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项长兴 董雅文 +2 位作者 钱君龙 黄景苏 朱育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19-322,共4页
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的土壤中Cu、Mn、Pb和Zn4种主要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土壤未受4种金属元素的污染,但露采矿区及选矿厂附近土壤污染严重,面积约占调查区的3.7%。作者还提出了几... 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的土壤中Cu、Mn、Pb和Zn4种主要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土壤未受4种金属元素的污染,但露采矿区及选矿厂附近土壤污染严重,面积约占调查区的3.7%。作者还提出了几点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多金属矿山采用综合级差品位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项长兴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7-20,共4页
本文论述了综合最低工业品位与综合级差最低工业品位的含意,详细介绍了综合级差最低工业品位确定的原则及计算公式,并以栖霞山铅锌银矿为实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综合级差 矿石品位
下载PDF
栖霞山风景胜迹保护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项长兴 李振球 《江苏地质》 1990年第2期39-42,共4页
作者通过栖霞山锰铅锌矿的开采过程,论述了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铅锌矿开采对明镜湖塌陷的人为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栖霞山 风景 古迹 保护
下载PDF
栖霞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产出分析
4
作者 项长兴 《有色矿山》 1996年第4期18-22,共5页
栖霞山矿于1992年开采加工矿石,以年实际生产指标为例进行探讨,投入产出利润率为24.3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投入 产出 利润率
下载PDF
江苏省有色矿产资源采选利用现状分析和途径
5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冶金》 1989年第3期9-10,共2页
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其实质就是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已探明的矿床中获得的各种有用计价元素地质储量(金属量)经过开发(采、选、冶)得到利用的程度,称为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也可称其为资源利用系数。本文所指有色矿产... 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其实质就是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已探明的矿床中获得的各种有用计价元素地质储量(金属量)经过开发(采、选、冶)得到利用的程度,称为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也可称其为资源利用系数。本文所指有色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W)是指矿山经采选获得回收利用的各种精矿产品中各有用元素计价金属之和,对报销地质矿量中各计价元素金属量之和的比值(%)。1.江苏有色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利用1.1 资源:全省有色矿产资源已探明地质储量的有铜、铅、锌、钼、锶、锗、钨等,主要几种有色金属在全国所占储量比例大致如下:铜占0.58%、居第19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矿产资源 采选利用 江苏
下载PDF
梁“中大通二年”纪年摩崖的发现——栖霞寺千佛岩61号佛龛南梁纪年题名石刻 被引量:3
6
作者 项长兴 徐业海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86,共2页
2000年在栖霞寺千佛岩窟区61号佛龛门楣上寻访到纪年题名石刻,此次发现提供了开凿于齐梁间的千佛岩石窟的准确竣工年代,纠正了过去石窟竣工于梁天监十年的说法,并为鉴定同类时代的佛龛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栖霞寺 千佛岩 佛龛 纪年题名 摩崖 石刻艺术 文物考古
下载PDF
栖霞寺千佛岩石窟寻觅佛龛题刻踪迹 被引量:1
7
作者 项长兴 徐业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8,T0005-T0007,共9页
栖霞寺千佛岩石窟始凿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至今未见考古报告面世。经我们调查统计,现有石窟佛龛254个、石像532尊。经反复寻觅,发现题刻39段,分属梁、唐、宋、明、清、民国等5个时代。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凌长族题名石刻的发现,... 栖霞寺千佛岩石窟始凿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至今未见考古报告面世。经我们调查统计,现有石窟佛龛254个、石像532尊。经反复寻觅,发现题刻39段,分属梁、唐、宋、明、清、民国等5个时代。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凌长族题名石刻的发现,为确定千佛岩石窟竣工时间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寺 千佛岩石窟 佛龛题刻
下载PDF
栖霞寺千佛岩石窟沧桑 被引量:2
8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方志》 2002年第5期34-38,共5页
南京栖霞寺千佛岩(又称千佛崖、万佛崖,别称千佛岭),石窟位于南京市东北郊20公里处的栖霞山中峰西段,是利用山体岩面、裂面形成的崖面的自然走向和高低凹凸的地形地貌条件,沿纵向和横向选择有利施工部位开凿出来的摩岩石窟造像。... 南京栖霞寺千佛岩(又称千佛崖、万佛崖,别称千佛岭),石窟位于南京市东北郊20公里处的栖霞山中峰西段,是利用山体岩面、裂面形成的崖面的自然走向和高低凹凸的地形地貌条件,沿纵向和横向选择有利施工部位开凿出来的摩岩石窟造像。西与栖霞寺、舍利塔毗连,向东北方向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造像 东北 别称 南京 山体 走向 部位 自然 延伸 形成
下载PDF
海枯不烂石
9
作者 项长兴 《地质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地质变迁 三亚市 入口处 沉积岩 景点 公园 山顶 南方
下载PDF
明孝陵康熙御碑与康熙帝及曹氏家族
10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方志》 2004年第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明朝 孝陵 康熙帝 曹氏家族 康熙御碑
下载PDF
文化自然巧合璧——记栖霞唐明征君碑
11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方志》 2003年第4期56-57,共2页
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碑刻是明征君碑,位于南京市东北郊栖霞寺前右侧御碑亭内,是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征君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于永明元年(483),将后院宅第献给佛门创建栖霞寺(当时称栖霞精舍)而立。
关键词 唐代 碑刻 明征君碑 栖霞寺 历史文化
下载PDF
黄山南大门
12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4年第4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燕山期 山脉 山峰 南岭 岩组 花岗岩 大小 大门 标高 莲花
下载PDF
南京发现奇异石碾砣
13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5年第3期181-181,共1页
不久前作者去南京总统府考察,路过民宅区,在一幢高楼的山墙脚下发现一个奇异的石碾砣。石碾砣,又称碾子。这个石碾砣呈长圆柱形,柱长0.6m,圆柱直径0.42m,圆柱两端有正方形孔。边长7cm,孔深3cm,平卧于地面。碾砣上岩层的褶皱... 不久前作者去南京总统府考察,路过民宅区,在一幢高楼的山墙脚下发现一个奇异的石碾砣。石碾砣,又称碾子。这个石碾砣呈长圆柱形,柱长0.6m,圆柱直径0.42m,圆柱两端有正方形孔。边长7cm,孔深3cm,平卧于地面。碾砣上岩层的褶皱花纹引起了作者的注意。经观察,碾砣的石料为灰白色石灰岩,局部微带肉红色,长期风化作用后,岩层层理显现,层厚3cm-5cm。层面间含黑色铁锰质或是碳质矿物,为浅海环境沉积形成,属于距今3.03亿年前沉积形成的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石灰岩,简称黄龙灰岩。碾砣的侧面,是岩层褶皱形成的波状纹,顶面右边呈环状纹,似一幅美丽的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 南京 圆柱形 石灰岩 风化作用 浅海环境 黄龙组 总统府 正方形
下载PDF
南极石
14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8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南极 海洋动物 风景区 大连市 岩石 极地
下载PDF
卢沟桥的铁柱穿石
15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6年第3期235-235,共1页
卢沟桥是我国最古老的联拱石桥,经历800多年的沧桑,仍巍然屹立,关键在于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建筑结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卢沟桥采用的是“插柏为基”的做法。1991年在对卢沟桥桥墩加以整修时发现,卢沟桥的建造设计者采用了比“... 卢沟桥是我国最古老的联拱石桥,经历800多年的沧桑,仍巍然屹立,关键在于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建筑结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卢沟桥采用的是“插柏为基”的做法。1991年在对卢沟桥桥墩加以整修时发现,卢沟桥的建造设计者采用了比“插柏为基”更为先进的打造方法。为使桥墩的基础坚固耐用,使用了独特的技法,将数根粗大的铁柱打入河底的卵石层中,上面穿入巨石连为一个整体。周围以巨石围挡,防止水流冲击,有效地防止了桥墩的下沉。经实地测量,卢沟桥的10个桥墩中,沉陷幅度最大的也没有超过1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 建筑结构 实地测量 桥墩 设计者 卵石层
下载PDF
酒樽石
16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5年第2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酒樽石 丹霞地貌 形态特征 产状 岩石 砾岩
下载PDF
“勲高柱石”碑
17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6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高柱 总统府 南京市 64m 下部
下载PDF
明孝陵康熙御碑龟趺石
18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6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康熙皇帝 明孝陵 宋太祖赵匡胤 朱元璋
下载PDF
明孝陵弃碑——龟趺石
19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3年第4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明孝陵 石碑 龟趺石 石刻 文物
下载PDF
印心石屋匾
20
作者 项长兴 《江苏地质》 2004年第3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匾额 石刻 印心石 南京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