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小萍 李俊东 +2 位作者 李孟达1 叶鲜明 颜婉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实验和临床证明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这过程由多种血管生长因子调控,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目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测定血清VEGF水平的研究报道不多。本... 背景与目的:实验和临床证明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这过程由多种血管生长因子调控,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目前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测定血清VEGF水平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测定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能否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材料与方法:采用R&DSystemsIncminneapolisMNUSA生产的QuantikineHumamVEGF试剂盒,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宫颈癌、39例子宫内膜癌和89例卵巢癌患者的术前血清,以及其中3例卵巢癌术后3、6、9个月及复发时血清的VEGF水平;另用80例健康妇女血清的VEGF水平作为对照。用SPSS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5th和95th位数的区间描述变异程度。结果:80例健康妇女的血清VEGF中位水平为218.5ng/L(42.06-671.70ng/L)。50例宫颈癌、39例子宫内膜癌和89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血VEGF中位水平分别为272.00ng/L(91.94-745.53ng/L)、383.50ng/L(105.67-776.50ng/L)和479.85ng/L(99.47-1326.88ng/L),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妇女(P<0.0001),宫颈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与健康妇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例卵巢癌患者术后3、6、9个月无复发时测定的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妇科恶性肿瘤 临床意义 测定
下载PDF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病理分析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沈丹华 张雅贤 +1 位作者 薛为成 颜婉嫦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14例卵巢畸胎瘤恶变病例发病年龄为30~82岁(平均61.7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甲状腺类癌(各1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没有发现阳性病例。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是一种少见的病变,发病年龄以绝经后妇女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未发现HPV感染与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畸胎癌 病理学
下载PDF
雌激素对内膜癌细胞中FAK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悦 魏丽惠 +1 位作者 廖永新 颜婉嫦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定量观察雌激素刺激后内膜癌细胞的焦点粘连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转录水平。方法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体外刺激雌激素敏感的内膜癌细胞株RL95-2。加用三苯氧胺或ICI182,780雌激素拮抗剂的细胞及未加雌激素的细胞设为阴... 目的定量观察雌激素刺激后内膜癌细胞的焦点粘连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转录水平。方法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体外刺激雌激素敏感的内膜癌细胞株RL95-2。加用三苯氧胺或ICI182,780雌激素拮抗剂的细胞及未加雌激素的细胞设为阴性对照。经不同作用时间后,采用实时RT-PCR方法测定处理后的细胞内FAK的mRNA水平。结果在给予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共培养1d或5d后,细胞的FAK基因的转录水平对比阴性对照细胞无明显改变。结论雌激素对内膜癌细胞的FAK转录可能无显著影响。FAK基因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 焦点粘连激酶
下载PDF
APOPTOTIC AND PROLIFERATIVE ACTIVITY IN OVARIAN BENIGN,BORDERLINE AND MALIGNANT TUMORS
4
作者 刘爱军 陈乐真 +3 位作者 颜婉嫦 邱玮璇 赵昀 张雅贤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poptotic and 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in various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Methods.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of 86ovarian epithelial tu mors,including 52adenocarcino-mas,23bo...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poptotic and 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in various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Methods.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of 86ovarian epithelial tu mors,including 52adenocarcino-mas,23borderline tumors and 11cystadenomas,were retrieved.Apoptoti c(AI )and proliferative(PI )index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M30,Ki-67and Ki-S1in t hese tumors.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AI and PI was estimated by calc ulating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c ells among no less than 1000tumor cells.Result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 nce in AI was found between benign and borderline tumors or carcino-mas(P=0.028,0.001,respectively).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I,as a ssessed by both Ki-67and topo IIα,were demonstrated between carcinom as and benign or borderline tumors(both P<0.001).Benign tumors had both low PI and AI;borderline tumors had lower PI but higher AI,while aden ocarcinomas had both high prolifera-tive and high apoptotic rates.Among borderline tumors,serous tumor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AI and higher PI than mucinous ones.Conclusion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poptotic a nd 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play im 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ovarian borderline and malignant tumors.The high apoptotic rate in borderline tumor m ay explain its relatively indolent beh avior while the high proliferative r ate in carcinomas tends to explain its aggres-sive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中间型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应用子宫颈电圈切除术诊治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近期观察 被引量:55
5
作者 吴东耀 廖嘉丽 +2 位作者 潘定中 颜婉嫦 黄令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02-404,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子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诊断及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近期效果,探讨病变持续存在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对256例CIN2,3患者应用LEEP术,术后进行阴道镜及细胞学复查。结果:CIN2,3... 目的:总结应用子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诊断及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近期效果,探讨病变持续存在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对256例CIN2,3患者应用LEEP术,术后进行阴道镜及细胞学复查。结果:CIN2,3共237例,治愈226例,治愈率为95.4%;宫颈病变持续存在11例,为4.6%,其中手术切缘无病变累及者6例,有病变累及者5例;发生手术并发症8例,为3.1%;术后复发8例;手术切缘有无病变累及者各4例。LEEP术切除组织中无CIN病变者18例,为7.6%。术后确诊为宫颈微小浸润癌11例。结论:应用LEEP术诊治CIN的疗效较高,并可用于微小浸润癌的诊断。手术切缘有病变累及是CIN病变持续存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LEEP 外科手术 鳞状细胞癌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铿 杨树标 +2 位作者 颜婉嫦 黄令翠 马钟可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4-288,共5页
采用单克隆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了21例宫颈癌(宫颈癌组)和17例正常宫颈肌层纤维组织(正常组)的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结果:正常组雌激素受体(ER)的阳性率为88.2%,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为74.5%,ER和P... 采用单克隆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了21例宫颈癌(宫颈癌组)和17例正常宫颈肌层纤维组织(正常组)的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结果:正常组雌激素受体(ER)的阳性率为88.2%,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为74.5%,ER和PR均阳性者占74.5%。宫颈癌组ER阳性率为66.7%,PR阳性率为42.9%,ER和PR均阳性者占38.1%。两组ER状态和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宫颈癌组的Pk阳性率和PR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织的ER和PR水平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绝经前宫颈癌组织PR水平较绝经后明显升高。宫颈腺癌组织ER和PR水平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宫颈癌患者按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低分组,PR水平和PR/ER比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雌激素 黄体酮 宫颈癌
原文传递
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息肉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贤 林水华 +4 位作者 唐海峰 何柏松 林冬梅 杜慧佳 颜婉嫦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3期5390-5393,共4页
目的通过经阴道彩超长期随访观察绝经前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转归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6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长期随访的115个病例,患者随诊时间平均(18±9)个月。经阴道彩色超声诊... 目的通过经阴道彩超长期随访观察绝经前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转归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6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长期随访的115个病例,患者随诊时间平均(18±9)个月。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后平均检查间隔6个月,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症状、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用药情况等因素,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因素在子宫内膜息肉转归中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性,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推断影响子宫内膜息肉转归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初诊时平均年龄(32.8±70)岁。平均随诊时长(18±9)个月。在5年的随访里,所有病例中累计40%(95%CI,31%~50%)子宫内膜息肉发生转归。开始的12个月内25%的病例中发生息肉转归,而后到24个月增加至35%,之后的40个月只增加到40%,随后40~60个月中再无观察到继续随访的23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自然转归。其中年龄<40岁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转归的有35.7%,相比年龄≥40岁的患者中4.3%发生转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60%的子宫内膜息肉平均直径(11.4±3.4)mm在随访过程中持续存在,相比之下40%的患者息肉直径(8.8±2.9)mm自然转归,自然转归的子宫内膜息肉经线更小(P=0.00)。21.7%的患者息肉<10 mm,78.3%的患者息肉≥10 mm,13.9%最大经线<10mm的息肉转归,26.1%最大经线≥10 mm的息肉转归,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年龄<40岁相对年龄≥40岁者发生息肉转归概率增加3.51倍(OR=3.51,95%CI:1.12~10.50,P=0.024),息肉<10 mm相对于息肉≥10 mm者息肉转归概率增加2.65倍(OR=2.65,95%CI:1.07~6.52,P=0.034)。结论35%的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2年里转归,在3年后子宫内膜息肉极少发生自然转归(5%)。患者年龄<40岁和最大直径<10 mm的息肉转归发生率更高。子宫内膜息肉并非都需要手术治疗,年龄<40岁的女性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后且无生育要求的,期待1~2年是个可供参考的选择,但超过2年的期待期后,如果息肉仍然存在,则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有异常出血症状并且年龄<40岁的患者选择性使用避孕药或者孕激素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增加患者继续期待治疗的信心和延长期待治疗时间,但对子宫内膜息肉是否发生脱落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息肉转归率 绝经前女性 期待治疗 影响因素 经阴道彩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