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的下肢肌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剑松 陈钢锐 +1 位作者 王沛珣 顾忠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研究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业余跑者的下肢肌力特征。方法:招募PFP业余跑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作为膝痛组,并匹配30例无损伤的业余跑者作为非膝痛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髋关节外展力量、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 目的:研究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业余跑者的下肢肌力特征。方法:招募PFP业余跑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作为膝痛组,并匹配30例无损伤的业余跑者作为非膝痛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髋关节外展力量、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并计算腘绳肌/股四头肌比值、双侧肢体力量对称指数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组别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检测。结果:男性PFP业余跑者的髋关节外展力量及对称指数、股四头肌力量及对称指数显著小于非膝痛组,腘绳肌/股四头肌比值显著大于非膝痛组;女性PFP业余跑者的髋关节外展力量及对称指数显著小于非膝痛组。结论:PFP业余跑者与非膝痛跑者表现出不同的下肢肌力特征,其男性与女性PFP业余跑者下肢力量特点表现并不一致,PFP康复训练中应考虑功能性及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痛 跑步 下肢力量 对称指数 腘绳肌/股四头肌比值
下载PDF
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差异化培养研究
2
作者 戴剑松 顾忠科 +1 位作者 罗维 杨辰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0期1-4,9,共5页
多数体育院校同时开设了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但该两门专业培养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以体卫融合国家政策作为契机,探讨了体育院校两专业的发展过程、困境与机遇,并提出差异化培养不等于就业完全差异化,两专业应当从培养目标确立、... 多数体育院校同时开设了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但该两门专业培养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以体卫融合国家政策作为契机,探讨了体育院校两专业的发展过程、困境与机遇,并提出差异化培养不等于就业完全差异化,两专业应当从培养目标确立、核心课程体系建立、实习实践环节设计等环节体现差异化,同时两专业都需要充分发挥体育院校特长,打造体卫融合特色。随着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培养具有新质生产力的体育院校康复人才是实现两专业差异化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院校 运动康复专业 康复治疗学专业 差异化
下载PDF
基于康复胜任力架构培养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忠科 戴剑松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5期12-17,共6页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社会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质与量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渠道扩展,数量需求激增,质量要求提升。该文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理论体系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核心特点,分析康复胜任力关键特征及其在体...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全社会对于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质与量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渠道扩展,数量需求激增,质量要求提升。该文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理论体系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核心特点,分析康复胜任力关键特征及其在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人力培养方案修订、学生从业能力评价、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中的应用,以期该架构可用于指导规划建立基于胜任力架构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运动康复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优秀残疾运动员训练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忠科 戴剑松 +3 位作者 徐凯 孙飙 陈海峰 胡乃亮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12,共4页
对国家特奥羽毛球队、国家残奥田径队(投掷项目)、自行车队、轮椅击剑队、南京市盲人学校等79名优秀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残疾运动员的选拔多通过残联上门联系,较少通过残疾人群众性体育组织或体育活动发现优秀苗子。喜爱运... 对国家特奥羽毛球队、国家残奥田径队(投掷项目)、自行车队、轮椅击剑队、南京市盲人学校等79名优秀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残疾运动员的选拔多通过残联上门联系,较少通过残疾人群众性体育组织或体育活动发现优秀苗子。喜爱运动、获得自尊和自信是多数残疾运动员参加训练的主要动机,训练对残疾人改变最大的方面是使其生活更加充实和获得成就感及自信。残疾运动员对于竞技体育的功利性有较客观的认识。残疾人体育训练竞赛的健全人化、功利化使得残疾运动员伤病发生增加,有违残疾人体育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运动员 训练 调查
下载PDF
步行和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推算 被引量:52
5
作者 戴剑松 李靖 +1 位作者 顾忠科 孙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1-9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步速下行走时的能量消耗水平,进而推导出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耗和一日总能耗的方程,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计步器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受试者身体右侧平肚脐锁骨中... 目的:研究不同步速下行走时的能量消耗水平,进而推导出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耗和一日总能耗的方程,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计步器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受试者身体右侧平肚脐锁骨中线处和腋前线交点处分别佩带计步器,在跑台上分别以3.2、4.8、6.4、8.1、9.7 km/h 5种速度步行800 m,记录计步器计数和实际步数,通过间接热量法测试步行代谢情况。佩带计步器一周,记录每日计步器计数,每日填写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结论:以不低于正常步速行走时,计步器可以精确记录步数,放置位置不同对步数记录无影响。随着速度加快,步频加快,步幅加大,单位能耗增加。但在完成相同距离步行时,运动强度(速度)不同,总热量消耗不完全一致,能量消耗不仅与单位能耗有关,运动时间也是重要的因素。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量消耗和一日总能量消耗的公式分别为:步行能量消耗(kca l)=0.43×身高(cm)+0.57×体重(kg)+0.26×步频(步/m in)+0.92×时间(m in)-108.44。一日能量消耗(kca l)=0.05×一日计步器计数(步)+2213.09×体表面积(m2)-199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步器 步行 体力活动 能量消耗 方程
下载PDF
应用计步器测量日常体力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戴剑松 李靖 +1 位作者 顾忠科 孙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6883-6887,共5页
背景:计步器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体力活动测量工具,在研究和干预人群体力活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国外学者已对其开展大量研究。目的:验证计步器测量中国大学生人群体力活动的有效性。时间及地点:试验于2007-04/06在南京体育学院运... 背景:计步器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体力活动测量工具,在研究和干预人群体力活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国外学者已对其开展大量研究。目的:验证计步器测量中国大学生人群体力活动的有效性。时间及地点:试验于2007-04/06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随机选取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各15名,共计3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平均年龄(20±1)岁。方法:受试者佩带Digi-Walker200型计步器1周,记录每日计步器计数;每日填写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回忆每日24h活动情况,并据此计算一天总能量消耗;1周后填写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内容包括1周大强度活动、中等强度活动、步行和静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每日步数与每日能量消耗、每日静坐时间、每日步行时间、每日运动时间及1周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步数与日记法记录的一天总能量消耗、步行时间、步行时间呈现中度正相关,与静坐时间呈现中度负相关;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受试者其步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步数越多,越能真实地反映体力活动水平,运动或连续步行(超过15min)可以显著增加步数,一天若包含30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基本能够达到或超过10000步/d的目标步数。结论:计步器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体力活动总体水平,但其难以提供活动强度、活动时间方面的具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步器 日常体力活动 活动强度
下载PDF
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多种类型身体活动效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戴剑松 顾忠科 +1 位作者 徐凯 孙飙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106,121,共8页
目的:评价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20种身体活动效度水平,验证其能耗预测模型精度,并试图推导精度更高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能耗预测模型。方法:运用间接热量测定法,测试14名男性和16名女性共计20项活动能耗水平,测量项目包括:2mph步行、3mp... 目的:评价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20种身体活动效度水平,验证其能耗预测模型精度,并试图推导精度更高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能耗预测模型。方法:运用间接热量测定法,测试14名男性和16名女性共计20项活动能耗水平,测量项目包括:2mph步行、3mph步行、3mph 3%坡度斜坡行走、3mph 8%坡度斜坡行走、4mph快走、4mph 3%坡度斜坡快走、5mph慢跑、6mph中速跑、中速跳绳、快速跳绳、10mph骑自行车、13mph骑自行车、沿楼梯上楼、沿楼梯下楼、擦桌子、洗衣服、拖地、打乒乓球、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测试。结果: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轴矢量和、垂直轴、矢状轴、水平轴counts与实测ME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R2分别为0.63、0.62、0.59,0.46,表明RT3三轴counts对于活动均较为敏感,呈现一定程度同步变化。RT3矢量和与垂直轴counts无论是测量步行,还是测量日常生活活动,与实测ME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R2均一致。结论: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未体现明显优于单轴加速度传感器。RT3自身能耗预测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群。RT3可以较好感应不同速度步行运动,但仍然无法感应坡度步行、上下楼运动,本研究推导的步行回归公式及常见活动回归公式预测能耗的准确度高于国外公式,但仍然存在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身体活动 效度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技术的中欧学生身体活动初步比较研究——以发达地区部分学生与欧洲学生为比较对象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剑松 孙天云 +1 位作者 顾忠科 孙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运用加速度传感器评价我国发达地区中学生日常身体活动状况,并与欧洲中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在初一、初三和高二年级各选取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效样本286人,佩戴Actigraph GT3... 目的:运用加速度传感器评价我国发达地区中学生日常身体活动状况,并与欧洲中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在初一、初三和高二年级各选取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效样本286人,佩戴Actigraph GT3X加速度传感器以一周以获得身体活动相关数据,并与欧洲同等测量条件下公开发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国中学生平均活动强度(欧洲为410.0 counts/min,中国为255.8counts/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欧洲为55 min/天,中国为34 min/天),推荐活动量达标情况(欧洲为41%,中国为14.7%)均远低于欧洲,而静态活动时间和静态活动时间占有效佩戴时间的百分比却高于欧洲(欧洲为9 h,占71%;中国为11.2 h,占76%)。中欧学生的静态活动时间均占有效佩戴时间的绝大部分,并且静态活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中国及欧洲男性的平均活动强度、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值均高于女性,静态活动时间则相对少于女性。结论:我国中学生总体身体活动水平明显低于欧洲学生,主要表现为活动强度低、中高强度活动时间少、推荐活动量达标率低,静坐时间长、静坐时间占日常学习生活时间比例高。中国和欧洲学生均以静态生活方式为主,静态活动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中欧男性的身体活动水平均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身体活动 加速度传感器
下载PDF
体育活动与学校“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飙 王正伦 +3 位作者 戴剑松 顾忠科 徐凯 赵彦 《体育教学》 2009年第11期10-12,共3页
近二十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下滑趋势。学校如何遏制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建立一套科学分析评价、系统指导干预的管理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本研究试图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学生以学习时间和身... 近二十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下滑趋势。学校如何遏制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建立一套科学分析评价、系统指导干预的管理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本研究试图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学生以学习时间和身体活动时间是在校的主要教育活动时间为依据,借鉴现代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提出。以体育活动为主的学校‘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体育活动 学校 体质健康状况 学生体质 活动时间 下滑趋势 管理体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无创测量技术研究不同形式力量训练对肌肉疲劳及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华伟 戴剑松 +1 位作者 顾忠科 钱竞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2-38,共7页
研究目的:使用新型的无创测量技术(TMG)定量分析不同方式力量训练后肌肉机械收缩状态的变化,同时对不同恢复方式后肌肉状态的即时效用和持续效应进行分析,了解运动全过程肌肉状态的变化。研究方法:3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平均分组到最大力... 研究目的:使用新型的无创测量技术(TMG)定量分析不同方式力量训练后肌肉机械收缩状态的变化,同时对不同恢复方式后肌肉状态的即时效用和持续效应进行分析,了解运动全过程肌肉状态的变化。研究方法:3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平均分组到最大力量训练组、快速力量训练组、力量耐力训练组,每组10人。分别利用keiser力量训练架和坐姿蹬腿机进行卧推和坐姿蹬腿训练,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即刻以及24h,48h的同一时间进行TMG数据采集。研究结果:对三种力量训练方式进行Tukey HSD检验发现胸大肌以及股直肌在不同训练方式Tc和Dm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胸大肌和股直肌的Tc值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胸大肌及股直肌在两种恢复方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对股直肌来说,两种不同放松方式间参数Tc表现出显著差异(p=0.046),Dm没有明显差别(p=0.373),特别是在48h,股直肌的Tc值出现了极显著差异(p=0.003),而Dm值只在放松后有显著差异性(p=0.038),胸大肌在两种不同放松方式后,Tc和Dm都没有表现出两者有明显差异(Tc:p=0.963,Dm:p=0.975)。结论:(1)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训练中,力量耐力训练造成的肌肉疲劳程度最深,但疲劳后的恢复速度没有区别。(2)证实以发展胸大肌力量为主的卧推动作能有效刺激胸大肌,但认为以发展股四头肌力量为主的坐姿蹬腿动作对股直肌肌肉状态影响较小。(3)力量训练后即刻进行短时间的慢跑和静态牵拉可以有效缓解肌肉僵硬,但这两种恢复方式对疲劳后的肌肉收缩速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G 力量训练 肌肉收缩 牵拉 疲劳
下载PDF
江苏省优秀运动员饮食习惯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剑松 王斌 +4 位作者 姚小胜 邵顺发 徐凯 顾忠科 孙飙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91,共6页
为了解我省运动员饮食习惯,指导运动员合理、平衡膳食提供依据,对我省15支运动队的345名一线运动员进行饮食习惯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一线运动员饮食习惯总体较好,运动员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水果摄入比较充足,肉类制品中水产品摄入相... 为了解我省运动员饮食习惯,指导运动员合理、平衡膳食提供依据,对我省15支运动队的345名一线运动员进行饮食习惯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一线运动员饮食习惯总体较好,运动员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水果摄入比较充足,肉类制品中水产品摄入相对较少;部分男运动员吃早餐意识薄弱,部分女运动员中餐及晚餐主食摄入偏少;运动员运动后补液不合适,部分女运动员喜好吃零食;运动员比较缺乏营养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运动员 饮食习惯 调查
下载PDF
耐力运动表现的膳食营养策略分析
12
作者 孙雯 徐凯 +5 位作者 白宝丰 戴剑松 顾忠科 张念云 张蕴琨 张媛 《体育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耐力性项目能耗大,肌糖原、蛋白质分解加强,脂肪供能比例随运动时间延长而提高,这些代谢特点决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期间应注重科学训练方法与合理膳食营养策略相结合,其对提升运动员机能水平、运动成绩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耐... 耐力性项目能耗大,肌糖原、蛋白质分解加强,脂肪供能比例随运动时间延长而提高,这些代谢特点决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期间应注重科学训练方法与合理膳食营养策略相结合,其对提升运动员机能水平、运动成绩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耐力项目特征、能量供应与代谢特点,分析高脂低糖、限制碳水化合物、合理补糖、选择运动营养补充剂等膳食营养策略,阐述不同营养策略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及作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用原理,为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教练员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表现 营养策略 能量供应 运动营养补充剂
原文传递
运用计步器测量步行之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戴剑松 李靖 +1 位作者 顾忠科 孙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验证计步器对步行的测量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受试者身体右侧平肚脐锁骨中线处和腋前线交点处分别佩带计步器,在跑台上分别以2 mph、3mph4、mph5、mph6、mph5种速度步行800 m,记录... 目的:验证计步器对步行的测量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受试者身体右侧平肚脐锁骨中线处和腋前线交点处分别佩带计步器,在跑台上分别以2 mph、3mph4、mph5、mph6、mph5种速度步行800 m,记录计步器计数和实际步数,通过间接热量法测试步行代谢情况。结果:步行速度为2 mph时,计步器精确性下降,放置于不同部位的两个计步器计数与实际步数误差率分别为17.31%、24.3%;当步速大于3 mph时,误差率明显下降,且不同部位计数无差异;5种速度下步数、步频、步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从4 mph增加至5 mph时,步数、步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形态指标与步数相关系数最大出现在速度为4 mph时;在完成同样距离步行时,不同步速下总能量消耗不同,慢跑总耗能大于步行。结论:以不低于正常步速行走时,计步器可以精确记录步数,放置位置不同对于计步器计数无明显影响。在完成相同距离步行时,随着速度加快,步幅加大,计步器计数减少,实际能量消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步器 步行 能量消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