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L的“双师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一帆 应佳盈 +2 位作者 项智辉 冯刚 颜瑞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双师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采用基于CBL的“双...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双师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采用基于CBL的“双师课堂”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纯理论授课方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85.73±5.74)分,高于对照组的(78.67±7.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教学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纯理论授课方式,基于CBL的“双师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课堂 案例教学法 基础护理
下载PDF
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 被引量:17
2
作者 颜瑞健 张春 +1 位作者 郭峭峰 陆建伟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清创后伴有骨缺损的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的方法治疗52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43岁;右侧32例,左侧20例;病... 目的:探讨清创后伴有骨缺损的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的方法治疗52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43岁;右侧32例,左侧20例;病程6个月~3年。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1.5 cm^23.0 cm×12.0 cm。按照Cierny-Mader分类法:Ⅲ型34例,Ⅳ型18例。观察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人工骨吸收及骨缺损修复愈合情况,并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对足跟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3.8年,平均2.8年。所有患者Ⅰ期治愈,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5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骨缺损修复愈合时间为1.5~3.5个月,平均2.5个月。人工骨在影像学上完全吸收时间为1.2~3个月,平均2.2个月,10例拔管后存在局部渗出窦道,2~3个月愈合,与人工骨完全吸收时间一致。4例患者皮瓣、肌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治疗后创面均获得闭合修复。术后Maryland评分为88.15±7.70,优32例,良14例,可6例。结论:应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长期结果需要进一步随访,同时人工骨渗出及其影响因素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感染 骨髓炎 骨移植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颜瑞健 张晓文 +3 位作者 郭峭峰 马苟平 张春 刘建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21踝)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2踝),女9例(9踝);年龄27~52岁,平均36岁。所有患...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21踝)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2踝),女9例(9踝);年龄27~52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测量:①胫骨前结节与腓骨的重叠阴影;②下胫腓联合间隙;③内踝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的间隙。临床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例(21踝)均获得随访,时间1~2.2年,平均1.3年。术前正侧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46±3.56)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5.69±0.88)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5.67±1.2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87±0.96)mm;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7.14±0.62)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3.28±0.39)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3.12±0.3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2.91±0.30)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复查显示:下胫腓联合仍存在一定程度分离的有4例,均为轻度。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86.24±13.26)分(62~98分),在各项评定内容中,13踝(61.90%)获得无痛踝关节,16踝(76.19%)无踝关节不稳征象,11踝(52.38%)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踝(38.10%)恢复正常奔跑能力,11踝(52.38%)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踝关节背伸活动度(21.05±5.00)°,跖屈活动度(33.57±5.76)°,内翻活动度(19.48±4.57)°,外翻活动度(24.05±4.86)°。踝关节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表现的患者3例,无一例发生断钉;临床疗效优12踝,良2踝,可4踝,差3踝。结论:下胫腓联合3层皮质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的恢复是患者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后常规负重前取钉可有效减少下胫腓螺钉断裂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创伤与损伤 踝关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颜瑞健 陆建伟 张春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对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进行治疗,并研究其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 目的: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对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进行治疗,并研究其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2.5岁。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肩锁韧带采用Ethibond线缝合修复或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采用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喙锁间隙距离以2块Endobutton钢板的中心连线距离来代替,通过影像学上测量喙锁间隙距离来评估复位丢失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3.2年,平均2.4年。术后3个月按照Karlsson疗效标准评定,A级32例,B级10例;末次随访时A级26例,B级16例,6例从A级降为B级。术后3个月喙锁间隙距离(26.91±0.91) mm,末次随访(27.41±1.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过度复位和术后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其间隙距离增加更明显。另外,所有患者在锁骨侧Endobutton周围都存在一定的骨质吸收,但范围不大。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可以有效重建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从而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出现复位的部分丢失及钢板周围的骨质吸收,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也会有所下降,但患者对临床结果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韧带 脱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颜瑞健 严世贵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结构性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修复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恢复缺损处解剖结构和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也有利于恢复髋臼骨量,为将来再翻修提供条件。早期临床研究认为移植骨移植后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故翻修假体失败率较高。... 结构性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修复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恢复缺损处解剖结构和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也有利于恢复髋臼骨量,为将来再翻修提供条件。早期临床研究认为移植骨移植后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故翻修假体失败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植骨适应证的严格把握、金属加强杯和骨小梁结构型金属杯等手段的应用,假体生存率和使用时间均明显提高。该文就结构性骨移植在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骨移植 骨缺损 关节翻修 髋臼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模型结合关节镜模具的CBL教学在运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颜瑞健 吴一帆 冯刚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11期1013-1014,1017,共3页
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员更高且多样化的需求。从理论到技术的系统性运动医学教育已经面临全新的挑战,亟需开展相应的探索研究[1,2]。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学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技... 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员更高且多样化的需求。从理论到技术的系统性运动医学教育已经面临全新的挑战,亟需开展相应的探索研究[1,2]。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学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物模拟打印为临床理论教学提供了便利,而关节镜模具则可以给研究生技能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3]。本次研究拟采用基于3D打印模型结合关节镜模具的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对其临床教学效果进行报道,为系统性运动医学教育的发展探索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CBL教学 医学教育 医学影像学 数字化技术 关节镜 计算机技术 案例教学
下载PDF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建 马苟平 +4 位作者 钟甫华 郭峭峰 颜瑞健 张晓文 张春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9年8月采用MED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按Nakai分级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优54例,良12例,可6例,...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9年8月采用MED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按Nakai分级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优54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7%,2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狭窄 MED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颜瑞健 张晓文 +2 位作者 马苟平 郭峭峰 张春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9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Lauge-HansenⅣ度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2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法:旋后外旋型Ⅳ度26例,女11例,男15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Lauge-HansenⅣ度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2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法:旋后外旋型Ⅳ度26例,女11例,男15例,平均年龄(36.8±11.7)岁;旋前外旋型Ⅳ度16例,女6例,男10例,平均年龄(37.6±11.2)岁。所有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镜下观察韧带及软骨损伤情况,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软骨损伤按Cheng-Ferkel分期进行治疗。临床疗效采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1年。术后AOFAS评分为(92.00±9.32)分,临床疗效优28例,良11例,可3例,其中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无软骨损伤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软骨损伤患者,C级以下软骨损伤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C级以上软骨损伤患者,无软骨损伤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C级以上软骨损伤患者。下胫腓联合固定患者AOFAS评分低于未固定组患者。结论:Lauge-HansenⅣ度踝关节骨折常合并有关节内软骨及周围韧带损伤,其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及C级以上的软骨损伤是导致踝关节功能恢复欠佳的重要因素,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利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同时可以对合并的软骨和韧带损伤进行更好的诊治,从而提高手术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软骨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监视下结合锁定钢板与前外侧联合后路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钟甫华 张晓文 +2 位作者 马苟平 辛龙 颜瑞健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9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和传统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69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25...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和传统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69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25例,Ⅳ型20例,Ⅴ型9例,Ⅵ型5例。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7~59岁,平均34.2岁。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5.4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69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平台塌陷、再次骨折、关节僵直等并发症。2组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组较前外侧切口联合后路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操作 骨折固定术 胫骨骨折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低频脉冲型超声治疗起始时间对载万古霉素骨水泥药动及药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迅梓 吴浩波 +2 位作者 严世贵 颜瑞健 赵新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2-297,共6页
目的 研究低频脉冲型超声治疗的起始时间对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药物释放动力(药动)特性与抗菌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新西兰大白兔的髋关节植入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并接种标准菌株。超声A组于植入后0.5h治疗12h,超声B组于植入后12... 目的 研究低频脉冲型超声治疗的起始时间对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药物释放动力(药动)特性与抗菌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新西兰大白兔的髋关节植入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并接种标准菌株。超声A组于植入后0.5h治疗12h,超声B组于植入后12h治疗12h,对照组不予超声治疗。取超声A组及超声B组动物各2只,测定超声治疗时髋关节腔内渗血量。余动物于植入后定时测定髋关节引流液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及药效参数。植入后48h采集髋关节腔渗液及股骨近端髓腔组织,计数活菌量。结果超声B组有效抑菌浓度持续时间(T〉MIC)较对照组和超声A组分别延长20.51、21.81h。超声A组及B组的髋关节腔细菌密度分别较对照组下降lg^-1 1.62、lg^-1 2.77CFU/ml。超声B组股骨髓腔内细菌密度较对照组下降lg^-1 1.29CFU/g。超声B组髋关节渗血量显著低于超声A组。回归分析中,T〉MIC及低频脉冲型超声与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协同抗菌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术后即刻超声治疗相比,组织渗血减轻时予以超声治疗能有效延长局部T〉MIC,提高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万古霉素 骨黏合剂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自拟活血补肾方对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俞雷钧 刘宏 +2 位作者 陆建伟 颜瑞健 江彬锋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3期469-471,481,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补肾方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6例四肢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口服自拟活血补肾方进...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补肾方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6例四肢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口服自拟活血补肾方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选取家兔制作骨折模型并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以及试验组。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给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给予活血补肾方灌胃治疗。干预后取骨折愈合部位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其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对于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52,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72.54±13.65)d,较对照组的(111.31±10.39)d显著缩短(P<0.05)。在试验动物中,阳性对照组及试验组骨折愈合组织中BMP-7及NPY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组织中BMP-7及NPY水平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自拟活血补肾方对骨折延迟愈合疗效肯定,可缩短愈合时间,可能机制为通过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补肾 骨折 延迟愈合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雷钧 张春 +3 位作者 刘宏 陆建伟 颜瑞健 江彬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14-2616,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症状特征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评估病灶清除并局部抗菌药物冲洗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9月-2011年9月入住骨科的9例... 目的探讨椎间盘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症状特征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评估病灶清除并局部抗菌药物冲洗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9月-2011年9月入住骨科的9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清除、局部抗菌药物冲洗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原病变部位腰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感染复发,工作和劳动能力均恢复正常。结论病灶清除并局部抗菌药物灌洗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可用作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血沉恢复对其疗效的判断具有全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 诊断 治疗 腰椎
原文传递
高功率密度低频超声间断辐照对载万古霉素骨水泥药物释放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迅梓 严世贵 +5 位作者 颜瑞健 马伟 许佳 应志敏 季康 阮邹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功率密度低频超声辐照模式对超声促进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质量分数10%的载万古霉素骨水泥(vancomycin-loaded bone cenlent,VLBC)圆柱体试件。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连续辐照组、超声间断辐照组,后两组接受超声辐照... 目的探讨高功率密度低频超声辐照模式对超声促进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质量分数10%的载万古霉素骨水泥(vancomycin-loaded bone cenlent,VLBC)圆柱体试件。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连续辐照组、超声间断辐照组,后两组接受超声辐照14d。浸泡28d内定时测定万古霉素浓度,计算有效抑菌浓度维持时间(T〉MIC)、14~28d亚抑菌浓度释药量、14d内累积释药量并行曲线拟合;浸泡14d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超声间断辐照组T〉MIC。较列照组及超声连续辐照组分别提高6.56d、7.09d,超声连续辐照组较对照组下降0.53d。超声间断辐照组亚抑菌浓度释药量较对照组及超声连续辐照组分别下降0.16mg、0.19mg;14d累积释药量较对照组及超声连续辐照组分别提高2.88mg、2.81mg。三组采用指数增长至最大值模型拟合效果均理想,超声间断辐照组M0、Mmax-M0、K均较对照组及超声连续辐照组提高,超声连续辐照组M0较对照组提高,但Mmax-M0、K、N较对照组降低。结论高功率密度低频超声间断辐照对VLBC的表面释放和内部弥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连续辐照抑制VLBC的内部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万古霉素 聚甲基丙烯酸类
原文传递
愈骨胶囊对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柳立新 张毅 颜瑞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愈骨胶囊对兔椎间盘退变模型MMPs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20只。用手术方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实验组给予0.15 g·kg^(-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愈骨胶囊对兔椎间盘退变模型MMPs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20只。用手术方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实验组给予0.15 g·kg^(-1)愈骨胶囊,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纯化水,连续给药4周。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兔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的表达,依据试剂盒说明检测血清中钙(Ca)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椎间盘组织中骨密度(BMD)和骨矿(BMC)含量。结果模型组,MMP-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愈骨胶囊组,MMP-3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清Ca和ALP、BMD和BM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愈骨胶囊组,血清Ca和ALP、BMD和BCM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愈骨胶囊可降低MMP-3表达,促进钙盐形成,加速钙离子沉积,有效改善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基质金属蛋白酶 愈骨胶囊 相关机制
原文传递
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世贵 颜瑞健 +2 位作者 戴雪松 吴立东 何荣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Ⅰ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50%。平均随访时间5.2年(1.2~7.4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分提高到88分。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50%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骨移植 骨缺损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翻修
原文传递
聚六亚甲基胍TiO2纳米管的抑菌性能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吴锋锋 王国荣 +5 位作者 高宏梁 颜瑞健 蒋雪生 胡斌 唐蟠 金明超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99-306,共8页
目的在人工关节置换钛假体材料表面原位合成负载抗菌剂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PHMG)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为具有良好抗菌性能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开发提供... 目的在人工关节置换钛假体材料表面原位合成负载抗菌剂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PHMG)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为具有良好抗菌性能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并于其表面负载抗菌剂PHMG。体外实验时分别将纯金属钛箔、TiO2纳米管钛箔和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钛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悬液共培养研究其抑菌性能。体内实验时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扩髓并注入0.1 ml 108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制备感染模型后,分别将纯金属钛棒、TiO2纳米管钛棒和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钛棒植入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髓腔,研究体内的抑菌性能。结果通过阳极氧化制备的TiO2纳米管孔径为(46.4±5.9)nm,钛箔TiO2纳米管长度为300~500 nm,钛棒TiO2纳米管长度为500~1000 nm,于其表面分别负载(3.46±0.40)mg与(1.27±0.28)mg PHMG。体外PHMG释放实验表明,该药物的释放分为两个阶段:初始突释释放阶段和相对缓慢释放阶段,为早期抑制细菌入侵和后期持续抑菌提供保障。体外和体内抑菌实验表明,载有PHMG的TiO2纳米管能够抑制细菌黏附与定植,减少感染。结合临床病理分析表明PHMG-TiO2纳米管植入组无明显病理变化,骨髓腔内可见大量有核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并且在髓腔内可见正常的骨髓组织。结论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作为一种人工关节假体材料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人工关节 甲基胍 纳米管
原文传递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51例临床观察
17
作者 俞雷钧 刘宏 +2 位作者 陆建伟 颜瑞健 江彬锋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2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以及治疗组(51例),于治疗组患者,先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椎...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以及治疗组(51例),于治疗组患者,先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9.053);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椎间盘退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椎间盘恢复,疗效优于单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手法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