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明上河图》中的酒店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1-74,共4页
-
文摘
酒,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料之一,宋人尤爱之。宋政府对于“酒”的榷酤,制度甚严,后人评论说:“史策所载历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宋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酒利,采取了榷曲,官卖和民酿而课税的酒类专卖形式,以致酒税收入在宋政府的财政中占有特殊地位,成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之一。因此,在《清明上河图》中,酒店建筑和市人饮酒场面较为突出,张择端浓笔重彩,刻划出了这一现实。
-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全唐诗》
新酒
店门
宋政府
张择端
装饰
榷酤
拒马
《东京梦华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东京城的建筑与等级制度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1-72,共2页
-
文摘
《清明上河图》中的房屋建筑,大体可分为五种形式,即村宅院、城楼寺院、官僚宅第、城市居民和酒肆店铺。 图上所表现的几组农村宅院是以一家一户为居住形式,显示了小农经济的居住特点。这些房屋大多低矮,茅草屋顶,或个别茅草与青瓦相结合,与城内房屋相比,十分简陋粗糙,显然是劳动人民居住的地方。
-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北宋东京
等级制度
乌头门
琉璃瓦
宅院
房屋建筑
茅草屋顶
营造法式
宅第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杨门女将:宋代兵制牺牲品
- 3
-
-
作者
韩顺发
-
机构
开封艺术博物馆
-
出处
《观察与思考》
2007年第9期57-57,共1页
-
文摘
前方战士身负重伤才有赏赐。而围绕皇帝身边的“三官”无功也享有丰赐,甚不寒了将士们报国杀敌之心。重文轻武由此可见一斑。
-
关键词
牺牲品
兵制
宋代
重文轻武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明上河图》事物考
- 4
-
-
作者
韩顺发
刘颖林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1期171-172,共2页
-
文摘
水井《清明上河图》中共绘有两口水井,一在郊外的菜园内,一在接近画尾赵太丞医铺的左边,井台旁有一棵大柳树遮荫。该井的形制呈田字形,青石框架,四周用青砖或青石砌成一个方形台面,井内四壁似有条形砖垒砌,井台后的北面和西面有夯土筑的矮墙,以防尘土刮落井中。图中所绘之井与文献"累石为梁,间作方井"记载对照是一致的。井口放置五个水桶,有三人正在打水。从三人打水的形体动作看。
-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事物考
侵街
方井
人正
坊市
石为
孟元老
谢德权
东京城
-
分类号
K879.4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汴宋文化中的酒、酒楼与酒人
- 5
-
-
作者
韩顺发
-
机构
开封艺术博物馆
-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
文摘
酒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也是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是世界上独领风骚的酒文化大国,与文化结合最为紧密。饮酒既是一种物质享受,也是一种精神慰藉,它渗透在人民生活之中,倍受人民喜爱和推崇。汴宋文化中的酒、酒楼与酒人,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酒"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地位与影响。
-
关键词
汴宋文化
名酒
酒楼
酒人
-
Keywords
Bian Song culture
vintage drink
restaurant
drinker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汉画像中的倒立分类及名称考释
被引量:6
- 6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3-37,62,共6页
-
文摘
倒立,今戏曲、武术界称为拿项或拿大顶,民间俗称竖蜻蜓。双手触地,双脚靠墙而立者为之墙顶,反之,脚不靠墙者为之空顶。汉画中所表现的均为空顶倒立。倒立是各种武功技艺的基础,是训练表演者形体、臂力、腕力、腰力、颈力等柔韧性与平衡控制的基本功。倒立不仅能够增强上肢支撑力量,轻巧下身,而且还有锻炼和发展大脑平衡器官分析能力的功能。因而,顶功的好坏关系着伎人表演艺术的成败,古今伎艺人无不以倒立为重。倒立发展到汉代已日臻成熟。
-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脚面
文献记载
底座
杂技
四川
汉代
分析能力
支撑力量
建鼓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繁塔乐器砖考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3-62,共10页
-
文摘
繁(Pó·音婆。汴俗语音“博”)塔,在开封城东南三里许,禹王台公园之西。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为九层,后经天灾人祸的破坏,上部已毁,清修复塔顶,形成了今日比例失调下粗上尖的奇异塔姿。繁塔内外壁镶嵌的佛像砖近七千块,造型百余种,是研究宋代佛教人物造型的艺术宝库。一九八三年在修复繁塔的过程中发现在二层塔心室的前壁上整齐地排列着栩栩如生的伎乐砖,这是建国以来继前蜀王建墓石棺浮雕二十方伎乐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一组伎乐砖,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模制雕刻水平和完美的现实主义作风。
-
关键词
伎乐
重大发现
艺术宝库
龟兹
铜钱
北宋
前蜀
佛像
制作方法
文献记载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齐黄釉瓷扁壶乐舞图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 8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文物》
1980年第7期39-41,共3页
-
文摘
1971年5月,河南省博物馆在安阳洪河屯村发掘了一座北齐墓。该墓随葬品共七十七件,其中饰以乐舞图像的黄釉瓷扁壶四件(图一,并请参阅《文物》:1972年第1期图版柒)。扁壶腹部的乐舞场面是由五人组成的:中间一人,脚踩莲花座,反首回顾,作舞状;右边二人,有髭须者吹横笛,另一人侧身目视舞者,作拍手状;左边二人,一人手执琵琶,横抱于怀作弹奏状,另一人面向舞者,双手击钹。五人身穿窄袖广衫,腰间系带,着半筒高靴,头带胡帽,容貌均深目高鼻,完全属于当时的西域人形象。
-
关键词
初步分析
胡腾舞
图像
北齐
釉瓷
琵琶
省博物馆
随葬品
弹奏
伴奏乐器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汉唐高絙艺术考
被引量:2
- 9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95,共5页
-
文摘
高絙(音耕),源于秦汉。絙即绳,从汉至唐的数百年间,又称走索、屐索、屐絙、舞絙、缘絙、绳伎、索上之戏等名。汉代的高絙艺术已初具规模,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尤在《平乐观赋》中说:“陵高屐索,踊跃旋舞”。张衡在《西京赋》写道:“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汉官典职》载“正旦,天子行德阳殿作九宾乐,……以两大丝缠系两头,中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道逢切肩不倾……”。与文献记载大体相符的考古发现和汉画中的高絙归纳起来约有三种艺术表现形式。1.缘絙是以在绳索上爬、走为其主要艺术形式,山东邹县城关汉墓中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细致精妙地再现这种高超技艺。
-
关键词
艺术形式
艺术效果
杂技艺术
艺人
正旦
道具
烟火
杂伎
艺术感觉
汉代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马戏考
被引量:7
- 10
-
-
作者
韩顺发
-
机构
开封艺术博物馆
-
出处
《中原文物》
2004年第5期32-39,共8页
-
文摘
“胡服骑射”是马戏产生的重要条件,“官马民养”是马戏产生的基础,汉唐帝王对舞乐百戏的大力提倡是马戏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马戏
杂技艺术
舞乐百戏
-
Keywords
horse skill
dance horse
polo
-
分类号
J82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清明上河图》事物考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韩顺发
刘颖林
-
出处
《中国历史文物》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
文摘
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宝笈三编本《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它不仅是一件艺术瑰宝,而且也是重要的历史人文画卷。从建筑、服饰、人物、动物、植被、交通、风俗、河流、科技方面考察,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从文物考古学的角度考证《清明上河图》,有助于对其的深入研究。
-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事物
故宫博物馆
考古学
服饰
风俗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杂技戴竿考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中原文物》
1984年第2期37-41,45,共6页
-
文摘
“戴竿”,是我国古代杂技艺术形式之一。汉唐时期的戴竿大致可分为顶竿和车橦两类。顶竿主要有都卢寻橦、举橦、额上缘橦、戴竿和戴双竿五式;车橦主要有单竿橦、双竿橦、双车双橦联索三式。为了弄清戴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和艺术风格,现根据文献记载和汉唐考古发现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以及绘画题材上的戴竿表演内容,初步对戴竿艺术的发展序列、橦竿的演变过程和时代特征作如下探索,谬误之处,恳请赐教。
-
关键词
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
杂技艺术
时代特征
歌舞
角抵
发展序列
我国古代
不同特点
画像砖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马戏
- 13
-
-
作者
韩顺发
-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08年第7期52-57,共6页
-
文摘
古代马戏和现今所说的马戏含义不同,现今马戏是各类驯兽表演的代称,而古代马戏则是指马上的各种技艺并包括驯马表演。中国马戏的起源。
-
关键词
驯马
舞马
角抵
千秋节
倾杯乐
马上技巧
马和
拖绣球
艺术表演
邺中记
-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北齐黄釉瓷扁壶乐午图像试析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韩顺发
-
机构
开封市博物馆
-
出处
《中原文物》
1979年第3期50-53,共4页
-
文摘
1971年5月,河南省博物馆在安阳洪河屯村发掘了一座北齐墓。该墓随葬品共77件,其中饰以乐午图像的黄釉瓷扁壶4件。现就扇壶的乐午内容初步分析如下。扁壶腹部的乐午场面由五人组成:中间一人,脚踩莲花座,反首回顾,作午状;左边二人,有髭须者吹横笛,另一人侧身目视午者,双手扬起作拍伏;右边二人,一人手执琵琶,横抱于怀作弹奏状,另一人面向午者,双手击(?)(图一)。
-
关键词
北齐
图像
五弦琵琶
釉瓷
初步分析
北朝
乐器
艺术形式
乐人
壶腹部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