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CT评估含替诺福韦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HIV/AIDS男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粟 施裕新 +3 位作者 袁敏 顾宇国 刘莉 单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0-754,共5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研究HIV/AIDS男性患者接受含替诺福韦(TDF)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募集HIV/AIDS男性患者443例,按接受HAART的时间分组:<3月组、3~6月组、6~12月组、12~24月组、>24月组和未治... 目的:采用定量CT(QCT)研究HIV/AIDS男性患者接受含替诺福韦(TDF)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募集HIV/AIDS男性患者443例,按接受HAART的时间分组:<3月组、3~6月组、6~12月组、12~24月组、>24月组和未治疗组(对照组)。搜集并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骨密度情况。结果:治疗时间3~6月组[(143.05±32.26)mg/cm3]、6~12月组[(139.47±37.35)mg/cm3]、12~24月组[(142.14±37.05)mg/cm3]的骨密度值均小于未治疗组[(163.61±36.17)mg/cm3](P均<0.05)。治疗组骨密度值明显小于未治疗组骨密度值(P=0.0002);治疗时间3~6月组、6~12月组、12~24月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发生率(27.91%,27.85%,35.19%)均高于未治疗组(12.07%)(P<0.05)。治疗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发生率(24.46%)明显高于未治疗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发生率(24.46%vs 12.07%,P=0.0050)。年龄、体重、HAART时间是本组患者接受本方案后发生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QCT可监测HIV/AIDS男性患者HAART(含TDF方案)后骨密度变化,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高峰期发生于治疗6~12月,之后骨密度缓慢减低并逐渐稳定后回升,24月后逐步恢复接近治疗前水平。对年龄>50岁、体重<60kg的男性HIV/AIDS患者HRRT治疗后需特别重视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并进行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骨密度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粟 袁敏 +4 位作者 施裕新 顾宇国 王峻峰 杨柏帅 李清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研究组)及35例普通肝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TACE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细胞免疫指标及AFP值的变...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研究组)及35例普通肝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TACE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细胞免疫指标及AFP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mRECIST标准对肿瘤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TACE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ALT、TBI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与对照组变化一致;研究组TACE术后1个月CD4+、CD4+/CD8+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变化一致;研究组TACE术后1个月肿瘤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艾滋病患者的特殊性,术前应根据患者机体免疫状况行高效抗逆转录疗法及抗微生物治疗预防真菌等机遇性感染,严格掌握TACE适应证,术中采用低于常规剂量的化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肿瘤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赵仔君 顾宇国 +1 位作者 宁周雨 张为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2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肿瘤科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为二线治...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肿瘤科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为二线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126.08±12.35) pg/ml,对照组患者为(181.52±11.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12,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3.4%和73.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5.0%、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83和4.385,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4.36±1.87)月,对照组患者为(10.25±1.45)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4,P<0.05)。结论: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不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较阿帕替尼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阿帕替尼 胃癌 肝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