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眼点不同,解法不同
1
作者 颜春娅 《小学生课程辅导(数学辅导版)》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教学 解题方法 应用题
下载PDF
预习之“过”?可解!--基于预习基础的课堂教学思考
2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开学后,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地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假期中大部分学生进行了预习,有些新的技能甚至已经运用得很熟练了。每每教到这样被“充分预习”的课时,教师往往左右为难:再教一遍太浪费时间,同时学生会因“自认为会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 开学后,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地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假期中大部分学生进行了预习,有些新的技能甚至已经运用得很熟练了。每每教到这样被“充分预习”的课时,教师往往左右为难:再教一遍太浪费时间,同时学生会因“自认为会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不教,有些重点内容学生可能理解不深,导致后续学习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续学习 学习积极性 学生会 预习 课堂教学思考 不教 浪费时间 理解不深
原文传递
山东版《数学》四上“小数乘小数”教学思考与设计
3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2年第3期44-51,共8页
教学内容 山东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小数乘小数”。
关键词 《数学》 小数 教学思考 山东 设计 教学内容 元信息 四年级
原文传递
剖析目标对症下药自主建构——“分数连乘应用题”教学实践
4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1年第6期46-52,共7页
这是山东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安排的分数连乘应用题。对这部分内容.很多教师认为简单易懂.没什么可教的.用连乘应用题的套路解决就可以.因而教学时也总是轻描淡写。但在今年的课例教研活... 这是山东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安排的分数连乘应用题。对这部分内容.很多教师认为简单易懂.没什么可教的.用连乘应用题的套路解决就可以.因而教学时也总是轻描淡写。但在今年的课例教研活动中,通过对本课的研讨.让我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新的认识:看似简单的连乘应用题教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乘应用题 分数乘法 教学实践 自主建构 对症下药 应用题教学 《数学》 教研活动
原文传递
以0为介,教学“正负数”
5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1年第12期17-24,共8页
“正负数”一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学生学过之后都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好像没有什么认知难度,因此很多教师在执教时总是轻描淡写。但细细分析却发现,教材中加入这部分内容,意义非同寻常。不同教材都安排了这节课,并将其放在... “正负数”一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学生学过之后都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好像没有什么认知难度,因此很多教师在执教时总是轻描淡写。但细细分析却发现,教材中加入这部分内容,意义非同寻常。不同教材都安排了这节课,并将其放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目的是承上启下,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并为后续学习有理数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数 教学 表示意义 小学高年级 承上启下 有理数 内容 学生
原文传递
不同的只是形式吗——对“可能性”一课同课异构的思考
6
作者 颜春娅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9期63-64,共2页
小学课改教材新增了概率问题,其中二年级“可能性”的教学要求是:初步感知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关键词 “可能性” 同课异构 随机事件 概率问题 课改教材 不确定性 二年级 小学
原文传递
巧设情境 让算理不再难究——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磨课过程
7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0年第3期13-24,共12页
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课例大教研活动中,五年级的研讨课题定为“一个数除以分数”。这是一节枯燥乏味、算理难究的计算课,在以往的公开课、优质课中很少被触及。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方法,很少引导学生探... 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课例大教研活动中,五年级的研讨课题定为“一个数除以分数”。这是一节枯燥乏味、算理难究的计算课,在以往的公开课、优质课中很少被触及。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方法,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算理.因而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何让学生既理解算理。又掌握算法”便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数除以分数” 算理 情境 学生探究 教研活动 小学数学 实际教学 五年级
原文传递
留白,让操作更具理性
8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08年第1期138-140,共3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所谓“眼过百遍不如手动一遍”,操作活动可以更好地为数学思考服务。但在“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因为一次意外,使我对数学学习过...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所谓“眼过百遍不如手动一遍”,操作活动可以更好地为数学思考服务。但在“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因为一次意外,使我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留白 理性 数学学习过程 动手实践 学习数学 合作交流
原文传递
学生的理解为何出现偏离——“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片断与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5年第9期51-53,共3页
近日,学校一位教师执教了二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教材情境如下: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简单的组合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借助服装搭配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方法,从而感悟"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 近日,学校一位教师执教了二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教材情境如下: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简单的组合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借助服装搭配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方法,从而感悟"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在出示情境后,让学生自主探索、集体交流,找出六种搭配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出六种搭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服装搭配 教学片断 学问 搭配方法 组合问题 数学方法 学生自主
原文传递
莫忽视学生的真问题
10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9期63-65,共3页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考量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一个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思维活跃的学生。目前,我校正在进行“问题化学习”研究,其首要原理便是要求“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通过系列问题的解...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考量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一个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思维活跃的学生。目前,我校正在进行“问题化学习”研究,其首要原理便是要求“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学习的有效迁移与能力的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迁移 善于提问 思维活跃 敢于提问 整体建构 人的创造力 乐于提问 学生的问题
原文传递
借图析理 发展数感——“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11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9年第7期135-138,共4页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两位乘两位数的算理,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培养数感,发展运算及推理能力。2.通过想一想、图一图、议一议等活动,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两位乘两位数的算理,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培养数感,发展运算及推理能力。2.通过想一想、图一图、议一议等活动,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抽象过程,沟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设计 数感 理发 三年级上册 《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原文传递
“平均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12
作者 颜春娅 吕洪芹 《小学数学教育》 2018年第12期56-58,共3页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6页。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2.在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6页。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2.在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提问、说理的过程中发展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平均数 教学实录 学习习惯 义务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表达能力 思维习惯
原文传递
我们的教学缺少些什么——由一道检测题引发的思考
13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8年第10期72-73,共2页
在一次五年级的期终检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能利用提供的材料测量出这个梨的体积吗?请写出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很显然,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选择条件,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检测题 教学 体积公式 学生选择 测试卷 五年级 长方体 测量
原文传递
多点心思 题尽其用
14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4年第10期58-60,共3页
要使学生形成技能,“做题”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在教学中,我们会设计很多不同形式的基础题、变式题、发散题等,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这些题目大多数时候孤立存在,每道题只承载着某一个训练目标,题与题之间缺乏整合,... 要使学生形成技能,“做题”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在教学中,我们会设计很多不同形式的基础题、变式题、发散题等,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这些题目大多数时候孤立存在,每道题只承载着某一个训练目标,题与题之间缺乏整合,练习数量一多就容易让学生厌烦,感觉进入了题海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思 技能训练 训练目标 学生 基础题 变式题 教学 题海
原文传递
图示表征 关联思考
15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60-163,共4页
时间,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但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其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尤其是关于时间计算的问题,"教师讲不清,学生学不会"现象经常出现。下面这道题就是让师生头痛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例题描述】小... 时间,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但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其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尤其是关于时间计算的问题,"教师讲不清,学生学不会"现象经常出现。下面这道题就是让师生头痛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例题描述】小明的爸爸从今年3月5日开始休假,到4月3日结束(4月4日上班)。他一共休假几天?本题还会出现一些变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 图示 休假
原文传递
微课巧留白 学习真发生——“三角形的面积”微课教学小记
16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7年第7期132-134,共3页
近年来,“微课”一词大热,在数学课堂中经常能看到“微课”“微视频”的影子。采用“微课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课堂学习容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微视频”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教师需适当留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近年来,“微课”一词大热,在数学课堂中经常能看到“微课”“微视频”的影子。采用“微课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课堂学习容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微视频”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教师需适当留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留白
原文传递
理解在前 应用在后——由“是角”“不是角”引发的思考
17
作者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3期34-36,共3页
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讲解“角”概念之后,依旧有个别学生无法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而教师将这一问题滞后处理,继续进行教学预设中的巩固练习。这一处理方式引发笔者思考: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时,在概念之上的应用练... 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讲解“角”概念之后,依旧有个别学生无法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而教师将这一问题滞后处理,继续进行教学预设中的巩固练习。这一处理方式引发笔者思考: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时,在概念之上的应用练习是否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理解 应用
原文传递
殊途?同归!--"三角形三边关系"不同教法赏析
18
作者 吕洪芹 颜春娅 《小学数学教师》 2013年第7期94-101,共8页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一节令人头痛的课。该学习内容结论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但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却总是难以拿捏。如果教师引导过多,学生将任意两边相加与第三边对比,便可顺利发...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一节令人头痛的课。该学习内容结论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但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却总是难以拿捏。如果教师引导过多,学生将任意两边相加与第三边对比,便可顺利发现规律,但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体验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边关系 三角形 赏析 教法 引导学生 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 数学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