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95%阳性预测值最佳吸光度/临界值建立方法学和重要性探讨
1
作者 韩金育 郭晶晶 +2 位作者 孟欢 陈瑾 王雅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法学。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CLIA)初筛检测同时进行HCV RNA检测的血浆样本共282例,其中抗体初筛有反应性(S/CO≥1)样本252例,阴性样本30例,进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并查阅其HCV RNA检测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预测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的抗体S/CO值。结果初筛为阴性的30例样本双重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排除16例HCV感染史不明确的样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1的236例样本经双重确证试验得到真阳性样本188例,阴性样本48例,经ROC曲线分析,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本实验室抗体S/CO值为7.83,灵敏度为93.09%,特异度为95.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P<0.0001)。结论为临床提供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抗体的S/CO值以协助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神经梅毒患者实验室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新月 韩金育 +2 位作者 陈瑾 梁静 王雅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778-78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究神经梅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的188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梅毒组124例、梅毒(非神经梅毒)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究神经梅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的188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梅毒组124例、梅毒(非神经梅毒)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脊液和血清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神经梅毒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梅毒组脑脊液中蛋白、白细胞、TPPA阳性率、TRUST阳性率、FTA-ABS IgG阳性率、潘氏试验阳性率及血清FTA-ABS IgM阳性率、TRUST滴度分布均高于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梅毒组相比,神经梅毒组NLR升高、LMR降低,主要表现在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7,P<0.05);性别(男性相较于女性)(OR=2.660,95%CI:1.084~6.527,P=0.033)、年龄(OR=1.058,95%CI:1.023~1.095,P=0.001)、脑脊液蛋白(OR=1.047,95%CI:1.010~1.085,P=0.013)、脑脊液白细胞(OR=1.257,95%CI:1.102~1.434,P=0.001)、血清TRUST>1:8(OR=3.461,95%CI:1.123~10.665,P=0.031)可能是神经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男性)、高龄、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升高及血清TRUST滴度>1:8是提示疾病进展为神经梅毒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脊液 血清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肝癌标志物受体酪氨酸激酶AXL、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和骨桥蛋白多重检测试剂开发与验证
3
作者 李思萍 韩金育 +2 位作者 胡迪 王雅杰 于晓波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98-705,713,共9页
目的:基于流式荧光技术开发血清中肝癌标志物受体酪氨酸激酶AXL、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和骨桥蛋白(OPN)的多重检测试剂。方法:建立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AXL、COMP和OPN的流式荧光免疫法,并进行检测性能分析,筛选两个队列的肝癌血... 目的:基于流式荧光技术开发血清中肝癌标志物受体酪氨酸激酶AXL、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和骨桥蛋白(OPN)的多重检测试剂。方法:建立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AXL、COMP和OPN的流式荧光免疫法,并进行检测性能分析,筛选两个队列的肝癌血清样本进行临床验证并初步探讨四项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AFP、AXL、COMP和OPN的检测范围依次为0.046~100.000、0.014~30.000、0.007~15.000、0.023~50.000 ng/mL,最低检测限依次为0.010、0.014、0.004、0.007 ng/mL,批内精密度<8%,批间精密度<5%,回收率为84%~101%,线性度为95%~102%。AXL、COMP和OPN之间没有观察到交叉反应。流式荧光免疫法与临床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显著相关性(r=0.995,P<0.001)。肝癌血清AFP、AXL、COMP和OPN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所有血清样本(n=100),绘制肝癌与健康对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血清OP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在单项标志物中,OPN对肝癌的诊断效果最佳;AFP、AXL和OPN组合的AUC为0.937,AFP、AXL、COMP和OPN组合的AUC为0.94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四项肝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AXL、COMP和OPN是诊断肝癌的潜在血清标志物,AXL、OPN与AFP联合检测的肝癌预测模型展示出较好的检测性能。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其他标志物的多重检测试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 AXL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骨桥蛋白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病毒载量、肝功能、抗体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韩金育 金方方 +3 位作者 韩莹 孟欢 陈瑾 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1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概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毒载量、肝功能、抗体检测结果的关系,为慢性丙型肝炎的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概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毒载量、肝功能、抗体检测结果的关系,为慢性丙型肝炎的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未经过治疗的24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因分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结果、肝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ALB)]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比较分析HCV不同基因型病毒载量、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在24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1b型143例(57.9%)、2a型71例(28.7%)、3a型19例(7.7%)、3b型14例(5.7%),不同基因型性别、年龄、病毒载量、TBIL、DBIL、ALP、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型、3b型ALT、AST水平显著高于1b型、2a型(P<0.05),3a型GGT水平显著高于1b型、2a型(P<0.05)。1b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显著高于2a型、3a型、3b型(P<0.001)。结论在本研究中,HCV感染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型、3a型、3b型,不同基因型病毒载量、性别、年龄、TBIL、DBIL、ALP、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AST、GG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基因型 病毒载量 肝功能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
下载PDF
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军伟 路瑞恒 +3 位作者 杨海军 徐洪涛 韩金育 钱景奇 《中州煤炭》 2012年第1期55-56,共2页
郑煤集团公司米村煤矿28煤柱工作面巷道围岩属典型的软岩,由于地应力大,煤层松软,围岩强度低,采用常规支护方法施工后短期内巷道即出现严重变形。为此,针对米村煤矿三软不稳定煤层掘进巷道的维护现状,采取了煤层注水和工字钢联锁支护等... 郑煤集团公司米村煤矿28煤柱工作面巷道围岩属典型的软岩,由于地应力大,煤层松软,围岩强度低,采用常规支护方法施工后短期内巷道即出现严重变形。为此,针对米村煤矿三软不稳定煤层掘进巷道的维护现状,采取了煤层注水和工字钢联锁支护等处理措施,从而保证了掘进工作面的正常接替,确保了掘进工作面的正常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围岩控制 支架
下载PDF
六点定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TT_(3)、FT_(3)性能评价及其在乙肝患者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韩莹 孙继云 +6 位作者 殷商启 郑梅 孟欢 何超男 陈瑾 韩金育 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检测性能评估并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中实验室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有关文件,对TT_(3)、FT_(3)精密度、正... 目的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检测性能评估并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中实验室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有关文件,对TT_(3)、FT_(3)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及新旧试剂对比结果进行验证分析。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12月共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57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其TT_(3)及FT_(3)结果特点。结果TT_(3)、FT_(3)的精密度分别为2.77%~3.55%、2.35%~5.61%。检测偏倚均小于12.5%,正确度符合验证标准。线性范围与试剂盒线性范围相符,且线性回归方程中R^(2)>0.95、0.97<b<1.03、a接近于0,线性良好。参考区间符合率分别为97.5%、100%。新旧试剂结果对比中TT_(3)检测偏倚均<12.5%,FT_(3)的一个结果超出12.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T_(3)值高于健康体检人群,FT_(3)值低于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TT_(3)及FT_(3)值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结论利用六点定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TT_(3)、FT_(3)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验证及新旧试剂对比结果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临床检测。TT_(3)及FT_(3)值与肝损伤程度相关,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预估、监测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性能验证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HIV/AIDS患者血脂代谢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莹 蒋俊超 +4 位作者 陈瑾 韩金育 郑梅 孟欢 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8期1261-1266,1296,共7页
目的探究HIV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血脂水平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共400例,其中HIV感染组235例,机会性感染组165例。健康体检者97例。对3组之间血脂异常情况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 目的探究HIV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血脂水平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共400例,其中HIV感染组235例,机会性感染组165例。健康体检者97例。对3组之间血脂异常情况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脂水平与CD4^(+)T细胞及HIV病毒载量间的关系。结果HIV感染组高总胆固醇(TC)率、高三酰甘油(TG)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率均高于机会性感染组,机会性感染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率高于HIV感染组。机会性感染组TC水平低于HI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HIV感染组TG水平高于机会性感染组,且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HIV感染组,且两组均高于机会性感染组。HI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LDL-C水平高于机会性感染组。高CD4^(+)T细胞组TC、HDL-C水平高于中CD4^(+)T细胞组,且两组均高于低CD4^(+)T细胞组。高CD4^(+)T细胞组TG、LDL-C水平高于低CD4^(+)T细胞组,但两组与中CD4^(+)T细胞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病毒载量组TC、TG、HDL-C、LDL-C水平高于中病毒载量组,且两组TC、TG、HDL-C均高于低病毒载量组。结论HIV/AIDS患者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且血脂水平与免疫功能、HIV病毒载量相关。免疫功能较好者易发生TG升高,免疫功能受损严重患者易发生HDL-C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HIV-1 DNA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莹 郑梅 +6 位作者 韩金育 陈瑾 孟欢 李昀晖 梁静 陈媛 王雅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HIV-1 DNA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4例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分析HIV-1 DNA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HIV病毒载量、亚型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HIV-1 DNA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不同CD4^(+)T细胞水平组HIV-1... 目的探讨HIV-1 DNA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4例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分析HIV-1 DNA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HIV病毒载量、亚型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HIV-1 DNA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不同CD4^(+)T细胞水平组HIV-1 DNA载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Z=1.194,P>0.05)。CD4/CD8≤0.5组HIV-1 DNA载量高于CD4/CD8>0.5组(Z=-2.788,P<0.01)。HIV病毒载量>100拷贝/ml组HIV-1 DNA载量高于≤100拷贝/ml组(Z=-2.953,P<0.01)。确诊时CD4^(+)T细胞计数≤200(细胞/μl)组HIV-1 DNA载量高于CD4^(+)T细胞计数>200(细胞/μl)组(Z=-2.175,P<0.05)。确诊时CD4/CD8≤0.2组患者HIV-1 DNA载量虽高于CD4/CD8介于0.2~0.5之间组,但两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Z=-0.893,P>0.05)。两组HIV-1 DNA载量均高于CD4/CD8≥0.5组(Z=-2.568,Z=-1.960,P<0.05)。确诊时HIV病毒载量>100000拷贝/ml组HIV-1 DNA载量高于HIV病毒载量≤100000拷贝/ml组(Z=-3.520,P<0.001)。CRF01_AE组HIV-1 DNA载量高于非CRF01_AE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848,P<0.01)。CD4/CD8为HIV-1 DNA浓度高于500拷贝/ml的保护性因素(OR=0.214(95%CI:0.056~0.822,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病毒载量及亚型是影响HIV-1 DNA水平的因素,同时HIV-1 DNA可能对于免疫状态评估、疾病进程判断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1 DNA HIV储存库 CD4^(+)T淋巴细胞 HIV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