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滴水湖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行为与曝气运行模式的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志洪
李文超
+4 位作者
何岩
黄民生
顾佩弟
陈冲
饶应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1,28,共5页
以滴水湖上覆水及底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曝气运行模式对滴水湖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行为的影响,为曝气原位修复滴水湖等滨海盐碱化地区富营养化人工湖泊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曝气能有效降低滴水湖上覆水体NH+4-N浓度,但此类滩涂底...
以滴水湖上覆水及底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曝气运行模式对滴水湖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行为的影响,为曝气原位修复滴水湖等滨海盐碱化地区富营养化人工湖泊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曝气能有效降低滴水湖上覆水体NH+4-N浓度,但此类滩涂底泥中较高的盐度能促进内源NH+4-N的释放并抑制硝化作用,使其NH+4-N削减率明显低于城市重污染河道;静置组TP浓度有所升高,而间歇曝气组及连续曝气组TP削减率分别为63.6%和38.5%,说明间歇曝气能有效降低上覆水体中的TP浓度;与曝气修复城市重污染河道相比,滴水湖较高的盐度及pH不利于TN去除,其中间歇曝气组对上覆水TN的控制优于连续曝气组与静置组;间歇曝气运行模式更适合于滴水湖等滨海盐碱化地区富营养化人工湖泊的底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湖
盐碱化
曝气
内源释放
沉积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扰动对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沈叔云
何岩
+4 位作者
黄民生
顾佩弟
饶应福
姚丽平
张一璠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53-4158,共6页
采用自制河道模拟装置,探讨了曝气扰动深度为10、15、25和35 cm时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的耦合性能,目的为曝气治理黑臭河道装置的优化实施和解决"氮超标"难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扰动深度增加,泥水界面紊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
采用自制河道模拟装置,探讨了曝气扰动深度为10、15、25和35 cm时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的耦合性能,目的为曝气治理黑臭河道装置的优化实施和解决"氮超标"难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扰动深度增加,泥水界面紊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泥水界面处扰动深度为10 cm时流态最激烈(Re为3 044),扰动深度为25 cm时流态最平缓(Re为1 713);与静止对照工况对比,曝气扰动促进了NH+4-N的硝化转化,4种曝气条件稳定时上覆水氨氮浓度都在0.50mg/L以下,表明曝气有利于对底泥释放氨氮的控制;复氧速率与硝化速率随扰动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总氮的控制角度来看,曝气扰动深度为25 cm时最有利于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耦合,上覆水总氮削减率达到51.5%,泥水界面硝化率与反硝化率分别达到(41.6±3.1)%和(32.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扰动
雷诺数
泥水界面
硝化-反硝化
原文传递
题名
滴水湖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行为与曝气运行模式的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志洪
李文超
何岩
黄民生
顾佩弟
陈冲
饶应福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港城滴水湖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1,2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101471
No.51278192
+5 种基金
No.41001347)
上海市科委社会发展重点项目(No.122312019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项目(No.11XD1402100)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城市内湖氮磷去除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No.2013ZX07310001)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No.2012ZX07101012)
文摘
以滴水湖上覆水及底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曝气运行模式对滴水湖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行为的影响,为曝气原位修复滴水湖等滨海盐碱化地区富营养化人工湖泊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曝气能有效降低滴水湖上覆水体NH+4-N浓度,但此类滩涂底泥中较高的盐度能促进内源NH+4-N的释放并抑制硝化作用,使其NH+4-N削减率明显低于城市重污染河道;静置组TP浓度有所升高,而间歇曝气组及连续曝气组TP削减率分别为63.6%和38.5%,说明间歇曝气能有效降低上覆水体中的TP浓度;与曝气修复城市重污染河道相比,滴水湖较高的盐度及pH不利于TN去除,其中间歇曝气组对上覆水TN的控制优于连续曝气组与静置组;间歇曝气运行模式更适合于滴水湖等滨海盐碱化地区富营养化人工湖泊的底泥修复。
关键词
滴水湖
盐碱化
曝气
内源释放
沉积物
Keywords
Dishui Lake
salinization
aeration
endogenous release
sediments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扰动对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沈叔云
何岩
黄民生
顾佩弟
饶应福
姚丽平
张一璠
机构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上海港城滴水湖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53-415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1471
51278192
+3 种基金
4100-1347)
上海市科委社会发展重点项目(122312019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项目(11XD1402100)
文摘
采用自制河道模拟装置,探讨了曝气扰动深度为10、15、25和35 cm时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的耦合性能,目的为曝气治理黑臭河道装置的优化实施和解决"氮超标"难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扰动深度增加,泥水界面紊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泥水界面处扰动深度为10 cm时流态最激烈(Re为3 044),扰动深度为25 cm时流态最平缓(Re为1 713);与静止对照工况对比,曝气扰动促进了NH+4-N的硝化转化,4种曝气条件稳定时上覆水氨氮浓度都在0.50mg/L以下,表明曝气有利于对底泥释放氨氮的控制;复氧速率与硝化速率随扰动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总氮的控制角度来看,曝气扰动深度为25 cm时最有利于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耦合,上覆水总氮削减率达到51.5%,泥水界面硝化率与反硝化率分别达到(41.6±3.1)%和(32.1±0.7)%。
关键词
曝气扰动
雷诺数
泥水界面
硝化-反硝化
Keywords
aerating disturbance
R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滴水湖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行为与曝气运行模式的关系
李志洪
李文超
何岩
黄民生
顾佩弟
陈冲
饶应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曝气扰动对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沈叔云
何岩
黄民生
顾佩弟
饶应福
姚丽平
张一璠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