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剑辉 龚蕾蕾 +2 位作者 黄丽 薛成斌 顾晓松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3-789,共7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颗粒(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NGG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g生药/kg、2.6g生药/kg、1.3g生药/kg)、弥可保组(剂量为625μg/kg)、空白对照组。行大鼠腓总神经横断缝合术,...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颗粒(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NGG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g生药/kg、2.6g生药/kg、1.3g生药/kg)、弥可保组(剂量为625μg/kg)、空白对照组。行大鼠腓总神经横断缝合术,术后每日灌胃给药。于术后2周、3周、4周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术后4周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和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观察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G组展趾功能、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及恢复率、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及胫前肌横截面积均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结论NGG有利于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神经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颗粒 腓总神经 神经横断 电生理 大鼠
下载PDF
手指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顾剑辉 王以进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4-15,共2页
比较临床应用的4种治疗手指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找出其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取240根新鲜成人指掌骨制作骨折模型,分别用自行设计的可吸收髓内棒加U形钉与临床常用的微型钢板、克氏针、钢丝对骨折进行固定。用牵拉... 比较临床应用的4种治疗手指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找出其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取240根新鲜成人指掌骨制作骨折模型,分别用自行设计的可吸收髓内棒加U形钉与临床常用的微型钢板、克氏针、钢丝对骨折进行固定。用牵拉、弯曲、扭转3种静力加载方法测试4种内固定材料与指骨复合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结果:钢板固定和可吸收髓内棒加U形钉固定2种方法抗弯曲、扭转和分离力较强,稳定性好;钢丝交叉固定和克氏针交叉固定2种方法抗弯曲、扭转、分离力较弱、稳定性差。微型钢板固定和可吸收髓内棒加U形钉固定坚强可靠、适宜早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手指骨骨折
下载PDF
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剑辉 王鸿奎 +2 位作者 胡文 赵微加 杨宇民 《交通医学》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的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为实验组共5只,缺损组对照共5只。术后6个月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的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为实验组共5只,缺损组对照共5只。术后6个月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组织和靶肌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术侧均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而缺损组术侧均未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抗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神经中段再生轴突分布密集。肌肉三色染色显示,实验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亦未见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同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术后6个月,京尼平交联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能较好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实现靶肌神经功能的重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缺损 京尼平 神经生长因子 壳聚糖 免疫组织化学法 大鼠
下载PDF
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忠玲 黄雪莲 +3 位作者 秦毅彬 朱翔 顾剑辉 祝文彩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断肢(指)再植30例术后随机分为患者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分别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4...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断肢(指)再植30例术后随机分为患者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分别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4)测定血液中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以及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了解免疫功能状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RA组循环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应激反应指标CRP和皮质醇等的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此外单核细胞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PCRA组术后B淋巴细胞和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自然杀伤(NK)细胞也明显减少。结论:术后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单核细胞功能没有影响,但可使自然杀伤细胞数减少。因此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可影响特异性免疫系统,而对先天性免疫系统无影响,并可能减轻与抗感染能力有关的术后淋巴细胞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肢(指)再植 臂丛神经 镇痛 免疫
下载PDF
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人工膝关节的应用附9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其恭 侍德 +2 位作者 史德良 赵林 顾剑辉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9-30,36,共3页
报告股骨下端巨细胞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9例,术后随访1年8个月~6年,疼痛均缓解,生活能自理,未见骨巨细胞瘤复发和转移。文中介绍了人工膝关节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对预防并发症以及本手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股骨下端 人工膝关节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6
作者 王斌 汤锦波 +4 位作者 顾剑辉 龚炎培 谢仁国 谭军 徐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207-207,共1页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将缝合好的肌腱等速拉伸至完全断裂,并用材料力学测定仪(Instron4411)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计算断裂功耗.结果: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53.2±6.O)N、最大负荷为(68.8±6.9)N、刚度为(6.6±O.7)N/mm,为各组中最高;断裂功耗为(O.784±O.075)J与Halsted法相近,高于Cross-stitch及Running法.结论:该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 周边 HALSTED法 Cross 生物力学特性 生物力学强度 临床应用 材料力学 抗张强度 功能锻炼 断裂功 缝合法 负荷 屈肌腱 成年猪 间隙 测定仪
下载PDF
改良Dunn’s装置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其恭 赵林 顾剑辉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对 Dunn's 装置进行改良,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20例。其中 Frankle A 级6例,B 级2例,C 级2例,分别恢复到 B 级,C 级,D 级。并结合尸体标本 T_(12)屈曲型骨折脱位模型的实验结果,对4种常用内固定器械作分析评价,认为本改良装... 对 Dunn's 装置进行改良,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20例。其中 Frankle A 级6例,B 级2例,C 级2例,分别恢复到 B 级,C 级,D 级。并结合尸体标本 T_(12)屈曲型骨折脱位模型的实验结果,对4种常用内固定器械作分析评价,认为本改良装置抗前、中柱轴向载荷作用显著,可提供有效的内固定及解除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脊柱 骨折脱位
下载PDF
舟骨腰部骨折腕部X线指数变化分析
8
作者 邓爱东 顾剑辉 钱忠卫 《交通医学》 2009年第3期286-286,288,共2页
目的:探讨舟骨骨折时对各X线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6例舟骨腰部骨折和16例正常腕部正侧位的X线片进行测量。正位片测腕高比(CHR)、腕尺距比(CUDR)。侧位片测桡月角(RLA)、舟月角(SLA)、头月角(CLA)、舟骨骨折引起的内成角。根据测量... 目的:探讨舟骨骨折时对各X线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6例舟骨腰部骨折和16例正常腕部正侧位的X线片进行测量。正位片测腕高比(CHR)、腕尺距比(CUDR)。侧位片测桡月角(RLA)、舟月角(SLA)、头月角(CLA)、舟骨骨折引起的内成角。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以上X线学指数的变化。结果:16例舟骨腰部骨折中CHR为0.51±0.05,CUDR 0.3±0.04,RLA(16.8±10.6)°,SLA(64.0±13.2)°,CLA(12.1±6.9)°,舟骨骨折时舟骨内成角(48.1±20.9)°。结论:舟骨腰部骨折常引起CHR、CLA、RLA减小,舟骨内成角的出现或增大,往往引起腕部骨、韧带系统关系失调,导致腕高塌陷,晚期还可导致腕骨尺侧移位,从而引起腕痛和握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折 腕高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后靶皮肤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顾晨 胡文 +2 位作者 邓爱东 顾晓松 顾剑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77-179,F0002,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感觉功能。结果:神经断裂缝合后22~37 d,患侧手掌桡侧半皮肤及示、中指指腹基础血流灌注较正常减少约90%,且以0℃冰水或45℃温水刺激30 s后局部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患侧示、中指指腹不能感知规格6.65单丝触压,两点辨别觉超过25 mm。结论:失神经皮肤区域处于低血流灌注状态,且对冷、热等刺激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皮肤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
下载PDF
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忠卫 顾剑辉 邓爱东 《交通医学》 2009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提高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效果。方法: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48例69处掌、指骨骨折。骨干部骨折用多孔微型钢板固定,干髓部骨折用"T"、"L"形或髁微型钢板固定,大斜形或螺旋形、关节内骨折用螺钉加压固定... 目的:提高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效果。方法: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48例69处掌、指骨骨折。骨干部骨折用多孔微型钢板固定,干髓部骨折用"T"、"L"形或髁微型钢板固定,大斜形或螺旋形、关节内骨折用螺钉加压固定。术后行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随访3~15个月,术后39例关节活动达到优秀,其中掌骨骨折24例,指骨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结论:微型钢板及螺钉对掌指骨骨折固定牢稳,可早期功能训练,获得较好的手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指骨 骨折 AO微型钢板 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神经示踪剂组合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逆行标记效率比较
11
作者 刘丹 胡文 +2 位作者 张燕平 邓爱东 顾剑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G)、真蓝(TB)和荧光红(FR)两两组合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效率差异,为再生神经重支配准确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胫神经示踪模型,采取神经内注射与神经横断后近侧断端浸泡(20min)2种方... 目的:探讨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G)、真蓝(TB)和荧光红(FR)两两组合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效率差异,为再生神经重支配准确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胫神经示踪模型,采取神经内注射与神经横断后近侧断端浸泡(20min)2种方式,分别对FG、TB和FR的两两组合进行示踪试验。示踪术后5d,取脊髓腰膨大段冷冻纵切,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显微成像和计数。结果:FG联合TB示踪标记的运动神经元数量最多,其次为FG联合FR,而FR联合TB组标记细胞数最少,双标比例也最小。神经断端浸泡方式使用示踪剂时标记效率仅为神经内注射的2/3左右。结论:FG联合TB以及FG联合FR示踪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效果较好,且神经内注射使用示踪剂效果优子持续20min的神经断端浸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神经示踪 标记效率 脊髓 运动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钱忠卫 顾剑辉 +1 位作者 邓爱东 顾晓坤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5期477-479,479,共3页
目的 :探讨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2013年应用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16例的诊治过程。结果:根据Dellon的分级标准,中度7例,重度9例。术后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6个月。16例患者... 目的 :探讨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2013年应用肘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肘管综合征16例的诊治过程。结果:根据Dellon的分级标准,中度7例,重度9例。术后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6个月。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优6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5.0%。中度患者恢复为优的比率为71.4%,明显多于重度患者的11.1%。但重度患者恢复为良的比率为55.6%,两组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方法,且对中重度患者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卡压 肘管扩大成形术 神经松解
下载PDF
应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研究
13
作者 朱慧 薛成斌 +2 位作者 徐茜 顾晓松 顾剑辉 《交通医学》 2014年第4期307-309,315,共4页
目的:模拟微重力建立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评价微重力环境对支持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皮肤前体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细胞作为支持细胞,联合壳聚糖神经导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纤维支架,利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对... 目的:模拟微重力建立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评价微重力环境对支持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皮肤前体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细胞作为支持细胞,联合壳聚糖神经导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纤维支架,利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对照组为传统的静止培养。培养不同时间点取样,利用结晶紫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CCK-8细胞活力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支持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体外培养7天后CCK-8细胞活力检测提示贴附在导管和纤维支架表面的细胞数量最多、活力最好,应用旋转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体外培养较对照组高出约2倍,随后在14天、21天时略有下降;结晶紫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7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支持细胞呈立体生长,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生长状态更好;S100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重力环境下施万细胞的标志物未发生改变。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较传统静止培养能更高效、优质地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组织工程 体外构建 生物反应器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
下载PDF
该案如何处理
14
作者 顾剑辉 王建荣 《检察实践》 2003年第2期74-75,共2页
[基本案情] 被告人陈×,男,26岁,司机.被告人杨×,男,19岁,汽车修理工.被告人甘×,男,19岁,汽车修理工.被告人洪×,男,23岁,汽车修理工.
关键词 定性 案例分析 刑法 中国 侵占罪
下载PDF
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效果随访
15
作者 高佳玲 邓爱东 +1 位作者 顾剑辉 顾晓坤 《交通医学》 202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10例,进行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术,完成腕部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临床、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5~46个月,平均30.2个月... 目的:观察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10例,进行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术,完成腕部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临床、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5~46个月,平均30.2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增大,疼痛VAS评分、DASH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MWS评分为89.0±5.7分。术后尺骨变异为1.6±0.6 mm,较术前4.0±0.3 mm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49,P<0.000);骨痂形成时间5.5±0.5周,骨折愈合时间13.9±1.6周。均未出现克氏针断裂、松动、感染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在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时采用克氏针固定安全有效,术后取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撞击综合征 尺骨缩短截骨术 克氏针固定 干骺端斜形截骨
下载PDF
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顾剑辉 刘璠 王以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研究足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时常用的4种内固定方法,比较并选择最简便、可靠的1种方法。方法:新鲜手足标本各8只,制成以跖趾关节重建掌指关节模型。分别用微型钢板、克氏针、钢丝和可吸收内固定棒加U形钉作内固定。用模拟掌指关节运... 研究足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时常用的4种内固定方法,比较并选择最简便、可靠的1种方法。方法:新鲜手足标本各8只,制成以跖趾关节重建掌指关节模型。分别用微型钢板、克氏针、钢丝和可吸收内固定棒加U形钉作内固定。用模拟掌指关节运动的加载装置和三维运动测定法测定,比较4种内固定方法的力学性能。结果:可吸收内固定棒加U形钉与钢板固定两种方法对趾(指)骨两断端的成角、位移和扭转控制效果最好;钢丝固定次之;克氏针交叉固定相对较弱。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棒加U形钉是跖趾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时,骨关节固定中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术后适宜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固定术 骨移植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 被引量:32
17
作者 谢仁国 顾剑辉 +2 位作者 汤锦波 邓爱东 龚炎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98,I0003,共4页
目的介绍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11例,女6例,男5例。皮瓣设计区域为同侧小腿,腓肠内侧肌肌腹以远1/2的表面部分,前内界为胫骨的内后缘,... 目的介绍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11例,女6例,男5例。皮瓣设计区域为同侧小腿,腓肠内侧肌肌腹以远1/2的表面部分,前内界为胫骨的内后缘,后外侧界为小腿后正中纵轴线,皮瓣的轴行线为前内界和后外侧界的中线。皮瓣长8~15 cm,宽6~14 cm。结果10例皮瓣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恢复了一定的触觉;1例皮瓣全部坏死,经扩创、断层皮片修复创面;不影响供区的运动功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以用来修复上下肢创面,尤其对手足部创面的修复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斌 汤锦波 +4 位作者 顾剑辉 龚炎培 谢仁 国谭军 徐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将缝合好的肌腱等速拉伸至完全断裂,并用材料力学测定仪(Instron4411)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计算断裂功耗。结果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53.2±6.0)N、最大负荷为(68.8±6.9)N、刚度为(6.6±0.7)N/mm,为各组中最高;断裂功耗为(0.784±0.075)J与Halsted法相近,高于Cross-stitch及Running法。结论该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修复术 方法学 生物力学 功能锻炼 屈肌腱
原文传递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情忠 顾剑辉 +2 位作者 汤锦波 谭军 邓爱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d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情忠 龚炎培 顾剑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对复杂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肘后人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4例复杂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访时间16~32个月,平均(21.7±4.4)个月。按照肱三头肌不同...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对复杂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肘后人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4例复杂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访时间16~32个月,平均(21.7±4.4)个月。按照肱三头肌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病例分为肱三头肌正中切开入路组(A组),肱三头肌旁人路组(B组)。A组19例,B组15例。随访内容:两侧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提携角,两侧伸肘肌力;影像学资料(Bamnann角、肱骨干髁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记录随访结果,并对最后一次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中肘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计算患侧伸肘肌力与健侧的百分比,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100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Baumann角、肱骨干髁角,两组的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三头肌旁及肱三头肌正中切开两种入路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 功能评价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