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白线切开联合带状肌分离入路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轶国 李伟 +3 位作者 邢兆东 颜艺超 杨晓东 王文跃 《中国医药》 2019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颈白线切开联合带状肌分离入路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实施单侧甲状腺切除的患者162例,依手术入路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其中颈白线切开联合带状肌分离入路者为观... 目的探讨颈白线切开联合带状肌分离入路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实施单侧甲状腺切除的患者162例,依手术入路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其中颈白线切开联合带状肌分离入路者为观察组,共40例;颈白线切开合并胸骨甲状肌离断者为对照组A,共32例;单纯颈白线切开者为对照组B,共90例。比较3组术后颈前疼痛程度、术中喉上神经外支显露情况、术后简化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10)评分和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率。结果对照组A术后颈前明显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和观察组[53. 1%(17/32)比18. 9%(17/90)、17. 5%(7/40)](均P <0. 05)。对照组A喉上神经外支显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和观察组[62. 5%(20/32)比83. 3%(75/90)、82. 5%(33/40)](均P <0. 05)。3组术后VHI-10评分和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颈白线切开联合带状肌分离入路较传统方法在显露甲状腺上极方面具有优势,便于喉上神经外支的显露,并可降低术后颈前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喉上神经 甲状旁腺 带状肌间入路
下载PDF
某客车散热性能理论设计、验证及改进
2
作者 颜艺超 冯水安 +1 位作者 张建林 陈荣祥 《机电技术》 2020年第2期89-91,109,共4页
为缩短客车开发周期、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常规动力冷却散热性能匹配理论计算,选用现有最为相近的散热模块安装并进行实车试验;针对试验结果根据影响发动机舱散热的相关因素,在不重新开发散热模块的情况下,通过更改发动机舱门... 为缩短客车开发周期、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常规动力冷却散热性能匹配理论计算,选用现有最为相近的散热模块安装并进行实车试验;针对试验结果根据影响发动机舱散热的相关因素,在不重新开发散热模块的情况下,通过更改发动机舱门的迎风面积、增大散热器进风量、提高风扇转速等方法提高散热效果以满足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动力 散热器匹配设计 散热器性能试验 发动机散热性能改进
下载PDF
无人驾驶客车电机冷却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林 冯水安 +1 位作者 陈荣祥 颜艺超 《机电技术》 2020年第2期73-76,共4页
以一款无人驾驶纯电动客车为例,根据其电机所需最大散热器及相关控制器所需散热量,对冷却系统关键参数进行计算校核,达到缩短冷却系统开发周期的目的,为以后快速响应有变化的冷却系统散热要求提供基础,为后续无人驾驶客车电机冷却系统... 以一款无人驾驶纯电动客车为例,根据其电机所需最大散热器及相关控制器所需散热量,对冷却系统关键参数进行计算校核,达到缩短冷却系统开发周期的目的,为以后快速响应有变化的冷却系统散热要求提供基础,为后续无人驾驶客车电机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冷却系统 纯电动
下载PDF
吲哚菁绿与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雁凯 颜艺超 宁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对比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纳米炭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2例择期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ICG组和纳米炭... 目的对比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纳米炭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2例择期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ICG组和纳米炭组,每组26例,术中进行淋巴结示踪,对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检测。结果ICG组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率为100%,灵敏度为93%,假阴性率为7%,准确度为96%,均优于纳米炭组(92%、57%、43%、77%)。ICG组比纳米炭组检出更多的SLN[(3.2±0.7)枚比(2.6±1.1)枚,t=4.424,P=0.020],其中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2)枚比(0.5±0.8)枚,t=15.176,P=0.013]。ICG组中BMI≥24 kg/m^(2)和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SLN活检准确度明显优于纳米炭组(90%比44%,χ^(2)=7.935,P=0.005;90%比57%,χ^(2)=4.309,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组与纳米炭组的SLN中微转移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比15%,χ^(2)=5.853,P=0.016)。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ICG淋巴结示踪技术的SLN活检效率优于纳米炭,特别是对BMI≥24 kg/m^(2)和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淋巴结 吲哚菁绿 纳米炭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l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颜艺超 沈超 +4 位作者 宁宁 张雁凯 王文跃 叶颖江 王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VAS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并明确VASH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VAS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并明确VASH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VAS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9%,VEGF-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2%,二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P<0.01)。VASH1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均无关(均P>0.05)。VASH1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明显差[总生存时间:(24.56±5.05)个月比(57.09±4.83)个月,P<0.01;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22.74±4.55)个月比(56.46±5.02)个月,P<0.01]。结论VASH1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颜艺超 宁宁 +3 位作者 赵轶国 杨晓东 王杉 叶颖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1,共3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世界第3位,肿瘤相关致死率位居世界第4位。尽管CRC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20%患者在确诊时即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上以传统放...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世界第3位,肿瘤相关致死率位居世界第4位。尽管CRC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20%患者在确诊时即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上以传统放疗和化疗为主。在mCRC的化疗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分子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 症状隐匿 发病率 致死率 CRC 世界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颜艺超 叶颖江 +3 位作者 姜可伟 申占龙 张辉 王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13-2018,共6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核糖核酸分子,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但在机体发育和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近五年的研究,就lncRN...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核糖核酸分子,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但在机体发育和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近五年的研究,就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胃肿瘤 研究
原文传递
Vasohibin-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颜艺超 申占龙 +7 位作者 叶颖江 姜可伟 张辉 高志冬 曹键 杨阳 沈超 王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67-2569,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Vasohib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Vasohibin-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结... 目的 探讨Vasohib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Vasohibin-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结直肠癌组织中Vasohibin-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3.15%,高表达率为46.07%.Vasohib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无明显相关.Vasohibin-1蛋白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较差.结论 Vasohibin-1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Vasohibin-1 侵袭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颜艺超 申占龙 +2 位作者 姜可伟 叶颖江 王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3(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13, HM13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M1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 目的探讨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3(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13, HM13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M1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qRT—PCR检测HM13干扰后下游基因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改变。结果胃癌组织中HMl3的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二者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7%和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疋。=3.78,P=0.052)。HM13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X2+=5.022,P=0.025)及远处转移(P=0.033)有关,而与患者年龄(X^2=0.832,P=0.362)、性别(X^2=0.779,P=0.378)、肿瘤大小(X^2=0.804,P=0.370)、分化程度(X^2=0.430,P=0.512)、大体类型(X^2=2.069,P=0.150)、浸润深度(X^2=0.167,P=0.683)及有无淋巴转移(X^2=0.396,P=0.529)无关。HM13蛋白低表达的胃癌患者比高表达胃癌患者的预后差(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比54个月,X^2=6.456,P=0.0u;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个月比48个月,X^2=6.742,P:0.009)。干扰HM13表达后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上调(0.532±0.013比0.395±0.011.t=13.93,P〈0.05)。结论HM13低表达与肿瘤的进展、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2008-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可伟 吕游 +10 位作者 郭鹏 叶颖江 王辉 申占龙 王启 赵春江 曹键 高志冬 吕亮 颜艺超 王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2008-2011年血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培养仪、VITEK-2系统对外科送检血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运用WHONET5.6软件及Spss16.0...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2008-2011年血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培养仪、VITEK-2系统对外科送检血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运用WHONET5.6软件及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4074份血标本检出病原菌358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66株(46.4%),革兰阳性(G+)菌137株(38.3%),真菌32株(8.9%),前5位检出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9.8%)、肺炎克雷伯菌(11.2%)、表皮葡萄球菌(10.1%)、人葡萄球菌(6.7%)、金黄色葡萄球菌(5.9%)及屎肠球菌(5.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4.5%和4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39.2%和79.4%。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结论应采取更为积极有效地感染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及传播,及时选用敏感药物对提高外科血流感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菌血症 耐药性 外科
原文传递
外科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姜可伟 吕游 +9 位作者 郭鹏 叶颖江 王辉 王启 赵春江 高志冬 曹键 吕亮 颜艺超 王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4-609,共6页
目的 分析外科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外科感染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至201 1年12月外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的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结果 3257份临床标本共分离菌株3829株,... 目的 分析外科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外科感染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至201 1年12月外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的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结果 3257份临床标本共分离菌株382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2.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37.6%(以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呈多药耐药性;所有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100%),但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1.9%~7.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5.6% ~61.5%;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波动表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21.1% ~55.8%),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阳性球菌.结论 我院外科临床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抗药性 细菌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可降解镁合金吻合器应用于胃肠道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键 姜可伟 +8 位作者 杨晓东 申占龙 郭鹏 颜艺超 崔艳成 韩龙 吕游 叶颖江 王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8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吻合器应用于动物胃肠道吻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6只比格犬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以镁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对照组以钛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每只比格犬均进行胃空肠及结肠两处吻... 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吻合器应用于动物胃肠道吻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6只比格犬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以镁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对照组以钛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每只比格犬均进行胃空肠及结肠两处吻合,比较两组间的吻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体质量变化、吻合口爆破压和血清镁离子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浓度,观察镁合金吻合钉的降解情况,对比观察吻合口愈合及心、肝、肾、脑、脾的组织病理学标本。结果两组间吻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体质量变化、吻合口爆破压、镁离子浓度、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吻合口愈合良好,无炎性细胞浸润;上述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差异,镁合金在吻合术后90d内可完全降解。结论镁合金吻合器进行胃肠道吻合手术安全可行,其降解过程对吻合口局部及其他重要脏器无不良影响,有望应用于人体胃肠道吻合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吻合 镁合金吻合器 动物实验 可行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喉返神经识别、医源性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轶国 李伟 +3 位作者 邢兆东 颜艺超 杨晓东 叶颖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预防、识别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RLNI)及修复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5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的经验,记... 目的 探讨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预防、识别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RLNI)及修复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5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的经验,记录喉返神经解剖变异、术中各类损伤情况、术中修复喉返神经及术后处理、RLNI患者预后等资料,评价IONM在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对于喉返神经保护及损伤修复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共于IONM下显露RLN460条;发现喉返神经变异6条(3例为非返性喉返神经,均位于右侧;3例为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其中1例为双侧);全组共发生暂时性RLNI 4例,均为单侧损伤,暂时性RLN损伤率为1.1%,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术中RLN横断2例,其中1例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后6个月恢复嗓音,永久性RLN损伤率为0.5%.IONM信号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声音嘶哑;术中IONM信号丢失而肉眼观察RLN外观正常者,术后声带麻痹发生率为57.14%.术中使用IONM并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结论 甲状腺/甲状旁腺IONM对于喉返神经的识别、术中RLNI的修复以及术后嗓音状况的预测均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腺切除术 术中神经监测
原文传递
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开盛 李永柏 +3 位作者 黄进堂 王少勇 张忠民 颜艺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5-590,共6页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初诊为胃癌的2671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AFPGC组,得到相同病例数的AFP阴性胃癌组。结果共有98例AFPGC,占同期...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初诊为胃癌的2671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AFPGC组,得到相同病例数的AFP阴性胃癌组。结果共有98例AFPGC,占同期胃癌的4.5%,以老年男性患者为主,男女比例为2.16∶1,平均年龄为(65±12)岁。与术前相比,多数患者术后血清AFP水平显著下降(中位值:52 ng/ml比5 ng/ml,Z=-2.736,P=0.001)。与AFP阴性胃癌组相比,AFPGC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和CEA水平更高(均P<0.05),更易发生脉管浸润(62.71%比40.68%)和肝转移(31.63%比6.12%),均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FPGC组患者的预后差于AFP阴性胃癌组患者(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FPGC患者预后与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及脉管浸润均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术前血清AFP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FP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发病率低,易发生脉管浸润和肝转移,预后更差,血清AFP水平是影响AFP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胎蛋白类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甲状腺手术中能量器械热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键 杨晓东 +3 位作者 叶颖江 颜艺超 刘芳芳 姜可伟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比较电刀、超声刀及LigaSure等能量器械对甲状腺组织的热损伤差异。方法将12只比格犬分为3组:15 w电刀组、三档超声刀组、中间档LigaSure组,分别以能量器械作用于甲状腺表面组织。作用过程中以红外热成像仪检测组织温度情况,并... 目的比较电刀、超声刀及LigaSure等能量器械对甲状腺组织的热损伤差异。方法将12只比格犬分为3组:15 w电刀组、三档超声刀组、中间档LigaSure组,分别以能量器械作用于甲状腺表面组织。作用过程中以红外热成像仪检测组织温度情况,并留取作用后的组织标本观察热损伤深度。结果15 w电刀作用3s时的最高温度为(83.9±8.2)℃,热损伤深度为(0.96±0.07)mm;3档超声刀激发3s时最高温度为(70.7±7.5)℃,热损伤深度为(0.74±0.07)mm;LigaSure作用时最高温度为(56.6±5.7)℃,热损伤深度为(0.72±0.11)mm。3组间的最高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刀与LigaSure的热损伤深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15 w电刀产生的热损伤深度较超声刀及LigaSure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iagSure与超声刀及电刀相比产生的热量更小,LigaSure和超声刀造成的组织热损伤较轻,是甲状腺手术中较为安全的能量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器械 热损伤 甲状腺手术 超声刀 LIGASURE
原文传递
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超 叶颖江 +5 位作者 颜艺超 杨阳 刘大方 李韬 王杉 梁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4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合我院2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并作分析报道。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病程均在1年以内,病理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手术治...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合我院2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并作分析报道。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病程均在1年以内,病理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均进行术后化疗,1例患者术后24个月无复发。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多为转移性,原发性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少见,胃肠道转移性黑色素瘤可以发生于原发病灶切除数年之后,约4%-12%没有明确的原发病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间断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腹部肿块。外科手术是首要的治疗手段。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选择和能否进行根治性切除。早期诊断和进行彻底切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大小、原发部位、能否进行根治性切除以及从原发病灶切除至胃肠道转移的间隔时间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和免疫靶向药物是未来黑色素瘤研究的新方向。结论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转移早,对有黑色素瘤病史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应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孤立的病变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应积极进行辅助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胃肠道 靶向药物
原文传递
CDl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超 申占龙 +5 位作者 颜艺超 杨阳 王搏 叶颖江 王杉 梁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CDl57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CDl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l57蛋白在90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 目的探讨CDl57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CDl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l57蛋白在90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胃癌AGS细胞下调CDl57的表达,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Dl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CDl57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7%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4,P〈0.01);CDl5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X^2=12.503,P〈0.01)、淋巴结转移(X^2=8.693,P=0.003)和远处转移(X^2=4.944,P=0.027)相关,而与年龄(X^2=1.659,P=0.198)、性别(X^2=1.431,P=0.232)和分化程度(X^2=0.407,P=0.856)无相关;CDl57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29.2个月比46.0个月,X^2=4.438,P=0.036)。与对照组相比,siRNA组CDl57RNA表达(t=45.004,P〈0.01)和蛋白表达(t=32.877,P〈0.01)降低,侵袭能力减弱(F=98.455,P〈0.01)。结论CDl57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下调CDl57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像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润华 李永柏 +4 位作者 徐开盛 黄进堂 王少勇 张忠民 颜艺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9-893,共5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前切除(AR)术后吻合口漏(AL)的发生与肠系膜下动脉(IMA)和骨盆测量参数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接受AR术的53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 目的分析直肠癌前切除(AR)术后吻合口漏(AL)的发生与肠系膜下动脉(IMA)和骨盆测量参数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接受AR术的53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AL的影像学相关因素。结果36例(6.7%)术后发生AL,AL相关死亡率为11.1%(4/36),无AL相关死亡率为0.4%(2/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12例患者测量了骨盆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口前后径、骨盆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上缘至尾骨尖距离、骶尾间距、耻骨下缘-耻骨上缘-骶骨岬角度、坐骨棘间距、坐骨结节间距。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项骨盆测量参数与AL发生均无关(均P>0.05)。398例IMA分支分型与直肠癌术后AL的发生无关(P=0.712)。结论直肠癌AR术后AL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术后严重并发症,不同IMA分支分型对AL发生无显著影响,相关骨盆参数与直肠癌AR术后发生AL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非编码功能的LIN28同源物A的信使RNA促进结肠癌转移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宁 张雁凯 颜艺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1-1934,共4页
目的探讨LIN28同源物A的信使RNA(LIN28A mRNA)作为非编码RNA在结肠癌发展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1116中分别构建非编码功能的LIN28A mRNA过表达和LIN28A蛋白过表达细胞系,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发应(qRT-PCR)和... 目的探讨LIN28同源物A的信使RNA(LIN28A mRNA)作为非编码RNA在结肠癌发展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1116中分别构建非编码功能的LIN28A mRNA过表达和LIN28A蛋白过表达细胞系,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发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细胞计数试剂盒(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质谱检测过表达非编码功能的LIN28A mRNA导致的蛋白变化,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其功能性靶分子,Western blot法验证LIN28A mRNA对其表达的影响。构建其靶分子敲低的结肠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靶分子在结肠癌中发挥的功能。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无编码功能的LIN28A mRNA组细胞转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116迁移:1.065±0.323比2.768±0.249,t=8.345,P<0.05;SW1116迁移:1.034±0.117比1.458±0.056,t=6.600,P<0.05;HCT116侵袭:1.055±0.319比2.026±0.165,t=6.387,P<0.05;SW1116侵袭:0.941±0.100比2.103±0.111,t=16.48,P<0.05),但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蛋白质谱技术鉴定甲硫氨酰氨肽酶2(METAP2)是LIN28A mRNA过表达后显著上调的可能调控肿瘤转移的靶蛋白。敲减LIN28A后METAP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116-si#1:1.003±0.052比0.937±0.044,t=1.371,P>0.05;si#2:1.003±0.052比0.503±0.015,t=13.11,P<0.05;SW1116-si#1:1.005±0.071比0.993±0.075,t=0.1623,P<0.05;si#2:1.005±0.071比0.809±0.052,t=3.141,P<0.05)。与LIN28A mRNA作用一致,敲减METAP2组细胞转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116迁移和侵袭:1.000±0.055比0.420±0.070,t=14.60,P<0.05;1.000±0.176比0.200±0.009,t=8.942,P<0.05;SW1116迁移和侵袭:1.026±0.152比0.350±0.078,t=7.933,P<0.05;0.982±0.238比0.487±0.030,t=4.851,P<0.05)。结论非编码功能的LIN28A mRNA通过调节METAP2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28同源物A 结肠癌 甲硫氨酰胺肽酶2 转移
原文传递
ARID3A调控AKR1C3促进结肠癌细胞对5-FU敏感性的机制
20
作者 宁宁 张雁凯 颜艺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81-989,共9页
目的 探讨AT富交互域3A (ARID3A)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1116中构建ARID3A过表达或敲低细胞系,设置HCT116-PLVX/SW1116-PLVX过表达对照组、HCT116-ARID3A/SW1116-ARID3A过表达组、H... 目的 探讨AT富交互域3A (ARID3A)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1116中构建ARID3A过表达或敲低细胞系,设置HCT116-PLVX/SW1116-PLVX过表达对照组、HCT116-ARID3A/SW1116-ARID3A过表达组、HCT116-ARID3A-sh1/SW1116-ARID3A-sh1敲减组、HCT116-ARID3A-sh2/SW1116-ARID3A-sh2敲减组和HCT116-SH/SW1116-SH敲减对照组。应用MTT实验检测5-FU作用于各组后的抑制效率。蛋白质谱检测筛选下游调控基因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RID3A过表达或敲减对AKR1C3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分析ARID3A对AKR1C3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构建AKR1C3过表达或敲低细胞系,再次应用MTT实验检测其对5-FU的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T116-ARID3A过表达组(F=151.300,P<0.001;F=11.980,P=0.003;F=5.250,P=0.005)和SW1116-ARID3A过表达组(F=404.902,P<0.001;F=215.901,P<0.001;F=3.185,P=0.023)细胞受5-FU的抑制效率增加,药物和ARID3A表达水平的作用效应存在交互作用。而敲减ARID3A后,相较于对照组细胞表现出了对5-FU敏感性的降低,均P<0.05。进一步筛选出ARID3A的下游靶基因AKR1C3,qRT-PCR实验结果显示,在过表达ARID3A的HCT116和SW1116细胞中,AKR1C3的mRNA水平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0.395±0.054 vs 1.000±0.162,t=6.147,P=0.004;SW1116:0.250±0.017 vs 1.000±0.332,t=3.911,P=0.017);而在ARID3A敲减细胞中则相反,即AKR1C3的mRNA水平高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2.886±0.421 vs 1.000±0.080,t=7.621,P=0.002;SW1116:2.990±0.851 vs 1.000±0.148,t=3.909,P=0.016)。在过表达ARID3A的HCT116和SW1116细胞中,AKR1C3的蛋白水平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0.780±0.010 vs 1.000±0.012,t=19.630,P=0.004;SW1116:0.130±0.012 vs 0.240±0.029,t=4.880,P=0.032)。而在ARID3A敲减细胞中则相反,即AKR1C3的蛋白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1.630±0.040 vs 1.030±0.026,t=18.140,P=0.005;SW1116:1.070±0.153 vs 0.450±0.033,t=5.590,P=0.031)。并进一步明确ARID3A与AKR1C3结合并发挥其对AKR1C3的转录抑制作用。在HCT116和SW1116细胞中,过表达AKR1C3后,相较于对照组细胞均表现出了对5-FU敏感性的减弱,药物和AKR1C3表达水平的作用效应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而敲减AKR1C3后,相较于对照组细胞表现出了对5-FU敏感性的增强,均P<0.05。结论 ARID3A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中的耐药相关基因AKR1C3促进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AT富交互域3A AKR1C3 化疗敏感性 5-F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