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哺乳期乳腺炎古今病名考辨
1
作者 殷玉莲 叶媚娜 +2 位作者 马丽娜 陈红风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2期48-51,55,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收录的相关条目检索,梳理出中国历代医学古籍及近代主要中医著作中关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资料,结合其临床特点,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名的演变,并对古今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进行辨析,以求对该病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中华医典 病名
下载PDF
湖北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医简药物考证四则
2
作者 罗琼 翁晓芳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胡家草场西汉医杂方简牍约有450枚竹简和4枚木牍,竹简分为医方和杂方两卷,为我国用药历史考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荆州胡家草场西汉简牍选粹》公布了11支医方简,从中选取石涅、大兰、蘘草本、泽漆4种药物进行研... 胡家草场西汉医杂方简牍约有450枚竹简和4枚木牍,竹简分为医方和杂方两卷,为我国用药历史考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荆州胡家草场西汉简牍选粹》公布了11支医方简,从中选取石涅、大兰、蘘草本、泽漆4种药物进行研究,并结合历代用药习惯考证它们品种:“石涅”,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的皂矾,“大兰”原植物为石竹科植物瞿麦,“蘘草本”原植物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蘘荷,“泽漆”原植物为大戟科植物大戟(京大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草场西汉简牍 药物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墓医方“治水肤胀面盈胻肿腹大嗜卧方”流变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逸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0-953,共4页
据最新公布的胡家草场医方图版简843“治水肤胀面盈胻肿腹大嗜卧方”内容,通过对出土简方主治病证、组方特点、制剂方法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可揭示“水”与“肤胀”病的异同及名实演变情况,进而明确出土简方与传世的“十枣汤”方均为... 据最新公布的胡家草场医方图版简843“治水肤胀面盈胻肿腹大嗜卧方”内容,通过对出土简方主治病证、组方特点、制剂方法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可揭示“水”与“肤胀”病的异同及名实演变情况,进而明确出土简方与传世的“十枣汤”方均为治水之方的实质,钩沉“十枣汤”主治和组方的源流衍变,并对简方中出现的“冶”“爨”“醯”等炮制方法加以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草场汉简 医方 十枣汤
下载PDF
基于先秦两汉涉医简帛文献的早期形神思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登威 郑凡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75,共5页
战国清华简《五纪》将三十位神祇与人体各部位进行结合,是目前中医形神思想最初的模型。马王堆帛书《胎产书》以五行理论,阐述母体受孕后胎儿逐月发育,体现了早期中医对于胚胎发育的认识。张家山《脉书》提出“实四肢而虚五脏”的观点,... 战国清华简《五纪》将三十位神祇与人体各部位进行结合,是目前中医形神思想最初的模型。马王堆帛书《胎产书》以五行理论,阐述母体受孕后胎儿逐月发育,体现了早期中医对于胚胎发育的认识。张家山《脉书》提出“实四肢而虚五脏”的观点,是西汉医者对身心健康的独特理解。张家山《引书》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彭祖之道”,是《黄帝内经》“调神”思想的源头之一。天回医简《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是目前唯一以“精神”为题名的一部出土医书,其记载“太上石神”之论,与《黄帝内经》“一曰治神”的思想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文献 形神 秦汉医学
下载PDF
基于秦汉简帛医药文献分析张仲景对早期经方医学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登威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3期189-194,共6页
通过比较张仲景学术相关的出土简帛医药文献与传世医药文献,从“善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的角度,论述张仲景的学术特征及其对早期经方医学的继承与创新。“善诊脉”论“诊脉”,张仲景之前,诊脉是经脉医学的特征之一,而经方医学甚少诊... 通过比较张仲景学术相关的出土简帛医药文献与传世医药文献,从“善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的角度,论述张仲景的学术特征及其对早期经方医学的继承与创新。“善诊脉”论“诊脉”,张仲景之前,诊脉是经脉医学的特征之一,而经方医学甚少诊脉;“明气候”言“望色”,色脉诊是经脉医学的特征之一。陶弘景用“善诊脉明气候”暗示张仲景将经脉医学的色脉合参之法引入经方医学,以指导经方施用;并“以意消息之”,在药味、剂型、剂量等方面,张仲景对早期医方作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变丸散方为汤方,临床中大规模使用汤方,规范汤方的药物剂量,灵活加减化裁汤方等,以应对变化多端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帛 医药文献 张仲景 经方医学 脉诊 色诊
下载PDF
从药名角度重审《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和历史地位 被引量:1
6
作者 翁晓芳 罗琼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6期86-89,共4页
出土文献中出现的一些药名不是药物的通用名,而是存在于早期本草文献中的“异名”。这一现象提示了《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正异名体例的重要学术价值。通过对出土文献中药名与《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正异名的对比发现,《神农本草经》药物所... 出土文献中出现的一些药名不是药物的通用名,而是存在于早期本草文献中的“异名”。这一现象提示了《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正异名体例的重要学术价值。通过对出土文献中药名与《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正异名的对比发现,《神农本草经》药物所用的正异名很有可能与当时药物名称的通用程度有关。后世主流本草沿用这一正异名体例且基本保持药物正名不变,这一本草系统的体例有助于重新认识《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体例在本草规范历史上的作用,以及这一体例对于保存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药名所起的作用。这一体例对后世方书中药名的规范起到了较大作用,大多数传世文献方书中所用的药物名称基本为《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名,与出土文献医方中较为混乱的药名形成对比,可见《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体例的规范极大地规范了药名,提高了后世历代医家经验的交流和积累的效率。此外,通过两者药名对比可为出土文献与《神农本草经》成书时代提供互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神农本草经 药名 体例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七疝考
7
作者 郑若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75-1981,共7页
本文通过梳理《诸病源候论》对七疝的命名及描述,认为七疝病名的命名有以下情况:其一,病名由两个病名组合而成,同时具有两种疾病的症状,如厥疝、癥疝和胕疝,其中厥疝和癥疝的症状描述具备厥病、癥病的特征;其二,以病因病机命名,如寒疝... 本文通过梳理《诸病源候论》对七疝的命名及描述,认为七疝病名的命名有以下情况:其一,病名由两个病名组合而成,同时具有两种疾病的症状,如厥疝、癥疝和胕疝,其中厥疝和癥疝的症状描述具备厥病、癥病的特征;其二,以病因病机命名,如寒疝、气疝;其三,以疾病特征命名,如盘疝;其四,病名可能在传抄中产生了讹误,如胕疝、狼疝。七疝的病名中,有些在后世不再见到相同的病名和症状,其原因或是有了不同的描述方式,或是因为本身描述宽泛或条文缺漏而不具有辨识性,导致其病名及内涵不为医家所熟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七疝 病名
下载PDF
《医学读书志》及《医学读书附志》学术价值与学术思想新探
8
作者 王瑞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6期93-97,共5页
清代医家曹禾所撰《医学读书志》,是一部重要的中医专科目录学著作。关于《医学读书志》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思想,虽有学者做过探讨,但尚未深入。本文拟从目录体例及其相应特点、中医专科目录发展、中国医史学发展等角度出发,对《医学读书... 清代医家曹禾所撰《医学读书志》,是一部重要的中医专科目录学著作。关于《医学读书志》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思想,虽有学者做过探讨,但尚未深入。本文拟从目录体例及其相应特点、中医专科目录发展、中国医史学发展等角度出发,对《医学读书志》的学术价值进行再阐发,对该书蕴含的学术思想进行再提炼。曹禾另有《医学读书附志》一卷,此书虽小,但弥足珍贵,目前关注此书者甚少,本文拟就其体现的学术主张加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读书志 医学读书附志 曹禾 目录学 医史学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凤兰 罗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2008年6月,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承担、中国中医科学阮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具体实施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传承人才专题调研”项目,历经3个月,对北京地区进入国家级第一、第二批以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的传承... 2008年6月,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承担、中国中医科学阮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具体实施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传承人才专题调研”项目,历经3个月,对北京地区进入国家级第一、第二批以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的传承人现状以及所传承项目的保护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中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现状调研
下载PDF
中医补法的临床活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郎娜 黄尧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445,共2页
补法为中医治疗八法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得当,能够治疗多种疑难杂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补法的动态运用,已不止于单纯的"补虚",更有"驱邪"、"固脱"等之意。从甘温除热、扶正解表、拯危救脱... 补法为中医治疗八法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得当,能够治疗多种疑难杂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补法的动态运用,已不止于单纯的"补虚",更有"驱邪"、"固脱"等之意。从甘温除热、扶正解表、拯危救脱三方面浅析了补法的临床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法 中医治法 中医治疗学
下载PDF
经方“火剂”新证——以天回汉墓出土医简为证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6-141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火齐”(剂)的应用规律,发现仓公所善用之“火齐汤”恰好与成都天回汉墓出土药方简《和齐汤法》中见“药必”或“药力必”的两方相符,因此提出“火剂”与“必剂”当是同出而异名,均是以大...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火齐”(剂)的应用规律,发现仓公所善用之“火齐汤”恰好与成都天回汉墓出土药方简《和齐汤法》中见“药必”或“药力必”的两方相符,因此提出“火剂”与“必剂”当是同出而异名,均是以大黄为主的攻下之剂,因其药力迅猛、药效显著而得名,从而为“火剂”这一早期中医的重要剂型提供新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齐(剂) 必齐(剂) 天回汉简 和齐汤法 方剂剂型 仓公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在我国药物规范历史中的地位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罗琼 柳长华 +1 位作者 成莉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1期29-31,共3页
围绕《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的发生发展进行探讨,对本草文献的发展历程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本经》是应规范组方用药的需求而产生,后世陆续产生的本草文献,均在《本经》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经》客观上起到药物规范的作... 围绕《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的发生发展进行探讨,对本草文献的发展历程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本经》是应规范组方用药的需求而产生,后世陆续产生的本草文献,均在《本经》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经》客观上起到药物规范的作用,为药物规范性典籍,是我国药典的肇始。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的本草发展史,《本经》及以它为核心的后世主流本草从分类方法、功用主治、药物理论、质量控制、严谨体例、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构建起药物规范的框架,并涵盖了传统药物规范的各项要素。以一种新视角重温《本经》,使其更接近于本来面目,引起人们对于《本经》的重视,为建立药物规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药典 药物规范
下载PDF
“大病之主”源流考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琼 +1 位作者 柳长华 古求知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大病之主"的提出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共列出42个病证,"大病之主"代表《本经》中包罗万象之病证,应方便用药临证组方的需求而出现。后世本草继承发展"大病之主"的形式,使病证名越分越详,尤为关键... "大病之主"的提出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共列出42个病证,"大病之主"代表《本经》中包罗万象之病证,应方便用药临证组方的需求而出现。后世本草继承发展"大病之主"的形式,使病证名越分越详,尤为关键的是创建了"病证—药物"分类方法,这种思想也成为日后药物的功用主治分类的肇端。经对比发现,《本经》"大病之主"病证名与《病源》病证名相似度高,显示了"大病之主"对于中医疾病分类体系构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大病之主 病证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著录体例与中医文献的流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艾青华 柳长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总结了刘向、刘歆、李柱国等人校医书前后的中医文献的流变:零散庞杂但初具端倪—经典形成—经典与非经典并行,说明了《方技略》所录医书的编撰,对中医文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方技略》著录体例的研究,以及分析《汉... 本文总结了刘向、刘歆、李柱国等人校医书前后的中医文献的流变:零散庞杂但初具端倪—经典形成—经典与非经典并行,说明了《方技略》所录医书的编撰,对中医文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方技略》著录体例的研究,以及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卷"、"篇"与书的关系,首次提出,刘向校书时是以"篇"作为一本书的一级目录。《方技略》中书名大部分为丛书名,且名称大多为校书时统一命定,再一次论证了《黄帝内经》至李柱国校方技之时始有其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文志 方技略 体例 经典文献
下载PDF
中医古籍体例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艾青华 柳长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第5期53-56,共4页
本文通过概述中医古籍体例的主要内容(书体结构、文体、编排格式),总结近期通过体例对学术思想进行探索研究的进展,提出系统研究中医古籍体例是展现中医学术发展脉络的一种新途径的观点。
关键词 中医古籍 体例 学术发展 综述
下载PDF
《内经图》之“姹女”在内丹养生中的功用
16
作者 王体 何振中 +3 位作者 程至立 曹丽娟 李敬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36期118-120,共3页
《内经图》中的"姹女"含有"元神"和"真意"之义,静为元神,动为真意。真意在内丹养生实践过程中,表现为火候之意,起到勾引神气的主导作用,几乎贯穿于整个内丹修炼过程,是内丹养生实践的要素之一。
关键词 内经图 姹女 真意 内丹养生
下载PDF
据天回医简校读《内经》五则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琦 《中医药文化》 2022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天回医简有不少内容与传世医书可以比较互证,使得我们能以之为依据,更加具体地讨论相关传世医书的来源与形成过程,并纠正后者流传中形成的一些讹误,释疑解难。借助与天回医简的互校,对《黄帝内经》“疹筋”“不表不里”“快然”“去爪... 天回医简有不少内容与传世医书可以比较互证,使得我们能以之为依据,更加具体地讨论相关传世医书的来源与形成过程,并纠正后者流传中形成的一些讹误,释疑解难。借助与天回医简的互校,对《黄帝内经》“疹筋”“不表不里”“快然”“去爪”“马刀”五则存在理解障碍或争议的文句,重加校勘训诂,提出新的意见,以期引起学界对出土古文献材料在《内经》校读中价值的重视,共同推进中医“古典学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黄帝内经》 出土文献 校读
下载PDF
中医古籍体例中体现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是其理论思维的凝炼与升华,不仅仅体现在其著作的内容之中,而且渗透在著作的形式方面。本文从中医古籍的篇卷数目、篇卷分合、编次顺序等方面,对蕴含于古籍体例之中的学术思想进行了举例分析,指出研读古书首要的是明... 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是其理论思维的凝炼与升华,不仅仅体现在其著作的内容之中,而且渗透在著作的形式方面。本文从中医古籍的篇卷数目、篇卷分合、编次顺序等方面,对蕴含于古籍体例之中的学术思想进行了举例分析,指出研读古书首要的是明了体例,想要正确而深入地理解中医古籍,需要特别留意其体例中体现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体例 学术思想 中医文献学
下载PDF
菟丝子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1-104,共4页
  菟丝子,<神农本草经>认为"味甘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酐;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现代药物化学研究发现:种子成分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紫云英甙、金丝桃甙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7-O-β-葡萄糖...   菟丝子,<神农本草经>认为"味甘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酐;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现代药物化学研究发现:种子成分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紫云英甙、金丝桃甙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7-O-β-葡萄糖甙.又含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β-香树精及三萜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据全元起本《素问》校正通行本四篇错简 被引量:1
20
作者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6期59-65,共7页
《素问》从汉代传承至今,难免存在不少错简现象。历代整理者虽有所校正,但由于通行本《素问》经王冰改易,与早期的全元起本在编次上有很大差距,有失《素问》原貌。根据段逸山先生辑复之全元起本《素问》,发现了通行本《素问》中的不少错... 《素问》从汉代传承至今,难免存在不少错简现象。历代整理者虽有所校正,但由于通行本《素问》经王冰改易,与早期的全元起本在编次上有很大差距,有失《素问》原貌。根据段逸山先生辑复之全元起本《素问》,发现了通行本《素问》中的不少错简,并举例加以分析,从而指出全元起本《素问》对于《内经》学术源流和成编过程的研究意义甚大,中医学界有必要对其学术价值重新加以认识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全元起 错简 版本 校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