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卫和平坊的百年历史变迁
1
作者 顾宇玥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0,共2页
在现今的北京中山公园内,矗立着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汉白玉石坊,今名“保卫和平坊”。自清末以来,这座石坊曾数度更名易地,其命运几度沉浮,恰恰印证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百余年间的兴衰荣辱。目前,学界对于这座石坊的历史梳理仍存在一定的讹... 在现今的北京中山公园内,矗立着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汉白玉石坊,今名“保卫和平坊”。自清末以来,这座石坊曾数度更名易地,其命运几度沉浮,恰恰印证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百余年间的兴衰荣辱。目前,学界对于这座石坊的历史梳理仍存在一定的讹误和疏漏。故而本文重新考索相关史料文献,以期更为全面地展现其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山公园 考索 史料文献 兴衰荣辱 百年历史 汉白玉 历史梳理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严肃的态度与概念化书写——七堇年创作论
2
作者 顾宇玥 李玮 《百家评论》 2018年第5期119-123,共5页
近日,七堇年推出了最新的长篇——《无梦之境》,英文译名为“The eye phone age”,再转译为中文则是“眼机时代”,科幻味十足.也正如其英文译名所揭示的一样,这部小说将背景架构在了未来“反乌托邦”的时代,看来七堇年正尝试一种全新的... 近日,七堇年推出了最新的长篇——《无梦之境》,英文译名为“The eye phone age”,再转译为中文则是“眼机时代”,科幻味十足.也正如其英文译名所揭示的一样,这部小说将背景架构在了未来“反乌托邦”的时代,看来七堇年正尝试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从成名作《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到第一部长篇《大地之灯》,再到最新的《无梦之境》,她似乎一直在寻求一种转变.那么,七堇年究竟有没有完成自己青春阶段写作的转型?我们从这部新作中可以窥见到什么?其创作又有什么启示和借鉴的意义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论 概念化 书写 态度 英文译名 反乌托邦 创作风格 The
下载PDF
百年靳以研究综述
3
作者 顾宇玥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6-86,共11页
靳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一生著述、编辑成果颇丰。学界目前的研究能够关注靳以作家和编辑家的双重身份,从整体上把握其创作风貌和编辑理念,并发现其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但对于靳以自身"独特性"的发掘仍有所欠缺,... 靳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一生著述、编辑成果颇丰。学界目前的研究能够关注靳以作家和编辑家的双重身份,从整体上把握其创作风貌和编辑理念,并发现其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但对于靳以自身"独特性"的发掘仍有所欠缺,其各类文体创作以及编辑活动间的影响和关联,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以 纪念 文学 编辑
下载PDF
再谈“现代文学”的“现代”及学科命名问题
4
作者 顾宇玥 《文教资料》 2018年第36期98-99,150,共3页
近年来,关于何为"现代文学"的"现代"问题的讨论日益焦灼,许多论者在论述时带有明显的先验预设,且对于"现代"内涵解读的不断扩展实际造成了对于"现代"的消解。而学科重新命名,特别是"民国... 近年来,关于何为"现代文学"的"现代"问题的讨论日益焦灼,许多论者在论述时带有明显的先验预设,且对于"现代"内涵解读的不断扩展实际造成了对于"现代"的消解。而学科重新命名,特别是"民国文学"的命名构想则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但这一构想在细节的阐释,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建构上仍有可以继续完善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现代 学科命名 民国文学
下载PDF
信仰迷狂与理性言说的矛盾——试析《心灵史》的叙述困境
5
作者 顾宇玥 《文教资料》 2018年第35期141-143,149,共4页
《心灵史》被认为是张承志由世俗写作到宗教写作的重要转型标志,表现出张承志鲜明的宗教立场,但这一立场与文本实际的理性言说之间产生了割裂与矛盾,并由此造成了《心灵史》的叙述困境。这一叙述困境又与《心灵史》的创作素材、预设读... 《心灵史》被认为是张承志由世俗写作到宗教写作的重要转型标志,表现出张承志鲜明的宗教立场,但这一立场与文本实际的理性言说之间产生了割裂与矛盾,并由此造成了《心灵史》的叙述困境。这一叙述困境又与《心灵史》的创作素材、预设读者以及张承志本人的成长经历和母族文化认同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史》 信仰 理性 叙述困境
下载PDF
时代的共振与个性的异动——陈衡哲小说创作主题再议
6
作者 顾宇玥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5期110-112,共3页
陈衡哲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位女作家,被胡适称为“一个最早的同志”,但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试 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进行切入,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章细读法,探究陈衡哲小说的内涵以及同“五四”时代主流话语的共振与异 动;并对她... 陈衡哲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位女作家,被胡适称为“一个最早的同志”,但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试 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进行切入,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章细读法,探究陈衡哲小说的内涵以及同“五四”时代主流话语的共振与异 动;并对她的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作出再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衡哲 小说 主题 个性
下载PDF
“酱色的心”与“另一种革命”——陈启修的“新写实主义”论
7
作者 顾宇玥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2期256-269,共14页
陈启修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经济、政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翻译《资本论》的第一人。20世纪20年代末,陈启修曾在日本东京居留了两年左右,在此期间以陈勺水为笔名,进行了一段时期的文学编辑、翻译和创作活动。当太阳社和创造社接受、运... 陈启修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经济、政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翻译《资本论》的第一人。20世纪20年代末,陈启修曾在日本东京居留了两年左右,在此期间以陈勺水为笔名,进行了一段时期的文学编辑、翻译和创作活动。当太阳社和创造社接受、运用“藏原理论”,在国内文坛掀起大规模论战的时候,陈启修也向国内译介了日本“新写实主义”的理论和作品,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往对于陈启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学领域,而对其文学活动的关注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主义 创造社 太阳社 政治学家 社会活动家 国内译介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去或不去——从空间视角谈鲁迅与现代公园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宇玥 《上海鲁迅研究》 2019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寓居城市的鲁迅,其一生与公园有着不解之缘。据笔者对《鲁迅日记》及相关史料的统计,鲁迅身居北京期间,踏访公园不下60次,尤其集中于1924—1926年,其寓京期间所创作的小说、杂文... '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寓居城市的鲁迅,其一生与公园有着不解之缘。据笔者对《鲁迅日记》及相关史料的统计,鲁迅身居北京期间,踏访公园不下60次,尤其集中于1924—1926年,其寓京期间所创作的小说、杂文也多次提及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现代公园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 空间视角
原文传递
“去民族性”的民族主义文学——日本比较视野下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文学”
9
作者 顾宇玥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2年第3期124-138,共15页
“民族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大学报》刊载了一组文章,将“民族主义文学”视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反题”,开启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②。“民族主义文学”的声音不再因“反动”... “民族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大学报》刊载了一组文章,将“民族主义文学”视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反题”,开启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②。“民族主义文学”的声音不再因“反动”而被遮堙,这无疑是对国民党文艺研究禁区的突破。而随着“民族国家”视角的引入,对国民政府所主导之文艺政策、文学思潮的研究开始转向“政治—文学”的话语范式,通过对相关时段报刊文献细致的史料蒐集与文本分析,借此重写被主流叙述遮蔽的30年代文学史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艺政策 30年代文学 文学思潮 革命文学 南京师大学报 比较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