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析
1
作者 王宣琳 项赠 《南方论刊》 2024年第9期57-58,共2页
高校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以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与演进,接着指出了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并提出... 高校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以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与演进,接着指出了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其实践路径探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各个环节,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高校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高校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从“权力维稳”到“权利维稳”的必然选择——基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项赠 郭文亮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53,共4页
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针对当前中国维稳不容乐观的现状,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析视角,对"权力维稳"和"权利维稳"两种维稳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当前官员重"权力维稳"、轻"权利维... 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针对当前中国维稳不容乐观的现状,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析视角,对"权力维稳"和"权利维稳"两种维稳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当前官员重"权力维稳"、轻"权利维稳"的原因,从"权力维稳"转变为"权利维稳"是一种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维稳 权利维稳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与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被引量:6
3
作者 项赠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协商民主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积极回应,对预防和化解转型期多元社会矛盾外显体现的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有助于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利益协调体制和治理民主制度,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但是,协商民主也因面临平等基础与... 协商民主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积极回应,对预防和化解转型期多元社会矛盾外显体现的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有助于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利益协调体制和治理民主制度,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但是,协商民主也因面临平等基础与公共责任匮乏、低效率以及维稳压力等现实困境而可能引发更大不公、损害公共利益、导致民众情绪失控以及民粹主义行为滋长等激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为此,将协商民主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矛盾形成发展阶段与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理方式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必然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群体性事件 依法治理
下载PDF
维稳的理念与方式反思——以党的群众观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项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稳定乃国之所望,民之所盼。群众观的异化导致维稳理念和方式的走偏,最终落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跳出怪圈就必须纠偏异化的群众观,牢固树立权为民所授、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以维权促维稳、共治助管治的方式,建... 稳定乃国之所望,民之所盼。群众观的异化导致维稳理念和方式的走偏,最终落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跳出怪圈就必须纠偏异化的群众观,牢固树立权为民所授、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以维权促维稳、共治助管治的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规则,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稳 理念 方式 群众观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培育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项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88-190,共3页
政治责任感是个人履行的各种政治义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政治责任的一种觉悟[1]。政治责任感的产生并不是单一的心理体验,而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是一定政治关系中的人对其承担的政治职责、义务的自觉意识。它... 政治责任感是个人履行的各种政治义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政治责任的一种觉悟[1]。政治责任感的产生并不是单一的心理体验,而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是一定政治关系中的人对其承担的政治职责、义务的自觉意识。它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 培育 政治义务 自我意识 心理体验 政治关系 自觉意识
下载PDF
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项赠 张仙凤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2-35,共4页
学校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不同组织和个人都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践,但问题与争议颇多。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新生代民族文化培根的引导应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生活性、地域性及时代性三个基本原... 学校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不同组织和个人都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践,但问题与争议颇多。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新生代民族文化培根的引导应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生活性、地域性及时代性三个基本原则,并应从宏观(国家)、中观(学校)和微观(教师)三个层面整体考虑具体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传统文化教育 出发点 新生代 民族文化培根
下载PDF
权力回归: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师生的动力之源 被引量:1
7
作者 项赠 《理论观察》 2014年第8期143-145,共3页
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师生既是高校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生命线,也是民主治校的基石。权力错位导致一些高校党员干部分不清权力来源及自身角色,使密切联系师生既无内在动力也无外在压力。因此,高校必须完善民主选举罢免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监... 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师生既是高校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生命线,也是民主治校的基石。权力错位导致一些高校党员干部分不清权力来源及自身角色,使密切联系师生既无内在动力也无外在压力。因此,高校必须完善民主选举罢免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监督制度,创新民主考核评价制度,让权力回归师生才能开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师生的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密切联系师生 权力回归 动力
下载PDF
泰勒原理的解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项赠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1-43,共3页
泰勒原理以明确的行为目标为基点,以评价目标实现与否为终点,实现了对教育过程及个体发展全方位的、封闭化的、线性的控制,为课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预设的、工具主义的、具有决定论和元叙事思想的课程编制模式在时代发... 泰勒原理以明确的行为目标为基点,以评价目标实现与否为终点,实现了对教育过程及个体发展全方位的、封闭化的、线性的控制,为课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预设的、工具主义的、具有决定论和元叙事思想的课程编制模式在时代发展中的弊端也逐渐凸显。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泰勒原理,将其与我国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才不至于沦为他国的课程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原理 课程 评析
下载PDF
试析毛泽东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及实践
9
作者 项赠 鞠铁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00期163-166,共4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早在毛泽东时代已具雏形,不但形成了一套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而且身体力行,推动了学习型政党建设。因此,研究毛泽东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早在毛泽东时代已具雏形,不但形成了一套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而且身体力行,推动了学习型政党建设。因此,研究毛泽东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对今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学习型政党建设 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从山西黑砖窑事件看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0
作者 项赠 刘小平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6期36-37,44,共3页
震惊全国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所暴露出来的诸如对人权的践踏、相关法律的缺失、监督的不到位以及当地党政机关的不作为甚至滥用职权等体制性弊端,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想使人权得到保障、法制得到健全、监督机制... 震惊全国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所暴露出来的诸如对人权的践踏、相关法律的缺失、监督的不到位以及当地党政机关的不作为甚至滥用职权等体制性弊端,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想使人权得到保障、法制得到健全、监督机制得到完善、执政方式得到转变以及执政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黑砖窑事件 政治体制改革 必要性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
作者 项赠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7-69,共3页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管理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培养和...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管理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培养和造就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 主要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2
作者 项赠 朱玉伟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5期26-28,共3页
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执政党建设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势在必行
13
作者 项赠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8期7-8,共2页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党员是党的未来,今天的大学生党员必将在明天党和国家的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否搞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党员是党的未来,今天的大学生党员必将在明天党和国家的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否搞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而,无论是从历史赋予大学生党员的新使命,或是当前国内外的复杂形势,还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党员不容乐观的思想现状来看,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都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思想建设 势在必行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人民政协履职能力提升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仙凤 项赠 《理论观察》 2015年第10期45-47,共3页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系统的客观存在,其性质和特点与现代治理理念高度契合,自然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人民政协的国家治理价值更加凸显,由此决定提升人民政协履职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系统的客观存在,其性质和特点与现代治理理念高度契合,自然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人民政协的国家治理价值更加凸显,由此决定提升人民政协履职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提升人民政协履职能力还面临法律保障、界别结构和主体素质等现实困境,为此,健全人民政协的法律保障,优化人民政协的界别结构,完善政协委员的进退机制是提升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国家治理现代化 履职能力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对和谐社会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玉伟 陶敏 项赠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视角在于人类社会如何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对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科学的完整的概念,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及互动。...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视角在于人类社会如何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对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科学的完整的概念,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及互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对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彰显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和谐社会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党员阶层分化对党内民主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玉伟 项赠 《理论研究》 2007年第5期19-21,共3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原来的各个社会群体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分化和整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同一过程中,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强健步伐,各种利益集团的角逐残酷而激烈,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凸显。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原来的各个社会群体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分化和整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同一过程中,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强健步伐,各种利益集团的角逐残酷而激烈,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凸显。在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前,党员结构日趋复杂的中国共产党同样面临内部党员阶层分化的问题,这对党内民主化进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阶层分化 党内民主 基本思路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的伦理失范与秩序重建 被引量:11
17
作者 项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6,共7页
“后真相”现象的典型特征是情感主导真相、论点高于事实。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普及,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涌现,世界由此进入“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时代是各种因素错综交杂的产物,它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机制,加剧了现代社会... “后真相”现象的典型特征是情感主导真相、论点高于事实。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普及,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涌现,世界由此进入“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时代是各种因素错综交杂的产物,它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机制,加剧了现代社会的伦理失范。对网络空间而言,在权力、资本和技术的多重挟持下,伦理失范的现象更为突出,信任贬值、共识减弱、偏见加重、理想虚化的情况更为明显。为此,需要立足传播者、受众和传播媒介的角色变化及其关系调整,从以法济德、伦理教育、素养提升、媒体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的伦理重构和秩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网络空间 伦理 秩序
下载PDF
新时代“大先生”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项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2-25,共4页
“大先生”是对品格高贵、德高望重、理想远大、格局宏大、视野开阔、学识渊博、仁爱有德教师的尊称,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学识修养和精湛的育人之道。培育新时代“大先生”是传承高尚师德师风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先生”是对品格高贵、德高望重、理想远大、格局宏大、视野开阔、学识渊博、仁爱有德教师的尊称,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学识修养和精湛的育人之道。培育新时代“大先生”是传承高尚师德师风的题中应有之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培育新时代“大先生”,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发展机制,而且需要从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专业学识与职业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师自我发展能力,还需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塑造能够同新时代共振的大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先生” 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