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PET/CT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顾史洋 邹善华 +4 位作者 李锋 王伟光 袁玲 季丽莉 程韵枫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6-80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探索PET/CT显示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异常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有无... 背景与目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探索PET/CT显示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异常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有无浸润、淋巴瘤病理类型以及其他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2例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瘤且PET/CT显示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以及PET/CT详细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T/CT显示有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异常增高的患者,其淋巴瘤病理类型分布与国内所报道各亚型淋巴瘤发病比例基本一致;侵袭性与惰性淋巴瘤之间[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分别为8.43与5.38,P=0.048]、有或无B症状之间(SUV分别为8.30与5.72,P=0.033)、有或无骨髓浸润之间(SUV分别为8.78与6.96,P=0.020),SU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例(51.6%)患者经骨髓活检病理证实骨髓受累。骨髓受累者其淋巴瘤病理类型的分布上与未受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受累者套细胞淋巴瘤、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者比例较高,而骨髓未受累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者比例较高。PET/CT骨摄取假阳性可能与发热、贫血等有关。结论:PET/CT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异常增高虽然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提示,但应结合PET/CT骨糖代谢异常增高的特点、患者的临床因素及病理亚型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与漏诊,更精确地指导分期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 淋巴瘤 骨髓浸润
下载PDF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
2
作者 顾史洋 胡夕春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由于乳腺癌发病年龄谱的特点以及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长,因此老年乳腺癌患者占了较大的比例。老年肿瘤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储备往往较年轻患者差,且可能存在多种内科合并症,因此宜选择特异性强,毒副反应相对较小的靶向治疗,能... 由于乳腺癌发病年龄谱的特点以及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长,因此老年乳腺癌患者占了较大的比例。老年肿瘤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储备往往较年轻患者差,且可能存在多种内科合并症,因此宜选择特异性强,毒副反应相对较小的靶向治疗,能更好地兼顾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肿瘤患者 乳腺癌患者 靶向治疗 药物治疗 内科合并症 生存时间 发病年龄 年轻患者
下载PDF
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萍 顾史洋 +1 位作者 覃文新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962,共4页
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的一种同工酶,代谢许多临床常用药物。其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他莫昔芬的代谢,从而导致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的反应性不同。本文简要综述了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代谢和疗效的关系,药物间的... 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的一种同工酶,代谢许多临床常用药物。其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他莫昔芬的代谢,从而导致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的反应性不同。本文简要综述了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代谢和疗效的关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他莫昔芬代谢的影响,以及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内分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D6 遗传多态性 他莫昔芬代谢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
下载PDF
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与淋巴结阴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夕春 顾史洋 祖健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2期77-79,共3页
1文献来源 Mamounas EP,Tang G,Fisher B,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21-gene recurrence score assay and risk of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in node-negative,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Results from NSABP B-1... 1文献来源 Mamounas EP,Tang G,Fisher B,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21-gene recurrence score assay and risk of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in node-negative,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Results from NSABP B-14 and NSABP B-20[J].J Clin Oncol,2010,28(10):1677-1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 局部复发
下载PDF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离细菌及耐药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志超 朱骏 +21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刘澎 顾史洋 施菊妹 刘银梅 梁爱斌 丁懿 侯健 何海燕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郝思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Castleman病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史洋 魏征 +8 位作者 季丽莉 王志梅 庄静丽 程志祥 王伟光 袁玲 承璐雅 柯杨 刘澎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610-614,共5页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病理及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病理确诊为CD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亚型、治疗方案及生存资料,分析患者病理、临床及诊治特点。结果CD患者的病理...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病理及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病理确诊为CD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亚型、治疗方案及生存资料,分析患者病理、临床及诊治特点。结果CD患者的病理亚型以透明血管型(HV)较多(56/95);单中心型(UCD)较多(69/95),21例患者为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非特指型(iMCD-NOS)。UCD及MCD患者间病理亚型、病灶最大径、B组症状、脾大、浆膜腔积液发生率及多项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41.1%)患者存在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UCD及无症状性MCD(aMCD)患者未行全身药物治疗;iMCD患者均接受激素、免疫调节剂、利妥昔单抗、化疗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全身治疗。CD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8.8%,预测3年总生存率(OS)为92.2%;MCD患者3年OS为78.2%,5年OS为70.2%。结论CD患者合并脾大、浆膜腔积液等情况的比例较低,常合并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MCD患者5年预测OS优于既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非特指型 淋巴细胞减少症 治疗 生存率
下载PDF
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史洋 魏征 刘澎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4期586-589,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3例病理... 目的:分析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3例病理确诊为AL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生存资料。结果:ALK阳性患者及ALK阴性患者在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是否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PFS及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是否合并HLH仍为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LK阳性及阴性ALCL患者生存无显著差异,发病时是否合并HLH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淋巴瘤激酶 预后 生存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纯化CD34^(+)细胞移植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重度肢体缺血的长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浩 方圆 +9 位作者 潘天岳 方刚 刘轶凡 蒋小浪 陈斌 顾史洋 魏征 刘澎 董智慧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679-685,共7页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与纯化CD34^(+)细胞(PCC)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导致的重度肢体缺血(CLI)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8月—2016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确诊为TAO并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与纯化CD34^(+)细胞(PCC)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导致的重度肢体缺血(CLI)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8月—2016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确诊为TAO并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43例,均为男性;年龄范围20~58岁,年龄为(41.7±10.6)岁。根据移植的细胞产物将患者分为PBMNC组(23例)和PCC组(20例),于全身麻醉下将PBMNC或PCC于缺血侧下肢行均匀肌内注射,每点注射PBMNC或PCC 0.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移植细胞产物的体积和移植CD34^(+)细胞数量、移植后注射点疼痛情况。记录移植前和移植后1、3、5年的无大截肢生存率(MAFS)、无痛步行时间(PFWT)、Wong-Baker面部疼痛评分(WBFPS)、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经皮氧分压(TcPO_(2)),以及移植前、移植后1、6个月和移植后1、3、5年非CLI状态的患者比例。结果PBMNC组移植的细胞体积为(80.2±12.4)mL,显著大于PCC组的(40.1±2.6)mL(P<0.001)。PBMNC组、PCC组患者移植CD34^(+)细胞数量分别为(4.2±1.6)×10^(5)、(3.6±1.2)×10^(5)个/kg,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BMNC组注射点疼痛发生率为43.5%(10/23),显著高于PCC组的2/20(P=0.015);PBMNC组移植后第5年的MAFS为91.3%,PCC组为94.7%,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与同组移植前比较,两组移植后1、3、5年的PFMT均显著延长(P值均<0.001),WBFP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01),ABI、TBI、TcPO_(2)均显著增高(P值均<0.001)。移植前所有患者卢瑟福分级均为5级。PBMNC组移植后1、6个月和1、3、5年非CLI状态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移植前(P值均<0.05),PCC组移植后6个月和1、3、5年非CLI状态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移植前(P值均<0.05);PBMNC组移植后1、6个月非CLI状态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PCC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TAO患者经PBMNC或PCC移植治疗后均获得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PBMNC移植后早期即可改善卢瑟福分级,而PCC移植后注射点疼痛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细胞移植 缺血
下载PDF
新冠疫情突发城市封控期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管理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雪 承璐雅 +7 位作者 陈晨 柯杨 顾史洋 施淼颉 张雪皎 高如攀 陈菲菲 刘澎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945-949,共5页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城市封控期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管理方式及疗效转归。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3月28日至6月1日上海市封控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在治的267例MM患者。采集基线临床数据和该期间患者的治疗管理信息,评估...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城市封控期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管理方式及疗效转归。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3月28日至6月1日上海市封控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在治的267例MM患者。采集基线临床数据和该期间患者的治疗管理信息,评估对比城市封控前后患者的疗效。结果267例MM患者中,161例为本地户籍,106例为外地户籍。77.0%和16.1%的本地患者分别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76.4%的外地患者于当地医院治疗。指导治疗和随访途径包括微信(90.0%)、电话(9.0%)等联系方式。封控期间70.8%的患者未调整治疗方案;25.1%的患者用药间隔延长,主要为静脉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和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用药频次的减低;4.1%的患者更换了治疗方案,主要原因为疾病进展;7例(2.6%)患者因新冠感染暂停治疗。与全口服药方案相比,更多含注射药方案治疗的患者延长了用药间隔(37.0%vs10.8%)。对比183例可评估患者封控前后的疗效,发现94.5%的患者解封后疗效进步或维持已获得最佳疗效。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早期对MM患者进行科普教育、提高门诊治疗比例、对合适患者采用全口服药方案及应用新型社交媒体实施随访管理是应对疫情及突发封控事件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新冠疫情 城市封控 患者管理
下载PDF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肢体缺血后复发与再发及其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圆 魏征 +14 位作者 董智慧 潘天岳 顾史洋 方刚 刘轶凡 罗阳 刘澎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符伟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度肢体缺血(CLI)后复发与再发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1例难治性CLI患者中复发与再发及其处理。结果平均随访(48±30)个月,11例复发/再...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度肢体缺血(CLI)后复发与再发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1例难治性CLI患者中复发与再发及其处理。结果平均随访(48±30)个月,11例复发/再发(15.5%),其中复发5例(7.0%,5/71),再发7例(9.9%,7/71),先后发生再发与复发的重叠1例。术后1年1例复发,2例再发,术后1年复发率与再发率分别为1.4%和2.8%。患者术后1年内再次吸烟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20)。5例复发患者中,3例接受二次干细胞移植,其中2例术后6个月内缓解;7例再发患者中,4例接受二次干细胞移植,均于术后6个月内缓解。结论难治性CLI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和再发,复发率较低提示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术后1年内再次吸烟,可能是术后复发/再发的原因之一,二次自体干细胞移植可有效缓解缺血,获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肢体缺血 复发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判定
11
作者 刘浩 方圆 +15 位作者 潘天岳 方刚 蒋小浪 魏征 顾史洋 陈斌 蒋俊豪 石赟 郭大乔 徐欣 杨珏 史振宇竺挺 刘彭 虞奋 董智慧 符伟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0-486,共7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判定。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纯化自体CD34+细胞移植(ATPCC)治疗的23例TAO导致的重度肢体缺血(CLI)患者,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Wong-Baker疼痛评分(WB...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判定。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纯化自体CD34+细胞移植(ATPCC)治疗的23例TAO导致的重度肢体缺血(CLI)患者,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Wong-Baker疼痛评分(WBFPS)、无痛步行时间(PFWT)、溃疡愈合率、总无截肢生存率(TAFS)、主要无截肢生存率(MAFS)、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及经皮氧分压(TcPO2)]、复发/再发及卢瑟福分级、生活质量(QOL)和安全性。结果移植1、24和36个月WBFPS、PFWT及溃疡愈合率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6个月卢瑟福分级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24个月非CLI比例最高为78.26%;移植后无患者行踝上截肢,6例患者行截趾术;移植6个月的MAFS及TAFS分别为95.65%和69.57%,移植36个月为91.30%及69.57。移植12~36个月QOL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复发1例,再发3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ATPCC治疗TAO的过程中,WBFPS及PFWT在移植后早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之后长时间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可作为治疗TAO疗效的早期主要评价指标;卢瑟福分级的统计学差异出现较晚,可以作为中远期的评价指标;复发/再发率可以作为评估疗法的持久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肢体缺血 细胞移植 CD34^+ 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顾史洋 庄静丽 +8 位作者 邹善华 李锋 王志梅 程韵枫 王伟光 程志祥 袁玲 承璐雅 魏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62例重症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男24例、女38例,中位年龄50(21~84)岁。随机分为试...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62例重症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男24例、女38例,中位年龄50(21~8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给予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第3、7和14天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35.5±24.9)X109/L对(24.5±15.6)X109/L,P=0.022;(135.2±94.9)×10。/L对(78.2±121.9)×10^9/L,P=0.009;(192.0±109.1)×10^9/L对(95.8±60.5)×10^9/L,P=0.001]。治疗后第28、9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147.8±59.1)×10^9/L对(105.1±56.9)×109/L,P=0.243;(137.4±52.3)×10^9/L对(104.3士59.8)×10^9/L,P=0.568]。试验组第7、14、28天的完全反应率(61.3%、87.1%、80.6%)均高于对照组(16.1%、29.0%、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起效时间分别为3、5d,中位完全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76、54d;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4、11例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输注。结论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ITP患者,起效时间、血小板增幅、完全反应率及完全反应持续时间均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方案,不良反应较少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成人Still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志物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7
13
作者 顾史洋 姜林娣 +1 位作者 陈慧勇 刘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期60-63,共4页
概述及诊断标准 成人Still病(AOS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一过性皮疹、中性粒细胞增高等为临床特征,经过详尽检查无法获得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疾病证据的临床综合征。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脓... 概述及诊断标准 成人Still病(AOS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一过性皮疹、中性粒细胞增高等为临床特征,经过详尽检查无法获得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疾病证据的临床综合征。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脓毒症有许多共同点,曾被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STILL病 风湿性疾病 免疫
原文传递
上海市2012年第2、3季度成人麻疹患者临床及免疫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史洋 朱翠云 +1 位作者 朱爱红 黄琴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2012年第2、3季度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方法:采集本中心感染二科收治患者的年龄分布、接种史、接触史等一般资料,对主要症状、体征、并发症及免疫学指标[出疹至麻疹免疫球蛋白(Ig)M抗体阳性时间间隔、细胞... 目的:探讨上海市2012年第2、3季度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方法:采集本中心感染二科收治患者的年龄分布、接种史、接触史等一般资料,对主要症状、体征、并发症及免疫学指标[出疹至麻疹免疫球蛋白(Ig)M抗体阳性时间间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期间共收治79例成人麻疹患者,以有麻疹疫苗接种史(84%)、没有明确接触史(80%)者居多。大多数患者存在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出疹至麻疹IgM抗体阳性时间间隔平均(5.8±0.2)d,部分患者存在咽炎、肺炎、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绝大多数患者为轻-中型,无死亡病例。患者平均白细胞总数为(5.0±0.2)×109/L,平均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为(252.1±27.5)个/μL,平均CD4/CD8淋巴细胞比值为1.2±0.1,平均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30.2±2.9)mg/L。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CRP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与CD4细胞计数、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呈负相关。CRP明显升高、白细胞总数的升高、CD4细胞计数明显降低、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均提示病情较严重。结论:目前上海市成人麻疹流行以散发为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异常,突出表现在体液免疫指标CRP水平的上升及细胞免疫指标CD4细胞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免疫球蛋白M抗体 成人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临床特征 免疫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血液病患者致病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骏 胡炯 +21 位作者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施菊妹 于丹丹 郝思国 陶荣 刘澎 顾史洋 侯健 何海燕 梁爱斌 丁懿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王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45-950,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血液病患者致病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粒缺伴发热住院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6软件分析病...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血液病患者致病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粒缺伴发热住院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数据。结果从上海地区粒缺伴发热患者中共分离出1260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20株(33.3%),革兰阴性菌840株(66.7%)。排在前七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58株(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0株(9.5%)、大肠埃希菌115株(9.1%)、铜绿假单胞菌109株(8.7%)、鲍曼不动杆菌83株(6.6%)、金黄色葡萄球菌70株(5.6%)和屎肠球菌63株(5.0%)。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非发酵菌占56.2%(350/623)。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15.3%(95/623)。血液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占42.3%(104/24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4.6%(85/246)。脓液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占39.4%(76/193),肠球菌属细菌占28.5%(55/1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4.3%和82.5%,未发现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葡萄球菌属菌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检出率为8.9%,肠球菌属未检出耐利奈唑胺的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已分别达34.1%和15.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等药物敏感。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0%。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对大多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CHINET监测的数据。结论粒缺伴感染患者常见感染部位致病菌株分布有其特点,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 抗药性 细菌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剑 王梦筠 +4 位作者 许立超 顾史洋 曹军宁 胡夕春 洪小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探讨PC-DLBCL的分期系统和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 全组患者的...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探讨PC-DLBCL的分期系统和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 全组患者的1、3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3.8%、71.1%和69.0%,平均EFS为91.3个月;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3%、80.3%和72.4%,平均OS为98.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nn Arbor分期为ⅠE或ⅡE1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1分、肿瘤长径<5 cm、浸润深度浅的患者EFS和OS显著延长(均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B症状、ECOG体力评分结果以及治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无关(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nn Arbor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PG-DLBCL患者E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 PG-DLBCL的分期系统和各种治疗措施所处的地位仍存有争议,需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优化PG-DLBCL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肿瘤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高通量基因分析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萍 顾史洋 胡夕春 《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802-805,共4页
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存在较大差异,高通量基因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为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测预后提供了新的途径。全文简述Oncotype Dx和MammaPrint等多基因预测系统和其他基因芯片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关键词 基因芯片 乳腺肿瘤 Oncotype DX MammaPrint
原文传递
自体干细胞对常规血运重建失败的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圆 董智慧 +9 位作者 魏征 符伟国 潘天岳 顾史洋 陈斌 郭大乔 徐欣 刘澎 蒋俊豪 杨珏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常规血运重建失败的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4例卢瑟福4~5级肢体缺血患者,术前均曾接受常规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人工血管旁路术、动脉支...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常规血运重建失败的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4例卢瑟福4~5级肢体缺血患者,术前均曾接受常规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人工血管旁路术、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中位年龄(48±15)岁,术后缺血无显著改善,或短期内复发。接受GCSF动员5 d后,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获得移植物后,肌肉注射于缺血肢体。接受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共计1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共计3例。术后12个月保肢率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无痛步行时间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4例均获随访,平均(42±25)个月(12~74个月),1例死亡,2例截肢,死亡及截肢患者均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92.86﹪(13/14),无截肢生存率78.57﹪(11/14)。术前平均无痛步行时间(3±2)min,术后6个月(12±8)min,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F=14.95)。术前平均Wong-Baker疼痛评分为7±1,平均静息痛缓解起始时间为术后(3±1)周,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为1±1,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F=18.00)。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常规血运重建失败的重度肢体缺血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缺血 干细胞移植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住院医师主导的临床病例讨论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玲 黄晓铨 +4 位作者 曾于珍 陈慧勇 顾史洋 姜林娣 陈世耀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6年第4期611-613,628,共4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传统病例讨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循证临床实践的特点,借鉴多学科讨论人员组成形式,形成了以“小组病例讨论”为基础的住院医师主导的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传统病例讨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循证临床实践的特点,借鉴多学科讨论人员组成形式,形成了以“小组病例讨论”为基础的住院医师主导的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住院医师主导的临床病例讨论由全体内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师参与,以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病例为讨论对象;由住院医师以小组为单位推荐病例,病例经过整理和归纳,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为主要讨论内容,各小组在充分交流后推荐代表在讨论中发言,上级医师及专家仅对讨论过程、讨论思路在讨论结束前进行评价或总结.角色轮替贯穿在每一次病例讨论中,人人参与,让每一位住院医师都得到锻炼.5年累计完成60例临床病例讨论,受惠住院医师2500人次,人均参与15次.该模式不仅能够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医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病例资源和研究问题,值得推广并在应用中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激素治疗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晓华 占焕平 +4 位作者 承璐雅 顾史洋 张雪皎 陈晨 庄静丽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796-798,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青肿、淤血和黏膜出血,危及生命的出血发生率为1.62%-3.89%。研究提示,血小板减少主要归因于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青肿、淤血和黏膜出血,危及生命的出血发生率为1.62%-3.89%。研究提示,血小板减少主要归因于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以及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相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长春新碱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