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路美术作品
1
作者 韩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沿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分布格局
2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2-843,共12页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随GWD增加和土壤水分减少,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数减少、结构简化、群落发生退化,退化顺序为浅根系的中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最后留存的是抗旱性较强的乔灌木或灌木;同时土壤水分和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而物种均匀度指数降幅较小。GWD与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P<0.01),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对收益随GWD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GWD是控制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权衡关系的转折点为GWD 4.5m左右,转折点以下(GWD<4.5m)二者沿GWD以相同速率变化,呈协同关系;转折点以上(GWD>4.5m)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权衡明显增大,土壤水分相对收益剧降,即维持当前相应的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系统通过反馈调节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综上表明,维持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合理GWD在4.5m左右,这为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保育与生态输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土壤水分 物种多样性 相对收益 地下水埋深 权衡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再思考
3
作者 韩路 《争议解决》 2024年第2期994-999,共6页
德国帝国法院1897年判决一起“癖马案”,由该案率先产生了期待可能性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平衡了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充分体现了刑法对人性弱点的关怀。大陆法系国家的日本随即也引入了该理论,并在司法实践中严格限制其适用。我国刑法... 德国帝国法院1897年判决一起“癖马案”,由该案率先产生了期待可能性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平衡了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充分体现了刑法对人性弱点的关怀。大陆法系国家的日本随即也引入了该理论,并在司法实践中严格限制其适用。我国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期待可能性”问题,但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该理论也是予以认可的。学界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很多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思考,以丰富我国的刑法理论,并对促进该理论在司法实践的统一适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入 路径 范围
下载PDF
胡杨异形叶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响应
4
作者 王雨晴 周守航 +2 位作者 马富龙 王海珍 韩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以塔里木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典型异形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变化规律及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结果显示:(1)随GWD的增加,3种异形叶的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可... 以塔里木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典型异形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变化规律及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结果显示:(1)随GWD的增加,3种异形叶的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降低趋势,水分饱和亏缺、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保持较高活性且较稳定。(2)条形叶Pro、SS含量与GWD呈极显著正相关,卵形叶SS、SP含量与GWD呈显著正相关,锯齿阔卵形叶SS含量与GWD呈极显著正相关。(3)条形叶主要以Pro和SS协同维持细胞渗透势以应对水分胁迫,卵形叶以增强渗透调节能力(SP、Pro、SS)来提高其抗旱性,锯齿阔卵形叶则以SS、Pro维持细胞膨压,并通过POD、SOD清除活性氧(ROS)协同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异形叶 地下水埋深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活性 水力限制 叶形分化
下载PDF
胡杨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5
作者 冯宇 王雨晴 +2 位作者 李沅楷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7-1726,共10页
探究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格局,对理解干旱荒漠区优势植物适应干旱贫瘠逆境的权衡策略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境胡杨叶功能性状变异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胡杨适应干... 探究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格局,对理解干旱荒漠区优势植物适应干旱贫瘠逆境的权衡策略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境胡杨叶功能性状变异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胡杨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生态策略。结果表明:(1)胡杨叶功能性状在不同地下水埋深(GWD, groundwater depth)之间差异显著(P<0.05),比叶面积(SLA, specific leaf area)、叶宽(LW, leaf width)、叶面积(LA, leaf area)随GWD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叶长(LL, leaf length)、叶干物质含量(LDMC, leaf dry mass)、叶组织密度(LTD, leaf tissue density)则显著增大(P<0.05);其中LW、LA变异系数较高(48.6%、39.4%),对GWD变化较敏感。(2)浅GWD生境土壤有机碳(SOC, soil organic carbon)、全氮(TN, total nitrogen)、全磷含量(TP, total phosphorus)与氮磷比(N/P, nitrogen phosphorus ratio)显著高于深GWD生境(P<0.05),碳氮比(C/N, carbon nitrogen ratio)则相反;其中TN、SOC、N/P变异系数较高(≥40.0%),对GWD变化较敏感。(3)冗余分析表明,C/N、N/P、TN、SOC是影响胡杨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其中C/N显著影响LW、LA与SLA,N/P则显著影响LL与LDMC,TN显著影响LTD(P<0.05)。(4)随GWD增加,土壤库养分减少,林下土壤旱化贫瘠。胡杨为了生存,通过减小LW、LA、SLA,增加LL、LTD、LDMC来适应日益干旱贫瘠的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叶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地下水埋深 适应策略
下载PDF
美国‘WL’系列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南疆的生产性能与适应性评价
6
作者 李妍 马富龙 +1 位作者 韩路 王海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南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美国‘WL’系列6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生长速率与初花期的鲜、干草产量、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南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美国‘WL’系列6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生长速率与初花期的鲜、干草产量、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WL358返青最早,WL712最晚;生长速率以WL440最快,WL168最慢,分别为2.30和1.98 cm·d^(-1)。不同品种的株高随种植年限依次递增,随刈割次数依次递减;各茬生长期(至初花期)逐渐缩短,生长速率加快,3年平均株高以WL440最高(90.73 cm),品种间株高无显著差异(除WL343外)。各年份不同茬次叶茎比呈递增趋势,叶茎比以WL168最高(0.69),干鲜比以WL525最高(0.23)。鲜、干草产量随种植年限逐渐增大;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均以WL358最高,分别为98.21与21.26 t·hm^(-2),WL168鲜草产量(76.37 t·hm^(-2))与WL525干草产量(16.37 t·hm^(-2))最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干草产量的各因子依次为生长速率、鲜草产量、干鲜比、株高、单株干重、叶茎比;6个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结果为WL358>WL440>WL168>WL343>WL712>WL525。分析认为WL358品种的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疆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紫花苜蓿 秋眠级 生长速率 生产性能 适应性
下载PDF
高河煤矿掘进工作面干式除尘系统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韩路 《煤》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为降低掘进粉尘质量浓度,改善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针对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难题,以高河煤矿w3306高抽巷为背景,设计了基于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方式的干式过滤除尘系统,通过分析掘进工作面现场环境与粉尘扩散规律,明确了压风风筒与抽... 为降低掘进粉尘质量浓度,改善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针对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难题,以高河煤矿w3306高抽巷为背景,设计了基于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方式的干式过滤除尘系统,通过分析掘进工作面现场环境与粉尘扩散规律,明确了压风风筒与抽风风筒的安装位置,并在压风风筒上安装控风风筒优化掘进工作面的风流布局,提升了干式过滤除尘系统的吸尘能力,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降尘效果。现场应用结果显示:开启除尘系统后,掘进机司机位置的平均总尘、呼尘降尘率分别为97.67%和97.26%,二运机尾位置的平均总尘、呼尘降尘率分别为98.05%和97.58%,有效降低了掘进工作面的粉尘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治理 除尘系统 干式除尘 控风风筒
下载PDF
起重永磁吊具拉脱力测试台设计
8
作者 周洲 邓冉 +2 位作者 韩路 周峰 魏汝路 《起重运输机械》 2023年第5期49-54,共6页
由于永磁吊具吸脱力不足、零部件故障而引发的起重机械事故时有发生。抽检结果显示,永磁吊具的安全性能合格率较低,实测吸力远低于额定标称值。不可分的电磁吸盘等磁力起重装置已纳入检验范围,但进行法定检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仪器设备... 由于永磁吊具吸脱力不足、零部件故障而引发的起重机械事故时有发生。抽检结果显示,永磁吊具的安全性能合格率较低,实测吸力远低于额定标称值。不可分的电磁吸盘等磁力起重装置已纳入检验范围,但进行法定检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仪器设备,检验人员现场无法进行拉脱力测量。通过调研机械制造企业常用永磁吊具的规格型号,文中设计了一种起重永磁吊具拉脱力测试台。通过结构设计、力学计算及Ansys仿真分析得出,该测试台能满足测量3 000 kg及以下永磁吊具的现场测试要求,解决目前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时,检验项目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吊具 拉脱力 测试台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新型保润剂丙二醇吡咯酯的制备及其对再造烟叶保润效果研究
9
作者 楚文娟 樊文鹏 +5 位作者 高子婷 韩路 田海英 姬小明 万纪强 来苗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为克服传统保润剂丙二醇在加热烟草制品中吸湿性过强的缺点,制备了一种新型保润剂丙二醇吡咯酯,并利用热重-微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考查其热行为及其在再造烟叶中的保润效果。结果表明:丙二醇... 为克服传统保润剂丙二醇在加热烟草制品中吸湿性过强的缺点,制备了一种新型保润剂丙二醇吡咯酯,并利用热重-微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考查其热行为及其在再造烟叶中的保润效果。结果表明:丙二醇吡咯酯的热失重区间为149.9~400.0℃,在298.7℃时质量损失率达最大(77.39%);在200℃、300℃和350℃下的主要裂解产物为吡咯酸和丙二醇,其中丙二醇可以起到协调和降低烟气干燥感的作用;在低湿环境下添加丙二醇吡咯酯的再造烟叶丝保润能力高于空白组,但低于丙二醇组;丙二醇组、丙二醇吡咯酯组和空白组中再造烟叶丝内部结合水占比分别为75%、70%、68%,即丙二醇吡咯酯可以降低再造烟叶丝的强吸湿性,同时保持一定的保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醇吡咯酯 保润剂 热行为 再造烟叶 加热卷烟
下载PDF
封育对昆仑山北坡温性草原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马富龙 韩路 +3 位作者 冯秀花 周志勇 何镇南 席琳乔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64-3375,共12页
本文以第十四师一牧场草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封育2年后对草地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封育促进了牻牛儿苗科、禾本科等生活力强的优势种与多年生适口性较好牧草的生长。封育使植物地上生物量与盖度分别增加82.3%,27.... 本文以第十四师一牧场草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封育2年后对草地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封育促进了牻牛儿苗科、禾本科等生活力强的优势种与多年生适口性较好牧草的生长。封育使植物地上生物量与盖度分别增加82.3%,27.7%,植物多样性、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与多样性显著提高(P<0.05)。封育后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增加6.1%,3.0%,尤其细菌多样性显著增加,促进了土壤固氮、有机质分解与沉积态磷的溶解。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总盐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封育提高了温性草原植物地上生物量、盖度与多样性,增加了土壤养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与增加有益微生物种类,促进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为极端干旱区退化草地实施有计划的围栏封育、轮牧及科学恢复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原 围栏封育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超微血管显像技术联合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11
作者 龙花 韩路 方开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127-131,共5页
目的 探究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联合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甲状腺结节110例,均行常规超声、SMI检查,依据常规超声行TI-RADS分级。以手术病理结... 目的 探究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联合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甲状腺结节110例,均行常规超声、SMI检查,依据常规超声行TI-RADS分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SMI、TI-RADS单一及二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且通过SMI对结节进行血流分级。结果 1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恶性结节(甲状腺癌)58例,良性结节52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MI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38%、80.77%、86.36%,TI-RADS分别为75.86%、76.92%、76.36%,SMI联合TI-RADS分别为94.83%、88.46%、91.82%。SMI、SMI联合TI-RADS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TI-RADS(P<0.05)。SMI模式下,甲状腺恶性结节血流分级2~3级比例高于良性结节(P<0.01)。结论 SMI联合TI-RADS能有效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效能,SMI血流分级有利于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微血管显像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病理学 血流分级 诊断 鉴别 定性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龙花 韩路 方开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01—2023-01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24例,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01—2023-01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24例,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并按2∶1比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分析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组患者预后状况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78例,预后不良组42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PSV、IMT、ED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5、31.515、104.601,P<0.05),且重度狭窄组PSV<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重度狭窄组IMT、EDV>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S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48,P<0.05),IMT、ED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92、0.569,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度/重度)、发病至入院时间(12~24 h)、斑块稳定性(混合斑块/不稳定斑块)、NIHSS评分、IMT、EDV为预后的危险因素,规律使用降压药物、PSV为预后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V、IMT、EDV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44、0.844、0.835。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AUC为0.92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89.7%。结论年龄≥70岁、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度/重度)、发病至入院时间(12~24 h)、斑块稳定性(混合斑块/不稳定斑块)、NIHSS评分、IMT、EDV为预后的危险因素。规律使用降压药物、PSV为预后保护因素,且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有效指标,且联合预测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影响因素 颈动脉超声 血流参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79
13
作者 韩路 王家强 +1 位作者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40-4651,共12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个断面8.5 hm2天然胡杨林进行野外调查,绘制了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密度随径级增大而减小,自疏指...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个断面8.5 hm2天然胡杨林进行野外调查,绘制了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密度随径级增大而减小,自疏指数接近-3/2,个体胸径达24 cm后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中、下段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林分年轻;存活曲线为Deevey C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种群。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上段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比例高达77.2%,存活曲线属Deevey C型,为增长种群;南口镇与托海乡胡杨种群结构呈壶型,幼龄级比例极低、中大龄级比例高达84.7%,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衰退种群;沙黑里克镇胡杨种群结构呈钟型,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暂时稳定种群。种群数量动态与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中、下段胡杨更新资源丰富,未来种群能够稳定增长;上段南口镇、托海乡与沙黑里克镇幼龄级数量随时间推移减少,种群向大老龄级发展,未来种群将走向衰退。总之,上段胡杨种群因更新资源不足而趋于衰退,未来保持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和加强保护现有植株及其生境是保持胡杨种群自然更新和进行种群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上游 不同生境 胡杨种群 年龄结构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中游胡杨种群结构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62
14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周正立 李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5-1322,共8页
在新疆塔里木河的上游-阿瓦提县和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编绘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大小、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胡杨的种群... 在新疆塔里木河的上游-阿瓦提县和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编绘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大小、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胡杨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苗储备丰富,缺乏老树,林分较年轻,为增长种群。种群从Ⅰ~Ⅱ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中龄个体生命期望寿命较高,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Ⅲ(凹)型。轮台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幼苗相对较少,林相成熟,为稳定种群。种群从Ⅵ~Ⅶ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生命期望寿命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存活曲线经模型检验符合DeeveyⅡ(直线)型。不同生境种群的消失率与死亡率曲线变化一致,均出现两个高峰,峰值大小明显不同。种群数量动态是胡杨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胡杨 种群结构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灰胡杨叶性状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冯宇 应瑶琳 +1 位作者 王雨晴 韩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4-482,共9页
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优势树种灰胡杨为研究对象,分析灰胡杨叶性状与化学计量学特征沿地下水埋深梯度(GWD)的变异格局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灰胡杨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生态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灰胡杨叶性状和化学计量学... 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优势树种灰胡杨为研究对象,分析灰胡杨叶性状与化学计量学特征沿地下水埋深梯度(GWD)的变异格局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灰胡杨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生态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灰胡杨叶性状和化学计量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面积(LA)、叶片含水量(LWC)、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随GWD增加呈下降趋势,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组织密度(LTD)、叶碳含量(LCC)、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随GWD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C∶P、N∶P、LPC和LA变异系数较大(39.90%、36.09%、30.63%和28.22%),对GWD变化较为敏感。(2)LA与LTD和LDMC, LWC与LTD和LDMC, LNC与C∶N, LPC与LCC、N∶P和C∶P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LA与N∶P和C∶P呈显著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A、LDMC、LTD、C∶P可作为响应地下水埋深变化的重要指标。(3)C∶N、N∶P、C∶P随GWD增加均呈上升趋势,LCC、LNC和LPC的均值(438.617 mg/g、14.991 mg/g和0.728 mg/g)均低于全球陆生植物叶片的平均标准;灰胡杨叶片C∶N<30、N∶P>16,表明灰胡杨生长主要受P限制。(4)随GWD增加,灰胡杨以增加LCC、LTD、LDMC、C∶N、N∶P和C∶P,并降低LA、LWC、LPC和LNC的保守型策略来适应极端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胡杨 叶性状 化学计量学特征 地下水埋深 生态策略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62
16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彭杰 莫治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68-1673,共6页
以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胡杨群落中除草本西北天冬种群空间分布格... 以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胡杨群落中除草本西北天冬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它主要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拟合检验表明,胡杨、灰叶胡杨种群为聚集分布.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分析表明,灰叶胡杨在小树、中树与大树阶段均为聚集分布;胡杨种群在小树与中树阶段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到大树阶段为随机分布.研究表明,物种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上游 天然胡杨林 主要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动态格局
下载PDF
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主要种群生态位与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韩路 王家强 +2 位作者 王海珍 牛建龙 于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2-360,共9页
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设置3条样带(长900 m×宽50 m)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运用生态位测度指标和点格局法对种群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及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多枝柽柳(Tamarix... 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设置3条样带(长900 m×宽50 m)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运用生态位测度指标和点格局法对种群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及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和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对其它生态位较窄的物种具有资源竞争和扩张优势,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和环境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生态过渡带植物的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高,尤其是草本植物间更明显,此分配格局反映出荒漠植物长期适应旱化生境而发生趋同适应,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种间资源竞争激烈;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呈明显的空间变异性,0-25 m尺度内多枝柽柳和甘草分别呈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胡杨种群在≤5 m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并随尺度增大转为随机分布;胡杨与多枝柽柳、胡杨与甘草、多枝柽柳与甘草分别在〈4 m、≤16 m和≤25 m尺度内呈显著空间负关联,种间相互排斥。表明在匮乏环境资源条件下植物趋同适应与资源竞争是驱动荒漠植物群落演替和限制物种共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生态位 空间格局 趋同适应 种间竞争
下载PDF
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2 位作者 彭杰 梁继业 马春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储备丰富,种群呈增长趋势;沙地生境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胡杨种群的格局规模为25m2。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空间格局有所差异,分别表现为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在胡杨种群生长过程中,空间格局呈现由集群分布至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塔里木河洪水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生境 径级结构 分布格局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8
19
作者 韩路 席琳乔 +2 位作者 王家强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181-6190,共10页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上游 灰胡杨 种群结构 生活史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韩路 陈家力 +3 位作者 王家强 王海珍 吕瑞恒 康佳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6,共1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属16种,杨柳科重要值最大(28. 97%),是群落优势建群科。取样面积在0. 04 hm 2时,包括了87. 5%的物种;样地内稀有种和偶见种均占所有物种的12. 5%。植物区系贫乏,单种科、属多,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具典型温带区系性质。样地内 DBH ≥ 1 cm 的活木本个体有2497株,灰胡杨多度占92. 95%,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最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内科、属、种的数量随植株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5. 57 cm,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呈偏正态分布,缺乏高度≤ 2 m的个体,群落更新不良。优势种灰胡杨、胡杨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其中胡杨幼树出现断层,灰胡杨幼苗向幼树发展过程中死亡率极高(92. 56%),均为衰退型种群。两个优势种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不同生境下随径级增大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同;且两个优势种在空间上相互排斥而占据不同生境,暗示着种间竞争与生境异质性是影响荒漠河岸林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共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群落结构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