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色型玛卡中脂肪酸组分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冬雪 陈一波 +2 位作者 沈丽萍 赵善科 孙玉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分析黄、紫、黑3种色型玛卡中脂肪酸的组分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酸,经皂化甲酯化衍生处理后,GC-MS法检测脂肪酸的组成和含有量,再通过ABTS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3种色型玛卡中共检出33种脂肪酸,其中... 目的分析黄、紫、黑3种色型玛卡中脂肪酸的组分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酸,经皂化甲酯化衍生处理后,GC-MS法检测脂肪酸的组成和含有量,再通过ABTS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3种色型玛卡中共检出33种脂肪酸,其中黄色18种、紫色12种、黑色32种,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为主,总相对含有量占总量的70%以上。黑、紫、黄色玛卡脂肪酸的维生素C抗氧化活性当量分别为23.95、20.94、14.03μmol/g。结论 3种色型玛卡中,黑色玛卡含脂肪酸种类最多,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卡 色型 脂肪酸 抗氧化活性 GC-MS法 ABTS法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联合星点设计优选甜瓜蒂中葫芦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梦鸿 孙玉琦 +2 位作者 刘影 颜冬雪 沈丽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37-1941,共5页
目的运用Plackett-Burman联合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法(RSM),优化甜瓜蒂中葫芦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提取物中总葫芦... 目的运用Plackett-Burman联合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法(RSM),优化甜瓜蒂中葫芦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提取物中总葫芦素含有量、葫芦素B含有量、总葫芦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葫芦素的提取工艺为8倍量无水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min,提取温度为75℃。此条件下甜瓜蒂提取物中总葫芦素含有量为20.57%、葫芦素B含有量为13.69%、总葫芦素提取率为11.93%。结论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相近,可用于提取甜瓜蒂中葫芦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蒂 总葫芦素 葫芦素B PLACKETT-BURMAN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下载PDF
医药中间体尿嘧啶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利敏 王思瑶 +2 位作者 张诗缇 颜冬雪 贾云宏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改进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尿嘧啶的合成方法并初步探讨了用尿素替代硫脲合成尿嘧啶的可能性。方法以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尿嘧啶,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结果工艺创新优化后,收率达71%,产品纯... 目的改进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尿嘧啶的合成方法并初步探讨了用尿素替代硫脲合成尿嘧啶的可能性。方法以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尿嘧啶,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结果工艺创新优化后,收率达71%,产品纯度>99%(HPLC归一化法)。结论改进后的工艺降低了成本,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 一锅法 硫脲 尿素 工艺改进
下载PDF
玛卡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一波 颜冬雪 +1 位作者 郑岩 孙玉琦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优化玛卡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水)、水蒸气蒸馏法(盐水)、石油醚超声提取法、石油醚浸提法获取玛卡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所提制的挥... 目的优化玛卡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水)、水蒸气蒸馏法(盐水)、石油醚超声提取法、石油醚浸提法获取玛卡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所提制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4种玛卡挥发油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盐水)提取的挥发油提取率最高。所得挥发油样品中检测出78个色谱峰,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且多为不饱和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盐水)能较好提制玛卡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主要成分为苯乙腈类和异硫氰酸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卡 挥发油 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肝脏疾病治疗药物靶向脂质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玉琦 沈丽萍 +2 位作者 颜冬雪 胡海洋 陈大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肝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肝脏实质细胞、肝脏枯否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肝脏星形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是组成肝脏的主要细胞,它们所具有的受体与生理学特性为肝脏疾病靶向制剂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脂质体制剂具有被动与主动靶向... 肝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肝脏实质细胞、肝脏枯否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肝脏星形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是组成肝脏的主要细胞,它们所具有的受体与生理学特性为肝脏疾病靶向制剂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脂质体制剂具有被动与主动靶向性,依据肝脏疾病的特点,本文综述了靶向于不同肝脏细胞、作用于不同受体的肝脏疾病靶向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受体 靶向 脂质体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研究姜黄素促进葫芦素B肠段吸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梦鸿 孙玉琦 +2 位作者 刘影 沈丽萍 颜冬雪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对葫芦素B的吸收以及姜黄素对葫芦素B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通过HPLC法测定肠囊内样品溶液中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葫芦素B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和不同比例姜黄素对葫芦素B的促吸收... 目的:建立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对葫芦素B的吸收以及姜黄素对葫芦素B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通过HPLC法测定肠囊内样品溶液中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葫芦素B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和不同比例姜黄素对葫芦素B的促吸收作用。结果:葫芦素B的肠吸收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葫芦素B联合不同比例姜黄素后,百分吸收率(P%)、累计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葫芦素B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且在大鼠肠内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姜黄素能够促进葫芦素B的大鼠肠吸收,且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姜黄素 外翻肠囊法 肠吸收作用
原文传递
掺入不同形式聚乙二醇的大黄素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沈丽萍 吕芳 +3 位作者 颜冬雪 赵善科 刘影 孙玉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制备掺入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mPEG2000)、二硬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胆固醇-聚乙二醇2000(Chol-PEG2000)3种形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并对其制剂学性质与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 目的:制备掺入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mPEG2000)、二硬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胆固醇-聚乙二醇2000(Chol-PEG2000)3种形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并对其制剂学性质与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掺入不同形式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分别为甲氧基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mPEG-Emo-Lip)、二硬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DSPE-Emo-Lip)、胆固醇-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CholEmo-Lip);各脂质体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粒径,透射电镜扫描法观察形态,微柱离心法考察包封率(entrapped efficiency,EE%)、载药量(eoading capacity,LC)与泄漏率(leakage,LK%)等制剂学性质;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各脂质体在pH7.4、pH5.8以及含5%FBS的PBS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性能。结果:3种脂质体的粒径在120~140 nm之间,分布较均匀,其中mPEGEmo-Lip粒径稍大;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88%,载药量为32.15~32.53 mg·g-1,泄漏率低;在pH7.4、pH5.8以及含5%FBS的PBS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均为DSPE-Emo-Lip>mPEG-Emo-Lip>Chol-Emo-Lip。结论: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含有不同形式PEG的3种大黄素脂质体,均具有较好的制剂学性质,其中Chol-Emo-Lip具有较强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聚乙二醇 脂质体 评价
原文传递
掺入不同形式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沈丽萍 颜冬雪 +2 位作者 赵善科 尹美林 孙玉琦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目的:考察mPEG-Emo-Lip,DSPE-Emo-Lip,Chol-Emo-Lip 3种掺入不同形式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m PEG-Emo-Lip,DSPE-Emo-Lip,Chol-EmoLip 3种脂质体;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HPLC法测定大黄... 目的:考察mPEG-Emo-Lip,DSPE-Emo-Lip,Chol-Emo-Lip 3种掺入不同形式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m PEG-Emo-Lip,DSPE-Emo-Lip,Chol-EmoLip 3种脂质体;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HPLC法测定大黄素的血药浓度,拟合药动学方程,比较3种脂质体的长循环效果。结果:与Emo-Lip相比,m PEG-Emo-Lip,DSPE-Emo-Lip,Chol-Emo-Lip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29±0.32),(4.25±0.76),(3.36±0.47)倍,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1.72±0.26),(3.52±0.61),(2.42±0.31)倍,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23±0.06),(5.30±0.28),(3.83±0.34)倍,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0.44±0.01),(0.19±0.01),(0.26±0.02)倍。结论:掺入m PEG2000,DSPEPEG2000,Chol-PEG2000 3种形式PEG的大黄素脂质体能够延长消除半衰期和平均滞留时间,显示体内长循环效应,其中DSPE-Emo-Lip的长循环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聚乙二醇 脂质体 药动学 长循环效应
原文传递
重复注射掺入不同形式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对ABC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沈丽萍 颜冬雪 +2 位作者 赵善科 尹美林 孙玉琦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8-824,共7页
目的:考察不同组SD大鼠,间隔相同时间重复注射甲氧基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m PEGEmo-Lip)、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DSPE-Emo-Lip)、胆固醇-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Chol-Emo-Lip)3种掺入不同形式聚乙二醇(polye... 目的:考察不同组SD大鼠,间隔相同时间重复注射甲氧基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m PEGEmo-Lip)、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DSPE-Emo-Lip)、胆固醇-聚乙二醇化大黄素脂质体(Chol-Emo-Lip)3种掺入不同形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大黄素脂质体,产生加速血液清除(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ABC)现象的强弱。方法: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m PEG-Emo-Lip,DSPE-EmoLip,Chol-Emo-Lip 3种脂质体;FLD-HPLC法测定大黄素血药浓度,DAS 2.1.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通过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体内抗PEG Ig M抗体(PEG-Ig M)水平;比较重复注射3种脂质体所产生ABC现象的强弱。结果:与首次给药时各组对应药动学参数相比,m PEG-Emo-Lip,DSPE-Emo-Lip,Chol-Emo-Lip第3次给药时t1/2分别为(0.74±0.12),(0.77±0.05),(0.88±0.09)倍,MRT分别为(0.87±0.12),(0.69±0.07),(0.91±0.09)倍,AUC分别为(0.69±0.06),(0.53±0.06),(0.82±0.09)倍,CL分别为(1.45±0.11),(1.82±0.21),(1.20±0.14)倍。首次给药后d 3,大鼠体内开始大量产生PEG-Ig M;第2次给药,体内抗体数量急剧下降,第2次给药后d 3,仍有少量PEG-Ig M产生;第3次给药,体内抗体消耗至普通脂质体组水平,且不再增加。结论:重复注射掺入m PEG2000,DSPE-PEG2000,Chol-PEG2000 3种形式PEG的大黄素脂质体后,消除半衰期、平均滞留时间、生物利用度降低,血浆清除率加快,其中重复注射Chol-Emo-Lip产生的ABC现象最弱。首次注射产生较高水平的PEG-Ig M,能与重复注射的大黄素脂质体表面的PEG化分子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使脂质体快速被网状内皮系统(RES)摄取,导致药物在体内循环时间减少,可能是ABC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聚乙二醇 脂质体 重复注射 ABC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