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G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Cyclin D_2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鹏 饶竟 +3 位作者 赵洪洋 张方成 杨林 徐卫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38,242,共4页
目的探讨ABCG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分级和Cyclin D2表达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BCG2在52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ABCG2和Cyclin D2的蛋白表达;SPSS统计... 目的探讨ABCG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分级和Cyclin D2表达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BCG2在52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ABCG2和Cyclin D2的蛋白表达;SPSS统计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BCG2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存在过表达(P<0.05),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BCG2在52例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7%(17/52),与病理级别具有明显相关性(χ2=4.62,P<0.05),呈亲血管分布;ABCG2的表达与Cyclin D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ABCG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且与Cyclin D2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以ABCG2为标志物的脑肿瘤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G2 胶质瘤 脑肿瘤干细胞 细胞周期素D2
下载PDF
肿瘤重症患者发生亚谵妄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进 肖正权 +2 位作者 聂菁 饶竟 李文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重症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非药物治疗方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肿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亚谵妄筛查,根据其是否发生亚谵妄将其分为亚谵妄组(SSD组... 目的探讨肿瘤重症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非药物治疗方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肿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亚谵妄筛查,根据其是否发生亚谵妄将其分为亚谵妄组(SSD组,n=172)和非亚谵妄组(非SSD组,n=114),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亚谵妄综合征非药物治疗方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亚谵妄组患者分为常规方案干预组(对照组)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干预组(研究组),各86例。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干预后每日总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睡眠质量得分、认知功能得分、VAS评分、HAM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PPI评分差异,分析应用价值。结果286例肿瘤重症患者的亚谵妄发生率为60.13%,SSD组患者ECOG评分、APACHEⅡ评分、PPI评分较非SSD患者偏高(P<0.05)。阿片类药物、睡眠障碍、感染、PP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为肿瘤重症患者发生亚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非药物治疗方案干预后,研究组认知功能得分、睡眠质量得分及每日总睡眠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VAS评分、HAM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PP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0.05)。研究组谵妄发生率为15.12%明显低于对照组31.40%(P<0.05)。结论阿片类药物、睡眠障碍、感染、PP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是肿瘤重症患者亚谵妄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构建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睡眠质量、VAS评分、PP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亚谵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重症 亚谵妄综合征 非药物治疗方案
下载PDF
中国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洪洋 +13 位作者 孙时斌 吴瀚峰 熊南翔 姚东晓 付朋 王强平 饶竟 李俊俊 柴松山 肖冬冬 王艺淏 王佳静 刘如恩 潘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4-989,共6页
一、背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一侧面部针刺、刀割或电击样的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疼痛可被洗脸、刷牙、说话所诱发。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有关;继... 一、背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一侧面部针刺、刀割或电击样的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疼痛可被洗脸、刷牙、说话所诱发。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有关;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可由脑膜瘤、神经鞘瘤、颅内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表皮样囊肿等压迫三叉神经引起。三叉神经痛有多种治疗方法,首选药物治疗,在患者疼痛加重,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可选择手术治。目前,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射频治疗、伽玛刀放射外科(gamma knife radiosurgery,GKRS)治疗等。其中,GKRS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放射外科技术,对三叉神经痛有确切的疗效且风险低.应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共识旨在建立我国三叉神经痛GKRS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要点、疗效评价等,以规范和指导临床对三叉神经痛的GKR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鞘瘤 颅内血管畸形 发作性疼痛 表皮样囊肿 电击样 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基于MRA对椎动脉迂曲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豪 王强平 +7 位作者 饶竟 付朋 李俊俊 柴松山 王艺淏 袁野 杨波 熊南翔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分析与椎动脉迂曲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椎动脉迂曲的发生机制。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并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患者,运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并... 目的分析与椎动脉迂曲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椎动脉迂曲的发生机制。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并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患者,运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并计算椎动脉迂曲程度。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的差异。应用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和临床资料、生化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为5.1%~72.6%。40~49岁患者左、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20~29岁、30~39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与年龄、甘油三酯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232,P=0.000;r=0.172,P=0.004),患者左侧椎动脉迂曲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123,P=0.04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甘油三酯水平为患者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059~0.194,P=0.000;95%CI:0.173~1.942,P=0.019),甘油三酯水平为患者左侧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041~2.559,P=0.043)。结论椎动脉迂曲存在先天性发育相关因素,部分后天因素如甘油三酯水平也可能促进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迂曲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