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秸还田下水氮管理对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碳库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保君 王伟 +5 位作者 胡乃娟 顾泽海 陈兵林 张政文 徐蒋来 朱利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7-964,共8页
为揭示麦秸还田下,稻麦轮作区水氮耦合关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条件下,不同的水分管理(淹水灌溉、浅湿调控灌溉、常规灌溉)和氮肥量(180、225、270 kg·hm^(-2))对稻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碳库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 为揭示麦秸还田下,稻麦轮作区水氮耦合关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条件下,不同的水分管理(淹水灌溉、浅湿调控灌溉、常规灌溉)和氮肥量(180、225、270 kg·hm^(-2))对稻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碳库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分管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常规灌溉相比,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淹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易氧化、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当施氮量为225kg·hm^(-2)和270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水稻产量,淹水灌溉显著降低了水溶性有机碳、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在麦秸还田条件下,与其他处理相比,浅湿调控灌溉和施氮量为225 kg·hm^(-2)的处理在短期内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碳库含量和水稻产量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为该地区制定合理、高效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 养分 酶活性 碳库 产量
下载PDF
稻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保君 胡乃娟 +3 位作者 顾泽海 陈兵林 陈利根 朱利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5,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稻麦轮作农田选择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了稻秆集中沟埋还田(RD)、旋耕还田(RR)、表层覆盖还田(RC)和稻秆不还田(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稻麦轮作农田选择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了稻秆集中沟埋还田(RD)、旋耕还田(RR)、表层覆盖还田(RC)和稻秆不还田(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14—2015稻麦轮作年农田CH_4和N_2O排放情况。[结果]同CK相比,稻秆还田增加了稻季CH_4排放,且RC处理下的CH_4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麦季CH_4排放整体保持较低水平。同CK相比,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增加了稻麦两季N_2O排放,但稻季各处理差异不显著,麦季RC处理下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CK,但不同还田方式间差异不显著。3种还田方式下,RC处理的周年CH_4和N_2O排放量均为最大,RD处理最小,且RD处理的增温潜势也为最小。稻秆还田增加了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与CK相比,RR和RD分别增加了6.70%和9.75%。与RC和RR相比,RD处理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48.13%和3.38%。[结论]稻秆集中沟埋还田是稻麦轮作农田较为适宜的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秸秆还田方式 稻麦轮作 温室气体
下载PDF
肥料运筹对苗期油菜抗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政文 胡乃娟 +4 位作者 顾泽海 陶宝瑞 尹思慧 徐蒋来 朱利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油菜抗冻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油菜高效施肥、抗冻和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油菜全生育期磷、钾肥施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基肥和苗肥中不同比例的磷、钾肥施用量处理。[结果]与所有磷、钾肥均在基...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油菜抗冻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油菜高效施肥、抗冻和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油菜全生育期磷、钾肥施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基肥和苗肥中不同比例的磷、钾肥施用量处理。[结果]与所有磷、钾肥均在基肥中施入的处理(CK)相比,基肥中施入150 kg·hm-2磷肥和90 kg·hm-2钾肥(T1)、施入75 kg·hm-2磷肥和180 kg·hm-2钾肥(T2)以及施入75 kg·hm-2磷肥和90 kg·hm-2钾肥(T3)处理的苗期油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T3处理的苗期油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基肥中施入180 kg·hm-2钾肥不施磷肥(T4)、施入150 kg·hm-2磷肥不施钾肥(T5)以及磷、钾肥均不施(T6)的处理,苗期油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CK处理,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T3处理中,油菜的实际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保证磷、钾肥总量的条件下,通过运筹基肥和苗肥中磷、钾肥的比例,可以提高苗期油菜的抗冻性,对肥料的有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肥料运筹 抗冻性 产量
下载PDF
周年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徐蒋来 尹思慧 +3 位作者 胡乃娟 顾泽海 王保君 朱利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0-1105,共6页
为探索苏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分别以25%、50%、75%和100%秸秆还田量为梯度,... 为探索苏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分别以25%、50%、75%和100%秸秆还田量为梯度,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经过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量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以75%还田量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1%、6.31%和5.90%,而速效钾含量则以50%还田量最为显著,较对照提高了24.08%;(2)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且以50%还田量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85%和24.58%,而真菌与之不同,除75%还田量处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50%和75%还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土壤脲酶活性则以50%和100%还田量提升效果显著;(4)周年粮食产量随还田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75%还田量增产显著,增幅为10.01%.综合考虑,在该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以50%或75%秸秆还田量为宜,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活性 作物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