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正问题模型和模因算法的ECT图像重建
1
作者 颜华 徐利娟 +1 位作者 王伊凡 周英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818,共6页
为提高电容层析成像的图像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正问题模型和模因算法的图像重建算法,即Im-MA算法。通过对灵敏度矩阵进行平滑滤波和降维处理,改进正问题模型。使用L_(2)范数作为数据拟合的测度,并将全变差作为正则项,构建目标函... 为提高电容层析成像的图像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正问题模型和模因算法的图像重建算法,即Im-MA算法。通过对灵敏度矩阵进行平滑滤波和降维处理,改进正问题模型。使用L_(2)范数作为数据拟合的测度,并将全变差作为正则项,构建目标函数,将图像重建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采用麻雀搜索算法和天牛须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模因(memetic algorithm,MA)算法求解目标函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Landweber算法相比,Im-MA算法的重建误差更小,且重建图像与真实分布更加接近。Im-MA算法为解决ECT逆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正问题模型 模因算法 灵敏度矩阵 降维 平滑滤波 全变差
下载PDF
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的研究
2
作者 颜华 董富强 王彦智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3,共9页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对村庄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对村庄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融合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重塑社会资本和增加政策感知等路径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同时,受利益联结机制驱动,乡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在原生型组织模式下更为显著。据此,建议进一步加快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乡村产业融合达成集体行动的良好生态,创新紧密型联结机制的实现形式,进而促进集体行动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集体行动响应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原生型组织模式
下载PDF
近视巩膜组织重塑与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静 颜华 +1 位作者 王清 戴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70-1274,共5页
近视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视力健康,高度近视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视力完全丧失。近年来随着近视发病率的持续增加,人们对近视认知水平的持续提升,儿童近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人们普遍认为巩膜... 近视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视力健康,高度近视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视力完全丧失。近年来随着近视发病率的持续增加,人们对近视认知水平的持续提升,儿童近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人们普遍认为巩膜是近视发生的效应器。随着近视不断发展,眼轴逐渐拉长,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随之发生改变,其中,眼轴过度延长导致巩膜重塑,后极部巩膜加速变薄,巩膜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发生了重要改变,而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则是视觉信号引起巩膜重塑的关键。大量研究者借助于近视动物模型和基因测序技术发现,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就目前巩膜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组织结构及相关基因的变化进行综述,为深入探究近视的巩膜重塑机制和寻找新的近视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巩膜重塑 胶原
下载PDF
非接触式雷达波测流系统在桑干河七一灌区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宽义 任春磊 +2 位作者 宋文栋 颜华 教世涛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提高水文测流的效率和时效,开发无人值守自动测流系统非常必要。基于自动化控制理论,设计了非接触雷达波测流系统。该系统使用非接触式雷达波流速仪作为水面流速的测量传感器,能自动完成测流过程,具备优良的差错控制和系统辅助管理... 为了提高水文测流的效率和时效,开发无人值守自动测流系统非常必要。基于自动化控制理论,设计了非接触雷达波测流系统。该系统使用非接触式雷达波流速仪作为水面流速的测量传感器,能自动完成测流过程,具备优良的差错控制和系统辅助管理功能,可有效应对七一灌区无人值守的流量自动测量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测流系统 雷达波 比测 灌区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TetR家族转录因子SPA7074对密旋链霉菌Act12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郝鹏泽 赵康康 +4 位作者 张媛 陈欢 薛泉宏 贾良辉 颜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6-2162,共7页
为了阐明TetR家族转录因子SPA7074影响密旋链霉菌Act12的具体机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了SPA7074缺失突变株(Δspa7074)与野生型Act12之间的胞内代谢物图谱,并进行多元筛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正离... 为了阐明TetR家族转录因子SPA7074影响密旋链霉菌Act12的具体机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了SPA7074缺失突变株(Δspa7074)与野生型Act12之间的胞内代谢物图谱,并进行多元筛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Δspa7074中相较于野生型显著差异代谢物共有55种,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黄素、S腺苷甲硫氨酸和低碳有机酸等物质,这些化合物多为寡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前体或中间产物,以及能量代谢相关物质;通过胞内相关的次级代谢中间产物的结构分析,对寡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以上结果说明SPA7074敲除后胞内寡霉素生物的合成显著提高并及时转运出胞外,消耗了大量的氨基酸代谢相关产物,增加了细胞的能量供应,改变了胞内的代谢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旋链霉菌 非靶向代谢组学 寡霉素D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AT温度场重建算法
6
作者 魏元焜 颜华 周英钢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1-677,共7页
为提高声学层析成像(AT)的温度场重建能力,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CS)的AT温度场重建算法(CS-AT算法)。算法利用信号稀疏性,减少待求数据量,降低逆问题求解难度。首先选择适当字典,构建基于CS的AT温度场重建正逆问题框架;然后以正交匹配追... 为提高声学层析成像(AT)的温度场重建能力,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CS)的AT温度场重建算法(CS-AT算法)。算法利用信号稀疏性,减少待求数据量,降低逆问题求解难度。首先选择适当字典,构建基于CS的AT温度场重建正逆问题框架;然后以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进行CS重构,得到温度场重建待求量在稀疏域的解;最后将其变换回原始域,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得到37×37像素的细致温度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分别以经典的最小二乘法(LSM)和CS-AT算法在有噪声和无噪声条件下重建了均温、单峰、双峰和四峰模型温度场;在自主研发的实验系统上重建了均温、单峰和双峰实际温度场。仿真和实验表明:CS-AT算法可有效降低温度场重建误差;四峰温度场下,CS-AT算法的最高重建误差最低,仅为LSM的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声学层析成像 温度场重建 压缩感知 正交匹配追踪
下载PDF
一种考虑声线弯曲的温度场重建算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颜华 王善辉 +1 位作者 刘丽钧 周英钢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5-713,共9页
声波在非均匀温度场中传播时会由于声波的折射而产生声线弯曲现象。为提高非均匀温度场声学CT(Computer Tomography)重建精度,提出一种考虑声线弯曲的重建算法。首先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不考虑声线弯曲的重建温度场,然后用打靶-插值法... 声波在非均匀温度场中传播时会由于声波的折射而产生声线弯曲现象。为提高非均匀温度场声学CT(Computer Tomography)重建精度,提出一种考虑声线弯曲的重建算法。首先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不考虑声线弯曲的重建温度场,然后用打靶-插值法确定本征声线出射角,用三角形前向展开法追踪声线,获得此温度场中声波发射/接收器间的本征声线,建立本征声线上声波传播时间与温度分布间的关系,进而实现考虑声线弯曲的最小二乘法温度场重建。单峰、双峰温度场仿真重建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本征声线追踪法计算简单运行速度快;考虑声线弯曲后,可明显提高温度场重建精度。因此所提重建算法能更好地适应实际温度场重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算法 声线 重建精度 出射角 最小二乘法 展开法 插值法 温度分布 声波传播 直线方向
下载PDF
声学CT复杂温度场重建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颜华 陈冠男 +1 位作者 杨奇 刘丽钧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0-377,共8页
为提高声学CT复杂温度场重建能力,提出一种利用Markov径向基函数逼近和Tikhonov正则化的温度场重建算法,简称MTR算法。该算法首先用Markov径向基函数的线性组合,逼近介质中的复杂声速场分布,然后利用介质中多路径声波传播时间和Tikhono... 为提高声学CT复杂温度场重建能力,提出一种利用Markov径向基函数逼近和Tikhonov正则化的温度场重建算法,简称MTR算法。该算法首先用Markov径向基函数的线性组合,逼近介质中的复杂声速场分布,然后利用介质中多路径声波传播时间和Tikhonov正则化法,求解声速场分布,进而利用声速与温度的关系获得温度分布。对单热点、三热点和五热点温度场模型进行了仿真重建,结果表明MTR算法热点定位精度高,重建误差小。开发了声学CT温度场重建实验系统,用电加热器在内装1200 kg大豆的实验粮仓中形成热点,MTR重建结果能正确反映热点位置,热点温度重建误差1.3%。可见,MTR算法复杂温度场重建能力强,可望用于实际储粮温度分布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重建 CT 声学 TIKHONOV正则化 重建算法 径向基函数 函数逼近 温度分布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颜华 张惠佳 +6 位作者 阳伟红 王益梅 郭春光 胡继红 周平秋 何金华 段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侧上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II)进行患侧手精细运动商(FMQ)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ADL能力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 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偏瘫 A型肉毒毒素 上肢运动功能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偏瘫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0
作者 颜华 张惠佳 +6 位作者 李惠枝 王益梅 郭春光 胡继红 周平秋 何金华 王晓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0期986-989,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12周后下肢CSS评分及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颜华 陈冠男 +1 位作者 刘丽钧 周英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1-547,共7页
为了更及时地发现仓储粮食中存在的热点,提出了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推导了粮食中声波传播时间与粮食温度的函数关系,定义声速转换因子,将粮食中的测量声速转换成相同温度、相同气体自由空间中的声速,建立了声学法储粮温度... 为了更及时地发现仓储粮食中存在的热点,提出了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推导了粮食中声波传播时间与粮食温度的函数关系,定义声速转换因子,将粮食中的测量声速转换成相同温度、相同气体自由空间中的声速,建立了声学法储粮温度测量模型.分析了声速转换因子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声层析成像温度监测实验系统.以大豆填充实验粮仓,对系统各声波路径的实测声速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修正转换方法,对电加热器形成的三种粮食温度分布进行了重建实验.结果表明,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地反映大豆中的热点位置和热点温度.因此,声层析成像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方法有望应用于储粮中的热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温度 声层析成像 温度场监测 声学法测温 虚拟仪器 声波传播时间 声波路径 重建图像
下载PDF
基于少量声波飞行时间数据的温度场重建 被引量:29
12
作者 颜华 崔柯鑫 续颖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0-475,共6页
为依据少量声波飞行时间数据较高精度地重建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和奇异值分解的声学CT温度场重建新算法。采用新算法对单峰和双峰温度场模型进行了仿真数据重建,重建结果表明,与高斯函数正则化重建算法、代数重建算法相比,... 为依据少量声波飞行时间数据较高精度地重建温度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和奇异值分解的声学CT温度场重建新算法。采用新算法对单峰和双峰温度场模型进行了仿真数据重建,重建结果表明,与高斯函数正则化重建算法、代数重建算法相比,新算法的重建精度有明显改善。采用新算法对实验室内的均匀温度场和加热温度场进行了实测数据重建,重建结果与被测温度场一致,且均匀温度场的重建均方根百分误差仅为0.31%。由于新算法重建速度快、重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较强,可望用于复杂温度场的在线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声学CT 重建算法 声波飞行时间
下载PDF
12极板直接三维ECT图像重建仿真 被引量:8
13
作者 颜华 宁秀坤 +1 位作者 王伊凡 周英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8,共7页
为克服间接三维ECT系统轴向分辨能力低这一缺陷,进行了直接三维ECT重建技术的研究.将12个极板分三层布置,相邻层极板有45°角的相对旋转.不但测量同层极板对的电容值,还要测量不同层极板对的电容值.三维图像直接在重建过程中产生,... 为克服间接三维ECT系统轴向分辨能力低这一缺陷,进行了直接三维ECT重建技术的研究.将12个极板分三层布置,相邻层极板有45°角的相对旋转.不但测量同层极板对的电容值,还要测量不同层极板对的电容值.三维图像直接在重建过程中产生,与经过二维断层图的间接三维重建图像截然不同.建立了传感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传感器的三维敏感场.采用线性反投影算法以及有限元分析法获得的三维灵敏度矩阵和电容测量仿真数据,实现了直接三维ECT图像重建.重建结果显示了直接三维ECT具有良好的轴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系统 传感器结构 直接三维图像重建 线性反投影 有限元分析 敏感场 轴向分辨力 仿真研究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颜华 张惠佳 +5 位作者 郭春光 何金华 苏珍辉 胡继红 周平秋 王益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TX-A注射,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6例仅进行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3个月采用综...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TX-A注射,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6例仅进行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3个月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测量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估。结果 BTX-A起效时间为注射后24~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个月,不良反应极少。治疗组1周后、3个月后下肢CSS评分及3个月后踝关节PROM、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尖足消失。结论 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纠正尖足畸形,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功能训练 尖足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25
15
作者 颜华 吴俭敏 林金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8-72,共5页
针对传统的微耕机田间试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室内直线土槽无法进行可靠性试验,设计了可连续作业的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采用闭合式环形土槽及轨道,实现试验平台长时间循环作业。各功能台车分开布置,台车上、下部的六轮行走机构及可... 针对传统的微耕机田间试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室内直线土槽无法进行可靠性试验,设计了可连续作业的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采用闭合式环形土槽及轨道,实现试验平台长时间循环作业。各功能台车分开布置,台车上、下部的六轮行走机构及可转动的侧轮支轴,实现了台车在轨道上平稳运行及顺畅转弯。微耕机试验平台融合了上、下位机的自动控制技术、多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园林灌溉技术等,实现了田间工况的重复模拟,既可进行性能试验又可进行可靠性试验,并能够对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率、微耕机扶手振动及受力等10余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土槽 试验平台 无线通讯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克里金插值的三维温度场重建 被引量:13
16
作者 颜华 李欣 王善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为了提高三维温度场声学CT法的重建精度,提出了最小二乘法和克里金插值相结合的重建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由少量像素描述的温度场,运用克里金内插和外推运算获得整个被测温度场的细致描述.典型的单峰及双峰三维模型温度场的重建... 为了提高三维温度场声学CT法的重建精度,提出了最小二乘法和克里金插值相结合的重建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由少量像素描述的温度场,运用克里金内插和外推运算获得整个被测温度场的细致描述.典型的单峰及双峰三维模型温度场的重建结果及误差分析表明,克里金法的内插和外推精度优于普遍采用的三次样条法.最小二乘法和克里金插值的结合,可有效克服最小二乘法像素数需少于声波路径数给温度场细致描述带来的困难,能实现复杂三维温度场的高精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CT 三维温度场 温度场重建 最小二乘法 克里金法 三次样条法 内插 外推
下载PDF
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的声学CT温度场重建 被引量:20
17
作者 颜华 王善辉 周英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1-1307,共7页
声学CT温度场重建为不适定逆问题。正则化参数的选取对重建精度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的温度场重建算法——ARPSM(adaptiv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 selection by minimum change criterion)算法。该算法采用一种... 声学CT温度场重建为不适定逆问题。正则化参数的选取对重建精度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的温度场重建算法——ARPSM(adaptiv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 selection by minimum change criterion)算法。该算法采用一种新的、称为最小变化法的正则化参数选取法,自适应地选取正则化参数,兼顾温度场细节重建和噪声抑制。模型温度场和实验室内均匀温度场的重建结果表明,与常用的L曲线法相比,最小变化法确定的正则化参数对应着更小的温度场重建误差。ARPSM算法具有较高的重建精度和较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可望用于仓储粮食温度分布监测等对重建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CT 重建算法 温度场 自适应正则化参数
下载PDF
基于RBF-V-Net的电阻抗层析成像方法
18
作者 蔡婷婷 颜华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20期84-88,共5页
电阻抗层析成像因其无辐射、非侵入的测量方式备受青睐,但边界电压与被测场域内电导率分布间固有的非线性和逆问题的病态性导致成像质量欠佳。针对此问题,该文将RBF神经网络与深度神经网络U-Net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称之为RBF-V-Net的V... 电阻抗层析成像因其无辐射、非侵入的测量方式备受青睐,但边界电压与被测场域内电导率分布间固有的非线性和逆问题的病态性导致成像质量欠佳。针对此问题,该文将RBF神经网络与深度神经网络U-Net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称之为RBF-V-Net的V型网络结构。用RBF神经网络实现预映射,用U-Net实现特征提取和深度重建,用残差连接解决网络退化问题,从而实现由边界电压值到电导率分布的更高精度映射。仿真重建实验结果表明,50 dB信噪比下重建图像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0224和0.9991;与传统算法TR、Landweber以及神经网络6L-FCDN相比,该文方法的重建图像更接近真实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层析成像 深度学习 图像重建 重建算法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象系统中微小电容测量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颜华 王师 邵富群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19,共4页
电容层析成象技术(ECT)是一种最早发展起来的过程成象技术。由于为重建图象所需测量的电容变化量相对于ECT传感器的固有电容非常小,总的杂散电容值又远大于待测电容,因此ECT对电容检测提出了极为严格地要求。本文介绍了E... 电容层析成象技术(ECT)是一种最早发展起来的过程成象技术。由于为重建图象所需测量的电容变化量相对于ECT传感器的固有电容非常小,总的杂散电容值又远大于待测电容,因此ECT对电容检测提出了极为严格地要求。本文介绍了ECT系统中最常用的3种微小电容检测电路—充电/放电电路、带反馈补偿的交流测量电路以及自平衡电容测量电路,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象 电容测量 微小电容 传感器 测量电路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软场性能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颜华 邵富群 +1 位作者 王师 吴恩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敏感场是软场,受被测介质分布的影响·以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灵敏度快速计算法为工具,通过多种介质分布下灵敏度分布的计算与比较,研究了传感器的软场性能·结果表明,即便对于介电常数差异较小的气/ 油...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敏感场是软场,受被测介质分布的影响·以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灵敏度快速计算法为工具,通过多种介质分布下灵敏度分布的计算与比较,研究了传感器的软场性能·结果表明,即便对于介电常数差异较小的气/ 油两相流,不同的电介质分布亦可导致灵敏度值有正、负百分之几十的变化·各处灵敏度变化不仅与管内介质分布有关,还与该点在敏感场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电容传感器 软场特性 灵敏度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