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与哺乳动物群演替 被引量:5
1
作者 颉光普 赵得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甘肃省境内新生代沉积中富含动物化石,以早渐新世晚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中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新生代青藏高原形成、快速隆升,改变了东亚的大气环流和中国的地理格局,使甘肃的... 甘肃省境内新生代沉积中富含动物化石,以早渐新世晚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中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新生代青藏高原形成、快速隆升,改变了东亚的大气环流和中国的地理格局,使甘肃的气候和地理面貌发生了巨变。甘肃省境内的哺乳动物群在这些变化背景下发生了一次次的更替。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动物群所代表的生态特征分析和结合沉积物佐证,推测了甘肃新生代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古新世-早渐新世早期,海拔不高,气候炎热干燥,呈沙漠或干旱的荒漠环境;早渐新世晚期-早中新世早期为半干旱半暖湿气候下的森林环境,间有开阔的草原地带;中中新世晚期森林更加茂密,水体丰富,冬季风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晚中新世为炎热半干旱的稀树草原环境,古冬季风盛行;上新世时变得越来越干冷;第四纪开始,青藏高原的抬升活动愈发剧烈,甘肃的海拔高度越来越高,从早期的干冷到中间的短期暖湿反复变化,生物和地貌也随之巨变,适应干冷气候和荒漠草原环境的哺乳动物兴起。晚更新世时甘肃北部以干燥寒冷的草原为主。夹有大面积森林草原或荒漠草原,但此期间气候有波动,出现过温湿气候;南部有茂密的森林,气候暖湿。晚更新世末,气候环境、地理和生物面貌已与现代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新生代 气候环境变化 哺乳动物
下载PDF
甘肃榆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4
2
作者 颉光普 张行 陈善勤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7-306,317-318,共10页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这是甘肃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层位确切、化石门类较多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榆中 晚更新世 哺乳纲 化石
下载PDF
甘肃兰州盆地第三系咸水河组的双壳类 被引量:12
3
作者 颉光普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4-101,共8页
描述了兰州盆地第三系咸水河组中首次发现的5种双壳类化石:Uniowendli,U.cf.lotneri,Cuneopsisoblonga,Lepidodesmaponderosa和L.languilati。它们均属于... 描述了兰州盆地第三系咸水河组中首次发现的5种双壳类化石:Uniowendli,U.cf.lotneri,Cuneopsisoblonga,Lepidodesmaponderosa和L.languilati。它们均属于古异齿目珠蚌科,是现代东方区的特征属种。Uniowendli和U.cf.lotneri产于咸水河组下段“黄砂岩”的中上部,Cuneopsisoblonga产于咸水河组中段的第三层白砂岩的底部,而Lepidodesmaponderosa和L.languilati产在咸水河组中段的第四层白砂岩的底部。根据相应层位中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推断,咸水河组中的Uniowendli和U.cf.lotneri生存的时代为早渐新世晚期;Cuneopsisoblonga,Lepidodesmaponderosa和L.languilati的时代为早中新世早期,与欧洲的哺乳动物带MN2-3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第三纪 咸水河组 兰州盆地
下载PDF
甘肃兰州盆地更新世气候环境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颉光普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从兰州盆地已发现的腹足类、哺乳类和孢粉三大类古生物的化石,来推断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早更新世早期,兰州地区为低山丘陵地貌,黄河开始孕育,气候干冷;早更新世中期,风成黄土开始沉积,黄河形成,气候从干冷到暖湿反复变化;早更... 从兰州盆地已发现的腹足类、哺乳类和孢粉三大类古生物的化石,来推断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早更新世早期,兰州地区为低山丘陵地貌,黄河开始孕育,气候干冷;早更新世中期,风成黄土开始沉积,黄河形成,气候从干冷到暖湿反复变化;早更新世晚期,黄河的六、五两级阶地形成,四级阶地开始发育。中更新世时,干旱寒冷和温暖湿润气候交替变换,有过异常干燥、风力极盛的情况。气候干冷时呈现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环境;气候暖湿时显示出兰州至少位于北亚热带的边缘,为一种森林草原环境。中更新世末期,黄河的四、三两组阶地已经形成。晚更新世时,兰州地区的气候从早期的暖湿气候逐渐演变成晚期时候的极干燥的气候环境,先后经历了针叶林草原、干草原、针叶林草原、干草原至荒漠草原的演变过程。晚更新世末期,兰州河谷盆地周围高山渐成规模,黄河定型,二级阶地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 气候环境变迁 更新世 兰州盆地
下载PDF
利用资源优势,振兴综合性博物馆
5
作者 颉光普 《中国博物馆》 1992年第3期29-32,共4页
综合性博物馆是包括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民族民俗、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内容的博物馆.我国的综合性博物馆多为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其任务是通过全面反映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历史发展、建设成就,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 综合性博物馆是包括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民族民俗、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内容的博物馆.我国的综合性博物馆多为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其任务是通过全面反映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历史发展、建设成就,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这类博物馆的特点是宣传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 陈列展览 宣传内容 博物馆事业 文化艺术 资源优势 博物馆工作 人民群众 文物资源
下载PDF
甘肃省党河地区的新生代地层和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伴月 邱占祥 +5 位作者 王晓鸣 颉光普 谢骏义 W.Downs 邱铸鼎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5,共10页
甘肃省党河流域是亚洲渐新统的经典地区之一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并不清楚 ,命名也很混乱。我们的考察表明该地区新生代地层包括渐新统狍牛泉组 (新建组 ) ,中新统铁匠沟组 (新建组 ) ,中新统—上新统和更... 甘肃省党河流域是亚洲渐新统的经典地区之一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并不清楚 ,命名也很混乱。我们的考察表明该地区新生代地层包括渐新统狍牛泉组 (新建组 ) ,中新统铁匠沟组 (新建组 ) ,中新统—上新统和更新统四套 ;产有代表三个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群 :早渐新世晚期叮沟、晚渐新世燕丹图和早中新世西水沟三个哺乳动物群。该地区的岩性和地质构造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党河地区 新生代地层 青藏高原隆升 哺乳动物
下载PDF
步林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早期工作记录——经典脊椎动物化石地点与现代地层框架的解译(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晓鸣 颉光普 +10 位作者 李强 邱铸鼎 曾志杰 Gary T. TAKEUCHI 王伴月 傅铭楷 Asta ROSENSTROM-FORTELIUS Hakan WAHLQUIST 董维霖 张春福 王杨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310,共26页
1931 ~ 1932 年,博格·步林两次率领中瑞考察团( 又名斯文·赫定考察团) 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进行考察,在克鲁克湖与托素湖地区首次发现了丰富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这批化石成为我国早期青藏高原古生物研究的奠基石。直... 1931 ~ 1932 年,博格·步林两次率领中瑞考察团( 又名斯文·赫定考察团) 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进行考察,在克鲁克湖与托素湖地区首次发现了丰富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这批化石成为我国早期青藏高原古生物研究的奠基石。直至今日,双湖地区仍是青藏高原脊椎动物化石最丰富、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柴达木盆地新近纪的堆积巨厚且连续,地层构造相对简单,盆地北缘地层出露好,是研究陆生哺乳动物演化的理想地点。然而,双湖地区地层的时代跨度超过 13 My,厚度接近 4600 m,如果化石层位不明,很容易引起动物群成分的混乱。步林对此似乎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所有采集的化石未做分层处理,导致后人对"柴达木动物群"年代的解释引起不少异议。步林并非对地层不重视。恰恰相反,他如同在甘肃塔奔布鲁克盆地的工作中那样,在缺乏地形图和地质资料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基础地层工作。他利用明显的地物( 山顶)和地质构造( 背斜) 作为参照系统,仔细地记录了化石的出露地点,并编制了一些草图。步林去世后,家属把他的野外记录留给赫定档案馆( Svan Hedin Archives) ,在斯德哥尔摩分几处收藏。遗憾的是,如同塔奔布鲁克盆地的情况,步林未能发表很多十分关键的化石地点资料,而发表的地质记录却被多数人忽略,所出版的游记也鲜为人知,个人档案记录更是深埋于历史的文献中。直到 1999 年,本文第一作者才首次接触到一些步林的野外原始资料。经过近 10 年多次对赫定档案馆的访问和对步林原始记录反复的野外核实,最终才将步林的经典地点结合进现代地层顺序的框架中。本文是继对步林塔奔布鲁克盆地燕丹图动物群经典地点与地层的研究后,进一步对其柴达木盆地化石地点的厘定与复原,是本系列文章之二。目的是将过去混淆于各地点的动物群逐一解译,将不同时代的化石分子置于现代地层与年代框架之中。幸运的是,步林的诸多野外记录都保存完好,结合发表的个人游记及地质记录,他所发表的多数哺乳动物化石都可以恢复到一定地层范围之内,尚能尽量减小经典化石地点的不确定性。本文试图整理步林未发表的珍贵资料,通过综合考证其他已发表的信息,结合作者在 1998 ~2010 年多次野外考察的结果,以期理顺柴达木地区经典化石点与现代地层框架的关系。这里将着重探讨经典化石点的生物地层学问题,并将步林柴达木盆地化石地点的野外记录资料译成英文附入文后,至于我们在柴达木盆地发现的其他化石点暂不涉及。步林主要在三个地区采集了化石: 托素湖北岸、怀头他拉村南及泉水梁火车站附近。尽管步林清楚地意识到其化石来自几千米厚的地层,但他统称其为柴达木动物群,成为以后混乱的主要原因。根据对柴达木新近纪的地层古生物考察,我们至少可以辨认出 4 个动物群: 中中新世欧龙布鲁克动物群、晚中新世早期托素动物群、深沟动物群和早上新世怀头他拉动物群。( 1) 中中新世欧龙布鲁克动物群。化石主要产于剖面底部克鲁克背斜两翼接近轴部的红色泥岩及绿色砂岩中。该动物群的成员发现较少,步林和我们都找到不多,主要来自两个地点: 怀头他拉剖面步林 165 号营地附近及泉水梁火车站东北 800 m 左右处。包括以下几个种类( 括号内为步林的化石编号; 该系列号码在步林的柴达木专著中广泛应用) : Olonbulukia tsaidamensis ( Nr. 356) ,Lagomeryx tsaidamensis ( Nr. 361) ,Stephanocemas( Nr. 368,407) ,? Dicroceros ( Nr. 372,397) ,? Eostyloceros ( Nr. 396,399,401) ,Acero-rhinus tsaidamensis ( Nr. 330,346,374,381) 。( 2) 晚中新世早期托素动物群。该动物群最初发现于托素湖北岸的狭长露头。步林对该点的记录最详细,其中各化石层位都被我们一一找到。托素湖的含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局限在诺令根河( 连接克鲁克湖与托素湖之间的小河) 北岸 100 m 的地层中,是步林所有化石点中能最精确地确定层位的一个点( 即步林托素湖化石点都可以恢复到该段 100m 地层中) 。根据目前古地磁测量结果,该点 100 m 地层可以精确到 0. 3 Ma 范围之内。相当于含托素动物群层位的化石地点在怀头他拉剖面中也少量存在,但多数化石不特征,估计步林在此也找到不多。托素动物群最丰富的化石点在泉水梁车站东南的狭长露头。步林称做"一般条带"( "General Strips") 。在厚度不到250 m,北西-南东方向延伸达8 km的地层中,化石均匀散布、保存完好,是柴达木目前最丰富的化石点。托素动物群包括以下种类( 括号内为步林的化石编号) : "Ictitherium sp. "( Nr. 542) ,Tsaidamotherium hedini( Nr. 447,457) ,Tossunnoria pseudibex ( Nr. 449,481,537) ,Qurliqnoria cheni ( Nr. 441) ,Qurliqnoria sp. ( Nr. 508) ,Olonbulukia tsaidamensis ( Nr. 429) ,Chalicotheriidae indet.( Nr. 317) ,Hipparion sp. ( Nr. 352,444,467,493,498,500,501,523,553) ,Acerorhi-nus tsaidamensis ( Nr. 418,430,438,456,459,488,502-4,511,516,525-7,536,538,555-6) ,? Tetralophodon ( Nr. 458,487,524,530,534) ,Giraffidae indet. ( Nr. 316,320) ,? Eostyloceros ( Nr. 334,349) 。另外我们在泉水梁地点也找到大量化石,研究后可望增加更多的成员。泉水梁是我国少数几个三趾马出现最早的地点之一。该剖面目前还没有古地磁资料,但通过与怀头他拉古地磁剖面的对比,泉水梁三趾马出现的最低层位应大致在 C5r. 1r反向带与 C5r. 1n 正向带之间( 约 11. 12 Ma) 。另外托素动物群所代表的时代,是青藏高原首次出现独特种类的时代。牛羊科中具有高原特色的种类包括 Tsaidamotherium hedini,Tossunnoria pseudibex,Qurliqnoria cheni 和 Olonbulukia tsaidamensis,其中 Qurliqnoria cheni可能是现代藏羚羊( Pantholops) 的祖先类型。( 3) 晚中新世早期深沟动物群。深沟动物群是根据德令哈南部深沟剖面的化石建立的。产该动物群的地层虽然在怀头他拉剖面中段出露,但目前还没找到特征的化石。步林的个别不确定的化石有可能属于深沟动物群。邱铸鼎和李强最近( 2008) 对深沟的小哺乳动物做了详细的描述,认为与陕西蓝田霸河组下部的小哺乳动物组合最接近。( 4) 早上新世怀头他拉动物群。怀头他拉动物群也处于怀头他拉剖面上部化石不丰富的地段。从步林的野外记录中,惟一能够比较确定的化石是一些驼鸟蛋片。我们也仅增加了几种小哺乳动物( 未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脊椎动物化石 青海省 地层 工作记录 地点 早期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耿宝印 陶君容 颉光普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化石采自甘肃省兰州盆地咸水河组底部 ,经研究认为有 2 9种 ,归属 2 0属 1 2科。它们是 :樟科Lauraceae (Daphnogene)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Akebia) ,小檗科Berberidaceae (Berberis) ,榆科Ulmaceae(Planera ,Ulmus,Zelkova) ,桦木... 化石采自甘肃省兰州盆地咸水河组底部 ,经研究认为有 2 9种 ,归属 2 0属 1 2科。它们是 :樟科Lauraceae (Daphnogene)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Akebia) ,小檗科Berberidaceae (Berberis) ,榆科Ulmaceae(Planera ,Ulmus,Zelkova) ,桦木科Betulaceae (Alnus,Carpinus) ,杨梅科Myricaceae(Myrica) ,杨柳科Sali caceae (Populus,Salix) ,紫金牛科Myrsinaceae(Ardisia) ,蔷薇科Rosaceae (Prunus,Sorbus,Sorbaria ,Spi raea) ,豆科Leguminosae (Gleditsia ,Sophora) ,漆树科Anacardiaceae (Rhu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Viburnum)等。经植物区系组成与叶相分析显示 ,该植物区系的大多数成员是落叶阔叶乔、灌木 ,少数为常绿灌木。其中特殊的分子是RhusturcomanicaKorov.exVassilvesk ,该成分是早第三纪中、晚期的标志化石植物。另一化石植物SorbariacallicomifoliaKornilova曾出现在中亚的早渐新世 ,最晚至早中新世。同一层位采集的孢粉样分析结果显示 :该组合仅约 2 0种 ,种类相对贫乏 ,并以被子植物的花粉占优势。其中出现裸子植物的麻黄粉 ,被子植物的白刺粉及蒿粉等 ,这几个类型均指示沉积时期经历干旱气候。综合植物大化石及孢粉分析研究 ,均出现一些指示气候为亚热带干旱或周期性干旱气候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盆地 早第三纪 植物 古气候 渐新世
下载PDF
甘肃秦安崖湾剖面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及其生态环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军 颉光普 +4 位作者 李吉均 宋春晖 赵志军 王修喜 惠争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4-621,共8页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确认秦安县城西北部约15.5km郭嘉镇附近的崖湾剖面属于新近系沉积,其沉积地层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共37层),并于第二段的23层(褐红色砂质泥岩层)和28层(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于三趾马动物群,共包含有5目10科11属13种。其中上化石层(第28层)三趾马动物群主要代表性属种有Hipparion chiai,H.weihoense,H.fossatum,H.plocodus,Acerorhinus fuguensis,Chilotherium wimani,Ch.habereri,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microdon等,其化石组合时代大致与府谷喇嘛沟动物群和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相当,时代可能为保德期早期,相当于欧洲MN11。下化石层(第23层)哺乳类可能为晚中新世灞河期晚期,相当于欧洲MN10。由下本地区正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区,因此,崖湾剖面上化石层动物群代表了晚中新世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与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之间过渡区域的三趾马动物群面貌,其化石组合特征反映出当时该区可能属于亚热带稀树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气候相对较为适宜,是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该区具有过渡性质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境内的分异与东西演化、确定该区地层年代以及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趾马动物群 生态环境 晚中新世 崖湾剖面 秦安
下载PDF
甘肃和政地区麝牛亚科一新属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邱占祥 王伴月 颉光普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8-134,171,共7页
麝牛亚科新属新种Herkengia bohlini是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中最特征的动物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角心粗短无角柄,断面三角形,表面多沟槽,角先向侧后方伸出,再向前并微微 向下伸展;顶骨面和枕骨面形成约 150℃... 麝牛亚科新属新种Herkengia bohlini是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中最特征的动物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角心粗短无角柄,断面三角形,表面多沟槽,角先向侧后方伸出,再向前并微微 向下伸展;顶骨面和枕骨面形成约 150℃之角;眼眶向外突出弱;牙齿次高冠, 上前臼齿相对较 长。Hezhengia虽然在麝牛亚科中的地位不容质疑,但它和其他各属的关系暂时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和政地区 晚中新世 麝牛
下载PDF
甘肃天水武山县南峪村的维曼嵌齿象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世骐 刘善品 +3 位作者 颉光普 刘佳 彭廷江 侯素宽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84,共14页
报道了甘肃天水地区武山县四门镇南峪村地点发现的一件残破的未成年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下颌,标本保存有完整的p3,dp4,m1齿列。颊齿齿冠显示出嵌齿象属(Gomphotherium)的一些进步特征,例如齿脊前后压缩,齿谷宽阔,副齿柱后... 报道了甘肃天水地区武山县四门镇南峪村地点发现的一件残破的未成年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下颌,标本保存有完整的p3,dp4,m1齿列。颊齿齿冠显示出嵌齿象属(Gomphotherium)的一些进步特征,例如齿脊前后压缩,齿谷宽阔,副齿柱后中心小尖凸显,中附锥和中心小尖趋于分裂,有弱的白垩质发育,符合维曼嵌齿象的鉴定特征。维曼嵌齿象此前发现于甘肃的中中新统,而南峪村地点的含化石地层可与周围其他地点的中中新统对比,因此,南峪村地点维曼嵌齿象层位的地质时代为中中新世。同时,结合孢粉学研究的结果,可能说明中中新世时期,天水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低齿冠的哺乳类如嵌齿象等动物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天水 中中新世 长鼻类 维曼嵌齿象 生物地层
下载PDF
西藏阿里门士的真马化石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强 王世骐 颉光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9-698,共10页
描述了2009年采自西藏阿里地区门士乡附近的2件真马化石,标本包括1件完整的右前第2指节骨和1件左第3蹠骨近端,均采自门士河右岸河湖相砂砾岩堆积中。标本粗壮,第3蹠骨近端关节面圆隆、对各跗骨关节面宽大,第2指节骨横宽。大小形态上与... 描述了2009年采自西藏阿里地区门士乡附近的2件真马化石,标本包括1件完整的右前第2指节骨和1件左第3蹠骨近端,均采自门士河右岸河湖相砂砾岩堆积中。标本粗壮,第3蹠骨近端关节面圆隆、对各跗骨关节面宽大,第2指节骨横宽。大小形态上与邻近的札达盆地上新世地层中的札达近三趾马Hipparion(Plesiohipparion)zandaense者截然不同,代表了一类比现生半驴Equus kiang和E.hemionus都要大的真马类,可能属于普氏野马E.przewalskii。真马化石的发现确定了门士河右岸的河湖相砂砾岩为第四纪沉积物,已知E.przewalskii出现的时间通常不早于晚更新世,如果以后能增加标本证明门士真马化石确实属于E.przewalskii,那么门士的这套河湖相地层的形成年代应不早于12.6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门士 第四纪 真马
下载PDF
广西新希瓦格科动物群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建平 颉光普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57,共9页
本文对广西新希瓦格科动物群的演替序列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该动物群中Cancelina,Maklaya,Shengela和Praesumatrina四属的属征进行了讨论并作重新定义和归并。
关键词 新希瓦格Ting科 动物群 广西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土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劳伦斯 J.弗林 邓涛 +5 位作者 王杨 颉光普 侯素宽 庞丽波 王太明 穆永清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红粘土中脊椎动物化石的考察历史,记录了山西和甘肃"三趾马红土"地点的观察结果。红粘土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因为其中的许多沉积物既非红色,又不以粘土级颗粒为主。不少... 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红粘土中脊椎动物化石的考察历史,记录了山西和甘肃"三趾马红土"地点的观察结果。红粘土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因为其中的许多沉积物既非红色,又不以粘土级颗粒为主。不少红粘土序列中含有古土壤,也含有水成沉积物。此次考察包括榆社盆地的经典地点、灵台任家沟和雷家河,以及庆阳和秦安的一些地点。讨论了在任家沟发现的化石、在玉村新发现的小哺乳动物上新五褶兔( Plio-pentalagus) 和在胡家村观察到的上新世潜穴,后两个地点都位于灵台东北面的庆阳地区。观察结果与晚中新世遍布黄土高原、很可能来自降尘的粘土级颗粒的快速堆积吻合。但在一些区域则以河流或湖泊过程为主,红粘土颗粒部分或全部被水成的粗碎屑沉积物代替,没有找到晚中新世-早上新世干旱化的证据,反而支持高生产力的湿润环境假说。局部富集的脊椎动物化石证明三趾马动物群具有很高的陆生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新近纪 三趾马红土 哺乳动物 沉积学
下载PDF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被引量:28
15
作者 岳乐平 邱占祥 +4 位作者 颉光普 邱铸鼎 张莉 张云翔 Heller F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3-687,共5页
对兰州盆地永登剖面第三系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年代学研究结果分析了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古新世末至早始新世沉积了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 (细柳沟组 ) ,为具交错层理的砖红色砂岩 ,顶界年龄约 5 1Ma。兰州地区在 ... 对兰州盆地永登剖面第三系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年代学研究结果分析了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古新世末至早始新世沉积了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 (细柳沟组 ) ,为具交错层理的砖红色砂岩 ,顶界年龄约 5 1Ma。兰州地区在 5 1MaB .P .经历了一次大的环境变化 ,气候由相对温暖湿润转为半干旱半湿润 ,气候炎热 ,湖盆由淡水湖转为盐湖 ,蕴示着由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带北移 ,兰州地区进入受行星风系控制的干旱带。早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早期 ( 5 1~ 31.5MaB .P .) ,在近 2 0Ma时间内经历了微咸湖—盐湖阶段 (野狐城组 ) ,砂泥岩沉积中含有大量石膏夹层。早渐新世 ,兰州地区向湿润方向转化 ,兰州盆地由咸水湖转化为淡水湖 ,可能反映了东南季风逐渐形成 ,中国大陆由早先行星风系控制转化为季风控制 ,前期东南方向干旱带消失 ,西北干旱带出现 ,兰州地区相对早先湿润。早渐新世中期至中中新世 ( 31.5~ 15MaB .P .) ,兰州盆地在经历了三次大的沉积旋回后湖盆逐渐干枯 ,三个大旋回分别由河流相砂岩—微咸水滨湖相砂泥岩、泛滥平原相泥岩 ,河流相砂岩—淡水滨湖相砂泥岩—沼泽相、泛滥平原相泥岩 ,河流相砂岩—沼泽相、泛滥平原相泥岩组成。 2 0MaB .P盆地接受大量砂砾石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古气候 兰州盆地 第三纪 沉积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甘肃和政县文化馆馆藏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颉光普 《丝绸之路》 1999年第S1期47-50,共4页
和政县文化馆馆藏晚第三纪古脊椎动物化石含爬行纲和哺乳纲,为6目53个属种。本文具体介绍了这批化石的特征及其意义和价值,并对这批化石保护和进一步开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甘肃和政县文化馆 馆藏古脊椎动物化石特征 意义
下载PDF
甘肃兰州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群 被引量:30
17
作者 颉光普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80,共14页
介绍近二十多年来兰州盆地第三系研究的新成果 ,将兰州盆地的第三系和地方哺乳动物群重新进行了划分 ,将咸水河组提升为咸水河群 ,时代自早渐新世晚期至晚中新世。咸水河群中新建八个组 ,从下往上为 :韩家井组(E1 - 23) ,产南坡坪动物... 介绍近二十多年来兰州盆地第三系研究的新成果 ,将兰州盆地的第三系和地方哺乳动物群重新进行了划分 ,将咸水河组提升为咸水河群 ,时代自早渐新世晚期至晚中新世。咸水河群中新建八个组 ,从下往上为 :韩家井组(E1 - 23) ,产南坡坪动物群 ;甘家滩组 (E23) ,产峡沟动物群 ;皋兰山组 (N1 1 ) ,产兰州动物群 ;瞿家川组 (N21 ) ,产庙嘴子动物群 ;黄羊头组 (N31 ) ,产张家坪动物群 ;饲马沟组 (N4 1 ) ,产对亭沟动物群 ;下街组 (N51 ) ,产泉头沟动物群 ;龙骨山组(N6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地层学 哺乳动物群 地层划分 甘肃
原文传递
化石及甘肃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其隐寓的古环境发展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颉光普 《陇右文博》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化了的古代生存过的生物的遗体、遗迹,它们是研究生物演化和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发展和生物进化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环境发展 新生代 甘肃 生物演化 化学变化 物质基础 生命起源
原文传递
藏北伦坡拉盆地丁青组哺乳动物化石对时代和古高度的指示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邓涛 王世骐 +3 位作者 颉光普 李强 侯素宽 孙博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873-2880,共8页
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所含的犀科肱骨远端是在伦坡拉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发现的第一件哺乳动物化石.论波日肱骨标本远端滑车内髁自内向外逐渐收缩,内髁内侧边缘不突起,内上髁发达,强烈向后伸展,与内髁关节面之间以沟相隔,符合犀... 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所含的犀科肱骨远端是在伦坡拉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发现的第一件哺乳动物化石.论波日肱骨标本远端滑车内髁自内向外逐渐收缩,内髁内侧边缘不突起,内上髁发达,强烈向后伸展,与内髁关节面之间以沟相隔,符合犀科的特点.内髁下宽上窄,内侧副韧带窝相当浅,内侧韧带结节非常微弱,内髁上缘的内侧部分与其上的骨面平滑过渡,没有明显的界线,与近无角犀(Plesiac eratherium)一致.对比结果显示,论波日标本在大小和形态上最接近于山东临朐山旺动物群中的P.gracile,从而判断其时代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期),年龄约18~16Ma.伦坡拉盆地犀科化石的发现,表明丁青组上部已进入新近纪,恢复的古生态环境经早中新世的古气温校正后指示当时其地的古海拔高度接近3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伦坡拉盆地 古高度 中新世 丁青组 犀科
原文传递
临夏盆地上中新统的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涛 侯素宽 +5 位作者 颉光普 王世骐 史勤勤 陈少坤 孙博阳 卢小康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7-427,共11页
中国上中新统的陆相地层非常发育,其中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黏土堆积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甘肃临夏盆地的上中新统即是一套红黏土地层,其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为柳树组。已发现柳树组的大量化石地点,按其在剖面中出现的层位可以自下而... 中国上中新统的陆相地层非常发育,其中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黏土堆积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甘肃临夏盆地的上中新统即是一套红黏土地层,其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为柳树组。已发现柳树组的大量化石地点,按其在剖面中出现的层位可以自下而上分为4个动物群,已根据代表性地点依次命名为郭泥沟、大深沟、杨家山和青卜山动物群。古地磁测年数据显示,柳树组涵盖了整个晚中新世的沉积,即包括上中新统下部的灞河阶和上中新统上部的保德阶。郭泥沟、大深沟和杨家山动物群属于灞河阶,青卜山动物群属于保德阶。灞河阶底界如与海相Tortonian阶一致,则这条界线(古地磁C5r.2n下界)存在于临夏盆地沉积序列中,年龄为11.6Ma,三趾马的首现位置略高于此界线,年龄为11.1Ma。保德阶底界如与海相Messinian阶一致,可以在柳树组和西藏吉隆的沃马组中准确划定这条界线的位置。由于山西保德是保德阶的命名地点,因此保德阶的底界层型应选择在保德县腰庄乡冀家沟剖面保德组靠近红黏土底部的古地磁C3Br.1r之内,年龄为7.25Ma,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的首现可作为其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 陆相沉积 界线层型 灞河阶 保德阶 中新统 临夏盆地 甘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