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PSS术使用组合支架与Viatorr支架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长期疗效比较
1
作者 鲍应军 张媛 +5 位作者 顾俊鹏 朱帝文 张海潇 曹耿飞 阿斯哈尔·哈斯木 任伟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中使用组合支架与Viatorr支架的长期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1例,均接受TIPSS术治疗,其中使用组合支架29例,使...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中使用组合支架与Viatorr支架的长期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1例,均接受TIPSS术治疗,其中使用组合支架29例,使用Viatorr支架22例。术后随访5年。使用影像学检查肝内分流道通畅情况,应用Kaplan-Meler法分析比较两组分流道累积通畅率和生存率。结果使用Viatorr支架手术花费为73282.9(68190.6,81242.2)元,显著高于使用组合支架【61912.7(53713.6,67530.3)元,P<0.05】;第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和五年,Viatorr支架组肝内分流道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0.9%、77.3%、72.7%、71.4%和68.4%,组合支架组分别为86.7%、80.0%、76.7%、73.3%和7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iatorr支架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5%、77.3%、72.7%、68.2%和59.1%,组合支架组分别为93.3%、86.7%、83.3%、83.3%和79.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在行TIPSS手术时使用组合支架或Viatorr支架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根据供给情况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组合支架 Viatorr支架 治疗
下载PDF
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远期效果
2
作者 杨胜利 赖林强 +7 位作者 宋晶晶 张登科 赵中伟 涂建飞 纪建松 鲍应军 顾俊鹏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评价裸支架联合Fluency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因顽固性腹水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在新疆... 目的评价裸支架联合Fluency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因顽固性腹水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分流道累积通畅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TIPS技术成功率为100%。门静脉压力由术前(40.21±3.24)cmH_(2)O下降至术后(24.55±3.55)cmH_(2)O(P<0.05)。随访5.1~10.5年。术后1、3、5、7年分流道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9.7%、75.9%、75.9%、52.5%,5、7、9、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66.9%、66.9%、33.4%。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3.8%(4/29)。结论采用裸支架联合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远期分流道通畅率较高,肝性脑病发生率低。必要时可作为Viatorr支架替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支架 远期疗效 生存率
下载PDF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顾俊鹏 顾朋 +3 位作者 迪力木拉提·巴吾东 许晓冬 张海潇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2-957,共6页
目的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 目的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59例)、单纯PVA颗粒栓塞(20例)、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41例)3组,分别行χ2检验,评价各组的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复发(35例)与未复发(85例)为2组,对供血方式和不同栓塞方法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评价各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程度。结果120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均完全停止,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1~7年,35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0.8%。其中单支动脉供血4例复发,复发率11.4%;多支动脉供血31例复发,复发率36.5%。单纯明胶海绵组26例复发,复发率为44.1%;单纯PVA颗粒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PVA颗粒加明胶海绵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后复发时间最短(P<0.05);单纯PVA颗粒栓塞及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复发时间较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多支动脉供血更容易导致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且时间较短;单纯PVA、PVA加明胶海绵栓塞后疗效较好且复发间隔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介入治疗 血管栓塞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顾俊鹏 任伟新 马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 (或 )咽升动脉 ,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 目的 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 (或 )咽升动脉 ,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 ,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例由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 ,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 ,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2~ 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动脉 鼻咽纤维血管瘤 术前栓塞 颈外动脉 术中出血量 明胶海绵 栓塞材料 颌内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 栓塞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涛 纪卫政 +3 位作者 顾俊鹏 朱帝文 张海潇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2-964,共3页
目的对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探讨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及介入治疗对患者长期生存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以来就诊生存时间长于5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相关资料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探讨其长期生存的相... 目的对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探讨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及介入治疗对患者长期生存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以来就诊生存时间长于5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相关资料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探讨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的4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3例存活5年以上。其中年龄、肝硬化的程度、肝内肿瘤的大小、肝内肿瘤的数量、门静脉有无受侵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年龄、肝硬化的程度、肿瘤的数量、门静脉有无受侵、术后复发选择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起着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长期生存 介入治疗 肝癌复发
下载PDF
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变化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帝文 张海潇 +3 位作者 顾俊鹏 纪卫政 曹耿飞 任伟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变化,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少经过1次 TACE治疗 ART 评分≥2.5分的13例原发性肝...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变化,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少经过1次 TACE治疗 ART 评分≥2.5分的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治疗后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进行随访,患者每隔4~8周入院复查,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患者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第1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后,3例患者疾病进展(PD),未再次行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治疗;其余10例患者接受第2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明显减少,而剩余的血管出现正常化表现,部分未沉积碘油颗粒的病灶在延迟期未见显影;正常肝动脉血管管径变细,肿瘤组织血流量降低。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随访1次后因更改联系方式失访。随访的12例患者中,4例死亡,8例存活。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56.5 d(220~452 d),中位生存时间为410.0 d(246~585 d)。13例患者术后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8例和 PD 3例。未观察到其他严重药物及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减少,肿瘤血管正常化,安全、有效,对TACE 治疗后 ART 评分≥2.5分的患者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替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DSA评价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血供 被引量:8
7
作者 樊玉祥 任伟新 +4 位作者 迪理木拉提.巴吾冬 纪卫政 顾俊鹏 许晓东 张海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血供情况。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造影前经B超筛查病灶。对每只大鼠在分别行选择性肝动脉及门静脉DSA。结果病理检查证实30只大鼠共48个肝泡状棘球蚴病灶,B超共筛查出43个;门静脉造影显示33个,肝动...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血供情况。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造影前经B超筛查病灶。对每只大鼠在分别行选择性肝动脉及门静脉DSA。结果病理检查证实30只大鼠共48个肝泡状棘球蚴病灶,B超共筛查出43个;门静脉造影显示33个,肝动脉造影显示26个病灶。门静脉参与直径≤3mm病灶的供血,直径4~8mm的病灶有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供血,直径>8mm病灶主要为肝动脉供血。结论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存在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双重血供,供血与病灶直径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棘球蚴病 肝脏 血供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帝文 任伟新 +2 位作者 顾俊鹏 许晓冬 张海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制备原发性HAE模型,40只Wistar大鼠接种6个月后行B超检查及开腹探查。结果B超检查示21只大鼠感染泡状棘球蚴,19只未感染,... 目的评价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制备原发性HAE模型,40只Wistar大鼠接种6个月后行B超检查及开腹探查。结果B超检查示21只大鼠感染泡状棘球蚴,19只未感染,感染率52.50%。开腹探查证实B超检查21只阳性中1只未感染,19只未感染中1只为阳性。B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性为94.74%,假阳性率为4.27%,假阴性率5.27%。结论B超检查诊断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做为一种无创性筛选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模型 动物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樊玉祥 任伟新 +3 位作者 迪力木拉提.巴吾冬 顾俊鹏 许晓东 张海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结果 30只W...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结果 30只Wistar大鼠,26只插管成功,24只造影成功。插管和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26/30)和80.00%(24/30)。造影图像较为满意,可见动脉期早期肝动脉增宽、纡曲,可见"抱球征",毛细血管期可见病灶呈环形染色,中央染色变淡。结论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可提高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WISTAR 棘球蚴病 股动脉 肝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阿苯达唑微球肝动脉灌注对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玉祥 任伟新 +6 位作者 迪力木拉提.巴吾冬 顾俊鹏 许晓东 张海潇 纪卫政 姜涛 温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PEG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效果。方法将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空白微球组(B)和阿苯达唑微球组(C),A、B和C组分别经肝动脉灌注0.3 m...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PEG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效果。方法将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空白微球组(B)和阿苯达唑微球组(C),A、B和C组分别经肝动脉灌注0.3 ml生理盐水、空白微球2.7 mg/kg(溶于0.3 ml生理盐水)、阿苯达唑-PEG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2.7 mg/kg(溶于0.3 ml生理盐水)。于灌注后第1、3、7、14和42天采集大鼠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值。第42天处死全部大鼠,取肝泡状棘球蚴组织,观察各组病理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白细胞第1天出现暂时性升高[A组(86.11±19.14)×109/L、B组(117.11±21.76)×109/L和C组(118.11±24.52)×109/L],第7天恢复正常[A组(7.85±6.57)×109/L、B组(11.73±4.85)×109/L和C组(8.49±1.36)×109/L]。B、C组在第3天AST、ALT达到最高值[B组AST(193.15±21.57)U/L、ALT(78.39±9.78)U/L;C组AST(189.91±14.06)U/L,ALT(88.43±9.23)U/L)],与A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恢复正常水平[B组AST(109.31±15.48)U/L、ALT(47.86±9.49)U/L;C组AST(105.37±8.16)U/L、ALT(49.53±6.75)U/L],与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2天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B组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结构基本正常,C组病变以生发层坏死为主。结论阿苯达唑-PEG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壳聚糖微球 肝泡状棘球蚴病 灌注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CT和DSA随访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庄广义 任伟新 +1 位作者 迪里木拉提.巴吾冬 顾俊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2-945,共4页
目的评价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1~4次肝癌TACE治疗后1~6个月行CT和DSA复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为3~5d。分析和比较CT和DSA对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显示情况。结... 目的评价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1~4次肝癌TACE治疗后1~6个月行CT和DSA复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为3~5d。分析和比较CT和DSA对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显示情况。结果碘油沉积形态可分3种类型:密整型,缺损型,稀少型。密整型9例(20.0%,9/45),CT与DSA6个月内复查均未见复发。缺损型32例(71.1%,32/45),32例中DSA示27例病灶残存或复发,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19例残存或复发,CT于动脉期见病灶显著强化者16例,门静脉期进一步强化者3例(提示有门静脉参与供血),DSA发现该区有明显染色及供血,另有8例CT与DSA表现不一致,CT双期增强无强化,但DSA可见肿瘤血供及肿瘤染色;稀少型4例(8.9%,4/45),CT双期增强轻度强化,DSA提示肿瘤为少血供。结论肝癌TACE治疗后CT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可作为显示肿瘤残存和复发的首选检查方法,DSA是观察肿瘤变化和评价疗效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两者的结合对病灶的显示和后续治疗作出更好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复发 CT双期增强
下载PDF
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骏 任伟新 +6 位作者 陈鹏 迪理木拉提 刘晓 顾俊鹏 李文化 穆明 裴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脑膜瘤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脑血管DSA。有 76例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 分布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较表浅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为主 ... 目的 探讨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脑膜瘤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脑血管DSA。有 76例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 分布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较表浅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为主 ,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最多。分布在嗅沟、前颅凹、鞍区、蝶骨嵴、中颅凹、后颅凹等颅底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内动脉供血为主 ,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和海绵窦段参与供血最多。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之间可有危险吻合存在。结论 掌握脑膜瘤的DSA特点对于脑膜瘤的手术和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供血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诊断价值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大脑 部位 眼动脉 血管内栓塞治疗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海潇 顾俊鹏 +1 位作者 迪里木拉提.巴吾冬 许晓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7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测量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及狭窄率,将其中同意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39条患肢)纳入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7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测量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及狭窄率,将其中同意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39条患肢)纳入介入治疗组,治疗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对下肢动脉严重狭窄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将拒绝行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60条患肢)纳入保守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6~36个月,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对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90.0%,1年内发生再狭窄而导致截肢率为10.0%;保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2.2%,截肢率为3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3年开通率为57.7%,截肢率为23.1%。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疾病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17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胜利 顾俊鹏 +5 位作者 曹耿飞 张海潇 朱帝文 鲍应军 纪卫政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均行经皮穿刺门静脉内^... 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均行经皮穿刺门静脉内^(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量10~45粒,粒子活度0.8 mCi/粒,处方剂量100~120 Gy。植入血管支架数量1~2枚。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门脉压力改善情况、累计生存率和支架通畅性。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并发穿刺道出血,1例支架未开通(门脉开通率94.1%)。门脉支架植入前患者平均门脉压力为(35.0±3.0)cmH_(2)O(1 cmH_(2)O=0.098 kPa),支架植入后平均门脉压力为(27.2±5.4)cmH_(2)O,平均下降(7.8±4.3)cmH_(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例患者获得随访(2~16个月),4例患者目前生存,其中2例生存时间已超过1年。11例死亡(肝功能衰竭7例,多发转移1例,肝癌结节破裂出血1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例),其中1例最长生存14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09.23±38.38)d(95%CI,134.00~284.46),中位生存时间为(145±19.1)d(95%CI,107.42~182.58)。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3%、26.7%和20.0%。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246.87±59.52)d(95%CI,130.21~363.53)。随访期内有9例患者行TACE治疗(共行19例次)。结论^(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安全可行,能降低门脉压力,恢复部分肝脏血流灌注,扩大肝动脉化疗栓塞适应证,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条 血管支架 肝癌
下载PDF
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帝文 谭永华 +4 位作者 顾俊鹏 张海潇 鲍应军 曹耿飞 任伟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3-547,共5页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患者,其中42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之后28例接受单纯介入治疗、14例经介入治疗后转外科手术;8例直接接受外科手术探查。观察血管造影表...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患者,其中42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之后28例接受单纯介入治疗、14例经介入治疗后转外科手术;8例直接接受外科手术探查。观察血管造影表现,记录介入治疗方案,分析止血效果。结果50例总体止血成功率66.00%(33/50),死亡率34.00%(17/50);单纯介入治疗止血成功率82.14%(23/28),死亡率17.86%(5/28)。42例血管造影中,26例可见阳性征象,其中假性动脉瘤[46.15%(12/26)]最常见,肝固有/肝总动脉[53.85%(14/26)]最常受累;其中24例主要以弹簧圈栓塞,包括8例单纯弹簧圈、12例采用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及4例以弹簧圈联合PVA颗粒进行栓塞;2例于肝动脉植入覆膜支架。结论介入治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止血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粒子支架植入治疗Ⅳ型门脉癌栓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胜利 顾俊鹏 +2 位作者 鲍应军 纪卫政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4-1175,共2页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对于门脉癌栓(PVTT)的肝癌治疗措施主要有TACE、TAIC、粒子植入、外科手术、消融、分子靶向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Ⅳ...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对于门脉癌栓(PVTT)的肝癌治疗措施主要有TACE、TAIC、粒子植入、外科手术、消融、分子靶向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Ⅳ型门脉癌栓患者采用门静脉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癌栓 125I粒子 支架 化疗栓塞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骏 贾文霄 +6 位作者 鲍遇海 任伟新 迪理木拉提.巴吾东 顾俊鹏 李文化 穆明 裴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确诊或疑诊脑动脉瘤患者的2DDSA和3D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脑动脉瘤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为参照。结果:91 例患者3DDSA共检出64例92个动脉瘤,27例阴性,2D...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确诊或疑诊脑动脉瘤患者的2DDSA和3D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脑动脉瘤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为参照。结果:91 例患者3DDSA共检出64例92个动脉瘤,27例阴性,2DDSA共检出61例79个动脉瘤,30例阴性,2DDSA和 3DDSA脑动脉瘤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DSA有1例假阳性和4例假阴性,有10例 13个动脉瘤未被2DDSA发现(平均1.98 mm),偶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占84.6%。3DDSA对于动脉瘤瘤颈的显示及瘤颈和周围重要血管毗邻关系的评价优于2DDSA(P<0.01)。结论:3DDSA对于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瘸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影像
下载PDF
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指标的考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光宇 晏语 +7 位作者 倪进 王晓青 杨程 张学农 任伟新 迪理木拉提.巴吾东 顾俊鹏 许晓东 《抗感染药学》 201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考察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CS-MS)的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及结果特性,以及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chitosan,CS)为载体,制备... 目的:考察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CS-MS)的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及结果特性,以及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chitosan,CS)为载体,制备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CS-MS);应用光学显微镜测量ABZ-CS-MS的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用扫描电镜(SEM)观察ABZ-CS-MS的表面形态;用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meter,FT-IR)、X-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er diffraction,X-RD)和差示扫描热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检测ABZ-CS-MS的特性;用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ABZ-CS-MS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释药性能。结果:所制备的ABZ-CS-MS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53±7)μm,载药量为(20.92±0.15)%,包封率为(25.37±0.22)%;ABZ-CS-MS分别在不同介质(0.1mol/L HCl液、PBS(pH=3.5)、PBS(pH=7.4)和0.9%氯化钠溶液)中的释放均遵循Weibull方程,其中在PBS(pH=3.5)中释放效果最佳。结论:该法制备的ABZ-CS-MS的质量与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载药量,包封率高,形态圆整,缓释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壳聚糖 肝动脉栓塞 微球 制备 体外释放
下载PDF
阶梯培训法在介入放射学临床受训人员培训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帝文 张海潇 +3 位作者 鲍应军 顾俊鹏 纪卫政 任伟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6期982-984,F0003,共4页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诊疗的新领域,涉及多个系统疾病,融合医学影像学、临床治疗于一体。如何提高培养受训人员的素质、促进学科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依据受训人员的的特点、介入放射学的学科特色,在临床培训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诊疗的新领域,涉及多个系统疾病,融合医学影像学、临床治疗于一体。如何提高培养受训人员的素质、促进学科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依据受训人员的的特点、介入放射学的学科特色,在临床培训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方案,以提高介入放射医生的综合素质,为专科医师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阶梯式培训法 受训人员
下载PDF
临时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德智 顾俊鹏 +3 位作者 王永亮 张海潇 代永慧 任伟新 《新疆医学》 2017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临时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8月1日-2015年11月30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中,20例剖宫产术前行临时腹主动脉远端球囊置入。回顾性分析20... 目的探讨临时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8月1日-2015年11月30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中,20例剖宫产术前行临时腹主动脉远端球囊置入。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球囊阻断组。从本队列未行球囊置入的孕妇中,依据年龄、孕周、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是否胎盘植入等因素,抽取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各因素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例数、术后再出血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记录球囊阻断组射线暴露时间及剂量,球囊置入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球囊阻断组20例患者,保留子宫19例,切除子宫1例,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1131.52±920)m L,术后再出血6例;对照组20例患者,保留子宫14例,切除子宫6例,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2170.59±1043)m L,术后再出血7例。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再出血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时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球囊阻断 剖宫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