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十足目甲壳动物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项超美 陆仁后 +2 位作者 谢浩 刘向宇 张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采用RAPD技术,对分类阶元不同的四种十足目甲壳动物:克氏原螯虾、汉水华溪蟹、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和中华绒螯蟹,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四个物种DNA库的扩增结果表明,随着亲缘关系由近变远,物种间的相似率依次减小,由56.1%下... 采用RAPD技术,对分类阶元不同的四种十足目甲壳动物:克氏原螯虾、汉水华溪蟹、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和中华绒螯蟹,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四个物种DNA库的扩增结果表明,随着亲缘关系由近变远,物种间的相似率依次减小,由56.1%下降到22.3%。用UPGMA方法作聚类分析构建出物种的系统树图,反映出四个物种对应的种、科间、科间以上遗传差异逐步增大,这与以形态标记为主的分类结果相一致。在同工酶分析难以揭示差异的两种绒螯蟹中,用RAPD分析观察到明显的种间差异。两种绒螯蟹个体的扩增图谱分析结果为,中华绒螯蟹个体间的平均相似率为56.9%,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个体间为661%,两种绒螯蟹个体间的平均相似率则为51.9%。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个体间的平均相似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个体间的平均相似率,异种绒螯蟹个体间的平均相似率显著低于同种个体间的平均相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十足目 多态性 甲壳动物 遗传差异
下载PDF
儿童继发性肠套叠 被引量:6
2
作者 项超美 孙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00-301,303,共3页
儿童继发性肠套叠项超美孙琳肠套叠常见于1岁以内婴儿,2岁以上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5岁以后则少见。2岁以后多继发于肠道局部或全身疾病,称之为继发性肠套叠。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上与婴儿原发性肠套叠有所不同... 儿童继发性肠套叠项超美孙琳肠套叠常见于1岁以内婴儿,2岁以上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5岁以后则少见。2岁以后多继发于肠道局部或全身疾病,称之为继发性肠套叠。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上与婴儿原发性肠套叠有所不同,且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继发性 肠套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胸腹裂孔疝及膈肌缺如的治疗
3
作者 项超美 朱成楚 龚代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 介绍肋骨瓣加涤纶布在膈肌缺如患儿膈肌重建术中的体会 ,探讨儿童胸腹裂孔疝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胸腹裂孔疝 10例患儿的诊断、误诊原因、膈肌缺损的修补方法及膈肌缺如 2例膈肌重建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首诊均误... 目的 介绍肋骨瓣加涤纶布在膈肌缺如患儿膈肌重建术中的体会 ,探讨儿童胸腹裂孔疝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胸腹裂孔疝 10例患儿的诊断、误诊原因、膈肌缺损的修补方法及膈肌缺如 2例膈肌重建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首诊均误诊。 10例经腹手术及 2例膈肌重建后均治愈。结论 儿童胸腹裂孔疝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 ,诊断一经确定 ,应尽早手术。膈肌缺如应重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裂孔疝 膈肌缺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附29例分析)
4
作者 项超美 孙琳 +1 位作者 龚代贤 施诚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期获得更早期的诊断。方法:对1986~2002年收治的29例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继发疾病、诊断及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小肠肿瘤中,良性16例,恶性13例。术前主要临床... 目的:通过对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期获得更早期的诊断。方法:对1986~2002年收治的29例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继发疾病、诊断及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小肠肿瘤中,良性16例,恶性13例。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22例,其中固定性腹痛8例,血便4例,腹块2例;继发肠套叠16例,其中2岁以上14例,肠梗阻4例,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性增大1例。术前明确诊断者5例,24例误诊。结论:对儿童出现慢性腹痛尤其表现为固定于一个区域的腹痛、不明原因的血便、进行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的肠套叠及不全性肠梗阻应警惕小肠肿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误诊 原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分析
5
作者 项超美 孙琳 龚代贤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 为提高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以获得早期治疗。方法 对 2 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小肠原发性肿瘤良性 15例 ,恶性 13例 ,恶性肿瘤以淋巴肉瘤为主 ( 92 .3 ... 目的 为提高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以获得早期治疗。方法 对 2 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小肠原发性肿瘤良性 15例 ,恶性 13例 ,恶性肿瘤以淋巴肉瘤为主 ( 92 .3 % )。术前仅 4例确诊 ( 10 .7% ) ,2 4例术中及术后获得诊断。其中继发性肠套叠而急诊手术 16例 ( 64 .9% )。良性肿瘤除 1例十二指肠血管瘤大出血放弃治疗外 ,14例全部治愈。恶性肿瘤 13例术后虽化疗放疗等治疗 ,经随访目前仅3例存活 1~ 8年。余分别在 2个月至 2年内死亡。结论 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 ,术前诊断困难 ,误诊率高 ,常以肠套叠为首发疾病 ,确诊常在术中及术后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用RAPD技术识别中华绒螯蟹性别差异 被引量:23
6
作者 邱涛 陆仁后 +2 位作者 项超美 张菁 谢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是我国的名贵水产资源。本文用200个随机引物对河蟹的雌雄群体和个体进行了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分析,发现17个引物扩增出了群体水平的性别差异,其中...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是我国的名贵水产资源。本文用200个随机引物对河蟹的雌雄群体和个体进行了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分析,发现17个引物扩增出了群体水平的性别差异,其中的一个引物扩增出了个体水平的性别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别差异 DNA RAPD 识别 育种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对三种绒螯蟹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谢浩 陆仁后 +2 位作者 项超美 张菁 邱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采用RAPD技术结合一定的形态学研究手段,对中华绒螫蟹、日本绒螫蟹及其合浦亚种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为三种绒螫蟹的种及亚种分析提供重要资料。三种绒螫蟹的第四步足前节长宽比值,与其分类标本吻合或基本吻合。用一组引物,对每种各1... 采用RAPD技术结合一定的形态学研究手段,对中华绒螫蟹、日本绒螫蟹及其合浦亚种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为三种绒螫蟹的种及亚种分析提供重要资料。三种绒螫蟹的第四步足前节长宽比值,与其分类标本吻合或基本吻合。用一组引物,对每种各1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一批特异、可重复的扩增图谱;扩增区带的相似率分析表明,中华绒螫蟹与日本绒螫蟹的亲缘关系远,而日本绒螫蟹合浦亚种与日本绒螫蟹近。最后,对文中RAPD分析的取样数量及其鉴别标记的可行性等问题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绒螫蟹属 亲缘关系
下载PDF
RAPD方法对中华绒螯蟹长江、辽河、瓯江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邱涛 陆仁后 +1 位作者 项超美 张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共4页
用RAPD技术检测了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长江、辽河、瓯江三个群体各1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每一个体的多态片段,通过对群体内及群体间共享片段的分析,得到三群体间的相似率数据,为中华绒螯蟹的种... 用RAPD技术检测了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长江、辽河、瓯江三个群体各1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每一个体的多态片段,通过对群体内及群体间共享片段的分析,得到三群体间的相似率数据,为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中华绒螯蟹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4种沼虾的SRFA指纹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邱涛 陆仁后 +2 位作者 项超美 张菁 谢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用沼虾属(Macrobrachium)的4个主要种:罗氏沼虾(M.rosenbergi)、海南沼虾(M.hainanense)、日本沼虾(M.nipponense)、粗糙沼虾(M.asperulum)作材料,构建... 本文用沼虾属(Macrobrachium)的4个主要种:罗氏沼虾(M.rosenbergi)、海南沼虾(M.hainanense)、日本沼虾(M.nipponense)、粗糙沼虾(M.asperulum)作材料,构建了它们的SRFA-DNA指纹,经比较得到这4个种的SRFA分子标记,并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谱系关系图,发现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在遗传上比较接近,属于同一“支序”,粗糙沼虾与另外3者在遗传上都相距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FA 沼虾属 指纹
下载PDF
小儿肠套叠再次空气灌肠复位30例分析
10
作者 林永志 项超美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再次灌肠复位方法、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7月—2004年9月共收治350例肠套叠患儿,其中30例行再次灌肠复位,即初次灌肠失败后,予阿托品针解痉、地塞米松针减轻炎症水肿及补液纠正脱水后,问隔0.5-3小时后再次空... 目的探讨再次灌肠复位方法、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7月—2004年9月共收治350例肠套叠患儿,其中30例行再次灌肠复位,即初次灌肠失败后,予阿托品针解痉、地塞米松针减轻炎症水肿及补液纠正脱水后,问隔0.5-3小时后再次空气灌肠。结果成功复位18例,失败12例经手术证实为美克尔憩室1例,回肠息肉1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4例,回回结型肠套叠6例。结论空气灌肠复住与手术复住相比,减少了并发症,并降低了治疗费用。其成功关键应严格掌握指征:1、病程小于48小时,全身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尚稳定,无中毒症状者。2、初次灌肠肠套叠有部分复位,且肠套叠套入部形态尚规则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灌肠复位 小儿肠套叠 再次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回结型肠套叠 2004年 2000年 回顾性分析 地塞米松针 美克尔憩室 复位方法 阿托品针 炎症水肿 手术证实 回肠息肉 治疗费用 全身情况 生命体征 中毒症状 失败后 并发症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纱布用于小儿包皮相关手术后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永志 项超美 叶丽娜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6期18-18,共1页
小儿外科中与包皮相关的手术很多,术后常用凡士林纱布包扎,但换药时常因创面粘连出现疼痛,甚至渗血。我们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包扎与单用凡士林纱布包扎比较,在减轻术后换药时的疼痛及创面渗血方面效果满意。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纱布 手术后效果 小儿包皮 凡士林纱布 创面渗血 术后换药 小儿外科 包扎
下载PDF
经阴茎阴囊交界部切口治疗儿童隐匿性阴茎
12
作者 林永志 项超美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730-731,共2页
隐匿性阴茎是表现为外观阴茎短小但阴茎海绵体基本发育正常的病症,可见于从新生儿到青少年的各个时期.目前手术治疗方法有几十种之多[1-6],但术后外观常不够满意.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了30例隐匿性阴茎... 隐匿性阴茎是表现为外观阴茎短小但阴茎海绵体基本发育正常的病症,可见于从新生儿到青少年的各个时期.目前手术治疗方法有几十种之多[1-6],但术后外观常不够满意.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了30例隐匿性阴茎,术后近远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阴茎 切口治疗 阴茎阴囊交界部 儿童 术后外观 手术方法 阴茎海绵体 2009年
下载PDF
成人内镜切除小儿肠息肉31例体会
13
作者 朱临江 陈宇红 项超美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第10期10-10,共1页
小儿肠息肉在临床上较少见。我院于2004-2008年共收治小儿肠息肉31例,均用成人结肠镜采取高频电切除息肉,效果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成人结肠镜 肠息肉 小儿 内镜切除 高频电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利用外资问题
14
作者 项超美 《大连干部学刊》 1998年第2期9-10,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成就斐然。为了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利用外资提到改革开放高度来认识。 利用外资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在当今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成就斐然。为了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利用外资提到改革开放高度来认识。 利用外资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在当今世界,发展经济不可能闭关锁国,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融入国际经济,而度量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外资 开放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 对外开放程度 引进和利用外资 先进技术 外商直接投资 国内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幼稚产业
下载PDF
改良Borselino术矫治小儿隐匿阴茎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永志 项超美 +1 位作者 郑茜茜 朱鹏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82-2983,共2页
隐匿阴茎(concealed penis)是一种阴茎体因缺乏恰当的皮肤鞘而埋藏于周围皮肤组织下方,致使外观上阴茎体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见的解剖异常[1]。在青少年阴茎畸形中的发病率为0.68%,仅次于包茎和包皮过长[2]。随着年龄增长,会严重影响阴茎发... 隐匿阴茎(concealed penis)是一种阴茎体因缺乏恰当的皮肤鞘而埋藏于周围皮肤组织下方,致使外观上阴茎体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见的解剖异常[1]。在青少年阴茎畸形中的发病率为0.68%,仅次于包茎和包皮过长[2]。随着年龄增长,会严重影响阴茎发育,并会出现包皮龟头炎、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心理障碍等并发症,常可引起家长及患儿的焦虑,因此需行手术矫治[3]。目前国内外隐匿阴茎治疗的手术方法众多,但是对于小儿隐匿阴茎的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术视野限制、包皮皮肤不足、包皮皮瓣转移修补后皮瓣坏死可能或术后美观不足。是否有足够的皮肤来覆盖补充其阴茎腹侧皮肤缺损的手术方式,直接影响隐匿阴茎术后的功能和美观[4]。我院采用改良Borselino术[5]治疗小儿隐匿阴茎患儿105例,取得了满意的外观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阴茎 手术矫治 小儿 改良 皮肤组织 包皮过长 包皮龟头炎 解剖异常
下载PDF
典型宣传的意义和功能
16
作者 项超美 《大连干部学刊》 2000年第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典型宣传 思想政治教育 先进典型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者 抓好典型 领导者 群众基础 领导干部 教育功能
下载PDF
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15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鹏飞 林永志 +2 位作者 江腾 郑茜茜 项超美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阑尾炎患儿15例,使用微创筋膜闭合器经右下腹横纹穿刺进入腹腔,抓持阑尾系膜提拉牵引,腹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1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阑尾切... 目的探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阑尾炎患儿15例,使用微创筋膜闭合器经右下腹横纹穿刺进入腹腔,抓持阑尾系膜提拉牵引,腹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1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20~35分钟,平均25分钟,术中无肠管、肠系膜、腹腔其他脏器损伤。术后4~6小时可自行下床活动,术后1天恢复胃肠功能并可进流食。住院时间3~6天,平均4天。经3个月随访,患儿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可提升美观性,适合儿童单纯性阑尾炎或化脓性阑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筋膜闭合器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二孔 腹腔穿刺 儿童
下载PDF
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67例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永志 项超美 +1 位作者 郑茜茜 朱鹏飞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 7年4月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6 7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水分离双钩疝针在腹膜外注水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口直径大于... 目的观察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 7年4月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6 7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水分离双钩疝针在腹膜外注水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口直径大于1.5cm者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覆盖修补。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149例单侧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51例(34.2%),即行单侧手术98例(58.7%),双侧手术69例(41.3%);巨大疝30例(18.0%)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覆盖修补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5分钟,双侧平均手术时间21分钟,平均住院2.5天。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线结反应、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满意,具有切口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无瘢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小儿 腹腔镜 单孔 双钩疝针
下载PDF
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B超诊断 被引量:5
19
作者 项超美 林永志 王爱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1-482,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在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超对132例腹股沟斜疝的对侧腹股沟进行检查 ,对门诊 33例可疑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进行检查。结果经B超检查发现并在术中证实 13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有 15例 (11 4 % )对侧有隐... 目的探讨B超在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超对132例腹股沟斜疝的对侧腹股沟进行检查 ,对门诊 33例可疑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进行检查。结果经B超检查发现并在术中证实 13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有 15例 (11 4 % )对侧有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余 117例斜疝术后 2个月至 1年内对侧无斜疝出现。门诊 33例可疑隐匿性斜疝有 17例 (5 1 5 % )通过B超得到诊断均在手术中被证实。检查阴性的 16例 ,1年内发生斜疝 1例。结论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B超得到及时诊断 ,B超检查具有无侵入性、简单易行、容易推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B超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小儿阑尾脓肿 被引量:2
20
作者 项超美 孙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为了避免小儿阑尾脓肿手术及伤口换药的痛苦。方法:本组32例,采用 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20例,经直肠脓肿穿刺抽脓1例,开腹引流2例,与同期行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相比较。结果:经 B 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的21... 目的:为了避免小儿阑尾脓肿手术及伤口换药的痛苦。方法:本组32例,采用 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20例,经直肠脓肿穿刺抽脓1例,开腹引流2例,与同期行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相比较。结果:经 B 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的21例阑尾脓肿,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的9例阑尾脓肿,腹痛消失时间减少5.2天,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减少7.1天,退烧时间减少4.9天,住院时间减少3.3天。结论: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阑尾脓肿有见效快、简便、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治疗 阑尾脓肿 儿童 穿刺 抽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