和89.16%;而... 1996~1998年在香港连续3年利用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1996年4月调查,放蜂的3个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分别达80.00%、89.57%和90.00%,卵粒寄生率分别为81.81%、68.72%和89.16%;而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仅分别为16.67%和17.07%。1998年5月调查,放蜂的各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也分别高达87.50%和87.96%。同时,果园虫口密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蝽卵平腹小蜂 荔蝽 荔枝
下载PDF
灭幼脲三号及灭多混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诗畴 许雄 +1 位作者 陈巧贤 任辉 《昆虫天敌》 CSCD 1994年第2期73-76,共4页
试验证明:灭幼脲三号及灭多混剂(灭幼脲三号十多来宝、DT)均能通过米蛾卵壳渗入卵液、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发育略有影响,但幼虫尚能发育至蛹期。灭多混剂比灭幼脲三号对赤眼蜂的毒性大、两种药剂的LC_(50)分别是493... 试验证明:灭幼脲三号及灭多混剂(灭幼脲三号十多来宝、DT)均能通过米蛾卵壳渗入卵液、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发育略有影响,但幼虫尚能发育至蛹期。灭多混剂比灭幼脲三号对赤眼蜂的毒性大、两种药剂的LC_(50)分别是493.73和630.48ppm,均大于林间使用浓度,对寄生于松毛虫卵中的不同发育期赤眼蜂均很安全、对蜂羽化没有影响。在人工卵中,灭幼脲三号浓度达到320ppm时,低龄幼虫尚能生育至老熟幼虫,但浓度为20ppm时,对幼虫化蛹及蛹羽化为成蜂抑制作用较明显,只有19.36%的幼虫能化蛹,当浓度为5ppm时、仅11.91%的蛹能羽化出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幼脲三号 多来宝 松毛虫赤眼蜂
下载PDF
利用人工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 被引量:5
6
作者 韩诗畴 刘文惠 +2 位作者 李丽英 陈巧贤 曾炳坤 《昆虫天敌》 CSCD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以柞蚕蛹血淋巴40%,10%的麦乳精溶液30%,鸡蛋黄20%,N'S溶液10%为培养液,聚丙烯薄膜为卵膜,制成人工卵。涂以8%聚乙烯醇溶液作为引诱剂,繁殖玉米螟赤眼蜂。处理组人工卵寄生率、化蛹卵率、羽化卵率和寄生效率分别为81.8... 以柞蚕蛹血淋巴40%,10%的麦乳精溶液30%,鸡蛋黄20%,N'S溶液10%为培养液,聚丙烯薄膜为卵膜,制成人工卵。涂以8%聚乙烯醇溶液作为引诱剂,繁殖玉米螟赤眼蜂。处理组人工卵寄生率、化蛹卵率、羽化卵率和寄生效率分别为81.85%、78.16%、85.79%和0.5488,而对照组仅分别为28.18%、18.56%、23.60%和0.0123,产卵引诱物质能明显提高玉米螟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的寄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人工卵 产卵引诱物质
下载PDF
荔蝽卵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对寄主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诗畴 陈巧贤 +1 位作者 刘文惠 张敏玲 《昆虫天敌》 CSCD 1993年第1期10-13,共4页
室内以人工卵和柞蚕卵为寄主,观察荔蝽卵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简称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简称赤眼蜂)种间对寄主的竞争情况。实验表明:平腹小蜂寄生后两天内接赤眼蜂,在接蜂时间间隔为0天,一天和... 室内以人工卵和柞蚕卵为寄主,观察荔蝽卵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简称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简称赤眼蜂)种间对寄主的竞争情况。实验表明:平腹小蜂寄生后两天内接赤眼蜂,在接蜂时间间隔为0天,一天和两天时,含赤眼蜂的寄生卵分别占53.66%、46.11%和47.20%;含平腹小蜂的寄生卵分别占27.09%、28.53%和23.08%;含两种蜂的寄生卵分别占19.25%、25.36%和29.72%。若两种蜂接蜂时间间隔为四天和八天时,含赤眼蜂的寄生卵分别降为15.79%和11.88%;而含平腹小蜂的寄生卵分别增加至48.35%和52.15%;含两种蜂的寄生卵比例也有所增加,分别占35.86%和35.15%。弱者不能完成发育而在出蜂前死亡,强者也难繁殖出正常的后代。实验室繁殖时应避免两种蜂混杂而降低出蜂质量。过寄生也会使平腹小蜂幼虫产生种内竞争现象,同龄幼虫以二龄期竞争最为激烈;不同龄期则因一龄幼虫行动活跃,利用长而硬的刺毛刺伤二龄甚至三龄幼虫而成为营养争夺的胜利者。过寄生虽然可以正常出蜂但已经造成寄生卵的浪费。生产实践中应控制正常的蜂卵比,减少这种现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蝽卵 平腹小蜂 松毛虫赤眼蜂
下载PDF
广州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发生动态及气象因子 被引量:32
8
作者 吕欣 韩诗畴 +4 位作者 徐洁莲 黄鸿 吴华 欧剑峰 孙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0-1856,共7页
2002-2005年期间,在广东广州利用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进行了全年种群动态监测,调查可知桔小实蝇可在广州全年发生。该虫数量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6-9月份是发生盛期;10月份虫口密度逐渐下降,11月到翌年3月份种群数量很低。对桔小实蝇发生... 2002-2005年期间,在广东广州利用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进行了全年种群动态监测,调查可知桔小实蝇可在广州全年发生。该虫数量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6-9月份是发生盛期;10月份虫口密度逐渐下降,11月到翌年3月份种群数量很低。对桔小实蝇发生数量和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雨因子作用最大,其中月平均降雨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日照因子作用次之,但月总日照时数对该虫的发生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广州
下载PDF
取食不同食料植物对安婀珍蝶的营养利用及中肠四种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志刚 韩诗畴 +4 位作者 郭明昉 李丽英 彭统序 刘文惠 罗莉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4-678,共5页
分别用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革命菜GynuracrepidioidesBenth、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和白菜BrassicachinensisL.饲养安婀珍蝶Actinoteanteas,计算各龄期试虫的存活率;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 分别用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革命菜GynuracrepidioidesBenth、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和白菜BrassicachinensisL.饲养安婀珍蝶Actinoteanteas,计算各龄期试虫的存活率;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安婀珍蝶4龄幼虫的营养利用以及中肠中淀粉酶、海藻糖酶、蔗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饲养的试虫,其4、5、6龄的存活率高于其他供试食料植物上的试虫;取食薇甘菊的安婀珍蝶4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食料植物的试虫,但其相对取食量明显较低;取食薇甘菊的安婀珍蝶4龄试虫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高于以其他3种植物为食的试虫;取食白菜的4龄试虫,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淀粉酶比活力较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安婀珍蝶对革命菜、菜心和白菜存在不同程度的取食利用障碍,由此判定他们不会成为安婀珍蝶的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安婀珍蝶 营养指标 转化酶 解毒酶 酶活力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害虫种类、防控现状及成灾原因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志刚 戴建青 +2 位作者 叶静文 徐华林 韩诗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9-1118,共10页
红树林湿地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我国红树林陆续出现多种害虫种群暴发成灾的现象,使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本文归纳了近20年来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较严重的有海榄雌瘤斑螟Acroba... 红树林湿地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我国红树林陆续出现多种害虫种群暴发成灾的现象,使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本文归纳了近20年来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较严重的有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白囊袋蛾Chalioides kondonis,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和小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等;对红树林虫害的防控现状进行总结,目前开展的防控工作主要以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为主,结合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手段的运用,对暴发期的害虫种群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昆虫群落多样性等方面对害虫种群的成灾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最终提出以虫害可持续控制为目标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生境调控策略,以期为提高红树林湿地虫害管理水平以及促进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系统 害虫 防控现状 成灾原因 虫害可持续控制
下载PDF
艳婀珍蝶取食对薇甘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玲玲 韩诗畴 +5 位作者 李志刚 刘楠 李丽英 罗莉芬 彭统序 刘文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0-1336,共7页
艳婀珍蝶取食后,对薇甘菊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总酚含量,有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后3h内所测各量即发生变化,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取食4d... 艳婀珍蝶取食后,对薇甘菊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总酚含量,有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后3h内所测各量即发生变化,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取食4d中,叶片的SOD、POD活性总体上分别高于对照,CAT活性总体上低于对照,说明在艳婀珍蝶胁迫过程中,SOD和POD所起的作用比CAT大。取食叶SOD、POD活性均在48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CAT活性在24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也迅速下降。取食叶PPO活性动态变化程度较大,表现出3个峰值,分别为对照的1·83,1·92倍和2·17倍;总酚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DPPH·的清除力一直显著性甚至极显著性低于对照。取食叶的SOD与CAT和POD均呈正相关性,且相关性大于对照;PPO与总酚含量在取食叶与对照中也均呈弱正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薇甘菊的保护酶对艳婀珍蝶胁迫的应激效应是短暂而有限的,艳婀珍蝶的取食破坏了薇甘菊叶片功能,较大程度的干扰了薇甘菊保护酶系统的防御代谢,薇甘菊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薇甘菊也不能通过改变酚类物质含量来抵御艳婀珍蝶的取食,艳婀珍蝶取食对薇甘菊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艳婀珍蝶 保护酶 总酚 有机自由基
下载PDF
控制外来杂草薇甘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邵婉婷 韩诗畴 +4 位作者 黄寿山 刘文惠 李开煌 彭统序 李丽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3-45,48,共4页
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H .B .K .)原产中、南美洲 ,是一种生长、蔓延迅速 ,危害极大的恶性杂草 ,近年来已在我国南方地区蔓延扩散成灾。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薇甘菊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布、危害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杂草 薇甘菊 分布 危害 防治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黄板加信息素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田间诱集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戴建青 韩诗畴 +2 位作者 李军 安新城 叶静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利用昆虫嗅觉和视觉特性,研制开发一种对黄曲条跳甲有良好诱杀效果的昆虫引诱剂,以实现对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方法】设粘虫黄板为对照,两种不同配方信息素组分诱剂与黄板结合(黄板+信息素Ⅰ、黄板+信息素Ⅱ)共3个处理,研... 【目的】利用昆虫嗅觉和视觉特性,研制开发一种对黄曲条跳甲有良好诱杀效果的昆虫引诱剂,以实现对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方法】设粘虫黄板为对照,两种不同配方信息素组分诱剂与黄板结合(黄板+信息素Ⅰ、黄板+信息素Ⅱ)共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菜心田、芥菜田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在菜心田,黄板单独使用或与信息素结合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平均每板可分别诱捕74.7和134.0头黄曲条跳甲成虫,分别占总诱虫量的5.8%和7.8%,同时还诱捕到相当数量的蚜虫、斑潜蝇、小菜蛾等小型昆虫。在菜心田和芥菜田,与单独使用黄板相比,两种信息素诱剂加黄板处理可分别增加59.2%和61.0%的黄曲条跳甲诱集量。【结论】利用昆虫视觉和嗅觉识别相结合研制的昆虫引诱剂可用于黄曲条跳甲的生态控制,达到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粘虫黄板 信息化学物质 引诱剂 诱集效果
下载PDF
广州市蝴蝶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志刚 李军 +2 位作者 张碧胜 龚鹏博 韩诗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7-1050,共4页
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广州市蝴蝶资源进行调查,对该区域蝴蝶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点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记述蝴蝶10科45属73种;个体数量以粉蝶科最多,蛱蝶科、凤蝶科次之;各科蝴蝶物种丰富度以蛱蝶科最高,Margalef丰度指数为3.... 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广州市蝴蝶资源进行调查,对该区域蝴蝶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点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记述蝴蝶10科45属73种;个体数量以粉蝶科最多,蛱蝶科、凤蝶科次之;各科蝴蝶物种丰富度以蛱蝶科最高,Margalef丰度指数为3.87,凤蝶科、眼蝶科次之;各科的种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凤蝶科、蛱蝶科、眼蝶科、粉蝶科、弄蝶科、灰蝶科、环蝶科、蚬蝶科、斑蝶科和珍蝶科;属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蛱蝶科、粉蝶科、眼蝶科、弄蝶科、凤蝶科、灰蝶科、环蝶科、蚬蝶科、斑蝶科和珍蝶科;凤蝶科均匀度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90,其次为弄蝶科和灰蝶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蝴蝶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的发育速率及食物转化率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徐齐云 龙镜池 +2 位作者 叶明强 安新城 韩诗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1-564,共4页
本文研究了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取食花生麸的发育速率及其食物转化率。仔细考察了黑水虻卵孵化后,其幼虫平均体重的增长情况,结果显示,黑水虻在实验条件下(T=30℃,RH=60%),幼虫发育的参考周期为20 d,其中最初5 d体重增长94.33倍... 本文研究了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取食花生麸的发育速率及其食物转化率。仔细考察了黑水虻卵孵化后,其幼虫平均体重的增长情况,结果显示,黑水虻在实验条件下(T=30℃,RH=60%),幼虫发育的参考周期为20 d,其中最初5 d体重增长94.33倍,从第6 d至第10 d体重增长7倍,最后10 d体重增长0.95倍,从初孵幼虫到老熟幼虫体重增长1486.67倍,发育期内的体重增长趋势类似于逻辑斯谛曲线,而第5天(W=1.43 g/百头虫)与第10天(W=11.45g/百头虫)则为逻辑斯谛曲线的两个拐点。食物转化率测定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取食花生麸的转化率为2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花生麸 发育速率 食物转化率
下载PDF
不同诱捕器与诱芯对桔小实蝇的诱杀效果 被引量:33
16
作者 徐洁莲 韩诗畴 +2 位作者 欧剑峰 黄鸿 吴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诱捕器 诱芯 桔小实蝇 诱杀效果 针蜂 诱虫口
下载PDF
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春婷 黄寿山 +3 位作者 刘文惠 韩诗畴 陈巧贤 李丽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47-1950,共4页
通过解剖柞蚕卵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生殖力数据的方法 ,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单雌平均产卵量为 86 .15粒 ,赤眼蜂的卵、幼虫、蛹的各期存活率分别为 1.0 0、0 .9186、0 .889... 通过解剖柞蚕卵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生殖力数据的方法 ,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单雌平均产卵量为 86 .15粒 ,赤眼蜂的卵、幼虫、蛹的各期存活率分别为 1.0 0、0 .9186、0 .8895 ;羽化率为 0 .86 6 8;种群趋势指数I为 5 4 .4 8.可见 ,大卵 (柞蚕卵 )繁蜂与小卵 (如米蛾卵 )繁蜂不同 ,大卵繁蜂时的幼期死亡率接近 30 %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文中还讨论了净生殖力R0 、I、内禀增长率rm3个重要生命表参数计算及其相互关系 ,认为R0 和I在生物学意义上相同 ,由I值也可计算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柞蚕 生命表 生殖力 存活率
下载PDF
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戴建青 李军 +3 位作者 李志刚 吕欣 徐华林 韩诗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65-67,共3页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近年来,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对整个红树林海榄雌种群造成严重危害,对湿地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对红树林地区生...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近年来,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对整个红树林海榄雌种群造成严重危害,对湿地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对红树林地区生物及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危害、不污染环境和杀伤天敌的有效的害虫防控技术模式,2007—2009年采用寄生蜂、寄生蜂携带病毒的"生物导弹"结合Bt的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对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导弹"防治区和Bt防治区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从防治前57.1%和67.7%下降到31.9%和38.1%,几种生物防治技术的结合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44.3%~74.2%,使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海榄雌 海榄雌瘤斑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在昆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68
19
作者 戴建青 韩诗畴 杜家纬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7-414,共8页
植物信息化学物质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 植物信息化学物质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的种类、基本特性和作用方式,并就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应用前景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 信息化学物质 信息素 寄主选择
下载PDF
3种药剂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华 黄鸿 +4 位作者 韩诗畴 李军 李志刚 欧剑峰 毛润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50-52,共3页
在野外分别采用95%氟虫腈配制的毒粉、毒饵、毒粉毒饵混剂3种药剂处理红火蚁蚁丘,并以速杀效果和持效性作为防治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毒粉毒饵混剂的速杀效果和持效性均较好,活动蚁丘减退率为91.73%;毒粉的速杀效果较好,但持效性... 在野外分别采用95%氟虫腈配制的毒粉、毒饵、毒粉毒饵混剂3种药剂处理红火蚁蚁丘,并以速杀效果和持效性作为防治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毒粉毒饵混剂的速杀效果和持效性均较好,活动蚁丘减退率为91.73%;毒粉的速杀效果较好,但持效性差;毒饵的速杀效果比毒粉慢,但持效性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毒粉 毒饵 氟虫氰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