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痤疮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潇琦 刘亭微 +3 位作者 顾多多 潘婼芯 张悦 许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50-456,共7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出现并使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内玫瑰痤疮治疗新方法,包括抗微生物类药物、抗疟药、ROS抑制剂、JAK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射频治疗...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出现并使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内玫瑰痤疮治疗新方法,包括抗微生物类药物、抗疟药、ROS抑制剂、JAK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射频治疗、 577 nm近黄光激光、ALA-PDT、超声治疗等光电疗法,肉毒素及血小板注射治疗及膳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治疗 药物治疗 光电治疗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及其稳定剂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多多 潘婼芯 +3 位作者 张悦 李敏 陶梦 许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51-455,共5页
肥大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细胞,广泛参与人体多种炎症性疾病,现有研究提示其在玫瑰痤疮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肥大细胞稳定剂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已被证实可用于治疗玫瑰痤疮。本文将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 肥大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细胞,广泛参与人体多种炎症性疾病,现有研究提示其在玫瑰痤疮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肥大细胞稳定剂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已被证实可用于治疗玫瑰痤疮。本文将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肥大细胞稳定剂治疗玫瑰痤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以及探索更多临床治疗方案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病理生理学 治疗 肥大细胞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皮肤科的应用及前景
3
作者 张悦 顾多多 +1 位作者 潘婼芯 许阳 《数字医学与健康》 2024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近年来,数字化病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构建出丰富的数据库,新颖的计算方法、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和训练数据的可及性共同促进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皮肤科,人工智能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临床严重程度评估和发病风险预测... 近年来,数字化病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构建出丰富的数据库,新颖的计算方法、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和训练数据的可及性共同促进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皮肤科,人工智能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临床严重程度评估和发病风险预测等方面,但大部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知识了解仍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皮肤病学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玫瑰痤疮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潘婼芯 顾多多 +3 位作者 张悦 李敏 陶梦 许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为探究疾病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有力依据。近年来,研究者以皮脂、泪液和唾液以及血清为样本,将代谢组学应用于玫瑰痤疮相关领域...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为探究疾病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有力依据。近年来,研究者以皮脂、泪液和唾液以及血清为样本,将代谢组学应用于玫瑰痤疮相关领域。本文综述新近代谢组学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玫瑰痤疮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痤疮 代谢组学 皮脂 脂肪酸类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亭微 孟潇琦 +3 位作者 顾多多 潘婼芯 张悦 许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面部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主要与遗传、免疫、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微生物、皮肤屏障破坏、紫外线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本文综述近5年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红斑痤疮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