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地震仪系统传递函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颜其中 何家斌 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7-671,共5页
关键词 数字地震仪系统 脉冲标定 传递函数 仿真
下载PDF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被引量:139
2
作者 胡鸿翔 陆涵行 +6 位作者 王椿镛 何正勤 朱良保 颜其中 樊跃新 张国庆 邓英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为地壳上部反射面,深度在12至24km间,其界面速度约6.30—6.50km/s。该界面的下方,在大部分地段是一厚梯度层至莫霍界面。在30—35km的深处,局部地区存在弱反射界面P30。而莫霍面(即P40面)的深度在37—46km。遮放—宾川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约6.40km/s,莫霍界面速度为8.06km/s。但洱源—江川剖面的这两种参数分别为6.19km/s与7.75km/s,其下侧50km的深处还存在P50反射面。 遮放—宾川剖面上的怒江断裂在P40及P20面上有2.5km的深度跳跃。澜沧江断裂经过的地方,P40震相追踪中断,波形畸变。这类现象在洱源—江川剖面的几个地方也有明显反应,在元谋—绿汁江断裂处莫霍面的深度跳跃达3km,断裂还使江川炮的P40震相追踪中断。 在洱源—江川剖面的中段,发现了上地幔低速度异常带,速度值为7.75k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平均速度 江川 洱源 走时曲线 莫霍界面 地球间断面 地壳结构 炮点 视速度 震相 遮放 滇西地区 爆破地震
下载PDF
数字化地震记录震相自动识别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配新 邓存华 +2 位作者 刘希强 任勇 颜其中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 ,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 ,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 ,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 ,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 ,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 ,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 ,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 ,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识别不同震相的分析信号。先求出初至震相和最大面波到时 ,估算出震中距 ,然后找到S波或PP波到时 ,求出准确的震中距 ,即可自动给出各震相的识别区间 ,采用线性偏振法在给定区间中识别出震相的初至时刻。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先明确要找什么震相 ,再由该震相的走时确定寻找区间 ,所以找出的初至就是要寻找的震相 ,自然解决了识别出震相的名称问题 ,从而实现了对震相的全程自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信号 小波变换 震相识别
下载PDF
昆明地震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椿镛 王溪莉 颜其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在网格介质模型中,Pn用近似射线追踪方法模拟为Moho界面下方的潜波.最终的三维速度结构与深地震测深和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滇中地区(渡口楚雄一带)在45km深度上为明显高速区,解释为Moho界面隆起.这一地区上地壳呈低速区,因此,Moho面的隆起被认为是均衡作用的结果.速度等值线分布表明,上部地壳和下地壳结构复杂,而中地壳则相对简单,这一特征说明云南地区属于现代活动构造区域.红河断裂作为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主要分界线,虽然在速度结构上未显示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但在中至下地壳的速度等值线上显示出构造分界的特征,这表明红河断裂已穿透Moho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 区域地震 速度结构 震相
下载PDF
昆明地震台网多事件定位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椿镛 王溪莉 颜其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根据昆明电信传输台网1983—1989年记录的区域地震初至 P 波走时资料,用参数分离和多事件定位的方法得到台网内各台站的 P 波走时校正值.这组校正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地壳上部横向不均匀结构的特征.台站校正值的地理分布明显地分... 根据昆明电信传输台网1983—1989年记录的区域地震初至 P 波走时资料,用参数分离和多事件定位的方法得到台网内各台站的 P 波走时校正值.这组校正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地壳上部横向不均匀结构的特征.台站校正值的地理分布明显地分为3个地区:台站最密集的滇西地区,所有台站(不包括南边的云县,施甸和畹町)的台站校正值不超过0.15s;东部地区(楚雄以东)台站分布仍较密集,但间距比滇西大,其中大部分台站显示为正延迟;南部地区包括文山、思茅、普洱以及云县、施甸和畹町,它们均显示出较大的负延迟.这与云南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走时校正后重新定位的精度有较大的提高,因此,这组台站校正值可以提供地震台网的常规定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事件定位 校正值 地震台
下载PDF
利用云南测震台网强震仪记录测定汶川主震震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森 杨周胜 +1 位作者 颜其中 蔡绍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80-485,550,共7页
传统的地震分析通常使用微震仪记录,利用云南测震台网现有的国家台强震仪记录,仿真成速度记录后测定汶川地震主震的震级,从而解决了因微震仪记录限幅而不能及时、准确测算强震震级的问题,该方法可应用到今后的速报工作。
关键词 限幅 强震仪记录 仿真 震级 速报 汶川8.0地震
下载PDF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远震参数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卫爱民 何家斌 颜其中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利用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到的资料对远震的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分离变量法",将震源参数分为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三类变量,相对独立进行计算,这就减少了Geiger法中,各类变量因不同权重而产生的互相干扰... 利用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到的资料对远震的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分离变量法",将震源参数分为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三类变量,相对独立进行计算,这就减少了Geiger法中,各类变量因不同权重而产生的互相干扰以及因初始解不好引起的迭代不收敛的问题,改善了定位精度。由于大地震的地震波初动清楚,可精确测定初动到时,仅用经过台站高程走时改正和台站综合走时改正后的初动到时即可精确测定零深度时的震中位置。再根据测定的零深度震中位置,查出台网最小到时子台的S波到时S0,它与该台的实际S波到时Sh的差可有效判定地震是否深源地震和计算震源深度。为了保持地震震级定义的一致性,采用数字地震仪系统的传递函数(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对实测数字地震记录进行仿真,得到真正的地动速度,再由计算机自动检测定地动速度最大面波振幅并计算震级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震记录 震源参数 测定方法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
下载PDF
应用爆破检验KM-n程序定位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桂华 刘国华 +4 位作者 王力平 何家斌 卫爱民 颜其中 叶建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59,共5页
采用云南区域数据地震遥测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分别测定了2005年1月11~27日进行的“04昆深工程”中18个点位的人工地震参数,以此检验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的可靠性及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洲定结果表明,对于记录波形初... 采用云南区域数据地震遥测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分别测定了2005年1月11~27日进行的“04昆深工程”中18个点位的人工地震参数,以此检验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的可靠性及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洲定结果表明,对于记录波形初动清晰的人工地震,如果台站位置分布较好,参与定位的台站选择适当,用“KM—n”定位,结果相当准确可靠,误差在2k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KM—n程序 定位精度
下载PDF
地震监测数据三维交互式实时显示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洋 闵照旭 颜其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2-419,共8页
随着中国地震局"十五"网络项目的完成,云南省测震台网的日常地震监测工作都基于网络数据库系统,而现有的数据显示系统未与数据库系统有效结合。本文结合"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数据库系统,运用三维数据可... 随着中国地震局"十五"网络项目的完成,云南省测震台网的日常地震监测工作都基于网络数据库系统,而现有的数据显示系统未与数据库系统有效结合。本文结合"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数据库系统,运用三维数据可视化、交互式图形界面技术开发了可实时显示三维地震监测数据信息的软件系统,改变了原有显示系统实时性、可操作性差和无法显示地震数据三维空间信息及时空变化关系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数据 三维数据可视化 交互式图形界面
下载PDF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近震速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桂华 何家斌 颜其中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年第3期56-62,共7页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0年开始使用新的近震定位程序KMSNN,地震速报的精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高。从2000年的姚安MS5.9地震到2003年的鲁甸MS5.0地震,17次大震速报的实践,证明了定位程序KMSNN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对云南区域台...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0年开始使用新的近震定位程序KMSNN,地震速报的精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高。从2000年的姚安MS5.9地震到2003年的鲁甸MS5.0地震,17次大震速报的实践,证明了定位程序KMSNN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对云南区域台网近震地震参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对2000~2003年间的17次大震速报与大震考察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 近震大地震参数 快速测定
下载PDF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晶琼 颜其中 王兰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1期99-101,共3页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是在Sco unix和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该软件具有自动产出地震月报目录、地震观测报告、上网文件、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分析文件等功能,同时可以和云南遥测台网速报系统相衔接,使云南地震从分析到速报、编目成为...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是在Sco unix和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该软件具有自动产出地震月报目录、地震观测报告、上网文件、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分析文件等功能,同时可以和云南遥测台网速报系统相衔接,使云南地震从分析到速报、编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编目 数字化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的研发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晶琼 颜其中 王兰兰 《高原地震》 2005年第4期30-34,共5页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是在Sco unix和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该软件具有自动产出地震月报目录、地震观测报告、上网文件、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分析文件等功能,同时可以和云南遥测台网速报系统相衔接,使云南的地震资料分析、速报、编目... 云南数字化地震编目软件是在Sco unix和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该软件具有自动产出地震月报目录、地震观测报告、上网文件、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分析文件等功能,同时可以和云南遥测台网速报系统相衔接,使云南的地震资料分析、速报、编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编目 数字化 云南
下载PDF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digital seismograph system
13
作者 颜其中 何家斌 高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3年第6期693-698,共6页
关键词 digital seismograph system pulse calibration transfer function EMULATION
下载PDF
Three dimensional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Kunming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
14
作者 王椿镛 王溪莉 颜其中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Based on the P wave first arrival time data of 275 loca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Kunming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 from 1982 to 1989, a 3-D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network was obtained by the separationmethod... Based on the P wave first arrival time data of 275 loca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Kunming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 from 1982 to 1989, a 3-D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network was obtained by the separationmethod of focal parameter and medium structure parameter and 3-D approximate ray tracing. In view of 'thesituation that the intervals between stations in the network is relatively long, and the local first arrival phasemay be Pn instead of P, so we simulated Pn as the diving wave from the layer beneath Moho and using approximate ray tracing method on the grid model. The final 3-D velocity structur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the result from the deep seismic sounding and the anomaly inversion of Bouguer gravity. The Dianzhong area(in the vicinity of Dukou and Chuxiong) shows an obvious high velocity zone at depth of 45 km, which canbe interpreted as the uplift of Moho discontinuity. The upper crust in this area displays lower velocity zone,so the uplift of Moho discontinuity is considered as the result of isostatic compensation. The configuration ofvelocity contours indicates that the upper crust and lower crust are complicated, while the middle crust is relatively simple. This feature reveals that Yunnan area belongs to modern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 As themain boundary of the major tectonic units in the study area, although there is no obvious evidence about lowvelocity anomaly zone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the fault shows up th feature of sturctural divide on themid-lower crustal velocity contours, an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fault passes through the Moho-discontinuity atl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earthquake parameter separation method approximate ray tracing Moho discontinuity grid method
下载PDF
数字地震信号震相自动识别研究
15
作者 杨配新 颜其中 任勇 《国际地震动态》 2004年第z1期20-,共1页
  震相识别是从地震记录中获取震源空间位置、震源破裂过程和地球介质结构等信息的前提.由于震相形态复杂多变,目前的识别都靠人工完成,不仅经验性强、工作量大,而且造成地震观测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若能自动识别震相,更多的人就可直...   震相识别是从地震记录中获取震源空间位置、震源破裂过程和地球介质结构等信息的前提.由于震相形态复杂多变,目前的识别都靠人工完成,不仅经验性强、工作量大,而且造成地震观测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若能自动识别震相,更多的人就可直接使用地震记录获取信息,减轻震相识别人员的工作量,并使地震观测工作实现自动化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