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腾动物“独角兽”的原型是虎和犀牛
1
作者 风起()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0-120,共1页
金刚在《图腾动物独角兽原型考》一文中说,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考证虎狮图腾文化,可以发现,北方民族君主的称呼“可罕”源干图腾动物虎狮之称,其简称“罕”源于蒙古族氏称[Kian]。在《乌古斯可汗传说》中,可发现“独角兽”被称为[Ki... 金刚在《图腾动物独角兽原型考》一文中说,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考证虎狮图腾文化,可以发现,北方民族君主的称呼“可罕”源干图腾动物虎狮之称,其简称“罕”源于蒙古族氏称[Kian]。在《乌古斯可汗传说》中,可发现“独角兽”被称为[Kiat],并将此兽描述为食肉猛兽。有资料表明,“独角兽”的原型是虎和犀牛,其独角源白干犀牛。“独角兽”可视为犀角虎身的动物,或称之日犀虎综合图腾,即所谓麒辚。独角兽乃至麒辚的神化,可上溯于仰韶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文化 动物 原型 《乌古斯可汗传说》 语言文化学 北方民族 仰韶文化
原文传递
“抓精品”的提法要慎重
2
作者 风起()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0-120,共1页
孙振华在《抓精品是个假问题》一文中说,精品之所以被称作精品,在于它一定体现了某些创新的成分,这些新的东西是观赏者的经验里所没有的,因此,精品的出现是一个过程,一种新的审美经验的上升。一种新的视觉经验的价值如何,不是预... 孙振华在《抓精品是个假问题》一文中说,精品之所以被称作精品,在于它一定体现了某些创新的成分,这些新的东西是观赏者的经验里所没有的,因此,精品的出现是一个过程,一种新的审美经验的上升。一种新的视觉经验的价值如何,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精品的产生,既取决于作者的创造力,还取决于时代背景、文化境遇以及观赏者的审美状态。“精品”这一概念不是单向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在艺术史上,没有多少例子可以证明,精品是可以预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 慎重 提法 审美经验 视觉经验 审美状态 观赏者 假问题
原文传递
告别“油画民族化”的思维定势
3
作者 风起()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0-120,共1页
武明中在《告别“油画民族化”的思维定势》一文中说,多年来,“油画民族化”作为问题或标识,一直在探讨和实践,倡导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无视者亦有之。现实的情形是,创作中难以回避“油画民族化”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持续有影响的... 武明中在《告别“油画民族化”的思维定势》一文中说,多年来,“油画民族化”作为问题或标识,一直在探讨和实践,倡导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无视者亦有之。现实的情形是,创作中难以回避“油画民族化”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持续有影响的思维定势,触及艺术创作的敏感神经和某种期待。然而,几十年的讨论和实践,一直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境况,视觉化之后又发现言不由衷,辞难达意。令人尴尬的是,几十年的“油画民族化”,我们看不到在此实践中具有说服力的经典力作。一些艺术家要么身陷其中,苦苦求索,不得要领,要么自以为找到了真谛,大行于市,殊不知其作品已经囿于“传统”与“形式”的游戏里,与当代现实关系不大。在我国,“油画民族化”是以民族的名义出现的,这使得本来具有很强个人化特质的艺术创作成为一种集体行为。此外,“油画民族化”的权力性话语以及对它的猜想与希冀,使艺术个体背负了过多的(标签式的)责任与担当。“油画民族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确定是否真正存在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化 油画艺术 创作模式 思维定势 集体行为 倡导者
原文传递
上海画家村的衰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艺术市场的窘境
4
作者 风起()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0-120,共1页
赵莉在《论艺术赞助——从上海画家村的兴衰谈起》一文中说,艺术家既需要创作上的独立性,又要冒着牺牲部分创作独立性的风险去争取赞助人的赞助以获得物质上的支持,于是,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上海画... 赵莉在《论艺术赞助——从上海画家村的兴衰谈起》一文中说,艺术家既需要创作上的独立性,又要冒着牺牲部分创作独立性的风险去争取赞助人的赞助以获得物质上的支持,于是,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上海画家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上海画家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起初有一百四十余名艺术家入住。次年底,从南京请来某位艺术批评家担任艺术总监,对画家村内创作的艺术品进行评估定价。这些做法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在2003年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市场 画家村 上海 艺术赞助 艺术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