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在复杂先心病外科术中的应用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勇 岑坚正 +8 位作者 温树生 黄美萍 顾闻达 陈寄梅 许刚 刘晓冰 崔虎军 李晓华 庄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总结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手段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术中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的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手段评估的1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决策、术中经过以及早期预后,分... 目的总结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手段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术中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的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手段评估的1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决策、术中经过以及早期预后,分析比较现有技术手段的优、缺点,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为更加合理有效的影像学评估手段提供理论支撑。结果11例患儿术前均行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手术策略,手术实施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4~121min,体外循环26~101min,主动脉阻断18~56min。1例延迟关胸。无手术死亡。结论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手段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术中评估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优化手术策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3D打印 虚拟现实 混合现实
原文传递
心脏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顾闻达 郭惠明 +5 位作者 卢聪 黄焕雷 谢斌 张晓慎 郑少忆 黄劲松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长期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3月1003例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以随访期内死亡、房颤或房扑复发作为复合终点,分...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长期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3月1003例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以随访期内死亡、房颤或房扑复发作为复合终点,分为复合终点组和窦性心律组,使用单因素、多因素比较,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1例,其余992例患者顺利出院。有效随访895例(90.2%),中位随访时间(30.0±22.4)个月。术后1、2、3年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9%、81.8%、72.6%。影响心脏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疗效的危险因素包括出院心律为房颤或房扑(HR=3.20,95%CI:2.53~4.05)、术前左心房内径≥50mm(HR=1.36,95%CI:1.06-1.75),术前右心房内径≥55mm(HR=1.60,95%CI:1.24~2.07),患者年龄〉160岁(HR=1.39,95%CI:1.09-1.77)。结论心脏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效果满意,出院心律为房颤或房扑、术前左心房内径≥50mm,术前右心房内径t〉55mm,患者年龄〉160岁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脏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新型诊疗模式:单中心40例经验 被引量:7
3
作者 顾闻达 岑坚正 +7 位作者 黄美萍 温树生 许刚 崔虎军 滕云 张勇 陈寄梅 庄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4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完善心脏CT后经三维建模产生STL文件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物理模型,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决策...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4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完善心脏CT后经三维建模产生STL文件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物理模型,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决策与手术导航。结果30例患者具备外科手术指征并行手术矫治,其中单心室矫治3例,双心室矫治27例。经术中探查证实,所有患者真实解剖与3D打印模型所示一致。所有患者手术方案与术前决策一致。结论3D打印技术可有效提高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30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珏 顾闻达 +3 位作者 李伟 张学民 沈晨阳 张小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8-921,共4页
目的总结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治疗(thoracic endovascular artery repair,TEVAR)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TEVAR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2~90个月,平均(33... 目的总结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治疗(thoracic endovascular artery repair,TEVAR)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TEVAR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2~90个月,平均(33±25)个月。结果TEVAR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在支架植入后的即刻主动脉造影中共有11例患者发现内漏。其中I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5例,Ⅳ型内漏3例。I、Ⅱ型内漏均得到了及时处理。没有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以及主要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总计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死于结肠癌,其余2例患者死于夹层相关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总计7例患者接受了再次干预。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5年总体生存率为87.9%,5年无再次干预的生存率是72.8%。结论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治疗的近中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是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支架 远端破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