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中粮菜轮作发展模式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薛莲 刘勇 +6 位作者 何忠军 荆丹 吴建静 陈永刚 牛娜 魏芳勤 顾朝军 《长江蔬菜》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粮菜轮作模式既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又保障“菜篮子”供给,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汉中市粮菜轮作规模逐年扩增,轮作模式日益丰富。现有轮作模式以水稻—大蒜、水稻—松花菜、玉米—花椰菜等一年两茬模式为主。通过实地调... 粮菜轮作模式既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又保障“菜篮子”供给,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汉中市粮菜轮作规模逐年扩增,轮作模式日益丰富。现有轮作模式以水稻—大蒜、水稻—松花菜、玉米—花椰菜等一年两茬模式为主。通过实地调查、填写问卷及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汉中市粮菜轮作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探索粮菜轮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旨在为汉中市粮菜轮作模式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菜轮作 品种 模式 水稻 玉米 菜花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入渗影响及适宜模型研究
2
作者 马雪燕 穆兴民 +2 位作者 王双银 顾朝军 谭学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5,共9页
研究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及模型适应性,可为流域生态治理和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延河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比研究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刺槐林地、柠条灌木林地、次生草地和农地的表层以下土壤... 研究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及模型适应性,可为流域生态治理和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延河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比研究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刺槐林地、柠条灌木林地、次生草地和农地的表层以下土壤和20 cm以下土壤的水分入渗变化特征,评价4种常用入渗模型在该区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地的表层以下土壤入渗过程在渗润阶段与渗漏阶段差异明显,相差4倍以上,20 cm以下的土壤入渗过程则在入渗稳定后的渗透阶段差异明显,相差5倍多;(2)不同植被类型及恢复年限会显著影响土壤入渗特征,整体呈现出林地>草地>农地的规律,并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柠条灌木林地和次生草地的入渗能力增强,而刺槐林地入渗能力减弱;(3)Philip方程、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与蒋定生方程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均具有较好适用性,其中Philip方程适用性最好,决定系数(R 2)能达到0.931~0.985,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最小,在0.057~0.283范围内,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及蒋定生方程在个别情况下存在偏差。综上,植被恢复显著影响土壤入渗能力,且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现不同规律,多种入渗模型中Philip方程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适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特性 入渗模型 植被恢复 延河流域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西汉水流域径流泥沙演变特征及其归因研究
3
作者 吴浪 曹文华 顾朝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25-29,69,共6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汉水流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下垫面发生了明显改变,对流域水沙造成了显著影响。利用西汉水流域1965—2017年径流泥沙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Lee-Heghinian突变检验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汉水流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下垫面发生了明显改变,对流域水沙造成了显著影响。利用西汉水流域1965—2017年径流泥沙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Lee-Heghinian突变检验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西汉水近50 a水沙演变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西汉水流域降雨量无显著变化趋势,而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以0.177亿m^(3)/a和50.202万t/a的速率显著减少(P<0.05);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减少的突变点分别在1993年和1990年,这与流域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的时间相对应;与突变前相比,突变后径流量减少47.64%,输沙量减少71.19%;降雨量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5%和85%,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0%和90%;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条件变化是西汉水流域水沙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演变特征 归因分析 西汉水流域
下载PDF
9个番茄品种在汉中地区适应性评价与筛选
4
作者 薛莲 荆丹 +6 位作者 吴建静 何忠军 牛娜 陈永刚 魏芳勤 刘勇 顾朝军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3,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汉中地区栽培的优良番茄品种,对引进9个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果实品质、抗病性、商品性及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果实形状、品质及产量等存在差异。... 为筛选出适合汉中地区栽培的优良番茄品种,对引进9个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果实品质、抗病性、商品性及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果实形状、品质及产量等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秘鲁蜜粉的综合评价得分第一,京番303次之,光辉第三,说明这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应能力较强;甜蜜1号综合得分最低,说明其综合表现较差。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番茄品种评价及其在汉中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主成分分析 品质 适应性
下载PDF
植被恢复改变黄土高原产流模式问题初探 被引量:18
5
作者 穆兴民 顾朝军 +3 位作者 孙文义 赵广举 高鹏 王双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39,共9页
产流模式是研究所有水文及其相关学科问题之基。植被有效恢复深刻地改变了黄土高原土壤水文性质,进而影响地表产流模式,是黄河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中亟待研究的新问题。在有限时期内,地质地貌相对稳定,地表产流模式可以表征为降雨及水文下... 产流模式是研究所有水文及其相关学科问题之基。植被有效恢复深刻地改变了黄土高原土壤水文性质,进而影响地表产流模式,是黄河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中亟待研究的新问题。在有限时期内,地质地貌相对稳定,地表产流模式可以表征为降雨及水文下垫面的函数。植被恢复能增加冠层截留及地表糙率等,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能力提升。通过对典型植被恢复流域河川径流过程分析,发现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产流模式出现了从超渗产流向蓄满产流转变的趋势。植被恢复引起的土壤入渗能力增强、流域蓄水容量增大、调蓄能力增强是导致流域产流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模式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指出未来应当加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结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及对产流模式变化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模式 土壤水文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赣江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0
6
作者 顾朝军 穆兴民 +1 位作者 高鹏 万小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4,共7页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鄱阳湖季节性干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首的赣江入湖水沙量及其变化也同样受到重视。采用1962-2013年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实测水沙及流域内降雨量资料,通过多种计量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赣江降雨量...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鄱阳湖季节性干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首的赣江入湖水沙量及其变化也同样受到重视。采用1962-2013年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实测水沙及流域内降雨量资料,通过多种计量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赣江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特征,并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赣江流域面降雨量和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输沙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并经历了平沙期—丰沙期—平沙期—枯沙期4个阶段。输沙量突变年份为1984和1992年,以1962-1983年为参照期,1984-1991年人类活动使河流输沙量减少36.3%,1992-2013年则使输沙量减少88.1%,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是赣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库建设 径流量 输沙量 赣江
下载PDF
汉中地区莲藕周年栽培技术
7
作者 荆丹 薛莲 +4 位作者 吴健静 陈永刚 顾朝军 魏芳勤 刘勇 《西北园艺(综合)》 2023年第1期11-13,共3页
莲藕种植是汉中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为更好地实现莲藕的种植效益,将莲藕反季节栽培与汉中地区传统栽培模式配套结合,以求达到莲藕周年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 莲藕 汉中地区 周年栽培 反季节栽培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对江西红壤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朝军 朱永清 +4 位作者 黄立文 穆兴民 孙宇 孙奇石 陈逸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8,共9页
红壤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外力对红壤坡面侵蚀的影响对土地管理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方红壤区江西省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综合观测站2018-2020年坡面径流场观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红壤... 红壤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外力对红壤坡面侵蚀的影响对土地管理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方红壤区江西省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综合观测站2018-2020年坡面径流场观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红壤坡地产流产沙及其与降雨、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6-7月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超过全年的60%,实验站采用的园林草地能减少产流量20.60%~83.99%,减少产沙量58.48%~99.53%。相比裸地,园林草地降雨对坡面地表的产流产沙能力降低是水土流失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土地利用 产流产沙 红壤坡地
下载PDF
高产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川谷优2516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选明 毛静轩 +5 位作者 刘志立 邓其明 沙志鸿 赵胜利 顾朝军 严宏庆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第6期65-67,共3页
杂交水稻新品种川谷优2516是以高异交率不育系川谷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蜀恢2516配组选育而成,经试验试种,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熟期适宜,成熟转色佳等特点。201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川谷优2516 高产 优质 选育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及其对入湖悬移质输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朝军 朱永清 +1 位作者 李仁华 姚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4,共10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揭示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入湖泥沙的影响对科学指导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流域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流域63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雨量和鄱阳湖“五河”入湖悬移质输沙...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揭示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入湖泥沙的影响对科学指导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流域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流域63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雨量和鄱阳湖“五河”入湖悬移质输沙量(以下简称“输沙量”)年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双累积曲线、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雨侵蚀力和入湖输沙量动态过程,定量评估了降雨侵蚀力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湖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0034.1(MJ·mm)/(hm^(2)·h),介于6738.8~12734.8(MJ·mm)/(hm^(2)·h),呈西南地区低、东北地区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降雨侵蚀力年际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在21世纪10年代最大,20世纪60年代最小。鄱阳湖入湖年均总输沙量1183.3×10^(4) t,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在20世纪70年代最大,21世纪00年代最小。入湖总输沙量和赣江、信江及修水输沙量分别在1992年、1999年后发生趋势性减少(P<0.01)。以输沙量突变前的时段为基准期,突变年份后人类活动和降雨侵蚀力变化对入湖总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38.1%和38.1%;对赣江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25.8%和25.8%;对信江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21.3%和21.3%;对修水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41.4%和41.4%。近60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表现为增加入湖输沙量,而人类活动(水库建设、水土保持和采砂活动)是鄱阳湖入湖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输沙量 人类活动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8
11
作者 谭学进 穆兴民 +3 位作者 高鹏 孙文义 赵广举 顾朝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3-722,共10页
以黄土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研究了近40a来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等13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降低,而土壤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持水性和入渗性能等增大.但在40a... 以黄土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研究了近40a来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等13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降低,而土壤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持水性和入渗性能等增大.但在40a内对土壤质地无显著影响.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土壤的容重、>0.25mm团聚体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可作为植被恢复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物理指标.由于水分等条件的限制,该区柠条林和草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优于刺槐林,建议该区植被恢复应以营造次生灌木林和草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性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陕南水稻机插秧2种育秧制剂的效果对比研究
12
作者 张星 周凯 +5 位作者 李小刚 李培江 顾朝军 严洪庆 胡晓勇 邢丽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7-8,共2页
对比研究陕南水稻机插秧2种育秧制剂的效果,以为当地水稻机插秧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寒地旱育水稻壮秧剂不仅可显著提高苗高整齐度、成秧率,降低杂草数,单株秧苗素质整体上也优于育秧母基质,适宜在陕南地区使用。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寒地壮秧剂 秧苗素质
下载PDF
基于极端日流量的延河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小苗 穆兴民 +3 位作者 赵广举 高鹏 孙文义 顾朝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8,共7页
日流量能更细致地刻画和表征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其变化特征对流域生态治理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频率分布定义了极端日流量及其计算方法,并以延河甘谷驿水文站1953—2010年实测逐日流量为基础数据,选取日流量... 日流量能更细致地刻画和表征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其变化特征对流域生态治理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频率分布定义了极端日流量及其计算方法,并以延河甘谷驿水文站1953—2010年实测逐日流量为基础数据,选取日流量大于或等于第95百分位的日流量的发生天数及其平均流量作为极大日流量指标,小于或等于第5百分位的日流量的发生天数及其平均流量作为极小日流量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累计距平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60 a来延河极端日流量的趋势性、阶段性和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河极大和极小日流量发生天数及其平均流量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在季节变化中,极大日流量主要发生在汛期,占全年的93.03%,且代际间变化稳定,而极小日流量的发生集中在12月—次年2月和5—7月,其中5—7月占全年的45.2%,且12月—次年2月的代际间波动较5—7月的大;极大日流量发生天数的突变年份为1971年、1996年,其平均流量的突变年份为1971年、1986年、1996年,且较极大日流量发生天数的变化大,而极小日流量发生天数及其平均流量开始减小的突变年份较极大日流量突变年份稍有延迟,且极小日流量发生天数较其平均流量不稳定,极小日流量发生天数的突变年份为1976年、1991年,其平均流量的突变年份为1976年;极大和极小日流量发生天数及其平均流量均存在5、15、30 a的周期,且以30 a为第一主周期,各指标近年来均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累计距平法 小波分析法 极端日流量 变化特征 径流 延河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朝军 朱永清 +2 位作者 黄立文 孙奇石 陈逸方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S01期24-29,共6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对流域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长江流域2018年和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1985年和1999年遥感监测及2011年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分析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 近年来,长江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对流域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长江流域2018年和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1985年和1999年遥感监测及2011年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分析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现有(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33.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8.81%。在降雨量相对稳定背景下,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双下降态势。与1985年相比,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5万km^(2),减幅40.04%,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5.55%,轻度侵蚀面积增加19.35%。水土流失治理、土地利用转变、植被覆盖度提高和水土保持监管加强是流域水土流失减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渭河流域水沙时空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瑞瑞 高鹏 +2 位作者 穆兴民 柴雪柯 顾朝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4,共8页
基于渭河流域32个水文站近60 a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双累计曲线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不同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渭河流域62.5%(50%)区间径流量(输沙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34.36%(42.86%... 基于渭河流域32个水文站近60 a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双累计曲线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不同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渭河流域62.5%(50%)区间径流量(输沙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34.36%(42.86%)区间径流量(输沙量)无显著变化趋势,仅3.12%的区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渭河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泾河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北洛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在21世纪初发生突变;以渭河控制站(头站和华县站)水沙之和为基础量化的人类活动和降雨量对渭河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4.86%和15.14%,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92.54%和7.46%;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水库拦蓄等是渭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水土保持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汉水流域水沙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朝军 朱永清 +2 位作者 李仁华 黄立文 孙奇石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S01期176-180,共5页
随着“长治”工程的实施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西汉水流域下垫面发生显著改变,对流域水沙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西汉水1960-2016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流域水沙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 随着“长治”工程的实施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西汉水流域下垫面发生显著改变,对流域水沙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西汉水1960-2016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流域水沙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西汉水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以1960-1988年为基准期,1989-200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减少36.6%和67.5%;其中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59.3%和40.7%,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0.4%和59.6%;2009-2016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减少41.3%和81.7%;其中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8.7%和21.3%,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54.6%和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人类活动 西汉水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082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沙志鸿 张选明 +4 位作者 严洪庆 顾朝军 魏芳勤 王艳龙 周游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126-127,共2页
K优082是陕西省水稻研究所,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K优082亲本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试验,对K优082制种技术进行了总... K优082是陕西省水稻研究所,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K优082亲本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试验,对K优082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K优082 制种技术
下载PDF
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籼稻资源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培江 张选明 +4 位作者 沙志鸿 刘志奇 周凯 严洪庆 顾朝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45-245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明确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9、Pi-b和Pi-zt在汉中地区水稻材料中的分布及其组合的抗病有效性。【方法】利用4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汉中地区水稻材料进行了抗瘟基因型分子检测。【结果】抗性基因Pi-zt分布频率最高... 【目的】本研究明确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9、Pi-b和Pi-zt在汉中地区水稻材料中的分布及其组合的抗病有效性。【方法】利用4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汉中地区水稻材料进行了抗瘟基因型分子检测。【结果】抗性基因Pi-zt分布频率最高,其次为抗性基因Pi-b和Pi-9,频率最低的是Pi-ta;含有不同抗瘟基因的组合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瘟性,Pi-b和Pi-9对该地区的抗瘟性贡献较大,同时含有Pi-b、Pi-9和Pi-zt 3个基因可有效提升抗性水平。【结论】初步建立抗性基因数据库,为抗稻瘟病基因分子辅助聚合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聚合
下载PDF
近60年鄱阳湖五河入湖水沙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江军 孙宇 顾朝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7-51,58,共6页
水沙是影响水库库容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入库(湖泊)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是维系库容安全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重要基础。基于鄱阳湖流域赣江、信江、抚河、饶河和修河等五河控制水文站1960~2018年的实测年径流量、输沙量及流域... 水沙是影响水库库容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入库(湖泊)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是维系库容安全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重要基础。基于鄱阳湖流域赣江、信江、抚河、饶河和修河等五河控制水文站1960~2018年的实测年径流量、输沙量及流域降雨量资料,通过M-K、有序聚类、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五河入湖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域降雨量和入湖输沙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入湖输沙量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下降速率为26.3万t/a。入湖输沙量在1984年和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输沙量相比突变前减少47.1%,且突变后赣江对入湖输沙量的贡献降低,其他支流贡献增大。以1960~1983年为基准期,1984~1997年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为-8.4%,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08.4%;1998~2018年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为-8.3%,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08.3%。大规模的水库建设是入湖输沙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其贡献率约为99.7%,植被恢复的贡献率约为8.7%。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水沙情势研判、水旱灾害防治、水土保持治理等提供部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库水沙 人类活动 水库拦沙 水土保持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陕恢206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选明 李培江 +5 位作者 张志奇 沙志鸿 刘志立 王小红 顾朝军 严洪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9期19-22,共4页
水稻稻瘟病是汉中地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km的蜀恢527,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R150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Pi-km和Pi-b的基因标记... 水稻稻瘟病是汉中地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km的蜀恢527,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R150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Pi-km和Pi-b的基因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基因位点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筛选将3个基因转育到同一品种,通过分子标记与田间多代性状筛选,选育出抗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陕恢206"。研究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选育方法,同时也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ta Pi-km Pi-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