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自体骨源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被引量:2
1
作者 项力源 刘兰泽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比较棘突椎板和髂骨两种自体骨源行椎间植骨融合( PLIF)治疗退变性Ⅰ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单节段Ⅰ度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棘突椎板植骨( A组)28例,自体髂骨植骨( B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棘突椎板和髂骨两种自体骨源行椎间植骨融合( PLIF)治疗退变性Ⅰ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单节段Ⅰ度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棘突椎板植骨( A组)28例,自体髂骨植骨( B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6个月。 A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伤口愈合时间、滑脱率、椎间高度和节段角度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23例、B组19例达骨性愈合,融合率分别为82.14%(23/28)和86.36%(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3.57%(1/28),B组为63.63%(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取棘突椎板与髂骨对单节段PLIF临床效果相当,前者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间植骨融合 棘突椎板 髂骨
下载PDF
末节断指再植与分型 被引量:5
2
作者 项力源 刘会仁 李瑞国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末节手指断指再植术与分型方法。方法对末节断指再植67例86指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断指平面、损伤类型,分为五区、三级,即Ⅰ区:中节指骨远1/3至远指间关节囊近侧缘;Ⅱ区:远指间关节平面(关节囊内);Ⅲ区:远指间关节囊远侧至甲后襞... 目的探讨末节手指断指再植术与分型方法。方法对末节断指再植67例86指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断指平面、损伤类型,分为五区、三级,即Ⅰ区:中节指骨远1/3至远指间关节囊近侧缘;Ⅱ区:远指间关节平面(关节囊内);Ⅲ区:远指间关节囊远侧至甲后襞游离缘;Ⅳ区:后甲襞游离缘至甲1/2;Ⅴ区:甲1/2以远。A级:指体无挫伤,断面整齐;B级:指体明显挫伤,断面不整齐、缺损,但可以靠短缩指骨克服血管缺损;C级:指体严重挫伤或撕脱伤,软组织缺损需要组织移植或移位。最终以“区-级”组合成15型。结果本组涉及10型,总成活率95.3%。成活率与分区无关,而A级﹥B级﹥C级。功能受分区和分级的共同影响,总体Ⅳ、Ⅴ区功能最好。结论此分类方法,有利于在具有可比性下统计成活率,衡量断指再植水平、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节手指 断指再植 手术分型 指体
下载PDF
改良Eaton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3
作者 项力源 刘会仁 +3 位作者 赵佃林 高顺红 李瑞国 王立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韧带重建
下载PDF
改形静脉移植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四肢血管损伤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会仁 李瑞国 +5 位作者 黄晓明 高顺红 陈杰 张艳茂 项力源 曹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取带分支的自体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前臂静脉成形移植,用于髂外静脉、股动静脉和动静脉损伤的修复和断指再植,以及口止母趾甲瓣移植,共36例。其中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1例。移植血管长度1.0~15 .0 cm。 结果 “漏斗样”成形可使静脉吻合口口径扩大0 .5 0~1.2 5倍;“雨披样”成形可满足四肢各种口径血管的修复需要;“错位Y形”吻合口成形可提供粗大的静脉移植体。移植的36条静脉,通畅35条,肢体血供正常。 结论 利用静脉分支,采用“漏斗样”和“雨披样”成形及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和双股静脉“错位Y形”成形,是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和大口径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管损伤 移植修复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改形 自体大隐静脉 移植静脉 静脉成形 动静脉损伤 吻合口 自体静脉 血管缺损 方法设计 离体血管 小隐静脉 髂外静脉 断指再植 股动静脉 急诊手术 移植血管 择期手术 肢体血供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的多普勒探测研究和设计改进 被引量:41
5
作者 刘会仁 李瑞国 +10 位作者 高顺红 汪琦 曹磊 张艳茂 项力源 孙来卿 刘志旺 王岩 王国强 侯金玲 于占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改进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方法,提高术前多普勒探测皮穿支的准确性。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 目的改进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方法,提高术前多普勒探测皮穿支的准确性。方法以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为A线,A线上与髌骨外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对应的点,即A线的中点为A点,腹股沟韧带处股动脉搏动点与A点的连线为B线。在A线以外,大腿外侧中线以内,B线两侧3cm的范围内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搏动点。使B线位于皮瓣横轴线的中外1/3,使最近探测点位于皮瓣纵轴线的中近1/3的位置设计皮瓣,皮瓣的长轴线与B线平行,如皮瓣较大,设计在A线与B线间。2001年11月~2004年10月,临床应用37例38个皮瓣。均为男性,年龄16~48岁。创伤性皮肤缺损6例,慢性创面深部组织外露22例,感染创面骨髓炎6例,瘢痕切除创面3例;其中手部创面8例,小腿及足踝部创面29例。皮瓣范围7cm×6cm^24cm×16cm。结果所有皮穿支穿出点均位于A线外侧,探测其形成皮瓣的有效动脉穿支符合率为97.4%。术后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5.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35例36个,部分成活2个,其中4例第2足趾全部成活。发生静脉危象2例,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完全成活2例,部分成活1例。28例伤口期愈合;3例行皮片移植修复;6例7个皮瓣覆盖骨髓炎创面者,有不同程度的深部伤口感染,其中4例形成窦道,经换药治愈,愈合时间1~11个月。皮瓣感觉:吻合神经6例S2~S3;未吻合神经S0~S1。供区直接闭合34例35处,皮片移植3例,均愈合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术前多普勒探测及B线引入,能提高皮瓣切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皮穿支 多普勒 探测
下载PDF
多种组织移植修复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会仁 李瑞国 +11 位作者 曹磊 汪琦 高顺红 张艳茂 项力源 孙来卿 刘志旺 王岩 王国强 侯金玲 于占勇 李国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移植在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4年9月,应用14种78块组织瓣游离移植和(或)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部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69例。其中男53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31岁。部位...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移植在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4年9月,应用14种78块组织瓣游离移植和(或)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部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69例。其中男53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31岁。部位:足踝部皮肤缺损5例,小腿皮肤缺损22例,手部、前臂皮肤缺损和手指再造36例,尺、桡骨缺损3例,面部肿瘤切除致软组织缺损2例,下颌骨及口底皮肤缺损1例。开放创面55例,其中感染创面16例,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6例;无菌创面14例。皮瓣切取范围2.0cm×1.5cm^43.0cm×12.0cm,骨移植长度10~15cm。均为择期手术,其中延期组织移植8例。结果术后发生动脉危象2例,静脉危象2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76块,部分成活2块,行皮片移植后愈合。修复创面期愈合52例;期愈合13例,愈合时间20~30d;化脓性感染4例,愈合时间3~11个月。指再造骨愈合时间6~8周,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4~6个月。修复后功能、外形均满意,各种组织移植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组织移植与组合组织移植可使复杂创面修复一期完成,且效果好,虽风险较高,仍是修复足、小腿、面颈、手部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损 组织移植 修复与重建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后路三柱重建技术在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晓辉 刘兰泽 +3 位作者 逯强 项力源 安毅 郭玉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胸腰段爆裂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严重者可累及三柱、椎体高度丢失一半以上、椎管占位50%以上、同时有椎板骨折塌陷。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应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患... 胸腰段爆裂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严重者可累及三柱、椎体高度丢失一半以上、椎管占位50%以上、同时有椎板骨折塌陷。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应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16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爆裂骨折 固定治疗 重建技术 后路 椎弓根螺钉系统 椎体次全切除 高能量损伤 2009年
下载PDF
股前外侧分叶肌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会仁 刘德群 +4 位作者 刘小坡 王国强 项力源 刘志旺 于占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例成人16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起点及主干口径,降支的外侧支、内侧支的起始位置及起始点至入肌前血管长度和股神经的分支伴行情况。结果...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例成人16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起点及主干口径,降支的外侧支、内侧支的起始位置及起始点至入肌前血管长度和股神经的分支伴行情况。结果:14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距腹股沟韧带中点(5.3±0.8)cm,口径为(5.8±0.9)mm,内、外侧支起始点距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距离为(5.4±1.5)cm,外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距离(4.8±0.8)cm,内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起始处(10.2±2.6)cm;2侧内、外侧支共干起自股深动脉。股外侧肌神经全程伴同名血管走行分支。结论:①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可以用于设计成为分叶肌皮瓣;②可以按需要选择不同血管分支以调节各瓣间的距离(叶间距),肌瓣切取后剩余股外侧肌仍保留动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 肌皮瓣 股外侧肌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寰椎后弓螺钉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晓辉 刘兰泽 +3 位作者 逯强 项力源 安毅 郭玉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9-1131,共3页
目前对于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常用术式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其中寰椎安全顺利置钉为手术成败的关键,若术中寰椎置钉不成功或不顺利,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加大,临床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相对简单的... 目前对于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常用术式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其中寰椎安全顺利置钉为手术成败的关键,若术中寰椎置钉不成功或不顺利,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加大,临床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相对简单的手术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寰椎后弓 后路固定 螺钉位置 寰椎椎弓根螺钉 钉棒系统固定 融合术 手术时间 枢椎椎板 枢椎齿状突
下载PDF
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志旺 刘会仁 +4 位作者 李瑞国 曹磊 项力源 王国强 李国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对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伴有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随访25例,时间为6~36个月。术后2例发生动静脉血管危象;1例... 目的探讨对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伴有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随访25例,时间为6~36个月。术后2例发生动静脉血管危象;1例因皮肤坏死行外固定架调整,创面新鲜后行游离植皮术;3例骨缺损者在伤口愈合后Ⅱ期行腓骨游离移植,骨折全部愈合;5例因软组织坏死、缺损出现继发性骨髓炎,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后全部愈合,且无骨髓炎复发。骨折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时间为8.9个月,所有肢体血运正常,血管通畅良好,组织瓣全部成活,质地与色泽较好。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按HSS膝关节评定标准:良6例(24%),中17例(68%),差2例(8%)。结论合并血管损伤的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危及肢体的存活,影响术后功能,治疗关键在于快速建立循环、有效覆盖创面和骨折端的可靠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快速、有效、可靠的固定各型骨折,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血管损伤 外固定架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改良TLIF技术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晓辉 刘兰泽 +3 位作者 栾媛媛 逯强 项力源 安毅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评价改良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改良TLIF技术手术治疗2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34-56岁,平均(44.93±6.29)岁;病变节段:L1-25例,L2-38例,L3-... 目的 评价改良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改良TLIF技术手术治疗2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34-56岁,平均(44.93±6.29)岁;病变节段:L1-25例,L2-38例,L3-414例。术前、术后分别采用VAS法进行评分,测量椎间隙相对高度,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椎间融合率为100%。无脊髓、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无脊柱感染,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改良TLIF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TLIF 椎间融合
下载PDF
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会仁 项力源 +3 位作者 高顺红 李瑞国 王立新 张艳茂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74-775,共2页
关键词 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重建治疗 韧带 桡侧腕屈肌腱 效果满意
下载PDF
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晓辉 栾媛媛 +3 位作者 刘兰泽 项力源 逯强 安毅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9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16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9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16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术前1周内、术后1周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及取内固定前1周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前1周与术后1周内差值)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后3个月与术后1周内差值)A组与B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远期效果A组优于B组。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12个月复查时螺钉松动,内固定失败率12.5%。A组未发生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结论应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促进椎体骨折的愈合,减少伤椎椎体高度、角度的丢失,降低了断钉、断棒的发生率,可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植骨 椎板间植骨 胸腰椎爆裂骨折
下载PDF
医源性腓总神经常见损伤原因与预防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雪松 项力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750-751,共2页
关键词 腓神经/损伤 医原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雪松 项力源 张军军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5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滑膜软骨瘤病的效果。方法关节镜下手术,清理关节内游离体及病变滑膜。结果治疗18例,治愈14例,好转2例。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本病创伤小,恢复快,清理彻底,可重复手术。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 滑模软骨瘤病
下载PDF
指尖断指再植12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刘会仁 杨学超 +5 位作者 李瑞国 张艳茂 高建华 高顺红 孙来卿 项力源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指尖断指再植术。方法 临床对 12例 17指指尖断指进行再植术。年龄 3岁2月~ 45岁。食、中、环指 1例 ,中、环指 3例 ,拇指 3例 ,示指 3例 ,小指 2例。按田万成分类法 ,Ⅰ型 10指 ,Ⅱ型 5指 ,Ⅲ型 2指。切割伤 9例 13指 ,冲... 目的 探讨指尖断指再植术。方法 临床对 12例 17指指尖断指进行再植术。年龄 3岁2月~ 45岁。食、中、环指 1例 ,中、环指 3例 ,拇指 3例 ,示指 3例 ,小指 2例。按田万成分类法 ,Ⅰ型 10指 ,Ⅱ型 5指 ,Ⅲ型 2指。切割伤 9例 13指 ,冲床伤 1例 2指 ,电锯伤 1例 1指 ,钢丝勒伤 1例 1指。完全离断 11例 16指 ,不全离断 1例 1指。吻合指动脉弓 10指 16条血管 ,吻合指动脉弓分支 7指 7条血管 ,吻合掌侧皮下静脉 7指 7条 ,动静脉转流建立静脉回流 1例 1指 ,未吻合静脉者 10指 ,吻合两条神经者12例 16指 ,共吻合神经 3 3条。结果 成活 15指 ,部分成活 1指 ,坏死 1指。随访 12例 ,随访 2个月~ 2年。 14指外观丰满 ,色泽、温度正常 ,指甲生长良好 ,手指两点分瓣觉 4~ 7mm ,外观良好 ,功能正常。结论 指尖再植通过吻合血管建立组织循环 ,能获得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 ,应力争再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断指再植 疗效观察 断指再植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利伐沙班结合下肢血液循环泵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项力源 卢占斌 +2 位作者 刘志旺 宋海明 王立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结合下肢血液循环泵对脊髓损伤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3-01诊治98例脊髓损伤,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1例)和利伐沙班组(47例)。2组自住院起开始采用下肢血液循环泵治疗,低分子肝素组...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结合下肢血液循环泵对脊髓损伤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3-01诊治98例脊髓损伤,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1例)和利伐沙班组(47例)。2组自住院起开始采用下肢血液循环泵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伤后(术后)次日晚低分子肝素钠2 500 IU皮下注射,第3天开始低分子肝素钠2 500 IU皮下注射2次/d。利伐沙班组在术后次日晚口服5 mg,第3日10 mg,1次/d。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下肢DVT 5例,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DVT 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咯血、牙龈出血、便血、伤口肿胀、脊髓损伤加重及死亡。2组预防前及预防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同样对脊髓损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很好的疗效,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下肢血液循环泵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 被引量:4
18
作者 项力源 张雪松 刘会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单一克氏针治疗近节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124例(162指),均为绞伤或压砸伤。手术方法采用克氏针纵贯近指间关节于屈曲30°位...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单一克氏针治疗近节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124例(162指),均为绞伤或压砸伤。手术方法采用克氏针纵贯近指间关节于屈曲30°位并从中节指骨中段背侧穿出固定;术后4~6周去石膏托进行功能练习,5~8周拔除克氏针,随访骨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7例(143指)获得13~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7.4周,骨延迟愈合5例9指。TAFS功能评分:优69指,良46指,差28指,优良率为80.4%。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及“钮扣指”畸形发生。结论改良克氏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有效及无副损伤等优点,是治疗近节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节指骨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克氏针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项力源 田发明 +2 位作者 刘会仁 胡克俭 刘家寅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19-422,共4页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链中的限速酶HMG-Co A还原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1]。1999年Mundy等[1]首次发现,他汀类药物有激活成骨细胞...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链中的限速酶HMG-Co A还原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1]。1999年Mundy等[1]首次发现,他汀类药物有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随后有研究者发现,辛伐他汀能在体内和体外环境下通过提升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水平刺激骨形成,还可以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romal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药物疗法 药物载体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肌皮瓣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会仁 刘德群 +6 位作者 李瑞国 曹磊 邵新中 张艳茂 项力源 王国强 孙来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1-263,I0008,共4页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肌皮瓣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肌皮支形成股前外侧皮瓣、肌支形成股外侧肌瓣的分叶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伴有骨关节感染、内固定外露的皮肤软组...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肌皮瓣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肌皮支形成股前外侧皮瓣、肌支形成股外侧肌瓣的分叶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伴有骨关节感染、内固定外露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4例。结果术后23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坏死,行皮片移植术。Ⅰ期愈合16例,Ⅱ期愈合8例。3例于伤口愈合后形成窦道,其中1例两次形成窦道,均行清创手术后窦道闭合,最长1年后伤口愈合。4例外伤后骨髓炎伴骨缺损,于伤口愈合后6~8个月行植骨术,伤口无感染,其中2例骨愈合。22例伤口愈合后随访6~20个月无再感染。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肌皮瓣具有血管蒂长、腔隙填充完全、应用灵活、抗感染力强的特点,是治疗伴有骨感染的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肌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移植 旋股外侧动脉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