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同时降低燃油耗和排放为目的的两级增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橋本宗昌 小林雅行 +2 位作者 村山哲也 内田登 顾如龙 《国外内燃机》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为降低重型柴油机的实际燃油耗和排放,对采用不同低压涡轮流量和进气控制策略的2种两级增压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增压系统可在发动机宽广转速及负荷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增压压力,如再结合较高的压缩比,就能在改善车辆实际... 为降低重型柴油机的实际燃油耗和排放,对采用不同低压涡轮流量和进气控制策略的2种两级增压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增压系统可在发动机宽广转速及负荷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增压压力,如再结合较高的压缩比,就能在改善车辆实际行驶工况排放性能的同时,降低燃油消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数值模拟 燃油消耗率 增压 废气再循环
下载PDF
满足欧洲排放法规要求的车用柴油机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开发 被引量:2
2
作者 陣内靖明 有水大之 +4 位作者 田代直人 東條正希 横山隆雄 林慎之 顾如龙 《国外内燃机》 2014年第2期25-30,共6页
乘用车应用涡轮增压器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今已成为发动机小型化和改善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在欧洲,柴油机的应用从以往的紧凑型轿车扩展到中型车,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高负荷运转的频率增加... 乘用车应用涡轮增压器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今已成为发动机小型化和改善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在欧洲,柴油机的应用从以往的紧凑型轿车扩展到中型车,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高负荷运转的频率增加,包括整体耐久性、低速扭矩及加速性在内的各项性能变得更加重要,同时还要在改善燃油经济性的前提下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这些都使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应用成为必然。介绍了三菱重工公司开发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它不仅能用于普及型的小型柴油机,同时还适用于为中级以上车型配套的发动机,在实现低成本的同时,能确保较高的动力性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欧洲排放法规 乘用车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下载PDF
采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改善中型载货车的燃油经济性——配置电动增压器的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奥井伸宜 新国哲也 +1 位作者 河合英直 顾如龙 《国外内燃机》 2014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了改善中型载货车在实际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全新的混合动力车概念。该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是电动增压器。采用1台4缸柴油机并配置电动增压器,对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在高增压压力与大流量废气再... 为了改善中型载货车在实际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全新的混合动力车概念。该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是电动增压器。采用1台4缸柴油机并配置电动增压器,对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在高增压压力与大流量废气再循环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发动机试验。研究结果证实,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同时得到改善。而且,在底盘测功器试验中还成功证实,车辆所用电动增压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由中型混合动力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制动再生能量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系统 电动增压器 燃油经济性 排放性能
下载PDF
新一代水平对置汽油机的研制——燃烧系统设计和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考虑
4
作者 秋本晃 岩村一洋 +7 位作者 渋井敦 片倉祐一 堀智宣 佐々木礼 保坂浩 石田礼 森川弘二 顾如龙 《国外内燃机》 2012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研制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单缸试验机研究燃烧过程,仔细斟酌发动机基本参数的选择,诸如缸径、行程和燃烧室形状。最后,选择了长行程和新设计的燃烧室,使滚流运动几乎一直保持到上止点,同时缩短了火焰传播距离。通过改进燃烧... 在研制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单缸试验机研究燃烧过程,仔细斟酌发动机基本参数的选择,诸如缸径、行程和燃烧室形状。最后,选择了长行程和新设计的燃烧室,使滚流运动几乎一直保持到上止点,同时缩短了火焰传播距离。通过改进燃烧室设计,以及采取双主动气门控制系统、滚流气门和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等一系列措施,新机型能够适应全球各国的环保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机 点燃式发动机 水平对置汽油机 燃烧室设计 燃油经济性
下载PDF
改善未来柴油机热效率的探讨
5
作者 島崎直基 港明彦 +1 位作者 鈴木浩高 顾如龙 《国外内燃机》 2012年第4期34-39,共6页
提高膨胀比可获得更高的指示热效率,这已在采用可变气门机构和优化喷油定时的单缸机试验中得到验证。从这个观点出发,要进一步改善柴油机的指示热效率,就应当提高膨胀比和等容度,以及降低缸内热损失。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热效率 绝热 高膨胀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