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阳卓良 +2 位作者 唐湘宇 颜迪华 曾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271-1273,共3页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供静息所需的血液供应[1],约1/4的无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及1/3的冠心病患者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2],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可能起到相应作用[3]。这些侧支动脉在闭塞性冠脉疾病的情况下为心肌提供了替代的血液供应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关保护作用。侧支循环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评估,黄金标准涉及冠脉内压力测量[4]。虽然治疗性诱导侧支动脉生长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已经无效,但最近使用外部反搏动脉或生长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试验性研究已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目前对于引起不同个体之间侧支循环生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冠心病患者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冠脉闭塞 急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可溶性ST2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艳 +1 位作者 唐湘宇 颜迪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112-116,共5页
ST2属白介素1受体(IL-1R)家族,主要分为可溶性ST2(sST2)和跨膜型ST2(ST2L)两种类型,其中sST2与白介素33(IL-33)结合后可通过阻断IL-33/ST2信号传导而抑制核因子-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进而减弱心肌保护作用、促进心脏损伤及重塑... ST2属白介素1受体(IL-1R)家族,主要分为可溶性ST2(sST2)和跨膜型ST2(ST2L)两种类型,其中sST2与白介素33(IL-33)结合后可通过阻断IL-33/ST2信号传导而抑制核因子-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进而减弱心肌保护作用、促进心脏损伤及重塑。本文主要综述了sST2与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颤动、主动脉瓣狭窄、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可溶性ST2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心肌病 主动脉瓣狭窄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