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双向作用:神经保护和疾病恶化
1
作者 王霞 黄浪 +5 位作者 项宗勤 牟斌 曹海红 刘振华 唐北沙 刘勇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2期1-12,共12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黑质致密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以及路易小体的积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导致纹状体的多巴胺水平降低,最终出现静息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硬和姿势不稳等运...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黑质致密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以及路易小体的积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导致纹状体的多巴胺水平降低,最终出现静息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硬和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以及认知能力下降、嗅觉功能受损、精神异常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由于人口结构转变和全球老龄化,PD的不断增加对患者、家庭和社会构成重大负担。尽管广泛的研究已阐明了PD的病因学和潜在机制,但现有治疗主要集中在症状管理,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PD研究,包括其病因学因素、分子机制和现有治疗策略。此外,审视了在PD样模型中涉及小胶质细胞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小胶质细胞在疾病进展中的动态,并探究了小胶质细胞在促进或减轻疾病进展方面所扮演的错综角色。通过这样的探讨,本综述旨在为PD复杂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洞见和观点,激发出针对性治疗干预的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神经毒素模型 α-突触核蛋白模型 LRRK2模型
下载PDF
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节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峰 张佳 +2 位作者 许迪 项宗勤 徐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1-818,共8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各类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多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s,MEA)记录方法,记录视网膜退变中期(出生后20 d,P20)的rd1小鼠...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各类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多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s,MEA)记录方法,记录视网膜退变中期(出生后20 d,P20)的rd1小鼠或正常对照小鼠视网膜中多个节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并比较自发发放和光反应特征等指标,评价幸存的节细胞功能变化。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验证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退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rd1小鼠视网膜感光层的厚度显著低于正常小鼠。根据节细胞光反应特性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6类:ON sustained、ON transient、ON-OFF sustained、ON-OFF transient、OFF sustained和OFF transient RGCs,但OFF sustained RGCs所占比重极小(1.0%~3.1%)。rd1小鼠视网膜中保持光反应的节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小鼠。rd1小鼠节细胞的自发发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rd1小鼠视网膜各类节细胞的光反应强度及光敏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在rd1小鼠退变的中期,视网膜感光层明显退变;rd1小鼠退变中期的视网膜节细胞发生明显的功能退变,而且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阵列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节细胞 rd1小鼠
下载PDF
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变过程中内层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佳 项宗勤 徐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9-186,共8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现今引起人类失明的严重疾病,它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等多种眼科常见病。RP发病率大约1/4 000~1/3 500。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占15%~20%,显性20%~25%,其中10%~15%为X连锁遗传[1],目前已经发...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现今引起人类失明的严重疾病,它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等多种眼科常见病。RP发病率大约1/4 000~1/3 500。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占15%~20%,显性20%~25%,其中10%~15%为X连锁遗传[1],目前已经发现45个致病基因位点[2]。RP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夜盲和视野逐渐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细胞退变 双极细胞 节细胞
下载PDF
中枢神经原位再生技术及其治疗前景
4
作者 王青松 李雯 +10 位作者 雷文亮 陈蔚祎 郑嘉骏 项宗勤 刘敏慧 何情 徐亮 李智飞 王陶 吴政 陈功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6-1445,共20页
中枢神经再生长期以来一直是成年哺乳类动物大脑损伤或者发生退行性病变后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干细胞疗法在神经再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遇到了重大挑战.近些年兴起的中枢神经原位再生技术利用内源性的胶质... 中枢神经再生长期以来一直是成年哺乳类动物大脑损伤或者发生退行性病变后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干细胞疗法在神经再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遇到了重大挑战.近些年兴起的中枢神经原位再生技术利用内源性的胶质细胞可以自我分裂再生的特点,通过表达神经转录因子或其他方法将胶质细胞原位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避免了建立体外干细胞库的高成本和外源细胞移植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运用体内胶质细胞进行原位神经再生的前沿进展,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原位再生技术在治疗重大脑疾病,包括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以及视觉系统疾病和脊髓损伤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虽然该技术还处在摇篮阶段,并且像任何新技术一样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但是本团队在灵长类脑卒中模型上已经证明了中枢神经原位再生的可行性,为将来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再生 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症 帕金森病 亨廷顿舞蹈症 视觉系统疾病 脊髓损伤 胶质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