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农0711小麦品种3B染色体茎秆强度位点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海萍 张钰岭 +9 位作者 卢杰 王剑锋 闵晓宇 刘凯 韩雷锋 周燃 丁辉 司红起 常成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5期805-811,共7页
倒伏是限制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茎秆强度是衡量小麦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为了鉴定控制茎秆强度基因位点,以安农0711(较强的茎秆强度和抗倒性)和河农825(较弱的茎秆强度和抗倒性)进行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 倒伏是限制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茎秆强度是衡量小麦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为了鉴定控制茎秆强度基因位点,以安农0711(较强的茎秆强度和抗倒性)和河农825(较弱的茎秆强度和抗倒性)进行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测定其茎秆强度,利用SSR标记将控制小麦茎秆强度的位点(Qss.ahau-3B)初步定位于3B染色体上的wmc231-barc248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68~162 Mb。进一步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扫描两个亲本及高低池,并基于目标区段内差异的SNP,共开发了13个CAPS标记,将控制小麦茎秆强度的位点进一步缩短在EX-6650-barc248之间(150~162 Mb)。该研究结果为后续目标位点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克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伏 茎秆强度 SSR CAPS
下载PDF
水稻抗倒伏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QTLs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韩雷锋 周燃 +5 位作者 周涛 林翠香 甘泉 倪大虎 石英尧 宋丰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高产品种扬稻6号和抗倒伏品种绿旱1号构建的192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8个抗倒伏性状(株高、鲜重、抗折力、基部横切面积、基部髓腔面积、基部茎壁面积、壁厚和倒伏指数)和3个产量相关性状(穗长、单穗重、有效穗数)进行相关分析和... 以高产品种扬稻6号和抗倒伏品种绿旱1号构建的192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8个抗倒伏性状(株高、鲜重、抗折力、基部横切面积、基部髓腔面积、基部茎壁面积、壁厚和倒伏指数)和3个产量相关性状(穗长、单穗重、有效穗数)进行相关分析和QTL定位。共定位到抗倒伏相关QTL 14个,分布在第1、2、3、5、7、8、10、12号染色体上,LOD介于3.02~14.78,加性效应值在-5.22~2.36,QTL贡献率为3.36%~20%;产量相关QTL 8个,分布在第1、3、5、12号染色体上,LOD介于3.1~9.43,加性效应值在-12.55~4.58,QTL贡献率为3.93%~14.53%。多个产量性状和抗倒伏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且定位的多个QTLs呈簇出现。研究对抗倒伏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为分子设计高产、抗倒伏的优良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产量 关联分析 QTL定位 连锁图谱
下载PDF
优质粳稻品种皖垦粳7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3
作者 陈军 王龙平 +2 位作者 韩雷锋 吴天赐 刘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14-17,共4页
皖垦粳7号是以JN81为母本,皖垦粳3号为父本,使用系统选育法,历经9个世代选育而成的常规水稻品种。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较高,平均产量达10164.75 kg/hm^(2);米质优良,达到二级优质米标准;抗倒性好,株高适宜,... 皖垦粳7号是以JN81为母本,皖垦粳3号为父本,使用系统选育法,历经9个世代选育而成的常规水稻品种。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较高,平均产量达10164.75 kg/hm^(2);米质优良,达到二级优质米标准;抗倒性好,株高适宜,茎秆粗壮,各试点均未发生倒伏。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以及病虫害合理防治等。选育品种皖垦粳7号较好地协调了对优良稻米品质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对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垦粳7号 品种选育 水稻产量 水稻品种 栽培措施
下载PDF
水稻粒型与垩白性状相关分析和QTL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崔磊 韩雷锋 +5 位作者 王晨 林翠香 甘泉 倪大虎 吴德祥 宋丰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4,共5页
以籼型水稻RH003与华占构建的106个重组自交系后代作为试验材料,对海南陵水和安徽合肥两季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5个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研究发现垩白与长宽比相关性最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次为... 以籼型水稻RH003与华占构建的106个重组自交系后代作为试验材料,对海南陵水和安徽合肥两季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5个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研究发现垩白与长宽比相关性最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次为粒宽,呈显著正相关,粒长与垩白相关性较小,仅合肥试验点的粒长和垩白度达到负相关显著水平,其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QTL定位共检测到17个QTL位点,两季重复检测到的QTL位点有6个(qGL2a、qGL2b、qGW2b、qGLW2、qCR4和qCD4),且LOD值和表型贡献率较高。其中,粒型QTL 4个,均位于第二染色体,垩白度和垩白粒率QTL各1个,均位于4号染色体且位置相近。研究可为外观品种性状的基因发掘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粒型 QTL 相关性
下载PDF
优质粳稻新品种皖垦粳46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军 王龙平 +4 位作者 陈宗祥 吴天赐 刘芬 韩雷锋 孔润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6期181-183,共3页
皖垦粳4618是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扬州大学共同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其以南粳46为母本、武育粳18号为父本,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粳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病性较好等... 皖垦粳4618是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扬州大学共同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其以南粳46为母本、武育粳18号为父本,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粳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综合抗病性较好等突出优点。本文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皖垦粳46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皖垦粳4618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