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水电站建设影响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调整研究
1
作者 项怡之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4,18,共6页
大型水电站建设影响区的城镇体系重构是一种外力推动下的非常规突变,采用常规方法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局限性。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影响区作为研究案例,将移民安置规划与城乡规划结合,从移民安置规划出发,探索针对此类型区的实用高效的... 大型水电站建设影响区的城镇体系重构是一种外力推动下的非常规突变,采用常规方法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局限性。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影响区作为研究案例,将移民安置规划与城乡规划结合,从移民安置规划出发,探索针对此类型区的实用高效的城镇体系规划调整方法。进一步,此方法还可一般化推广至大型移民工程区域、灾后重建区等具有城镇体系突变特征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移民安置 规划 白鹤滩水电站
下载PDF
开发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研究——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健 项怡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0,共9页
基于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从行为主义视角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居民的通勤、购物、就学、就医、休闲等日常活动空间开展实证研究,刻画开发区职住分离、购物行为的空间指向性,以及居民就学、就医和休闲行为的空间分配特征。继而,基于加... 基于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从行为主义视角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居民的通勤、购物、就学、就医、休闲等日常活动空间开展实证研究,刻画开发区职住分离、购物行为的空间指向性,以及居民就学、就医和休闲行为的空间分配特征。继而,基于加入空间变量的消费者效用函数,结合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背景,重点从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开发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进行解释,并概括出其形成的综合机制模式。研究发现,距离、业态偏好、对服务设施质量的要求,以及交通方式改善带来居民需求变动,与市场供给的空间分布、政府供给的相对短缺共同影响,塑造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郊区社区 日常活动空间 空间结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载PDF
滨水产业空间的分类及利用研究
3
作者 项怡之 杨泽霖 张莹莹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8期5-9,共5页
滨水产业是具有较强滨水区位指向的水相关产业,滨水产业的空间载体即滨水产业空间。为系统梳理滨水产业空间的分类和空间利用方式特征,以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依据水在产业系统中不同的作用,将滨水产业空间分为... 滨水产业是具有较强滨水区位指向的水相关产业,滨水产业的空间载体即滨水产业空间。为系统梳理滨水产业空间的分类和空间利用方式特征,以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依据水在产业系统中不同的作用,将滨水产业空间分为水处理、水能源、水原料、水运输、水景观、水体验和水科技产业空间7类。对滨水产业空间分类,有助于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空间产业的特征和利用要点,对滨水空间实施更加科学有效可持续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产业 滨水空间 分类 利用
下载PDF
盐田港与深圳市的港城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项怡之 朱敬 赵慧斌 《特区经济》 2022年第4期13-17,共5页
港城关系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并表现出动态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从发展阶段、经济、空间、景观环境、内陆港和深汕合作区港口建设等角度研究盐田港近年来与深圳市、盐田区港城关系的特征和变化,发现港口对深圳经济的... 港城关系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并表现出动态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从发展阶段、经济、空间、景观环境、内陆港和深汕合作区港口建设等角度研究盐田港近年来与深圳市、盐田区港城关系的特征和变化,发现港口对深圳经济的带动作用由强变弱,港城空间矛盾逐渐凸显。盐田区也出现港口物流外的新增长点,但对港口物流业依赖依然较大,后方陆域空间矛盾、景观环境冲突逐渐加剧。内陆港和深汕合作区建设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港城矛盾冲突。对此,提出调整提升港口功能,加大科技投入和应用,多策并举解决土地稀缺问题,协调港口和城市的空间布局、环境景观等方面建议,以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城关系 盐田港 深圳 港口 城市
下载PDF
基于港城功能协调的港口围填海工程影响研究——以深圳盐田港东作业区正角咀以东围填海工程为例
5
作者 项怡之 寿建伟 +1 位作者 王卫远 吴敏慧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10期98-103,共6页
盐田港是深圳港三大集装箱主体港区之一,为增加港口泊位和用地,提出在东作业区正角咀以东实施围填海工程。因工程区位距城市和主要景区较近,须重点进行港城功能协调性论证。根据已有研究,文章在总结港城冲突主要来源的理论基础上,选取... 盐田港是深圳港三大集装箱主体港区之一,为增加港口泊位和用地,提出在东作业区正角咀以东实施围填海工程。因工程区位距城市和主要景区较近,须重点进行港城功能协调性论证。根据已有研究,文章在总结港城冲突主要来源的理论基础上,选取后方陆域用地、集疏运交通、港区景观和后方环境4个影响维度,进行现状分析、规划分析和围填前后对比分析,对围填海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工程的港城关系冲突主要集中于后方陆域用地、港区景观和后方环境影响上;港口扩张带来后方陆域用地需求增加,在目前规划条件下难以满足;围填海工程增加大梅沙景区的港口岸线可见长度,港口工业景观和自然滨海景观不相融;港口吞吐量增加导致集疏运交通量增加,虽然交通规划能基本满足运量需求,但有害气体污染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对此提出3点建议:进一步提升港口作业、存放和中转效率以及后方陆域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内陆港建设;进一步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对港口商务景观区进行景观塑造;改进环保技术,加装环保设备,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清洁化处理,加强对尾气排放的环保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城关系 后方陆域 集疏运 景观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健 项怡之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11,共13页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素。最后,从居民、开发商、地方政府、企业、母城及周边区域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区居住空间的形成机制。当前,国内开发区大多面临从"产业功能地域"向综合型的"城市化功能地域"转型,但开发区既是"产业集聚区"又被作为"卧城"的复杂状况,也带来其居住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城市居住空间理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居住空间 居住分异 郊区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