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铁压迫吻合术治疗肠梗阻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侯郑生 刘京山 +6 位作者 赵期康 饶晓松 邓延杰 全昌斌 敖国昆 黎立 史迎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649-652,共4页
目的:为了开展磁铁压迫吻合术治疗不宜手术的肠梗阻,开发系列磁铁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雌、雄性杂种犬9只;钐钴(Samarium-Cobalt)磁铁2块,直径15~20mm,厚3~5mm,2300~3200G。肌内注射麻醉。切开回肠末端,将一磁铁块置入其近侧回肠... 目的:为了开展磁铁压迫吻合术治疗不宜手术的肠梗阻,开发系列磁铁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雌、雄性杂种犬9只;钐钴(Samarium-Cobalt)磁铁2块,直径15~20mm,厚3~5mm,2300~3200G。肌内注射麻醉。切开回肠末端,将一磁铁块置入其近侧回肠内(子磁铁);将另一磁铁块置入结肠内(母磁铁)。结扎子母磁铁之间的回肠,致完全梗阻。摄腹平片,观察2块磁铁之间的距离、在腹部的位置、自肛门排出的时间、排出后实验犬进食情况;活体观察内瘘的完整性、蠕动情况;组织学观察压迫吻合内瘘标本。结果:腹平片示两磁铁块之间的缝隙从1.5mm缩小至0.5mm。2300~2770G组磁铁排出时间为术后6~14d。解剖学观察:磁铁压迫吻合内瘘完整;组织学观察:内瘘呈坏死层、肉芽层及瘢痕层特异性结构,慢性损伤后修复性改变。长期存活犬能正常饮食。3200G组磁铁排出时间为术后3~4d,实验犬因肠穿孔而死亡。结论:磁铁压迫吻合术治疗犬肠梗阻,2300~2770G的磁铁为安全治疗范围。有望在中国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压迫吻合术 肠梗阻 肠瘘
下载PDF
穿刺活检前列腺癌72例病理形态学观察及Gleason分级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云帆 缪琦 +1 位作者 王淑芳 饶晓松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系统的Gleason分级。方法收集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前列腺癌72例,复习HE组织切片,并依据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学协会(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系统的Gleason分级。方法收集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前列腺癌72例,复习HE组织切片,并依据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学协会(ISUP)修订的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结果 72例前列腺癌中53例的主要及次要成分为3级结构(73.6%),59例主要及次要成分为4级结构(81.9%),12例主要及次要成分为5级结构(16.7%)。结论本组前列腺癌Gleason 4级结构与3级结构常常混合存在,而且4级结构相比3级结构更为常见。修订后的Gleason分级系统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规范分级,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准确反映肿瘤的预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 病理诊断 GLEASON分级
下载PDF
原发性结肠透明细胞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云帆 赵晓丽 +2 位作者 王淑芳 马淑芳 饶晓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肠透明细胞腺癌(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性结肠CCA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另选取5例经典结肠管状腺癌和5例肾透明细胞癌...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肠透明细胞腺癌(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性结肠CCA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另选取5例经典结肠管状腺癌和5例肾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男性,56岁,临床因黑便入院。全身检查未见结肠外其他器官占位性病变。结肠肿瘤是位于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的隆起型肿物,肿物周围伴息肉样隆起,镜下见肿瘤由胞界清楚、胞质丰富的透明细胞组成,肿瘤细胞长柱状或多边形,胞质丰富,透明或空泡状,细胞核多位于基底部,胞核卵圆形或多角形、泡状,部分可见较明显的核仁。瘤细胞呈腺管状排列或相互融合呈筛状结构,部分瘤巢中央可见坏死。肿瘤侵及肠壁黏膜下层邻近肌层,未见脉管内癌栓,未见肠周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CK20、CEA、CDX-2均呈阳性,CK7、CD10、RCCa、Pax-2、TTF-1均呈阴性。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未见缺失(MLH1、MSH6、MSH2、PMS2均呈阳性)。病理诊断为原发性结肠CCA。结论原发性结肠CCA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结肠癌,与普通结直肠腺癌及其他器官的透明细胞癌有某些形态上的重叠,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透明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膀胱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云帆 缪琦 +2 位作者 王淑芳 赵晓丽 饶晓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观察膀胱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IMPC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位于膀胱左侧壁的无蒂息肉状,组织学表现为尿路上皮下方浸... 目的观察膀胱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IMPC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位于膀胱左侧壁的无蒂息肉状,组织学表现为尿路上皮下方浸润性生长的位于空白收缩裂隙内的微乳头芽结构,且浸润膀胱肌层,伴髂血管淋巴结转移,周围膀胱黏膜呈腺性膀胱炎改变,为膀胱原发性IMPC。结论微乳头结构的存在预示着高分级、高分期、进展快及预后差,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关注和重视各器官的微乳头型病变,有利于对该型病变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状肿瘤 尿路上皮癌 膀胱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瘤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檀艳丽 方川 +4 位作者 刘书哲 杨旭 杨永斌 饶晓松 钟延丰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检测人脑星形细胞瘤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探讨COX-2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OX-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 目的:检测人脑星形细胞瘤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探讨COX-2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OX-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Mcl-1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68例星形细胞瘤组织COX-2的表达阳性率为61.8%,COX-2的表达强度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χ2=14.24,P<0.01)。COX-2与Mcl-1、PCNA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COX-2蛋白在星形细胞瘤过度表达与病理分级及细胞增殖、凋亡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环氧化酶-2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6
作者 王淑芳 饶晓松 苏荣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脾脏肿瘤 病理检查 病理诊断
下载PDF
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笑盈 任玉波 +2 位作者 杨绍敏 苗成利 饶晓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MPN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H3K27me3在MPNST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PNST、滑膜肉瘤、去分化脂...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MPN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H3K27me3在MPNST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PNST、滑膜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中H3K27me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MPNST均为高级别,肿瘤平均直径20 cm;2年生存率约60%;5年生存率约30%;与NF-1相关型及散发型相比,放疗(radiation therapy,RT)相关型具有较差的预后(P<0.05);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P<0.05);年龄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3例MPNST中11例H3K27me3表达缺失;且H3K27me3在MPNST中的表达与在滑膜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MPNST以高级别常见,肿瘤体积相对较大,预后较差;RT相关型、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影响疾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H3K27me3缺失更常见于高级别MPNST,可能是MPNST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腹膜后肿瘤 H3K27me3
下载PDF
盆腹腔软组织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蕾 王丽华 +2 位作者 任玉波 饶晓松 杨邵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8-1101,共4页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为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及预后,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4例盆腹腔软组织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其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随访情况,并回顾相关文献。本组4例均为女...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为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及预后,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4例盆腹腔软组织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其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随访情况,并回顾相关文献。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33岁,无诱因腹胀或无明显不适经体检发现,3例原发、1例复发。3例CT及磁共振扫描可见分层/漩涡征。肿瘤主体均位于盆腔,1例同时累及腹腔。肿瘤最大径5~22 cm,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质软,灶性水肿或囊性改变。显微镜下瘤细胞短梭形,异型不明显,间质富疏松水肿黏液或胶原,有丰富的薄壁及厚壁血管,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性。肿瘤可浸润周围脂肪、神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4例肿瘤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弥漫阳性,CD34仅血管表达,S-100蛋白、CD117、Dog1均阴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随访有1例二次复发。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确诊以病理形态学为基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后可多次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盆腔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蕾 刘世博 +2 位作者 王丽华 任玉波 饶晓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0-79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肾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诊治的11例肾周AML及39例肾周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随... 目的对比分析肾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诊治的11例肾周AML及39例肾周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均紧邻肾脏,影像学肾缺损征不明显,易误诊。肾周AML女性患者占比较脂肪肉瘤高(P=0.003),发病年龄较脂肪肉瘤小(P<0.001)。肾周AML绝大多数单发(90.9%,10/11)、原发(100.0%,11/11),组织形态多伴有血管玻璃样变性(63.6%,7/11),免疫组化表达Melan-A和HMB45;而脂肪肉瘤常多发(51.3%,20/39)、复发(79.5%,31/39),免疫组化Ki-67、P16、CDK4、MDM2较AML高表达(P<0.05),MDM2基因扩增。两组患者肿瘤体积最大径及坏死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肾周AML与脂肪肉瘤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原发/复发、组织形态、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脂肪肉瘤需要更广泛的切除、积极治疗并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肾周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脂肪肉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高风险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铭 钟延丰 +3 位作者 朱晓云 张恩龙 王丽华 饶晓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风险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24例高风险垂体腺瘤患者,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综合分析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高风险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24例高风险垂体腺瘤患者,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综合分析病理特点与临床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24例高风险垂体腺瘤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5.4岁,临床表现为鞍区占位或激素分泌异常的症状。肿瘤最大径0.7~4.8 cm,影像学提示侵袭性腺瘤12例。根据固有激素、转录因子和低分子量角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进行诊断,其中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4例,沉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12例,男性泌乳激素细胞大腺瘤6例,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2例。基因检测1例存在GNAS基因突变。14例获得随访资料,2例复发(其中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高风险垂体腺瘤的诊断应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血清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并且需要提示临床复发和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 垂体腺瘤 激素 转录因子 侵袭性
下载PDF
多形性脂肪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龙 王丽华 +2 位作者 饶晓松 李春梅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6例PLPS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7~76岁,平均58.5岁。发病部位是腹膜... 目的探讨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6例PLPS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7~76岁,平均58.5岁。发病部位是腹膜后(4例)、腋窝(1例)和大腿(1例)。PLPS由梭形细胞、圆形细胞、多形性脂肪母细胞及“筒花状”多核巨细胞组成。2例PLPS为上皮样。4例肿瘤细胞呈S-100阳性。6例肿瘤细胞MDM2基因扩增均阴性。6例PLPS均行手术切除,其中4例发生复发,1例发生2次转移。结论PLPS是脂肪肉瘤少见亚型,主要由多形性脂肪母细胞构成。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密切随诊。肿瘤易复发、易转移且预后较差。患者年龄≥60岁、中心(非肢体)位置、肿瘤≥10 cm和核分裂象≥10/10 HPF可能是PLPS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母细胞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膜后继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小龙 石雪迎 +2 位作者 王丽华 饶晓松 刘红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03-307,29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继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01—2018-07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6例腹膜后继发性DDLS的患者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腹膜... 目的探讨腹膜后继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01—2018-07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6例腹膜后继发性DDLS的患者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腹膜后继发性DDLS初诊时均为高分化脂肪肉瘤(WDLS)。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6.7岁。所有肿瘤发生去分化均经过1~3次复发,所需的时间为9~120个月,平均26.8个月。发生去分化时患者的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岁。镜下DDLS的高分化区的亚型与首次诊断WDLS的亚型不完全相同。DDLS的去分化区呈多样性。4例肿瘤去分化区均为纤维肉瘤样,且其中1例合并有黏液纤维肉瘤样。另外2例肿瘤去分化区分别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和黏液纤维肉瘤样。免疫组化染色:6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DK4和P16,其中前者往往为弥漫阳性。5例肿瘤细胞均表达MDM2,MDM2多呈散在阳性;6例肿瘤高分化区均不同程度表达S-100;1例肿瘤去分化区呈CD34弱阳性表达。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结论 DDLS由高分化区和去分化区组成,亦可由WDLS发生去分化而形成。DDLS的高分化区的亚型与首次诊断WDLS的亚型不完全相同,其去分化区以纤维肉瘤样最常见。诊断以形态学为基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或基因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密切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 复发 去分化 去分化脂肪肉瘤
下载PDF
7例生物潜能未定非典型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笑盈 李春梅 +2 位作者 张铭 饶晓松 任玉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潜能未定非典型神经纤维瘤(atypical neurofibromatous neoplasm of uncertain biologic potential,ANNUB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集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病理诊断为... 目的:探讨生物潜能未定非典型神经纤维瘤(atypical neurofibromatous neoplasm of uncertain biologic potential,ANNUB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集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病理诊断为非典型或富于细胞性神经纤维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具有ANNUBP的特征,光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总结。结果:ANNUBP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14~44岁(平均年龄27岁,中位年龄27岁);6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头颈部,最大径4.5~21.5 cm,平均11.0 cm,界限较清。镜下肿瘤细胞可见细胞异型性、丰富密集、失去神经纤维瘤结构和/或核分裂像增加(>1/50 HPF和<3/10 HPF);其中4例多次复发,2例进展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1例无瘤生存,复发率85.71%(6/7),恶变率28.57%(2/7);S-100、SOX-10、H3K27Me3在7例中均弥漫强表达,1例CD34染色显示网状结构消失,Ki-67增殖指数<2%~5%。结论:ANNUBP是具有较高复发率和恶变率的肿瘤,术后应结予相应的辅助治疗,并密切随访,同时也应避免过度治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潜能未定非典型神经纤维瘤 复发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下载PDF
黏液性与非黏液性结直肠腺癌中PD-L1、CD8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贵兰 陆丽平 饶晓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黏液性结直肠腺癌(mucinou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MCA)与非黏液性结直肠腺癌(non-mucinou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non-MCA)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和CD8的表达。方法收集... 目的探讨黏液性结直肠腺癌(mucinou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MCA)与非黏液性结直肠腺癌(non-mucinous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non-MCA)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和CD8的表达。方法收集结直肠腺癌标本106例,其中non-MCA 90例,MCA 1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n-MCA和MCA的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PD-L1和CD8表达,计算PD-L1和CD8的阳性率,比较non-MCA和MCA中PD-L1和CD8表达的差异。结果non-MCA组织中PD-L1表达比MCA高(P<0.001),两组肿瘤组织中PD-L1均大部分表达于肿瘤间质的免疫细胞。在non-MCA组中有23%的PD-L1和CD8同时高表达,有48%的PD-L1和CD8同时低表达,7%的PD-L1高表达和CD8低表达,22%的PD-L1低表达和CD8高表达。在MCA组中有40%的PD-L1和CD8同时低表达,60%的PD-L1低表达而CD8高表达。non-MCA与MCA组织中CD8+T细胞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腺癌中PD-L1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的免疫细胞,且non-MCA较MCA高表达PD-L1;部分non-MCA中PD-L1和CD8同时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癌 PD-L1 CD8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肌样错构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彤 朱晓云 +1 位作者 王丽华 饶晓松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2期94-96,10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H)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加强病理医生对MH的认识。方法收集乳腺肌样错构瘤2例,观察其大体、镜下特点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21岁、29岁。肿瘤直径分别为2 cm、1.9 cm,肿瘤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不清...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H)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加强病理医生对MH的认识。方法收集乳腺肌样错构瘤2例,观察其大体、镜下特点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21岁、29岁。肿瘤直径分别为2 cm、1.9 cm,肿瘤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均由不同比例的乳腺腺泡、导管、纤维间质、脂肪组织及肌样细胞束组成。肌样细胞平行或交叉呈束状排列,形成灶性的平滑肌瘤样形态,散在分布于纤维间质之间,部分区域穿插入小叶腺泡间。2例肌样成分均强阳性表达SMA、Desmin和Caldesmon。结论MH是乳腺错构瘤的少见亚型,以表达平滑肌标记的平滑肌样细胞束为典型特征,易发生漏诊、误诊,诊断时应充分结合临床病史及镜下、免疫组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错构瘤 乳腺肌样错构瘤 肌样分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L1 -16 AND -18 DNA AND EPSTEIN-BARR VIRUS DNA IN LARYNGEAL CARCINOMA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宝国 陆哲明 +8 位作者 李勇 姜海蓉 廖飞 彭方毅 饶晓松 陈荣鋭 张乃嵩 王建军 柯杨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Objective: To look for the further evidence for HPV L1 HPV16 E6, HPV 18 E6 and EBV as carcinogenic factors in l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 we examined representative numbers of specimens from laryngeal cancer with hig... Objective: To look for the further evidence for HPV L1 HPV16 E6, HPV 18 E6 and EBV as carcinogenic factors in l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 we examined representative numbers of specimens from laryngeal cancer with highly sensitive PCR technique for the presence of HPV L1 and high-risk types HPV16 E6, HPV18 E6 and EBV LMP1. Results: Using PCR detection, 7.3% samples were HPV L1 positive, 52.03% were HPV16 E6 positive, 30.89% were HPV18 E6 positive and 9.13% were EBV LMP1 positive. The low incidence of HPV L1 and high incidence of HPV-16 E6 and HPV18 E6 genes suggest that HPV might be integrated into tumor cells. Our results support a role of HPV-16 and HPV-18 infe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aryngeal carcinoma in China. Conclusion: Integration of E6 into host genome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these gen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arcinogenesis of laryngeal carcinoma. HPV-16 and HPV-18 may synergistically func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of laryngeal carcinoma. Our results suggest an association of laryngeal carcinogenesis and infection with the high-risk HPV types 16, HPV 18 and E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HPV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Laryngeal carcinoma
下载PDF
眼眶复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蕾 鲁小中 +4 位作者 张彤 朱晓云 李贵兰 王丽华 饶晓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638,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因右眼眼球突出半年余至我院就诊。既往4年前行同位置肿物切除,外院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肿瘤,未行辅助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视力:右眼0.6,左眼1.0;眼压:右眼21 mmHg,左眼20 mmHg。右眼球向外、下方... 患者男性,52岁,因右眼眼球突出半年余至我院就诊。既往4年前行同位置肿物切除,外院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肿瘤,未行辅助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视力:右眼0.6,左眼1.0;眼压:右眼21 mmHg,左眼20 mmHg。右眼球向外、下方移位隆起,鼻侧结膜下见暗红色肿物,双角膜清,前房不浅,Tyndall征阴性,虹膜纹清,瞳孔圆,对光反应存,晶体清,视网膜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复发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多原发恶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张小龙 王丽华 +1 位作者 饶晓松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1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MPMN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1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MPMN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MPMN占同期收治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1.3%(4/301)。4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54~77岁,平均62岁。均为双原发恶性肿瘤,其组合方式分别为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和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和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和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和乙状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首发肿瘤与次发肿瘤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5个月(0~12个月)。免疫表型:4例脂肪肉瘤细胞S-100、p16、CDK4和MDM2均阳性,均可见MDM2基因扩增。2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D10阳性;1例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和1例乙状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均呈CDX2、Villin阳性。肿瘤均行手术切除,2例高分化脂肪肉瘤复发,其中1例复发为去分化脂肪肉瘤。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MPMN极其罕见,其另一肿瘤易发生于肾脏,常见的组织形态是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MPMN应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复发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脂肪肉瘤 多原发恶性肿瘤 MDM2基因
下载PDF
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3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华 李春梅 +3 位作者 张彤 张小龙 杨邵敏 饶晓松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5-46,共2页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腹腔、盆腔内的高度恶性肿瘤。由Gerald和Rosai于1989年首次描述[1],并于1991年正式命名。DSRCT非常少见,在软组织肉瘤中所占比例<1%。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超微结构
下载PDF
TSLC1和BLU基因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CpG岛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饶晓松 刘翠苓 +6 位作者 李敏 崔岩 李宏宇 董格红 黄欣 郑杰 高子芬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8期534-537,共4页
目的了解鼻NK/T细胞淋巴瘤中抑癌基因TSLC1和BLU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其在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10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中TSLC1和BL... 目的了解鼻NK/T细胞淋巴瘤中抑癌基因TSLC1和BLU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其在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10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中TSLC1和BLU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进行EB病毒检测。结果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TSLC1和BLU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83.3%(2/530)和50.0%(1/530),且TSLC1和BLU基因中至少有1个抑癌基因发生甲基化的频率为86.7%(2/630);10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中,2例发生了TSLC1基因甲基化,而BLU基因全部甲基化阴性而非甲基化阳性。未发现TSLC1和BLU基因CpG岛甲基化与EB病毒感染有关。TSLC1和BLU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3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多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普遍的事件。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均具有很高的甲基化频率,表明其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LC1基因 BLU基因 鼻NK/T细胞淋巴瘤 CPG岛甲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