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LRP3炎症小体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炎症性结直肠癌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乐音子 曾莉 +4 位作者 苏联麟 顾云慧 丁天雯 谢金 颜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4-2021,共8页
目的 基于NLRP(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NLRP)3炎症小体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炎症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小鼠CRC模型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联合口服葡聚糖硫酸... 目的 基于NLRP(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NLRP)3炎症小体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炎症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小鼠CRC模型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联合口服葡聚糖硫酸钠法制备。10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每组各20只,连续给药14 d。记录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光镜观察小鼠结肠和脾脏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NLRP3、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TFF)3和p53肿瘤蛋白(tumor protein 53,P53)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核增殖抗原Ki-67(Ki-67 antigen,Ki67)、AhR及NLRP3、AhR、TFF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肠瘤体数目增多,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下降;结肠组织中Ki67、AhR、NLRP3、AhR、MMP-9蛋白以及NLRP3、AhR和P53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TFF3 m RNA和蛋白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和美沙拉嗪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发生逆转,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半夏泻心汤可减轻CRC小鼠炎症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与阻断AhR通路活化抑制NLRP3炎症小体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结直肠癌 NLRP3炎症小体 AHR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乐音子 丁天雯 +2 位作者 顾云慧 颜帅 谢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1897-1902,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挖掘半夏泻心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查找疾病相关基因,运用Venny平台筛选出核心靶点。...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挖掘半夏泻心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查找疾病相关基因,运用Venny平台筛选出核心靶点。在VarElect平台中获得核心靶点与疾病的关联度,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模型,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药物-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疾病”模型,借助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经ADME(OB≥30%和DL≥0.18)筛选得到半夏泻心汤一共包含121个活性成分,10个核心靶点,靶点涉及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细胞增殖的负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干预癌症途径、P53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其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结论:半夏泻心汤中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涉及P53、神经营养因子、AMPK等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半夏泻心汤 结直肠癌 通路
下载PDF
生肌玉红胶原抑菌与调节创面金属蛋白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牟丹丹 顾云慧 +2 位作者 李晨 卞卫和 姚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07-2410,共4页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抑菌与调控创面金属蛋白酶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平皿法实验以评估生肌玉红胶原强度,以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MMPs(MMP-1、MMP-2、MMP-9)含量,以电子照相...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抑菌与调控创面金属蛋白酶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平皿法实验以评估生肌玉红胶原强度,以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MMPs(MMP-1、MMP-2、MMP-9)含量,以电子照相法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测定创面面积。结果:生肌玉红胶原显著抑制外科临床常见细菌与耐药菌生长,对各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g/m L,抑菌范围为10.5-19.5 mm;在大鼠感染性慢性创面造模后3d起生肌玉红胶原显著抑制创面肉芽MMP1、MMP2及MMP9含量(P〈0.01),其中以MMP9表达影响疗效最显著;在造模后第7、15天生肌玉红胶原组创面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0.05)。造模后第3-15天,生肌玉红胶原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0.05),造模后15 d,胶原组创面面积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通过抑制外科临床常见细菌与耐药菌感染,降低创面金属蛋白酶分泌,促进肉芽羟脯氨酸合成而加速慢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原 抑菌 金属蛋白酶 慢性创面 愈合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AOM/DSS致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乐音子 顾云慧 +6 位作者 秦媛媛 苏联麟 华晓东 王雅慧 李晓满 王晓鹏 颜帅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7-926,共10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 associated cancer,CAC)小鼠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半夏泻心汤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 associated cancer,CAC)小鼠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半夏泻心汤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联合口服葡聚糖硫酸钠法构建CAC模型,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和美沙拉嗪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全部小鼠一般情况,监测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PCNA、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17A、N-cadherin和Bcl-2 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标记物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结肠组织中NF-κB、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无明显肿瘤发生,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肠瘤体数量增多,半夏泻心汤组结肠长度及肿瘤数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PCNA、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F4/80、CD80和CD206阳性巨噬细胞数目增多(P<0.05或P<0.01);q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IL-17A、N-cadherin和Bcl-2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E-cadherin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NF-κB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和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以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对CAC小鼠表现出良好的抗炎及抑瘤作用,抑制结肠组织巨噬细胞的活化并促进其向M2型极化;降低肿瘤相关蛋白PCNA和Bcl-2的表达,阻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和IκB-α的活化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结直肠癌 核转录因子kappa B 巨噬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生肌玉红胶原对后肢缺血性创面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顾云慧 牟丹丹 +6 位作者 顾铭 李晨 张媞 陈佳静 叶小舟 卞卫和 姚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3组,每组24只。所有大鼠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性创面模型,空白组直接缝合皮肤,实验组以生肌玉红提取液(0.5 g/ml,50μl/只)载入10 ...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3组,每组24只。所有大鼠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性创面模型,空白组直接缝合皮肤,实验组以生肌玉红提取液(0.5 g/ml,50μl/只)载入10 mm×10 mm×2 mm长方体胶原放置血管离断缺损处的缺血肌肉组织处,对照组将载入50μl生理盐水的相同大小胶原放置于血管离断缺损处的缺血肌肉组织处,然后缝合皮肤。各组均观察28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分别于第3、7、14、28天检测大鼠后肢缺血创面处微血管计数及对照组与实验组植入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结果空白组大鼠后肢均有跛行,部分苍白并见到肢端青紫,实验组大鼠后肢无明显缺血表现。与空白组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第14、28天时微血管计数高于空白组,实验组第7、14、28天时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第7、14天时微血管计数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第3、7、14、28天植入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可促进缺血性创面组织血管新生并改善其血流灌注,可能为其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创面 生肌玉红胶原 血管新生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