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4例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香耀先 孙正辉 +2 位作者 许百男 武琛 朱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20-423,426,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策略、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 2012 年8 月本院神经外科94 例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动脉瘤直接夹闭89 例,动脉瘤切开再夹闭2 例,载瘤动脉近端孤立... 目的 探讨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策略、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 2012 年8 月本院神经外科94 例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动脉瘤直接夹闭89 例,动脉瘤切开再夹闭2 例,载瘤动脉近端孤立联合远端血管架桥1 例,未处理2 例。94 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院时疗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评分为5 分85.11%(80/94),4 分8.51%(8/94),3 分2.13%(2/94),2 分4.25%(4/94) ;随访80 例,3 ~ 36 个月GOS 评分5 分为88.75%(71/80),4 分为6.25%(5/80),3 分为2.5%(2/80),1 分为2.5%(2/80)。 结论 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是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及随访 被引量:2
2
作者 香耀先 孙正辉 +1 位作者 许百男 武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长期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4 月- 2012 年12 月本院神经外科因颅内多发动脉瘤而施行开颅手术40 例的临床资料,共94 个动脉瘤,一期手术34 例,二期手术6 例。动脉瘤直接夹闭85 ...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长期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4 月- 2012 年12 月本院神经外科因颅内多发动脉瘤而施行开颅手术40 例的临床资料,共94 个动脉瘤,一期手术34 例,二期手术6 例。动脉瘤直接夹闭85 个,孤立2 个,切除1 个,6 个未破裂动脉瘤未予手术处理。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手术良好率、病死率,Glasgow 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标准评价患者近远期预后。 结果 40 例出院时疗效良好率(GOS 评分4 - 5 分) 为92.25%(37/40),不良率(GOS 评分1 - 3 分)7.25%(3/40),手术相关病死率2.50%(1/40) ;随访期间(8 - 40 个月)疗效良好率(GOS 评分4 - 5 分)91.67%(33/36),不良率(GOS 评分1 - 3 分)8.33%(3/36),病死率2.78%(1/36)。 结论 采取良好的策略是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关键,并能带来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文鑫 王胜宝 +3 位作者 束旭俊 香耀先 孙正辉 许百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min开始,造模后150min结束。造模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和VNS组比较,模型组的SEP波形中的N1波幅下降、P1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VNS治疗组中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在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SEP波形中的N1波幅和P1潜伏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刺激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对缺血性脑损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迷走神经刺激术 神经保护 体感诱发电位 大鼠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哲 孙正辉 +4 位作者 许百男 武琛 步啸 彭定伟 香耀先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间192名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间192名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价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192例中,CTA检查出动脉瘤162例,脑血管畸形12例;另有假阴性1例,假阳性1例,均通过DSA及手术证实,3D-CTA在aSAH诊断的灵敏性为96.17%,特异性为94.11%。结论3D-CTA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王文鑫 薛哲 +3 位作者 束旭俊 香耀先 孙正辉 许百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24-430,共7页
目的通过刺激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迷走神经,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脑缺血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6只,根据体质量大小编号,计算机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VNS治疗组(10只)。采... 目的通过刺激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迷走神经,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脑缺血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6只,根据体质量大小编号,计算机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VNS治疗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VNS治疗组于模型建立30 min后开始刺激颈部右侧迷走神经,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模型组重复VNS治疗组步骤,但不予刺激。假手术组重复实验步骤,但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脑血流变化。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IL-6、caspase-3阳性细胞数、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加[(20.7±5.0)个/高倍镜(HP)比(2.3±1.0)个/HP,(44.5±9.5)个/HP比0,(30.9±9.0)个/HP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IL-6阳性细胞数[(10.9±3.7)个/HP]、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18.9±6.7)个/HP]及神经细胞凋亡计数[(14.0±5.2)个/H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与VNS治疗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各个时期的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NS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减少炎性反应有关,可能与皮质脑血流改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迷走神经 电刺激 大鼠
下载PDF
功能神经导航下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包海山 卜博 +2 位作者 林和浦 郭胜利 香耀先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085-1086,共2页
目的:研究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功能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24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丘脑胶质瘤有不同的影像学表... 目的:研究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功能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24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丘脑胶质瘤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率也不尽相同.病程3个月~~6年,平均2.3年.肿瘤颅内压增高症状最为常见(85%),轻偏瘫(45%),智力减退或精神症状(25%);全组患者肿瘤手术全切率为68%,次全切率为17%,部分切除率为15%;出院时好转、稳定者占85%,恶化及出现新体征者占15%;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功能神经导航技术能有效的增加肿瘤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胶质瘤 功能神经导航 手术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下中央区胶质瘤切除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包海山 卜博 +2 位作者 林和浦 郭胜利 香耀先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82-483,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技术在中央区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MRI诊断为中央区胶质瘤的20例患者行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对肿瘤的切除程度、患者术后的功能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技术在中央区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MRI诊断为中央区胶质瘤的20例患者行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对肿瘤的切除程度、患者术后的功能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未出现手术死亡,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切除中央区胶质瘤时定位精确,能有效的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功能障碍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区胶质瘤 神经导航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薛哲 孙正辉 +4 位作者 许百男 武琛 步啸 彭定伟 香耀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8期3550-3553,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间,共4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45个动脉瘤),分别于动脉瘤夹闭术后5-7天,5-6个月,12个月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3D-C...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间,共4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45个动脉瘤),分别于动脉瘤夹闭术后5-7天,5-6个月,12个月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判断CTA对动脉瘤术后残留、血管闭塞狭窄等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D-CTA发现4例瘤颈残留,1例吻合血管闭塞,28例载瘤动脉通畅,6例术中阻断的载瘤动脉不显影,61个动脉瘤夹均可清晰辨识,与DSA结果一致。3D-CTA评价瘤颈残留与载瘤动脉、吻合血管通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一致性为1.0。结论:3D-CTA检查操作简便,结果真实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极高,能够很好的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改变,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长期多次随访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复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