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永燕 徐生辉 颜国垚 《大医生》 2021年第1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200例急诊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34例和预后不良组66... 目的探讨急诊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200例急诊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34例和预后不良组66例,分析急诊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显示,年龄、医院感染、多种基础疾病的同时存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液系统感染、感染性休克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急诊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种基础疾病的同时存在、感染性休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是急诊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急诊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感染性休克以及多重耐药菌株感染,临床可依据相关危险性因素来实施针对性防控和治疗,提高急诊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血流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报告
2
作者 杨航 潘璐达 +1 位作者 宋素娜 颜国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88-489,共2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又称致心律失 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是一种以右室心肌渐进性纤维脂肪化 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是...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又称致心律失 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是一种以右室心肌渐进性纤维脂肪化 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是年轻人致心律失常性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1]。部分患者以晕厥甚至猝死为首 发症状,常在剧烈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猝死,也可在休息状态或睡眠中猝死,首发猝死以青年人和年轻运动员 最多见[2]。既往报道本病患病率低,与该病的诊断较为困难有关。多数 ARVC患者发病年龄在 20~40岁,发病 隐匿,无临床特异性[3],主要依据心电图、心脏影像学及基因检测进行诊断[4]。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 医院收治的 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心源性猝死 心血管 磁共振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颜国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年第1期117-118,共2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与发热等。该病是一种少见病,多数病情进展快而凶险,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与发热等。该病是一种少见病,多数病情进展快而凶险,如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病死率极高。以往文献报道,TTP发病率为(2-8)/105[1],复发率为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文献复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神经精神症状 出血综合征 微血管血栓 临床特征 病情进展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锦奎 罗永燕 +4 位作者 朱毅斌 李林青 颜国垚 李莹 徐生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施行丁苯肽联合脑循环治疗仪的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和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共86例患者资料,结合疗法差异分成联合组45例和参照组41例。参照组施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施行丁苯肽联合脑循环治疗仪的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和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共86例患者资料,结合疗法差异分成联合组45例和参照组41例。参照组施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施行脑循环治疗仪基础上给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于神经缺损得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含量上的差异性,并利用多普勒超声评估治疗前后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阻力变化。结果联合组NIHSS量表评分及MMP-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参照组有一定程度上升,脑血管阻力比参照组有一定降低(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有显著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改善脑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脑循环治疗仪 神经功能 脑循环状态 血液流变学指数 脑血管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