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措施减少出血量相关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杰 顾新丰 +3 位作者 孙标 王学宗 戴光祖 郑昱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5期177-179,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主要用于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如何减少失血量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相关研究所述观点未能统一。术后出血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术后隐性出血常导致血红蛋白大幅度降低,增加术后输血和感染风险。因此...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主要用于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如何减少失血量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相关研究所述观点未能统一。术后出血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术后隐性出血常导致血红蛋白大幅度降低,增加术后输血和感染风险。因此,关注术中止血带使用、药物注射、假体匹配等方法,加强术后综合管理才能取得手术的成功。本文将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 出血量 综述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顾新丰 蒋垚 +1 位作者 韩培 张小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46-48,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室完成。对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鉴定: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偶氮偶联法)。③成... 目的:观察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室完成。对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鉴定: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偶氮偶联法)。③成骨结节四环素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矿化结节呈金黄色。将成骨细胞分别与表面光滑的钛合金、表面粗糙的钛合金和表面纳米化的钛合金共同培养,一定时间后用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进行比较。结果:①材料表面特征:光滑钛合金表面除少量滑痕外无任何起伏。而粗糙钛合金表面有较大的不规则起伏,形成微米级的孔隙。纳米钛合金表面可见形成多孔纳米结构,在微米级的大孔内还有纳米级的小孔。②细胞培养和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接种的骨组织块贴壁一两天后骨块边缘可见少量呈短梭形、三角形的细胞游离出。随培养时间延长,骨块边缘细胞增多,并向瓶壁周围移行。约2周后,细胞培养瓶底可形成一单层细胞,呈集簇状生长。未传代的细胞生长至三四周后细胞呈复层状生长,在其中心部细胞密集并可发生钙化,形成肉眼可见的散在白色点状物。③吖啶橙染色、计数及分析:随时间的延长3种材料上黏附的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在1,2,4h3个同一时间段,黏附的成骨细胞数纳米>粗糙>光滑(P<0.01),且SNK检验两两比较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成骨细胞在表面纳米化钛合金表面达到早期黏附。④电镜观察:成骨细胞与材料共培养1h后3种钛合金表面的成骨细胞数量纳米>粗糙>光滑。纳米表面的细胞大多已经伸展开来,并有较多突起,而在光滑和粗糙表面的细胞还呈球形,没有伸展开来。同时可以发现在粗糙和纳米钛合金表面的成骨细胞更倾向于黏附在材料的颗粒界面。结论:纳米化钛合金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表面纳米化技术不仅保持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使其具有纳米生物学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纳米技术 成骨细胞
下载PDF
膝关节骨矿物质密度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顾新丰 郑昱新 +1 位作者 庞坚 曹月龙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67-169,178,共4页
骨矿物质密度(BMD)是反映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膝关节是重要的负重关节,也是骨关节炎(OA)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之一,在某些情况下测定膝关节BMD很有必要。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金标准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但对于膝关节BMD还没... 骨矿物质密度(BMD)是反映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膝关节是重要的负重关节,也是骨关节炎(OA)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之一,在某些情况下测定膝关节BMD很有必要。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金标准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但对于膝关节BMD还没有标准的测量方法。膝关节BMD测定在深入研究OP、诊断及随访膝关节相关疾病、探讨OA与OP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膝关节BMD测定的方法、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矿物质密度 测量方法 骨质疏松 骨关节炎
下载PDF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顾新丰 郑昱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92-393,401,共3页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最早由欧洲的Forestier于1957年报道,美洲直到1970年才由Postel等^[1]报道。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过一些病例数较多的报道。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往往被漏诊或误诊,目前国内报道尚不多。
关键词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 发病早期 病例数
下载PDF
长期使用二膦酸盐与不典型股骨骨折
5
作者 顾新丰 郑昱新 +2 位作者 沈孜良 赵咏芳 詹红生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80-282,共3页
二膦酸盐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具有诸多优点,尤其是可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周围骨折发生概率。关于长期使用二膦酸盐不良反应的争议,在广泛临床应用过程中从未停止。最近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二膦酸盐可能与... 二膦酸盐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具有诸多优点,尤其是可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周围骨折发生概率。关于长期使用二膦酸盐不良反应的争议,在广泛临床应用过程中从未停止。最近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二膦酸盐可能与不典型股骨骨折有关。不典型股骨骨折非常罕见,临床表现和治疗均与外伤性骨折不同。该文就不典型股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与长期服用二膦酸盐的关系以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醒临床实践中关注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二膦酸盐 不典型骨折 股骨骨折
下载PDF
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对膝骨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学宗 郑昱新 +6 位作者 曹月龙 顾新丰 韦宋谱 高宁阳 刘婷 庞坚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WORMS)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KOA伴膝关节积液患者70例,男12例,女58例;年龄46~75岁,平均(59.66±9.93)岁。用WOMAC量表进行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WORMS)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KOA伴膝关节积液患者70例,男12例,女58例;年龄46~75岁,平均(59.66±9.93)岁。用WOMAC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用K-L分级及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WORMS)进行放射学评估,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关节液中COMP及CTX-Ⅱ的浓度。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WOMAC评分及WORMS分别为(57.50±8.20)和(64.54±16.45)分,CTX-Ⅱ及COMP含量分别为2.42ng/ml和4.56ng/ml。选择WORMS四分位数中轻和严重2组,比较2组CO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P=0.039),而CTX-Ⅱ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0.79,P=0.427)。相关性分析发现WORMS与WOMAC评分、K-L分级呈正相关(r=0.777,P<0.01;r=0.716,P<0.01),K-L分级与WOMAC评分也呈正相关(r=0.692,P<0.01)。WORMS中关节软骨积分、骨赘积分、滑膜炎积分分别与WOMAC评分、K-L分级及COMP亦呈正相关(r=0.771,P<0.01;r=0.509,P<0.01;r=0.917,P<0.01)。以WOMAC评分为应变量,年龄、性别、K-L分级、WORMS、COMP和CTX-Ⅱ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F=20.327,P<0.01),KOA病情主要受WORMS、K-L分级影响(P=0.015,P=0.025)。结论:WORMS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WORMS高时,关节液中COMP含量升高。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受WORMS、K-L分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Ⅱ胶原羟基端交联肽
下载PDF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印文 郑昱新 +9 位作者 王学宗 张琥 孙慕政 卫晓恩 顾新丰 匡勇 张磊 沈孜良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经皮锁定接骨板固定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其中男89例,女35例;... 目的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经皮锁定接骨板固定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其中男89例,女35例;左侧53例,右侧71例;年龄21~81岁,平均(48.62±8.93)岁;摔伤94例,车祸伤30例。微创组66例,男4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72±9.23)岁;29例合并腓骨(或外踝)骨折;根据AO分型,A型45例,B型12例,C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9 d;采用手法闭合复位技术结合MIPPO治疗。常规组58例,男4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08±9.66)岁;26例合并腓骨(或外踝)骨折;根据AO分型,A型41例,B型10例,C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3 d;采用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为闭合性骨折。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7.34±1.42)cm,常规组(21.82±2.35)cm,微创组较常规组切口小;微创组手术时间(44.48±10.00)min,常规组(59.42±11.84)min,微创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2个月。微创组65例在术后15~20周骨折愈合,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予补肾续骨中药口服后愈合,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处表皮感染、皮肤裂开及骨外露;常规组4例出现伤口裂开、感染,致钢板外露,3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其余骨折均愈合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等现象。按照Johner-Wruhs功能评定标准,微创组疗效优于常规组。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结合了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骨科的优点,既保护了软组织,将手术程序简化,创伤降到最小,又能获得较坚强的内固定,保证踝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具有软组织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也符合微创生物学内固定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骨科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TLR4/NF-κB通路参与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早期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学宗 丁道芳 +6 位作者 薛艳 顾新丰 庞坚 张旻 郑昱新 曹月龙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TLR4/NF-κB通路在大鼠膝骨关节炎(OA)滑膜早期病变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体重为(200±20) g的1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模型组按照改良Hulth法构建膝OA模型,对照组不做手术。分别... 目的:探讨TLR4/NF-κB通路在大鼠膝骨关节炎(OA)滑膜早期病变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体重为(200±20) g的1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模型组按照改良Hulth法构建膝OA模型,对照组不做手术。分别于术后4、 21 d提取滑膜组织和血清,采用PCR法检测CD14、TLR-4、IL-1β、TNF-α、MMP-13、ADAMTS-4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PⅢNP)浓度。结果:术后4、21 d时模型组CD14、ADAMTS-4及NF-κB p65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术后21 d时模型组TLR-4、Ⅱ-1β、TNF-α及MMP-13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模型组术后4 d时血清PⅢNP和HA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21 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通路可通过CD14/TLR-4早期激活进而触发滑膜分泌炎性因子IL-1β、TNF-a、MMP-13、ADAMTS-4,PⅢNP和HA增加介导膝OA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 大鼠
下载PDF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印文 卫晓恩 +6 位作者 高宁阳 李志强 匡勇 郑昱新 顾新丰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75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岁;受伤至手...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75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2d;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30±8.72)岁;Ne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插入固定进行治疗.常规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10±9.29)岁;Ne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5例;手术经常规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应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3d手术伤口疼痛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记录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患者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近端颈干角.结果:7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微创组手术切口(6.74±0.38) cm,常规组(16.82±1.74) cm,微创组较常规组切口小;微创组出血(110.15±29.49) ml,常规组(326.19±59.71)ml,微创组较常规组出血少;微创组手术时间(48.60±10.18) min,常规组(68.84±16.22) min,微创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短.常规组3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微创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94±2.57,常规组86.00±3.36,微创组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复位 外科手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印文 匡勇 +6 位作者 顾新丰 郑昱新 李志强 卫晓恩 卢伟达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2~78岁,平均4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7d;摔伤19例,车祸伤9...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2~78岁,平均4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7d;摔伤19例,车祸伤9例。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微创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并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0min,出血量平均110ml,手术切口长度平均5.6cm。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钢板螺钉位置良好。28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骨折在术后6~8周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无固定失败。随访期无肱骨头坏死病例,24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平均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91.0±5.8)分,其中优24例,良3例,可1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将手术的创伤降到最小,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得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5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印文 匡勇 +6 位作者 顾新丰 郑昱新 李志强 卫晓恩 张明才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上段、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胫骨骨折,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1.3岁;左侧25例,右侧31例;34例为摔伤,22例为车祸伤;从受... 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上段、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胫骨骨折,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1.3岁;左侧25例,右侧31例;34例为摔伤,22例为车祸伤;从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1.7d;中上段15例,中下段41例;临床表现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术后采用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56例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46min,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钢板螺钉位置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表浅或深层感染。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4.2个月;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经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愈合,其余55例患者骨折在术后15~20周愈合,无固定失败;术后4~6个月均下地行走,7个月后行走无跛行,膝、踝关节功能与伤前一致且双下肢对称。按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优46例,良9例,中1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结合了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骨科的优点,既保护了软组织,将手术程序简化、创伤降到最小,又能获得坚强的内固定,保证膝、踝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具有软组织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也符合微创生物学内固定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印文 郑昱新 +7 位作者 沈孜良 王树强 卫晓恩 张磊 顾新丰 匡勇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18例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男16例,女2例;年龄22-67岁,平均41岁。车祸伤12例...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18例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男16例,女2例;年龄22-67岁,平均41岁。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4-9 d,平均6.2 d。11例使用股骨髁锁定钢板倒置内固定,7例使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时间90-155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350-650 ml,平均425 ml。术中或术后输血共16例,平均输血量300 ml。住院天数为12-18 d,平均14 d。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8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髋内翻、下肢外旋畸形、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53.22±6.48,其中优12例,良6例。结论:在坚持生物学固定的前提下,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具有力学强度高、血供干扰少、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是治疗该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顾新丰 郑昱新 钱齐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患者(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并行“+”形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规髌骨置换,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假...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患者(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并行“+”形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规髌骨置换,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假体。比较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测量股骨胫骨角(FTA)和伸膝迟滞。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年。HSS评分从术前25~63分提高到术后1年75~94分。VAS评分从术前5~8分下降至术后1年0~3分。FTA从术前161°~173°改善至术后1年173°~175°。术前有10°~25°的伸膝迟滞,术后基本消失。结论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结合外侧结构的松解作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 固定性髌骨脱位
下载PDF
太极拳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琥 张旻 +5 位作者 龚幼波 谈绎文 高宁阳 顾新丰 郑昱新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18年第9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步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早期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分别进行太极拳锻炼(太极拳锻炼组)和仰卧位下肢模拟骑自行车锻炼(自行车锻炼组),共锻炼12...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步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早期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分别进行太极拳锻炼(太极拳锻炼组)和仰卧位下肢模拟骑自行车锻炼(自行车锻炼组),共锻炼12周。治疗前后采用三维步态捕捉分析系统采集患者的步长、步速及髋、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结果:至研究结束时,太极拳锻炼组1例脱落、自行车锻炼组2例脱落,均未说明原因不再来院治疗。治疗前2组患者的步长、步速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706,P=0. 482; t=-0. 584,P=0. 561);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均增加[(0. 50±0. 06) m,(0. 58±0. 03) m,t=-9. 900,P=0. 000;(0. 49±0. 05) m,(0. 52±0. 04) m,t=-6. 316,P=0. 000;(0. 94±0. 04) m·s^(-1),(1. 04±0. 06) m·s^(-1),t=-8. 810,P=0. 000;(0. 94±0. 05) m·s^(-1),(0. 99±0. 04) m·s^(-1),t=-9. 259,P=0. 000],太极拳锻炼组的步长、步速均大于自行车锻炼组(t=7. 399,P=0. 000; t=3. 774,P=0. 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髋关节内收力矩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169,P=0. 867);治疗结束后太极拳锻炼组的髋关节内收力矩峰值增大[(0. 60±0. 10) Nm,(0. 66±0. 08) Nm,t=-6. 124,P=0. 000],自行车锻炼组的髋关节内收力矩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60±0. 10) Nm,(0. 61±0. 10) Nm,t=-1. 359,P=0. 184];治疗结束后太极拳锻炼组的髋关节内收力矩峰值大于自行车锻炼组(t=2. 429,P=0. 018)。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422,P=0. 674);治疗结束后太极拳锻炼组的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减小[(0. 28±0. 09) Nm,(0. 27±0. 08) Nm,t=2. 547,P=0. 016],自行车锻炼组的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27±0. 09) Nm,(0. 27±0. 08) Nm,t=-0. 258,P=0. 798];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61,P=0. 795)。结论:太极拳锻炼和仰卧位下肢模拟骑自行车锻炼均能增加早期KOA患者的步长和步速,但太极拳锻炼的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锻炼增大髋关节内收力矩或限制其减小,降低膝关节内收力矩或限制其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步态 太极拳 生物力学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博 顾新丰 +6 位作者 张旻 庞坚 杜国庆 雷腾飞 胡零三 詹红生 林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维立体牵引装置治疗(三维立体间歇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牵引椅治疗(传统连续牵引)。两组... 目的观察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维立体牵引装置治疗(三维立体间歇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牵引椅治疗(传统连续牵引)。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未见脱落病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颈椎牵引相比,中医三维立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更好地缓解颈椎疼痛及功能障碍,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疗法 间歇牵引 生理曲度 筋出槽骨错缝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膝骨关节炎压痛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庞坚 石瑛 +6 位作者 曹月龙 陈东煜 顾新丰 陈博 吴玉云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部位压痛点的分布特点,探索其分布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门诊招募受试者,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86例膝骨关节...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部位压痛点的分布特点,探索其分布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门诊招募受试者,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65例;年龄45~85岁,平均(59.98±8.23) 岁;病程3个月~15年。受试者接受详细的膝部触诊,体检膝关节局部的压痛点并记录,录入数据库。研究数据采用频数、频率分析来描述,通过系统聚类法分析聚类。结果:频数、频率统计结果显示,膝关节前缘(髌周)与膝关节内侧为压痛点常见分布区域,如髌尖下缘压痛的发生率最高达93%,其次为收肌结节。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各个压痛点基本按照膝关节内侧与外侧部位来分成2个群组。结论:研究提示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开展膝骨关节炎疾病压痛点分布规律的研究,而研究结果提示膝部压痛点的分布主要与内侧、外侧的解剖结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疼痛 聚类分析
下载PDF
AAOS《肩袖疾病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解读 被引量:33
17
作者 周琳 郑昱新 +1 位作者 王海生 顾新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肩袖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以往尸体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肩袖损伤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50%,近年在美国每年有大约60万人接受过肩袖疾病相关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肩袖疾病今后会逐渐成为重要的社... 肩袖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以往尸体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肩袖损伤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50%,近年在美国每年有大约60万人接受过肩袖疾病相关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肩袖疾病今后会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肩袖疾病 AAOS 解读 肌肉骨骼疾病 人口老龄化 流行病学 肩袖损伤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膝关节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新丰 段敬瑞 +1 位作者 郑昱新 钱齐荣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膝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可行性,并评价该测量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受试者分别进行膝关节伸膝...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膝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可行性,并评价该测量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受试者分别进行膝关节伸膝、屈膝10°扫描,用A、B、C3种不同的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选取方法进行BMD测量,评价膝关节伸屈、ROI选取方法对BMD测定的影响,评估短期的复测信度。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膝关节的骨密度扫描。膝关节伸、屈对BMD测量结果在ROIA组和B组均有明显影响,对C组影响不显著。ROIC组的复测信度均较高。结论考虑到本研究中BMD测量法的较高的可重复性,标准化后的膝关节的BMD测量法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法
下载PDF
Kosh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垚 沈灏 +2 位作者 顾新丰 罗从风 曾炳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介绍Kosh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在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1995年1月~2003年1月,笔者采用Kosh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36例42膝骨关节炎.全部病例均为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术前术后测量胫股... [目的]介绍Kosh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在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1995年1月~2003年1月,笔者采用Kosh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36例42膝骨关节炎.全部病例均为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术前术后测量胫股角,关节功能评估采用日本横滨市立大学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术后2~3周扶拐部分负重,平均10~14周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6.7)个月,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关节血肿,关节粘连或骨不连等.但有6例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有7例轻度深静脉栓塞.术后3~4个月完全恢复步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变由术前(55±8.2)分至术后(90±7.4)分,胫股角由术前(184.3±5.8)°至术后(170.5±2.2)°.[结论]Ko7h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60岁以下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郑昱新 张琥 +3 位作者 刘印文 周国林 顾新丰 张如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选择6个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从中选择... 目的分析影响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选择6个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从中选择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结果从COX模型分析中可见,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骨折移位程度和年龄,而骨折块大小、骨折块是否粉碎对预后影响不明显,性别和有无合并损伤对预后并无影响。结论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求关节脱位复位良好,同时应尽可能将肱骨大结节骨折解剖复位。必要时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