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矫治器的下牙列及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顾永佳 龚爱秀 +2 位作者 胡芳 倪晓宇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较快建立包含矫治器的下牙列及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牙齿移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数学模型。方法利用薄层CT技术对已使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的下牙列进行扫描,通过数字影像的转换,结合Ansys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对CT断... 目的寻求一种较快建立包含矫治器的下牙列及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牙齿移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数学模型。方法利用薄层CT技术对已使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的下牙列进行扫描,通过数字影像的转换,结合Ansys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对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结果建立了较理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下颌骨、下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皮质骨、松质骨)、托槽、弓丝,建成后的有限元模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添加和删除组织或矫治器,以及改变其特性。结论该有限元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可被用来进行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下牙列 三维有限元模型 矫治器
下载PDF
上颌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娟 顾永佳 +3 位作者 张卫兵 严斌 倪晓宇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建立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部种植支抗进行上颌扩大的可行性及其与牙支抗的对比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成年人上颌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转录技术,自编程序和ANSYS软件相结合,将CT扫描图像转换为... 目的建立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部种植支抗进行上颌扩大的可行性及其与牙支抗的对比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成年人上颌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转录技术,自编程序和ANSYS软件相结合,将CT扫描图像转换为可用于有限元建模的数值图像。结果建立了上颌腭骨、部分颧弓根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借助螺旋CT扫描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上颌腭骨的有限元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该模型为上颌腭部种植支抗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腭骨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大鼠髁突软骨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龚爱秀 胡芳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反应,PAS染色观察新骨形成量。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髁突后份软骨组织增殖层和成熟层明显变薄,移行区可见破骨细胞增加,此区附近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实验第3天及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量有明显区别,第14天和第21天,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后份新骨形成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后退 髁突软骨 新骨形成
下载PDF
彩色不锈钢弓丝和托槽的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芳 樊新民 +3 位作者 龚爱秀 顾永佳 邵胜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彩色弓丝和托槽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HGF)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彩色的和未染色的两种弓丝和托槽的浸提液与HGF细胞接触后,用MTT法测定各孔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用六级毒性分类法评级.结果培养期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彩色弓丝和托槽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HGF)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彩色的和未染色的两种弓丝和托槽的浸提液与HGF细胞接触后,用MTT法测定各孔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用六级毒性分类法评级.结果培养期不同浓度的两种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均大量增殖,毒性评级为0~1级.两种材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种彩色弓丝和托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弓丝 托槽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细胞毒性 不锈钢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前后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青奕 王震东 +3 位作者 陈文静 龚爱秀 胡芳 顾永佳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对比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X线片变化,探讨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制。方法选用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5例采用0.56mm×0.64mm的直丝弓托槽系统治疗。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定位X线头颅侧... 目的对比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X线片变化,探讨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制。方法选用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5例采用0.56mm×0.64mm的直丝弓托槽系统治疗。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由于下后牙的远中直立,L6/MP,L7/MP平均增加了7.2°和7.6°,OP-FH平均减少4.23°,OP-MP平均增加5.64°。结论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主要通过下后牙的远中竖直,以及平面的改变来完成,而矫治前后骨组织及软组织的变化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畸形 多曲方丝弓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后退大鼠下颌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胡芳 龚爱秀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颞下颌关节窝软骨新骨形成量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颞下颌关节窝软骨新骨形成量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全麻下分批处死动物。PAS染色法观察新骨形成。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颞下颌关节窝软骨后份软骨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软骨新骨形成的量区别明显,第14天后,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后份软骨新骨形成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骨形成 下颌骨后退 颞下颌关节窝
下载PDF
不同尺寸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震东 李青奕 +1 位作者 王林 顾永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尺寸的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影响微种植体临床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择直径1.2mm、长度7mm的微种植体支抗(MIA)系统和直径2mm、长度8mm的自攻钛种植体支抗(SDIA)系统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采用MIA系统,共... 目的比较2种不同尺寸的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影响微种植体临床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择直径1.2mm、长度7mm的微种植体支抗(MIA)系统和直径2mm、长度8mm的自攻钛种植体支抗(SDIA)系统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采用MIA系统,共植入微种植体77枚;28例患者采用SDIA系统,共植入微种植体53枚。分析微种植体在治疗过程中的脱落情况,微种植体周围牙龈情况及牙齿移动情况。结果1)MIA系统植入后有6枚脱落,SDIA系统有7枚脱落,二者脱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8);重新植入后均未再次脱落。2)MIA系统的植入部位牙龈无明显红肿,SDIA系统中有12枚出现植入部位的牙龈红肿症状。3)在微种植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MIA和SDIA系统都能够有效、持续地移动牙齿。结论临床应用时,微种植体应避免靠近邻牙牙根,微种植体头部应尽量小,植入部位尽可能位于附着龈区域,同时要保持微种植体周围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支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高美琴 顾永佳 +3 位作者 吴燕平 姚宁 陆建锋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人,试验组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或者横腭杆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未发生明显移动(P>0.05),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3.7 mm,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有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可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强支抗,具有舒适、操作简便灵活,可即刻受力,不依赖于患者合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螺钉型种植体 上颌前突
下载PDF
青少年安氏I、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顾永佳 陆胜男 +3 位作者 高美琴 顾鑫宇 石慧 马俊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 :应用锥体束CT(CBCT)测量青少年安氏I、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比较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设计的安氏I、Ⅱ类患者共90例,其中I类30例,Ⅱ类1分类30例,2分类亦为30例。研究对象摄取CBCT,使用Exam Vision软件... 目的 :应用锥体束CT(CBCT)测量青少年安氏I、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比较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设计的安氏I、Ⅱ类患者共90例,其中I类30例,Ⅱ类1分类30例,2分类亦为30例。研究对象摄取CBCT,使用Exam Vision软件进行关节间隙的测量,测量出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安氏Ⅱ类患者较安氏I类患者前间隙大,后间隙小;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较1分类患者上间隙、前间隙明显增大,后间隙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安氏Ⅱ类患者髁突长度显著小于安氏I类患者,安氏Ⅱ类2分类者尤其短(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患者较I类患者髁突位置明显靠后下且髁突长度变短,Ⅱ类2分类患者尤为明显,应尽早进行正畸治疗,引导髁突回归正常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安氏Ⅱ类错畸形 锥形束CT
下载PDF
种植钉强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软组织侧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爱军 管玮 +2 位作者 周渊 陈楠 顾永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对双颌前突成年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通过种植支抗内收,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就诊于笔者医院的成年双颌前突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21.2岁,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应用种植钉,进行强... 目的:对双颌前突成年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通过种植支抗内收,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就诊于笔者医院的成年双颌前突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21.2岁,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应用种植钉,进行强支抗内收牙弓。矫治后患者的磨牙和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矫治前和矫治结束时在正中牙合位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种植支抗内收上、下前牙,内收约5mm,前牙内收角度5°~8°,下颌突距Li-SnPog'有减小,上下唇E-line距都有减小。上唇A-A'距离治疗后有所减小,下唇长度有所增加。结论:采用种植钉支抗内收双颌前突患者,能够改善患者侧貌,改善患者上下唇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支抗 双颌前突 软组织 侧貌
下载PDF
滑动法内收下前牙过程中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永佳 吴燕平 +2 位作者 高美琴 姚宁 陈文静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应用种植体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牵引钩、种植体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牵引钩上的点与种植体中心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应用种植体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牵引钩、种植体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牵引钩上的点与种植体中心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或种植体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种植体高度及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种植体高度,随着牵引钩高度变化而移动。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化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均表现为远中颊侧倾斜。且远中倾斜角度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于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前牙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牙内收时的不同移动趋势,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控制后牙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内收 有限元分析 种植体 牙移动 牙周膜应力
下载PDF
滑动法关闭下颌拔牙间隙的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顾永佳 吴燕平 +2 位作者 龚爱秀 胡芳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635-638,共4页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滑动法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前后牙牵引钩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前后牵引钩上的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滑动法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前后牙牵引钩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前后牵引钩上的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一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结果前后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后牙牵引钩高度,均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移动。①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由近中颊侧倾斜变为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则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远中舌侧倾斜,且近中根比远中根舌向倾斜角度要大。②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在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后牙的不同移动趋势,在弓丝上弯制不同的序列以更好地控制支抗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内收 有限元分析 牵引钩 牙移动 牙周膜应力
下载PDF
Tip-Edge plus技术和MBT技术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顾永佳 顾鑫宇 +3 位作者 陆胜男 章婷 石慧 高美琴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Tip-Edge plus矫治器,对照组20例采用MBT矫治器配... 目的 观察并比较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Tip-Edge plus矫治器,对照组20例采用MBT矫治器配合中等支抗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成组和配对t检验。结果 (1)未使用额外支抗的试验组与使用中等支抗的对照组取得相似的软硬组织改变效果,两组上磨牙前移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矫治后下切牙唇倾度大于对照组。(2)试验组打开咬合平均需3.8个月,平均复诊次数为16次;对照组打开咬合平均6.3个月,平均复诊次数为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使用中度支抗的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ip-Edge plus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能取得相似的软硬组织改变效果、支抗效果,但Tip-Edge plus技术打开咬合时间短,能减少复诊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EDGE plus技术 MBT直丝弓技术 安氏Ⅱ^1类错牙合
下载PDF
应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顾永佳 吴燕平 +5 位作者 高美琴 姚宁 陆建锋 熊斌 陈双喜 夏文倩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比较使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矫治上颌轻中度拥挤前后的牙弓宽度和上前牙凸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轻中度拥挤的骨性Ⅰ类患者(女26例,男20例,13~16岁),治疗组23例,采用Time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直丝托... 目的比较使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矫治上颌轻中度拥挤前后的牙弓宽度和上前牙凸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轻中度拥挤的骨性Ⅰ类患者(女26例,男20例,13~16岁),治疗组23例,采用Time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直丝托槽结扎矫治技术。分别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和上前牙唇倾度,比较2种方法所致的牙弓宽度和上前牙凸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前磨牙宽度和上前牙凸度在矫治后均增大,其改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尖牙宽度和磨牙宽度在矫治后也增大,但其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在矫治牙列拥挤过程中较传统结扎托槽有更好的后牙弓扩展作用,但也会导致前牙的唇倾,故临床上可选择面型良好的轻中度拥挤患者进行非拔牙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传统直丝托槽 牙弓宽度 前牙凸度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下颌骨皮质厚度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永佳 陆胜男 +3 位作者 夏文倩 章婷 石慧 高美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为正畸临床治疗中不同骨面型患者种植支抗类型的选用和植入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成年正畸患者中,按照下颌平面角测量值及纳入标准选择45例病例,均分为高角、均...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为正畸临床治疗中不同骨面型患者种植支抗类型的选用和植入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成年正畸患者中,按照下颌平面角测量值及纳入标准选择45例病例,均分为高角、均角和低角3组。利用CBCT采集患者颅面部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对下颌后牙区颊侧不同高度(距牙槽嵴顶4、6、8mm处)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3组在下颌后牙区骨皮质厚度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同组内厚度4 mm组<6 mm组<8 mm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颊侧4 mm处即可进行种植支抗植入,而低角组的骨皮质厚度较高,最好选用助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骨皮质厚度 锥形束CT
下载PDF
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正畸治疗疼痛的相关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顾永佳 高美琴 +5 位作者 吴燕平 姚宁 陆建锋 熊斌 陈双喜 夏文倩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寻正畸治疗中牙齿受力后初始疼痛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比较使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治疗后疼痛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12~16岁正畸患者52例(平均14.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粘结Time自锁托槽,对照组粘结传统直丝托槽,通... 目的:探寻正畸治疗中牙齿受力后初始疼痛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比较使用Time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治疗后疼痛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12~16岁正畸患者52例(平均14.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粘结Time自锁托槽,对照组粘结传统直丝托槽,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初次加力后1周内正畸疼痛,软组织刺激痛及溃疡的发生情况,以及疼痛对饮食和睡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正畸治疗后4 h开始感觉正畸疼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随后的24、48 h疼痛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到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而两组在正畸治疗后的牙周疼痛强度、发生率;软组织刺激痛、溃疡发生率及疼痛对饮食和睡眠的影响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后的疼痛为牙周疼痛和软组织刺激痛,疼痛的发生和强度与托槽种类无相关性,但可通过医患的充分交流、黏膜保护蜡等措施得以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疼痛 自锁托槽 传统直丝托槽
下载PDF
高转矩自锁托槽拔牙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双喜 唐国华 +3 位作者 蒋雨楠 顾永佳 章婷 高美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 :评价和分析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拔牙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上颌前突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amon组上、下颌均使用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MBT组上、下颌均使用传统MBT直丝弓... 目的 :评价和分析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拔牙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上颌前突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amon组上、下颌均使用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MBT组上、下颌均使用传统MBT直丝弓矫治器,2组均使用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在治疗前(T0)和上前牙内收完成后(T1)测量2组患者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1.5软件包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T1时上前牙位置均有明显后移,2组间变化量无显著差异,但上唇位置的后移量Damon组为2.31 mm,显著小于MBT组的2.81 mm(P<0.05)。第一磨牙前移量Damon组为2.33 mm,MBT组为2.36 mm,无显著差异(P>0.05)。T1时,鼻唇角MBT组和Damon组分别为107.44°和106.33°,而鼻唇角增加量MBT组为9.17°,显著大于Damon组的7.22°(P<0.05)。上切牙与腭平面的夹角在T1时MBT组和Damon组分别为110.61°和114.11°,而其减少量MBT组为12.06°,显著大于Damon组的7.61°(P<0.05)。结论:在保证前牙内收效果的基础上,应用DamonQ高转矩托槽拔牙治疗上颌前突患者,在内收前牙阶段与MBT相比,更好地控制了前牙冠唇向转矩,避免了上前牙过度舌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 MBT直丝弓 拔牙 头影测量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成年正畸患者的心态及心理辅导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永佳 高美琴 姚宁 《淮海医药》 2005年第6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成年正畸患者的就诊心态及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方法将120例成年患者的就诊心态归类为三种类型即合理要求型、焦虑多疑型、要求过高型,并配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进行牙面畸形的正畸治疗。结果除2例因工作原因而转院治疗外,其余... 目的探讨成年正畸患者的就诊心态及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方法将120例成年患者的就诊心态归类为三种类型即合理要求型、焦虑多疑型、要求过高型,并配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进行牙面畸形的正畸治疗。结果除2例因工作原因而转院治疗外,其余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充分了解成年正畸患者的就诊心态,加强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以及保持阶段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得成年患者的正畸治疗能够达到医生与病人、美学与心理学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心理学 成年人
下载PDF
两种扩弓方法结合前方牵引的临床效果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宁 王林 +3 位作者 顾永佳 熊斌 夏文倩 高美琴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767-769,共3页
目的评价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结合前方牵引与单纯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在治疗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儿童,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7例,采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结合前方牵引,并分为低角和... 目的评价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结合前方牵引与单纯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在治疗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儿童,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7例,采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结合前方牵引,并分为低角和高角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单纯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投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扩弓并进行前方牵引后上颌显著前移,下颌向下后方旋转,两组间对比:观察组A-Np和A-Y的距离分别增加了2.50 mm和3.47 mm,大于对照组的1.37 mm和2.05 mm。结论使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法结合前方牵引的治疗方法比单纯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获得更多的上颌前移量。此方法中高角患者上颌前移量少于低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反复快速扩缩 上颌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下载PDF
不同高度的牵引钩对前牙移动控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宁 高美琴 +3 位作者 顾永佳 陆剑锋 熊斌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支抗结合不同高度的牵引钩对前牙移动的影响,为更好地利用微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提供临床基础。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患者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采用微种植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滑动法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 目的探讨微种植支抗结合不同高度的牵引钩对前牙移动的影响,为更好地利用微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提供临床基础。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患者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采用微种植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滑动法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实验组采用2 mm长牵引钩,对照组采用6 mm长牵引钩。内收前牙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分析,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别。结果实验组(2 mm)和对照组(6 mm)拔牙间隙关闭后磨牙均少量前移(0.31 mm),上前牙明显内收且直立,实验组上中切牙呈压入移动趋势(1.82 mm),对照组上中切牙呈伸长移动趋势(-1.05 mm)。结论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上中切牙内收过程中伸长趋势增加,冠舌向倾斜移动减少,临床上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钩高度,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牵引钩高度 直丝弓滑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