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TRAIL分子的同源性模建
1
作者 饶严 黄家强 +1 位作者 顾维丰 马大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MSI公司的Insight Ⅱ分子模拟软件,参照TNF-α的三级结构信息文件,对TRAIL分子胞外区的R117到G281共165个氨基酸残基进行了同源性模建;并利用Profile-3D程序中的Inverse Fold-ing方法对...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MSI公司的Insight Ⅱ分子模拟软件,参照TNF-α的三级结构信息文件,对TRAIL分子胞外区的R117到G281共165个氨基酸残基进行了同源性模建;并利用Profile-3D程序中的Inverse Fold-ing方法对模建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模建出的TRAIL分子共含10个β-片层结构,且这些β-片层均对应于TNF-α中相应的β-片层区.这与同一家族的分子在结构保守区,特别是形成二级结构的保守区中序列组成变化不大的理论相吻合.而且验证模建结果的结果可靠性积分值为55.80.结论:模建结果基本正确,为TRALL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同源性模建 三级结构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双体融合分子的三级结构模建
2
作者 饶严 顾维丰 马大龙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 双体融合分子(G2)较GMCSF单体分子具有高活性的结构...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 双体融合分子(G2)较GMCSF单体分子具有高活性的结构机制。方法:利用InsightII软件,采用同源性模建结合手工拼接的方法模建出G2 融合分子的空间三级结构,并将其与GMCSF单体的结构相比较。结果:模建出的G2 融合分子前后两个结构单元在空间位置上相对独立,二者各自的三级构象及二级结构组成均与GMCSF非常相似。另外,从受体结合位点的分析结果来看,G2 分子在结构上有能力同时结合两分子的GMCSF 受体。结论:G2 融合分子中的两个GMCSF结构单元在结构上基本保持了GMCSF 单体分子的三级结构,其空间结构允许两分子的GMCSF受体同时结合,引发受体间的交联,从而产生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辅助治疗 GM-CSF
下载PDF
英语课堂创设教学活动情境的途径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饶严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5期155-156,共2页
英语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英语课堂教学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通过对创设教学活动情境的途径分析,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进... 英语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英语课堂教学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通过对创设教学活动情境的途径分析,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进而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活动情境 积极性 途径
下载PDF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其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芳 莫晓宁 +6 位作者 张颖妹 袁岚 饶严 范中玉 袁勇 曹志敏 马大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为提高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recombinant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的稳定性和活性,对rhG-CSF进行改造和体内、外活性研究。... 目的为提高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recombinant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的稳定性和活性,对rhG-CSF进行改造和体内、外活性研究。方法利用定向点突变技术,将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第17位游离的半胱氨酸编码序列突变为丙氨酸序列,DNA序列分析证明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突变蛋白。利用G-CSF依赖细胞株NFS-60,对在不同温度及在人血浆中保存的G-CSF蛋白(G-CSF-Ala17)和野生型的G-CSF进行活性测定。腹腔注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其体内生物学活性。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17位半胱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G-CSF-Ala17。纯化的突变蛋白对NFS-60细胞具有刺激活性;与野生型G-CSF相比,在各种温度储存的突变蛋白保留更高的活性,与人血浆孵育50小时后突变蛋白仍保持活性;小鼠一次性体内注射突变蛋白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野生型G-CSF。结论G-CSF突变体(G-CSF-Ala17)较野生型的G-CSF具有更高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造血刺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突变 zhG-CSF 表达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