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19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潘圆圆 董克 +2 位作者 黄贤苹 项慧秋 许张晔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结局,为三孩政策开放后保障母婴安全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例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子宫完全破裂的... 目的探讨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结局,为三孩政策开放后保障母婴安全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例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子宫完全破裂的发生率为0.023%(19/81843),其中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破裂,1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宫角破裂,1例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后子宫下段破裂,2例人工流产隐匿性子宫穿孔后宫角破裂,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宫角破裂,1例暴力引产宫体破裂,还有1例欣普贝生引产宫角破裂以及1例宫颈球囊引产宫体破裂。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心减速(21.1%,4/19)、腹痛(15.8%,3/19)和阴道流血(15.8%,3/19)。19例产妇均存活,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18例均行子宫破裂修补术;1例引产死胎,1例因先天畸形于生后2月死亡,其余17例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瘢痕子宫、胎盘植入、暴力引产以及前列腺素使用等,应该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产科手术操作技术,给予正确的围生期保健指导和产程管理,降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发生,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破裂 瘢痕 病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宫内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出生后1年婴儿生长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项慧秋 黄贤苹 +4 位作者 金佳希 邵浩然 池美珠 林峰 许张晔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出生后1年左右婴儿的生长发育,评估发育不一致性双胎远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出生的宫内发育不一致性双胎34对,出生后1年左右进行...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出生后1年左右婴儿的生长发育,评估发育不一致性双胎远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出生的宫内发育不一致性双胎34对,出生后1年左右进行体格检查和精神运动发育测定,以出生时的体质量差异分为低出生体质量组和高出生体质量组。结果:低出生体质量组1岁婴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低于高出生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质量组的1岁婴儿精神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低于高出生体质量组,2组比较,P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质量组6名(占17.6%)1岁婴儿运动发育迟缓(PDI<70),明显高于高出生体质量组(1名,占2.9%)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身高、体质量对PDI的影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11.40,P=0.0012;F=6.21,P=0.0153)。结论: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出生后的体质量差异将持续性影响至出生后1年婴儿的身高、体质量和头围的体格发育以及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发育不一致性 精神运动发育
下载PDF
基因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对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燕燕 廖婷婷 +5 位作者 金佳希 陈佳佳 黄贤苹 项慧秋 董克 许张晔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68-171,177,共5页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人滋养细胞TEV-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的影响。方法:构建ILK-si RNA慢病毒载体后,转染人TEV-1细胞,分ILK基因沉默组(KD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NC组)进行;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 RNA和蛋白...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人滋养细胞TEV-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的影响。方法:构建ILK-si RNA慢病毒载体后,转染人TEV-1细胞,分ILK基因沉默组(KD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NC组)进行;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 RNA和蛋白表达,MTT法、Transwell法和划痕实验等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基因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IL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证明干扰ILK表达成功。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 P<0.01)。ILK-si RNA转染TEV-1细胞后,MMP-9和p-GSK3β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沉默ILK通过下调GSK3β和MMP-9的表达抑制人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连接激酶 RNA干扰 绒毛外滋养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侵袭
下载PDF
甲酸基肽受体2抑制滋养细胞增殖侵袭功能的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慎之 黄贤苹 +3 位作者 项慧秋 廖婷婷 陈佳佳 许张晔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552-556,共5页
目的:研究甲酸基肽受体2(FPR2)对滋养细胞(TEV-1)增殖侵袭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FPR2慢病毒载体后,转染人TEV-1细胞来过表达FPR2;采用MTT法、Transwell法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RT-PCR和Westernblo... 目的:研究甲酸基肽受体2(FPR2)对滋养细胞(TEV-1)增殖侵袭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FPR2慢病毒载体后,转染人TEV-1细胞来过表达FPR2;采用MTT法、Transwell法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过表达FPR2后,TEV-1细胞的FPR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证明过表达FPR2成功。过表达FPR2后,TEV-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1),TEV-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TEV-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1)。过表达FPR2转染TEV-1细胞后,NF-κB和MMP9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FPR2可能通过NF-κB/MMP9信号通路抑制TEV-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A4 甲酸基肽受体2 绒毛外滋养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侵袭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假丝酵母菌及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圆圆 王剑平 +2 位作者 黄贤苹 项慧秋 董克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0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孕35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孕妇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假丝酵母菌(candida mycoderma,CM)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测的阳性率及其对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孕35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孕妇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假丝酵母菌(candida mycoderma,CM)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测的阳性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妊娠28~35周胎膜早破孕妇17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孕妇20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GBS、CM、UU检测的阳性率,及GBS、CM、UU阳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妇GBS、CM、UU阳性率分别为11.6%、11%、14.5%,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5.3%、7.8%;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76.2%、2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15.5%;GBS、CM、UU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5%、45%,分别明显高于阴性者的71.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35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GBS、CM及UU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孕妇,且感染会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增加。因此,有必要在妊娠35周前开展GBS、CM联合UU检测,以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未足月胎膜早破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从而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B族链球菌 假丝酵母菌 解脲支原体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楔形切除与改良全埋入式垂直褥式缝合在二次剖宫产腹壁切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佳佳 赵慎之 +4 位作者 董克 王剑平 项慧秋 黄贤萍 许张晔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楔形切除与改良全埋入式垂直褥式缝合在二次剖宫产腹壁切口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术前测量原瘢痕宽度和VSS评分,术后3、6、12个月再次测量原瘢痕宽度和VSS评分,记录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瘢痕宽度(0.52±... 目的探讨楔形切除与改良全埋入式垂直褥式缝合在二次剖宫产腹壁切口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术前测量原瘢痕宽度和VSS评分,术后3、6、12个月再次测量原瘢痕宽度和VSS评分,记录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瘢痕宽度(0.52±0.26cm)、VSS评分(2.75±1.07),与术前的瘢痕宽度(1.01±0.35cm)、VSS评分(5.50±2.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楔形切除腹壁瘢痕及脂肪组织后采用改良的全埋入式垂直褥式缝合脂肪组织,显著减轻术后切口瘢痕过度增生及瘢痕变宽,切口瘢痕纤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埋入式垂直褥式缝合 剖宫产 瘢痕
下载PDF
产前胎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7
作者 黄贤苹 项慧秋 +2 位作者 陈佳佳 许张晔 王荣跃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 探讨胎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产前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胎儿先天性MHL的诊断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孕妇31+5周产前超声及磁共振发现肝脏肿块,误诊可能为“肝母细胞瘤或肝血管内皮瘤”,孕妇及家属在期待治疗... 目的 探讨胎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产前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胎儿先天性MHL的诊断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孕妇31+5周产前超声及磁共振发现肝脏肿块,误诊可能为“肝母细胞瘤或肝血管内皮瘤”,孕妇及家属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出现胎死宫内情况,住院引产,经病理检查确诊为MHL。包括本例在内,共获得国外报道MHL胎儿27例。27例患者诊断孕周15~38周,分娩孕周24~38周;肝脏肿块直径大小为2~16 cm;男性胎儿5例,女性胎儿16例,6例未报告性别;7例并发羊水过多,5例发生胎死宫内,死产1例,活产21例,4例新生儿出生后死亡;17例行手术切除治疗,随访10例预后好。结论 胎儿肝脏疾病在产前不具有特异性,围生期须进一步加强影像学检查、疑诊后的监测及产科管理,从而改善母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胎儿肝脏肿瘤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下载PDF
古拉定对雌激素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孕鼠的胎盘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共转运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张晔 赵峰 +3 位作者 项慧秋 梁勇 王斯璐 黄引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古拉定对雌激素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孕鼠的胎盘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共转运体系的影响。方法用将妊娠第13 d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EE组,EE+古拉定组,17-α-乙炔雌二醇诱导建立孕鼠ICP模型,测定三组血清TBA、CG、ALT、AST;... 目的探讨古拉定对雌激素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孕鼠的胎盘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共转运体系的影响。方法用将妊娠第13 d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EE组,EE+古拉定组,17-α-乙炔雌二醇诱导建立孕鼠ICP模型,测定三组血清TBA、CG、ALT、AST;ELISA检测GSH,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MRP1、MRP2、MRP5的表达。结果 EE组TBA、CG、ALT、AST水平显著增高,胚胎存活率显著降低(P<0.001),经古拉定治疗,TBA、CG、ALT、AST水平显著下降,增加了胚胎存活率(P<0.01);EE组胎盘M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胎盘MRP2、MRP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GSH显著下降(P<0.001);经过古拉定治疗,下调胎盘MRP1,上调MRP2和MRP5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GSH显著上升。结论胎盘存在MRP-GSH共转运体系;古拉定可以通过调节胎盘MRP-GSH共转运体系影响胆汁酸的转运来治疗大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谷胱甘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