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汾隰考——兼说晋都新田之名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5,92,共7页
自1956年以来,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于今侯马、曲沃一带相继普探和局部发掘了牛村、平望、台神、白店、马庄、北坞、呈王及凤城等古城遗址,同时发掘了牛村古城南的侯马铸铜遗址,还发掘了古城附近的柳泉、下平望、牛村古城南... 自1956年以来,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于今侯马、曲沃一带相继普探和局部发掘了牛村、平望、台神、白店、马庄、北坞、呈王及凤城等古城遗址,同时发掘了牛村古城南的侯马铸铜遗址,还发掘了古城附近的柳泉、下平望、牛村古城南、东高等墓地.特别是侯马西北牛村、上下平望、东西台神村一带呈"品"字形分布的牛村、平望、台神3座大型古城的普探,以可考的实物资料确认了侯马晋国遗址就是晋国最后一个都城新田所在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山西 文物考古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下载PDF
“妀善鼎”的年代、国别、地理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广阔 梁宏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0,共9页
本文从年代、国别和地理等方面探讨了"妀善鼎"的相关问题,我们认为"妀善鼎"可能作于春秋早期,作器者是"晏生之孙",他应该姓国的姜姓,而受器者为妀姓,所以不可能是父女关系,妀善只能是晏生之孙"... 本文从年代、国别和地理等方面探讨了"妀善鼎"的相关问题,我们认为"妀善鼎"可能作于春秋早期,作器者是"晏生之孙",他应该姓国的姜姓,而受器者为妀姓,所以不可能是父女关系,妀善只能是晏生之孙"孙哀"的妻子或母亲,这是夫为妻或子为母所作之器。该器铭文中"晏生"可能与传世文献的"晏"有关。"会鼎"当是带盖的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妀善鼎 噁国 晏国 会鼎 金文“某生”
下载PDF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倗国大墓的相关历史地理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山西省 绛县 历史地理 西周 文化研究 第一版 李学勤 文物
下载PDF
先秦并地、并国、并州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3,共8页
"并"作为国族地名起源甚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早商时期。其取义或与它所指称的地区有太行、吕梁二山南北纵贯而并峙之地形、地貌有关,这可能也是古九州制中"并州"名义之由来。据相关文物考古及古文字资料初步推断,山... "并"作为国族地名起源甚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早商时期。其取义或与它所指称的地区有太行、吕梁二山南北纵贯而并峙之地形、地貌有关,这可能也是古九州制中"并州"名义之由来。据相关文物考古及古文字资料初步推断,山西石楼一带或是古并氏、并国较早的居地。商代晚期,并氏族人开始向外迁徙,一支东播于山东半岛,其后裔所居在春秋时代为齐大夫伯氏的封邑。一部分西迁至关中西部今岐山县一带,并于西周早期继续北移于甘肃陇东泾水上游及其支流马莲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国 并氏 并州 古族迁徙 九州
下载PDF
晋曲沃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4,共6页
曲沃作为晋国的一个都城,或可成立,但其地望,还有争论,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考古资料及多次实地考察的体会,可以看出,曲沃一名不只是一座城邑之名,它在不同的时期所指不一,在桓叔初封和庄伯时期,曲沃是在峨嵋岭以北的今曲... 曲沃作为晋国的一个都城,或可成立,但其地望,还有争论,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考古资料及多次实地考察的体会,可以看出,曲沃一名不只是一座城邑之名,它在不同的时期所指不一,在桓叔初封和庄伯时期,曲沃是在峨嵋岭以北的今曲沃境内;武公时期,曲沃更是一个区域的地名,桓、庄以来攻取或迁居的曲沃邑及其周围其它地区都可以称之为曲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沃 晋国 峨嵋岭
下载PDF
文献所见晋始封地的记述与论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60,共6页
从清代及其以前传世文献中有关晋始封地的记载看,后人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通过详细的对比与分析,发现越到晚近,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越显多样,其中又以翼城说和晋阳说为最具代表性的南、北两大观点。
关键词 晋国 始封地 古唐国 唐叔虞
下载PDF
“有汾、浍以流其恶”之“恶”解 被引量:1
7
作者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27,共3页
《左传》成公六年载有晋迁都新田时晋公族、重臣们的辩论,多数人主张迁到今运城盆地的“郇、瑕氏之地”,唯独韩厥力主迁往新田(今侯马市西北)。双方都列举了各自的理由,其中主张迁新田的韩厥在申述新田作为都城的理由时有一句话,“有汾... 《左传》成公六年载有晋迁都新田时晋公族、重臣们的辩论,多数人主张迁到今运城盆地的“郇、瑕氏之地”,唯独韩厥力主迁往新田(今侯马市西北)。双方都列举了各自的理由,其中主张迁新田的韩厥在申述新田作为都城的理由时有一句话,“有汾、浍以流其恶”。对于“恶”字,杜注及后来的史学著作皆以为是“垢秽”、“污秽骯髒之物”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活垃圾。笔者经过细致的辨别与推敲,认为“有汾、浍以流其恶”之“恶”当是指因农业收成不好而导致的饥荒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浍 晋都 迁都 荒年
下载PDF
试说甲骨文“丘”及名丘的地名 被引量:1
8
作者 《古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161-167,共7页
殷墟甲骨文"丘"字作以下诸形:多见于时代在武丁中晚期的■宾间类、宾一类、宾早兼类、典宾类及花东卜辞。祖庚、祖甲时期的出组二类、武丁晚期至祖庚时期的历组二类、康丁至武乙文丁之交的无名二类等几类亦有个别出现。值得... 殷墟甲骨文"丘"字作以下诸形:多见于时代在武丁中晚期的■宾间类、宾一类、宾早兼类、典宾类及花东卜辞。祖庚、祖甲时期的出组二类、武丁晚期至祖庚时期的历组二类、康丁至武乙文丁之交的无名二类等几类亦有个别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著录午组、■组、无名组和历组甲骨为主的《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②)中没有发现丘字。由此可知,甲骨文丘字多见于小屯村北出土的甲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祖庚 小屯村 武丁 武乙 文丁 祖甲 康丁
下载PDF
先秦时期“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鹏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1-36,46,共7页
先秦时期,人类社会与“丘”息息相关,人因丘而茁壮成长,丘因人而流传于世。首先,“丘”是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小地貌景观,是新石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居住环境的极佳选择;其次,“丘”作为地名,尤其是文献所记载的都邑之名,是夏商周... 先秦时期,人类社会与“丘”息息相关,人因丘而茁壮成长,丘因人而流传于世。首先,“丘”是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小地貌景观,是新石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居住环境的极佳选择;其次,“丘”作为地名,尤其是文献所记载的都邑之名,是夏商周时期人地关系的重要见证,也是人类社会把自己从自然界剥离出来的重要标志;最后,“丘”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其产生、发展和衰亡,可以窥探出商周秦汉时期中国基层行政组织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丘 丘地名 基层组织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晚期鄂豫陕间文化交流通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雷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51,共10页
考古学文化或早期部族、国族文化的地域间碰撞与交流在地理上当依赖一定的通道,这种文化交流的通道既影响着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地理分布,同时也是该区文化同周围其它区域文化联系、往来的必要前提。考察这样的地理通道不仅有助于确定考古... 考古学文化或早期部族、国族文化的地域间碰撞与交流在地理上当依赖一定的通道,这种文化交流的通道既影响着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地理分布,同时也是该区文化同周围其它区域文化联系、往来的必要前提。考察这样的地理通道不仅有助于确定考古学文化地理分布及其传播路径,同时也是研究早期区域历史地理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以鄂豫陕间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分布、扩散、交流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这一地区各文化间交流的具体通道,来探讨当时该地理范围内考古学文化碰撞、交流在地理上的表现特征,并探求受自然地理状况影响的文化交流通道对于人文地理格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陕 考古学文化 文化交流 地理通道
下载PDF
戰國燕系陶文考釋三則
11
作者 馬保春 《出土文献》 CSSCI 2018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燕系陶文有三級監造制度,其中第二級的工官名'陶■'之'■',或釋傞省、倕、佐、倈等,我們釋'倰',是左右陶尹的屬官,可能由有經驗的製陶長者來充任。河北易縣出土的燕系單字陶文■,或釋■,我們釋爲'迺',... 燕系陶文有三級監造制度,其中第二級的工官名'陶■'之'■',或釋傞省、倕、佐、倈等,我們釋'倰',是左右陶尹的屬官,可能由有經驗的製陶長者來充任。河北易縣出土的燕系單字陶文■,或釋■,我們釋爲'迺',即《漢書·地理志》涿郡屬縣迺縣。遼寧朝陽袁臺子遺址出土的燕系陶質量器銘文,或釋'酉城都王卩瑞',我們認爲首字當是'酒'字,酒與栖可通,栖又與柳可通,故酒與柳亦可通假,陶質量器銘文中的'酒城'也就是見於《漢書·地理志》遼西郡之'柳城'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陶尹 左陶尹
下载PDF
说地名字“鄂”及相关问题
12
作者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538-547,共10页
有关地名字"鄂"及早期鄂地、鄂国的探讨,罗振玉①、叶玉森②、闻一多③、马承源④、于省吾⑤、何光岳⑥、徐少华⑦、张昌平⑧、李学勤⑨、罗运环⑩等已从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角度做了不少工作,如于省吾、罗运环认为甲骨... 有关地名字"鄂"及早期鄂地、鄂国的探讨,罗振玉①、叶玉森②、闻一多③、马承源④、于省吾⑤、何光岳⑥、徐少华⑦、张昌平⑧、李学勤⑨、罗运环⑩等已从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角度做了不少工作,如于省吾、罗运环认为甲骨文中旧释为"噩"的那个从数口从桑的宇(如■,《甲骨文合集》)10927,下简称《合集》(11)是"丧",从桑得声,金文"丧"字再增声符"亡"。今就"鄂"字演变及有关古地名、国名的地理问题,稍作补充,敬请专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 于省吾 声符 古地名 张昌平 罗振玉 甲骨文 何光岳
下载PDF
民国初年日本出版的《北京导游图》
13
作者 孙贺 《地图》 2015年第6期76-79,共4页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科学与地图图书馆(the Earth Scienceand MapLibrary)藏有一幅民国初年由“日本国际观光局”(Japan Tourist Bureau)出版、面向欧美各国发行的北京游览观光地图,定价50美分。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北京 出版 日本 导游图 美国加州大学 地球科学 图书馆
下载PDF
殷墟甲骨文“柚”地考
14
作者 馬保春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9年第1期195-203,共9页
殷墟甲骨文所見的■(《合集》8062賓早兼類)、■(《合集》8063典賓)、■(《合集》8064典賓)、■(《合集》8065典賓)、■(《合集》8066賓出兼類)、■(《合集》10950■賓間類)及■(《合集》8058典賓)等形的字,從木,從■.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下载PDF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陶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广阔 宋国定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3,共9页
郑州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约20公里的石佛乡小双桥、岳岗和于庄三村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0’,北纬34°38’,海拔约105米。遗址位于索须河南岸台地上。地势北部较高,向东、南逐渐降低。
关键词 商代遗址 郑州市 陶符 小双桥遗址 河南省
原文传递
郑州商城出土骨刻文与中国古代的“舞雩”祈雨之祀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光华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4,56,共9页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关于求雨的"雩祭"了,此后历代相沿,可谓源远流长。早商时期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两例骨刻文"■■"和"■■"形近而义同,它们可能就是这种雩祭的原型。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这类祈雨的文字资料...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关于求雨的"雩祭"了,此后历代相沿,可谓源远流长。早商时期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两例骨刻文"■■"和"■■"形近而义同,它们可能就是这种雩祭的原型。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这类祈雨的文字资料,这和郑州商城所在的地理环境及其当时一度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甲骨文 雩祭 舞雩
原文传递
妀善鼎铭文考释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广阔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6-70,共5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近年征集的妀善鼎,器、盖同铭。铭文记述了(己其)晏生之孙为其母或妻子妀善作器。根据器形、纹饰及铭文判断,妀善鼎属于春秋早期的可能性较大。妀善鼎为探索先泰时期(己其)国的地望、历史以及其与晏族的关系等提...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近年征集的妀善鼎,器、盖同铭。铭文记述了(己其)晏生之孙为其母或妻子妀善作器。根据器形、纹饰及铭文判断,妀善鼎属于春秋早期的可能性较大。妀善鼎为探索先泰时期(己其)国的地望、历史以及其与晏族的关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考释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博物馆 长方形
原文传递
由考古资料看“摩笄山”之地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龙凤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4,共6页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代王夫人摩笄自杀的摩笄山之所在,历来有今河北涿鹿东北燕然山西南端和蔚县东南马头山两说,我们通过考察当地的自然地理形势,分析当时历史事件的原委,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对摩笄山的地望问题作了探讨,我们认为,置摩笄...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代王夫人摩笄自杀的摩笄山之所在,历来有今河北涿鹿东北燕然山西南端和蔚县东南马头山两说,我们通过考察当地的自然地理形势,分析当时历史事件的原委,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对摩笄山的地望问题作了探讨,我们认为,置摩笄山于今河北蔚县东南马头山处更符合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笄山 代国 蔚县 玉皇庙文化
原文传递
试析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的命名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广阔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41,共15页
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的出土资料丰富,研究尚待深入,学界对其命名的论述较少,且存在一定的混乱。本文在搜集、梳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在命名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鉴于目前"刻划符号"和&qu... 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的出土资料丰富,研究尚待深入,学界对其命名的论述较少,且存在一定的混乱。本文在搜集、梳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在命名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鉴于目前"刻划符号"和"刻画符号"混用的情况,建议用"刻画符号"。针对"几何形符号"与"象形符号"不足以全面划分器物符号的问题,提出用线段构形(线段类)和形体造形(形体类)总体命名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符号 陶符 刻划符号 刻画符号 符号学 绘画
原文传递
由古文字资料管窥早期伊洛南阳间之地理交通 被引量:3
20
作者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文依据古文字资料初步探讨了早期伊洛、南阳间的交通地理问题,发现无论是战争行军、国族迁徙还是其他形式的地理交流,伊洛、南阳间多循北起伊洛地区东部而南至方城关的道路。这一交通要道在维护早期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政治关系中发挥了... 本文依据古文字资料初步探讨了早期伊洛、南阳间的交通地理问题,发现无论是战争行军、国族迁徙还是其他形式的地理交流,伊洛、南阳间多循北起伊洛地区东部而南至方城关的道路。这一交通要道在维护早期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政治关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 南阳 交通 国族 古文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