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祯 张之芬 +4 位作者 韩静颖 刘天璞 李丽 王子娥 鞠瑛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2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224例(胃癌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5名(健康对照组)。清晨空腹抽血...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224例(胃癌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5名(健康对照组)。清晨空腹抽血,检测NLR、PLR、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和糖类抗原724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和PL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NLR和PL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79(1.65,6.43)比1.70(1. 36,2. 13), 176.15(123. 64,246. 35)比119.38(92.74,142. 33)](均P<0.001)。通过ROC曲线确定NLR和PLR最佳截点,将胃癌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2. 975)和高NLR组(NLR≥2.975)、低PLR组(PLR<157.74)和高PLR组(NLR≥157.74)。高NLR组糖类抗原724水平明显高于低NLR组[5.63(2.40,17.72)kU/L比1. 81 (1. 13,5.94)kU/L](P=0. 003),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PLR组糖类抗原724水平明显高于低PLR组[5. 13 (1.97,16.49) kU/L比1. 85(1.20,7.05)kU/L](P=0.040),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NLR和PLR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高NLR和PLR患者糖类抗原724水平显著升高,提示NLR和PLR在胃癌辅助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韩静颖 张之芬 +4 位作者 鞠瑛 刘天璞 李祯 李元堂 张炳昌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5期2481-24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5例治疗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63例AML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和8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采用PNP-XTO-PO...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5例治疗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63例AML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和8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采用PNP-XTO-POD偶联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采用速率法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检测健康对照组与AML组血清ADA水平,比较AML治疗前后ADA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ADA最佳截点,并将AML治疗前患者分为低ADA组(ADA<13.50 U/L)和高ADA组(ADA≥13.50 U/L),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AST、ALT和GGT差异。结果 AML组患者ADA水平[15.30(9.50,31.30)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45(7.05,11.3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L组治疗后ADA水平[10.70(8.10,14.90)U/L]显著低于AML治疗前[14.70(9.60,26.7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ROC曲线,将AML治疗前患者分为高ADA组(ADA≥13.50 U/L)和低ADA组(ADA<13.50 U/L),其中高ADA组中AST、ALT及GGT水平显著高于低ADA组(AST Z=-3.102,P=0.002;ALT Z=-2.046,P=0.041;GGT Z=-2.794,P=0.005)。结论 ADA检测可以作为AML患者的一项常规辅助检查,对AML的疾病诊断及评估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腺苷脱氨酶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谷氨酰转肽酶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祯 张之芬 +3 位作者 韩静颖 刘天璞 李丽 鞠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65例脑梗死患者和16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RDW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RDW最佳截点并将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65例脑梗死患者和16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RDW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RDW最佳截点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低RDW-CV组(RDW<12.65%)和高RDW组(RDW≥12.65%),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D-D)差异。结果脑梗死患者RDW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18,P <0.001);采用ROC曲线,将患者分为低RDW-CV组(RDW<12.65%)和高RDW-CV组(RDW≥12.65%),高RDW组患者的APTT、PT水平显著高于低RDW组(APTTZ=–2.331,P=0.020;PT Z=–2.062,P=0.039),而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41,P=0.254)。结论脑梗死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高RDW组APTT、PT水平显著升高提示RDW在脑梗死疾病辅助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ROC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