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式中文语序问题略论 被引量:6
1
作者 田小琳 毛朋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5,96,共7页
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表达手段。港式中文的语序有不同于通用中文之处。港式中文的连词"并"引导的分句可以带上主语,"并且"可以位于分句主语之后,"过""了"等体标记加在连动结构的前一个动词之... 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表达手段。港式中文的语序有不同于通用中文之处。港式中文的连词"并"引导的分句可以带上主语,"并且"可以位于分句主语之后,"过""了"等体标记加在连动结构的前一个动词之后,这些语序变化反映了港式中文与通用中文焦点的差异。受英语影响,港式中文出现了定语后置的现象,有些后置定语造成了句子理解的困难,有些则解决了定语过长妨碍听者理解的问题,且保持了句子焦点的一致。受粤方言影响,港式中文将通用中文状语位置的"多""少"放置于动词之后做补语,这是因为粤方言做补语的量度形容词语义上可以指向宾语。语序与词语的功能和语法意义密切相关,港式中文"其实"具有舒缓语气、转换话题的功能,这是其语序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中文 语序 焦点
下载PDF
港式中文连词调查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毛朋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2,96,共9页
港式中文是通用中文在香港地区的变体。港式中文的连词在句法功能、表达的语义关系和语用等方面与通用中文有所不同。句法功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连结的语法单位的性质上;由于句法功能不同,其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也相应地有异于通用中文。... 港式中文是通用中文在香港地区的变体。港式中文的连词在句法功能、表达的语义关系和语用等方面与通用中文有所不同。句法功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连结的语法单位的性质上;由于句法功能不同,其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也相应地有异于通用中文。语用方面主要是使用频率和语体色彩的差异。此外,港式中文还有一些特有的连词及搭配格式。港式中文连词的这些特点,有些是受英语、粤方言影响的结果,有些承继自古汉语,还有些属于语言自身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中文 连词 句法功能 语义关系 语用差异
下载PDF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与汉语语言学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施健 毛朋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0-72,共3页
本文从语言学史的角度出发 ,以共性和个性这一哲学范畴在语言研究中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 ,对比了立足共性研究个性和立足个性研究共性的两种不同的汉语研究路径 。
关键词 语言 共性 个性 汉语语言学
下载PDF
港式中文程度副词简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朋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3,96,共7页
港式中文使用一些特有的程度副词,这些副词有些借自粤语,有些用法受到英语的影响,有些则是流行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港式中文与通用中文共用的程度副词当中,有些存在用法上的差异。此外,港式中文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这种结构的使用也比通... 港式中文使用一些特有的程度副词,这些副词有些借自粤语,有些用法受到英语的影响,有些则是流行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港式中文与通用中文共用的程度副词当中,有些存在用法上的差异。此外,港式中文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这种结构的使用也比通用中文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中文 港式中文 程度副词
下载PDF
“古四声不同今韵”与上古汉语韵尾构拟问题
5
作者 刘鸿雁 毛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4,共10页
除调型、调值外,上古与中古汉语声调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类,比如上古汉语的声调就有三调、五调之说;一是每个字的具体归类,比如有些字中古是去声,上古属于平声。这两类差异,段玉裁称之为“古四声不同今韵”。各家构拟在反映古... 除调型、调值外,上古与中古汉语声调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类,比如上古汉语的声调就有三调、五调之说;一是每个字的具体归类,比如有些字中古是去声,上古属于平声。这两类差异,段玉裁称之为“古四声不同今韵”。各家构拟在反映古今调类总体差异方面,均言之成理。在古今异调字问题上,高本汉等学者的构拟体系缺乏解释力,但可以容纳对异调字的不同处理;而持声调源于韵尾假说诸家的构拟,则陷入逻辑困境,如何解释异调字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过程,是该假说面对的一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调类 异调字 韵尾 构拟 声调源于韵尾假说
下载PDF
港式中文“因应”语法化过程研究
6
作者 刘鸿雁 毛朋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8-24,150,共8页
通用中文的“因应”是动词,港式中文的“因应”可用作介词。这一用法承自早期现代汉语。港式中文“因应”从动词发展出介词用法的历程,与汉语介词语法化的一般机制和过程是一致的。语体色彩和使用频率的差异是“因应”这一古汉语词在通... 通用中文的“因应”是动词,港式中文的“因应”可用作介词。这一用法承自早期现代汉语。港式中文“因应”从动词发展出介词用法的历程,与汉语介词语法化的一般机制和过程是一致的。语体色彩和使用频率的差异是“因应”这一古汉语词在通用中文和港式中文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原因。由于“因应”常常出现在句首,引出句子的话题,受“因为”等的类推作用影响,进一步变成了连词。类似的词语还有“面对”“针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中文 通用中文 因应 语法化
下载PDF
香港人普通话朗读中的陈述句、疑问句语调偏误分析
7
作者 毛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3期87-92,共6页
该文分析了香港人普通话朗读中的陈述句和疑问句语调的偏误现象。研究发现,在朗读时,香港人陈述句语调主要存在音域过宽或过窄及音域未随发音进程缩小的现象;疑问句则是常常误将重音放在最后一个语音短语之前的短语之上。在教学中,可引... 该文分析了香港人普通话朗读中的陈述句和疑问句语调的偏误现象。研究发现,在朗读时,香港人陈述句语调主要存在音域过宽或过窄及音域未随发音进程缩小的现象;疑问句则是常常误将重音放在最后一个语音短语之前的短语之上。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然地控制音高和重音来解决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调 偏误 音域 音高 重音
下载PDF
陕西西安方言单字音声调声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毛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西安方言是古代长安方言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中原官话区关中片的代表方言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西安方言四声的调值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其单字调声学实验的结果表明,西安方言四声的调值应为21、24、53、44。
关键词 实验语音学 基频 调型 调值
下载PDF
港式中文词类现象举隅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小琳 毛朋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1,96,共7页
汉语实词的某些小类和虚词所包含词语的数量是有限的。港式中文的这些封闭词类中出现了一些通用中文所没有的词语,这些词语或承继自古汉语,或源自粤语和英文。有些通用中文和港式中文的共用词,在二者中出现的频率差别较大,前者较少使用... 汉语实词的某些小类和虚词所包含词语的数量是有限的。港式中文的这些封闭词类中出现了一些通用中文所没有的词语,这些词语或承继自古汉语,或源自粤语和英文。有些通用中文和港式中文的共用词,在二者中出现的频率差别较大,前者较少使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在后者当中没有这种色彩,为常用词。由于组合能力和出现的句法环境的变化,有些通用词在港式中文里具有了不同的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中文 词类 组合能力
下载PDF
《诗经》中动词“有”的配价语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94-198,共5页
《诗经》中动词“有”的用法灵活多变 ,以“有”为结构中心的句子在句法结构及语义结构方面都呈现出繁复的特点。以配价语法理论为指导 ,研究《诗经》中“有”的配价类型 ,同时参用格语法理论 ,在对配项进行语义角色分析的基础上 ,可归... 《诗经》中动词“有”的用法灵活多变 ,以“有”为结构中心的句子在句法结构及语义结构方面都呈现出繁复的特点。以配价语法理论为指导 ,研究《诗经》中“有”的配价类型 ,同时参用格语法理论 ,在对配项进行语义角色分析的基础上 ,可归结出《诗经》各类“有”字句的语义表达式有 7种 ,这 7种语义表达式对《诗经》动词“有”的句法和语义功能的理解得以理性化和概念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价语法 格语法 语义表达式 《诗经》
下载PDF
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评述了以R.H.Robins、Esa Itkonen和Goran Malmqvist三家为代表的中国语言学史著述。西方语言学史家基于自身的语言观,其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论述往往有独特的发现。这三家对中国语言学研究学术态度的变化也反映出了西方学者认识这... 本文评述了以R.H.Robins、Esa Itkonen和Goran Malmqvist三家为代表的中国语言学史著述。西方语言学史家基于自身的语言观,其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论述往往有独特的发现。这三家对中国语言学研究学术态度的变化也反映出了西方学者认识这一研究传统的历程。梳理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具有语言史、学术史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史 学术史
下载PDF
論從上古到中古的字調流變現象
12
作者 劉鴻雁 馬毛朋 《岭南学报》 2021年第2期241-267,共27页
字調流變是指從上古到中古的語音演變過程中個别字的調類轉移。要確定某字的上古調類,可資利用的材料有上古韻文及通假字。周祖謨先生據上古韻文考證出了若干中古爲上、去聲,上古惟讀平聲的古今異調字。本文據簡帛通假補苴周説,同時結... 字調流變是指從上古到中古的語音演變過程中個别字的調類轉移。要確定某字的上古調類,可資利用的材料有上古韻文及通假字。周祖謨先生據上古韻文考證出了若干中古爲上、去聲,上古惟讀平聲的古今異調字。本文據簡帛通假補苴周説,同時結合經籍舊注、漢魏六朝韻文嘗試勾勒這些字聲調流變的過程。關於字調流變的原因,有些可能與變調構詞有關,有些尚需深入研究。聲調源於韻尾假説,其後置韻尾的構擬與中古調類一一對應,難以解釋字調流變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聲調 字調流變 簡帛通假 經籍舊注 韻文
下载PDF
上古汉语前置音的语音性质
13
作者 毛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41,95-96,共10页
上古汉语的语素音位学研究中,学者们一般认为,词根前的前置音的语音性质为辅音。有学者为前置音构拟了次要音节,这一构拟改变了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看法,是上古音研究的一大变化。本文从次要音节的性质、来源、方言中分音词与次... 上古汉语的语素音位学研究中,学者们一般认为,词根前的前置音的语音性质为辅音。有学者为前置音构拟了次要音节,这一构拟改变了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看法,是上古音研究的一大变化。本文从次要音节的性质、来源、方言中分音词与次要音节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次要音节说"根据,讨论结果表明,次要音节的证据尚不充分,上古汉语前置音的语音性质仍应确定为辅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要音节 前置音 语音性质
原文传递
上古音影母音值之检讨
14
作者 毛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潘悟云先生以译音、异文假借、亲属语等材料为据,认为上古汉语语音系统中影母应构拟为小舌塞音,但潘先生的这些材料仍有重新检讨的余地。上述材料重新分析的结果表明,将上古音影母构拟为小舌塞音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关键词 影母 小舌塞音 喉塞音
原文传递
论段玉裁的“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兼论声调源于韵尾假说
15
作者 刘鸿雁 毛朋 《语言学论丛》 2021年第1期257-281,共25页
除了“古无去声之说”外,段玉裁还有一项关于上古汉语声调的重要论述,即“上人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本文通过分析《六书音均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中韵字的上、中古调类差异指出,段氏实际认为上古平、上、人三声均可转人... 除了“古无去声之说”外,段玉裁还有一项关于上古汉语声调的重要论述,即“上人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本文通过分析《六书音均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中韵字的上、中古调类差异指出,段氏实际认为上古平、上、人三声均可转人中古平、上、去、人四声,而上、人转为去,平转为仄则是对上、中古声调总体演变趋势的概括。此夕卜,本文比较了段玉裁与唐作藩先生上古调类归属的异同,探究了段氏判断某字与中古异调的根据。本文还指出,汉语声调源于韵尾的假说,在解释段氏概括出的上、中古不同调类的转化现象时遇到了逻辑困难,该假说有待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诗经》 上古调类 异调字 声调源于韵尾假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