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间》词中的屏风与屏内世界——唐宋词境原生态解读之一 被引量:5
1
作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屏风是《花间集》中出现频率极高的道具,《花间》词人在忠实纪录这一现实生活环境的同时,构造出了一个颇具文学价值的词境——“屏内世界”。构成“屏内世界”的现实基础是当日屏风之形制与使用方式的历史本真状态;其艺术基础则是屏风... 屏风是《花间集》中出现频率极高的道具,《花间》词人在忠实纪录这一现实生活环境的同时,构造出了一个颇具文学价值的词境——“屏内世界”。构成“屏内世界”的现实基础是当日屏风之形制与使用方式的历史本真状态;其艺术基础则是屏风图案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与时代文化内涵。由此二者切入,对《花间》词文本所作的解读即富有原生态的意味。在原生态的视角下,可以清晰地发现《花间》词中“屏内世界”词境所独具的艺术特征,以及其对宋词词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词 屏风 屏内世界 原生态解读
下载PDF
姜白石词乐“犯曲”说通解
2
作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3,共9页
姜白石词乐中的"犯曲"说,涉及制曲、宫调、辞乐关系以及文献考辨等诸多问题。《凄凉犯》词序中引"唐人乐书"的记载,是指"移宫"转调,与宋人主张"同主音转调"应区分开来。因存在"仙吕犯双调... 姜白石词乐中的"犯曲"说,涉及制曲、宫调、辞乐关系以及文献考辨等诸多问题。《凄凉犯》词序中引"唐人乐书"的记载,是指"移宫"转调,与宋人主张"同主音转调"应区分开来。因存在"仙吕犯双调"与"道调犯双调"以及确定"主调"等问题,与"犯曲"相对应的文辞格式存在多种可能。而周邦彦《瑞龙吟》、柳永《小镇西》以文辞标志出的辞、乐对应,是以文辞充当乐谱所呈现出的一种可能关系。与"犯曲"相关的"转调"有两种:一为同"音"转调,由乐器孔位来决定的"移宫",与"唐人乐书"所载"犯曲"说相合;一为同"均"转调,可以通解《花庵词选》中《凄凉犯》标注为"仙吕犯商调"并非文字讹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白石 词乐 犯曲 转调
下载PDF
自编词集与晏几道词的深隐寄寓
3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1,共10页
晏几道自编词集关联起了北宋熙宁、元丰之际一代士大夫的群体处境与心态,它的意义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文献学问题延伸到文学史与思想史。虽然晏几道歌词自身可以直接提供深度研究的质素有限,但黄庭坚的诗集之中却保存有数首与晏几道的唱和... 晏几道自编词集关联起了北宋熙宁、元丰之际一代士大夫的群体处境与心态,它的意义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文献学问题延伸到文学史与思想史。虽然晏几道歌词自身可以直接提供深度研究的质素有限,但黄庭坚的诗集之中却保存有数首与晏几道的唱和诗。采用"以诗证词"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最大限度地挖掘晏几道词中的深隐寄寓提供旁证,同时为自编词集的原貌判断提供较为坚实的内证。从这一角度切入,则宋词史上以"复古"面目出现的、"规模‘花间’"的贵公子晏几道,实际应是士大夫歌词创作时代来临之际被忽略与遗忘的先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几道 宋词 黄庭坚 以诗证词
下载PDF
唐宋词乐与词律的文本学观照
4
作者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3期61-74,共14页
词乐与词律的研究不应止步于历史形态的还原与构拟,而应走向理论体系的再出发。首先,唐宋词乐与词律不只是一个历时性的演化过程,而且也是一个静止的共时状态、一种独立的符号系统。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必然要求接续“东方学”语境中的“... 词乐与词律的研究不应止步于历史形态的还原与构拟,而应走向理论体系的再出发。首先,唐宋词乐与词律不只是一个历时性的演化过程,而且也是一个静止的共时状态、一种独立的符号系统。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必然要求接续“东方学”语境中的“比较”研究的“文本转向”。其次,词乐研究中的音谱翻译与文辞的字声分析,从杨荫浏提出的“音势”说来看,具有相通性,反映出“声音”在文本之中有自身独具的美学方式,并非一种对于文字而言的辅助式的“意义”的传达。最后,词律“图谱”通过文本之间的“对照”,与音乐符号具有“共相”,理应脱离文字附庸地位而作为独立的符号系统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乐 词律 文本学 观照
下载PDF
苏轼词解读辨正六则
5
作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迄今为止,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苏轼词解读、笺注著作已有数部,但其中仍难免误读、误解或未能详考、尽考之处。兹以《浪淘沙》等五词中存在的六处读解问题,予以辨正。
关键词 苏轼词 读解 辨正
下载PDF
《望天门山》赏析
6
作者 《小学语文》 2020年第10期67-68,共2页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的著名诗篇,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地理风貌与艺术精神融汇一体、升华高妙的诗歌经典。这首经典的诗作被...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的著名诗篇,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地理风貌与艺术精神融汇一体、升华高妙的诗歌经典。这首经典的诗作被选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宽阔浩渺的长江水,经过险峻的三峡,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伸展延绵,流淌开去。它是那样的平静、从容、悠长,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缓缓地奔流,似乎不会再遇到什么艰难与险阻了。然而,时间久了,没有惊涛,不见阻碍,它也不能无些许的散漫慵懒吧。突然,这一切在一个名叫“天门山”的地方陡然改变:从大地上冒出一东一西两座相对而立的山峰,抬眼望去,那青葱的山峰就像是通向广阔夐远的天空之门,其撑开的样子,则像是被一种巨大的力量劈断。而这力量的来源,正是不再慵懒的碧绿的长江水。原来,在两岸地势的夹持下,本来东流而下的江水开始发生扭转,冲向北方,水势也因此打起了剧烈的回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诗人李白 地理风貌 天门山 荆楚大地 著名诗篇 《望天门山》 水东流 小学语文教科书
下载PDF
李清照《青玉案》词之“邯郸路”索解
7
作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青玉案》 李清照 邯郸
下载PDF
飄移隔絶的文學世界——宇文所安新著《一歌而已》評介
8
作者 馬里揚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1年第2期381-396,共16页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就遇到回歸文學本位與固守文史考據如何取捨的兩難問題。雖然這需要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省思兩者之間不會絶緣的關係,但無法即刻具備的綽綽有餘裕的學術環境,使得解決問題的期限一再拖延...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就遇到回歸文學本位與固守文史考據如何取捨的兩難問題。雖然這需要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省思兩者之間不會絶緣的關係,但無法即刻具備的綽綽有餘裕的學術環境,使得解決問題的期限一再拖延。近些年,文學本位的呼唤仍舊在缺乏成效地持續,而文獻與歷史層面的研究則發生着不能無視的改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九十年代 本位
下载PDF
古乐杂记
9
作者 罗庸 《曲学》 2013年第1期465-473,共9页
罗庸先生学问博大,在礼学、诸子、佛学、考古、方言、史学、楚辞、中古文学史、唐诗、宋词等诸多领域,皆做过谨严且深入的研究;并填词,撰写杂文与创作戏本。虽然不曾专力于研究古代音乐文学,但从他已经刊印的有关论著来看,如《歌谣的补... 罗庸先生学问博大,在礼学、诸子、佛学、考古、方言、史学、楚辞、中古文学史、唐诗、宋词等诸多领域,皆做过谨严且深入的研究;并填词,撰写杂文与创作戏本。虽然不曾专力于研究古代音乐文学,但从他已经刊印的有关论著来看,如《歌谣的补字与泛声》、《大招四上说》、《唐人打令考》(与叶玉华合著)、《九歌解题及其读法》(影印手稿本)、《刘尧民〈词与音乐〉序》等,涉及早期中国戏曲的发生、诗乐关系、词源、词乐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戏本 诗乐 补字 关系 音乐 学问 礼学 读法 词源
下载PDF
中國文學的“興寄”傳統
10
作者 馬里揚 《岭南学报》 2021年第1期1-32,共32页
"興寄"作爲中國古典詩學重要理論概念廣爲接受,但勘察中國文學的"實際",它本是以比類與托喻爲表徵的自由疏放的抒情方式。伴隨"楚騷"躋身"詩三百篇"同等的地位,"興寄"被吸納入"... "興寄"作爲中國古典詩學重要理論概念廣爲接受,但勘察中國文學的"實際",它本是以比類與托喻爲表徵的自由疏放的抒情方式。伴隨"楚騷"躋身"詩三百篇"同等的地位,"興寄"被吸納入"詩教比興"的系統而呈現出"隱曲"的特徵。宋代以來對"直筆"式"詩史"之批評更爲强調褒貶的寄寓,又推助"興寄"走向詩歌意義層面的"深微"。"深婉隱曲"的"興寄"衍生出兩種批評方案:"知人論世—詩史互證"與"微言大義—興感超越"。前者取決於文本内在結構的細微把握,如陸注蘇詩、錢注杜詩等;後者更加凸顯文本自身的獨立意義,如常州派的"詞史"批評等。儘管"興寄"走到過字義比附帶來的"僵化"、歷史闡釋的强勢介入所出現的"羈絆"以及由"興感"的"氾濫"導致的喧賓奪主,但在中國文學長河中始終具備有變動不居、生氣淋漓的"文學傳統"之表徵,實際成爲中國文學本體的核心"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興寄 抒情方式 比類 托喻 詩教 詩史
下载PDF
李清照南渡事迹考辨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6,共7页
"南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生经历中的转折性事件,但关于它的具体过程以及与之相关史实的考察,目前已有的描述与结论仍旧存在不够确切与不甚清晰之处。通过辨析《金石录后序》中的内在矛盾及其与赵明诚跋《赵氏神妙帖》之间... "南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生经历中的转折性事件,但关于它的具体过程以及与之相关史实的考察,目前已有的描述与结论仍旧存在不够确切与不甚清晰之处。通过辨析《金石录后序》中的内在矛盾及其与赵明诚跋《赵氏神妙帖》之间的异同,参证相关史料,考证赵明诚跋文中的"西兵之变"与"江外之盗"所关涉的史实,进而回答并解决了造成李清照仓皇南渡的成因、出发地与起讫时间以及"归来堂"被毁经过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赵明诚 南渡 考辨
原文传递
“眉山记忆”与苏轼词风的嬗变轨迹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80,共12页
本文就苏轼歌词创作与故人杨绘相关的种种文学"小环境"事件详为考证,抽绎出"眉山记忆"作为苏轼词风形成与演变的内在动因。苏轼与杨绘交往之始,当于杨绘知眉州而苏轼归乡丁忧的治平年间。眉山交往与苏轼的故国之思... 本文就苏轼歌词创作与故人杨绘相关的种种文学"小环境"事件详为考证,抽绎出"眉山记忆"作为苏轼词风形成与演变的内在动因。苏轼与杨绘交往之始,当于杨绘知眉州而苏轼归乡丁忧的治平年间。眉山交往与苏轼的故国之思相互缠绕,融会为特有的情感关联即"眉山记忆";使得熙宁倅杭时处在"被迫创作"情势之下的苏轼歌词,能够突破艳情字面的束缚,形成自是一家的词风。元丰三年贬谪后的苏轼歌词创作,更于"眉山记忆"中注入了深重的"天涯沦落"之感,词风也由雄壮疏放趋向清冷孤寂。还原词人交往所构筑起的文学生态圈,呈现的是苏轼独特词风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杨绘 眉山记忆 词风 考证
原文传递
陈师道《秋怀十首》考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7,共13页
陈师道《秋怀十首》的考释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辨析前人对作年或模棱或误读的判断,主张"元祐元年"说。二是考证"四十尚无君"为尚未入仕之意,并对诗中假借"古典"而于"当时之事"的讽喻提出"... 陈师道《秋怀十首》的考释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辨析前人对作年或模棱或误读的判断,主张"元祐元年"说。二是考证"四十尚无君"为尚未入仕之意,并对诗中假借"古典"而于"当时之事"的讽喻提出"通性"阐释的方案。三是透过第三首、第四首涉及与邢恕、王直方的交游,考见当日士子处境并非贫苦牢愁的单一色调。四是以第五首的考释厘清两对关系:与"苏门"诸君子"相忘江湖",却能望其于仕途"骤进";对苏轼本人始终心中追随,但又从不攀附。组诗的考释,弥补了任渊直至余嘉锡等研究的未及,呈现出诗人作为一介寒士的真实处境与思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道 宋诗 《秋怀十首》 考释
原文传递
欧阳修词与政治心态的内在转向 被引量:2
14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5,共9页
欧阳修《采桑子》词十三首为描摹风物之名篇,考其与《玉楼春》、《夜行船》等歌词以及诗文创作的内在关联,词人的政治心态自洛阳而夷陵而颍州的内在转向之历程可获掘发;由此历史心理切入考证《朝中措》送刘敞词,个人豪兴发舒之外,更与... 欧阳修《采桑子》词十三首为描摹风物之名篇,考其与《玉楼春》、《夜行船》等歌词以及诗文创作的内在关联,词人的政治心态自洛阳而夷陵而颍州的内在转向之历程可获掘发;由此历史心理切入考证《朝中措》送刘敞词,个人豪兴发舒之外,更与友朋之间唱和诗有婉转勾连的关系;进而考察欧阳修参与的《明妃曲》唱和活动,则心态内转又与当日士大夫政治分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宋词 政治心态 内在转向
原文传递
黄裳与陈师锡生卒年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2,共1页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福建南平)人,号演山居士。关于其生卒年,《全宋诗》“黄裳小传”定为“1043-112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10页);唐圭璋先生《全宋词》则定为“1044-1130”(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81页)。陈...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福建南平)人,号演山居士。关于其生卒年,《全宋诗》“黄裳小传”定为“1043-112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10页);唐圭璋先生《全宋词》则定为“1044-1130”(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81页)。陈师锡,字伯修,建州建阳(福建建阳)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其生卒年,《全宋诗》“陈师锡”小传未言;《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曾枣庄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陈师锡”条则云“生卒年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卒年 黄裳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宋诗》 中华书局 《全宋词》 《宋史》
原文传递
宋人事迹考证五则——以黄裳交游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40,共6页
关键词 交游 黄裳 考证 事迹 宋人 北宋中后期 南平市 福建省
原文传递
潜能转化如何可能?——北美中国词学研究现状局外观
17
作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7-192,共6页
北美学者的中国词学研究在最近20年延伸到民国词学、词的音乐史与文化史等方面,并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对包括女性、说话人、语言结构、历史文化语境在内的研究话题的接续性质的讨论,同时将"场域""作者""景观&... 北美学者的中国词学研究在最近20年延伸到民国词学、词的音乐史与文化史等方面,并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对包括女性、说话人、语言结构、历史文化语境在内的研究话题的接续性质的讨论,同时将"场域""作者""景观"等文化理论引入词学研究。二是试图消解文本语言结构与历史文化语境。强调文本的历史性以及将根源于文本物质形态变迁的"变异"作为运用口头诗学与表演理论的切入口,用以挑战传世文本的权威并展开文本意义的重建,是其典型特征。而对歌词文本的理解方式则是从文本意义的"误读原点"出发、带有延迟性质的"放慢理解",亦即不同于立足于语言结构的"贴近理解"、以突出文本和取消作者为目标的"札束"式研究。北美词学研究在问题、方法、理论等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系统,其蕴藏的多层次、多面向的发展潜能是转化为"显能"并产生更多成果,还是在消解文本意义的过程中最终消解自身研究的意义,尚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汉学家 中国词学 文化语境 表演 贴近理解 放慢理解
原文传递
元白新乐府的“题意距离”
18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9,共9页
元白新乐府在题面意旨与篇章意义之间,存在不能够准确对应的态势,即"题"与"意"的"距离"。在以乐舞为题的《五弦弹》《华原磬》《七德舞》《法曲》《立部伎》《胡旋女》《西凉伎》诸篇中,这一现象尤为突... 元白新乐府在题面意旨与篇章意义之间,存在不能够准确对应的态势,即"题"与"意"的"距离"。在以乐舞为题的《五弦弹》《华原磬》《七德舞》《法曲》《立部伎》《胡旋女》《西凉伎》诸篇中,这一现象尤为突显。造成"题意距离"的原因,一是元诗采用了"义类毕具"的"比兴"方式,意义丰富,结构谨严;白诗沿用原题,反致单薄,不免补凑。二是白诗为满足五十首的巨型组诗结构,就元诗节取,另立新题,导致原"题"意义"溢出",诗句含混,指向模棱。新乐府"题意距离"问题的揭出,对"元白优劣论"当有所修正;更可借此见出元白相互酬唱之中,激发想象,因难见巧,在诗艺层面所开拓出的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白 新乐府 题意距离 乐舞
原文传递
传统词学新释三题
19
作者 《文艺评论》 2017年第8期19-26,共8页
在宋词批评当中,可以见到的专门术语就是诸如“挑刷”“虚实”“开阖”“点染”“顺逆”,等等,不一一列举,这些其实就是古人所谓的“用笔”之法。它们在“诗话”“文话”“曲话”中,也并不缺席。因此,如果运用它们来展开“词”的... 在宋词批评当中,可以见到的专门术语就是诸如“挑刷”“虚实”“开阖”“点染”“顺逆”,等等,不一一列举,这些其实就是古人所谓的“用笔”之法。它们在“诗话”“文话”“曲话”中,也并不缺席。因此,如果运用它们来展开“词”的文体批评,则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限定性,即“义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释 词学 传统 文体批评 “点染” “词” 限定性 宋词
原文传递
黄庭坚《小山集序》的思想史考索——北宋“后熙丰时代”词学走向研究之一
20
作者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黄庭坚在为晏几道歌词所作的《小山集序》中,不仅触及晏几道歌词中的新变因素,而且昭示了黄庭坚本人词风的转变。这一创辟性词论的发生,关联着一个深刻的思想史背景。"熙丰词学极盛"之后,歌词与士大夫作者之间的关系从"... 黄庭坚在为晏几道歌词所作的《小山集序》中,不仅触及晏几道歌词中的新变因素,而且昭示了黄庭坚本人词风的转变。这一创辟性词论的发生,关联着一个深刻的思想史背景。"熙丰词学极盛"之后,歌词与士大夫作者之间的关系从"背离"走向"紧张"。元祐初年的晏几道在《乐府补亡序》中追溯"南部诸贤",或与熙丰执政大臣对"妇人语"歌词的批评不无关联;此际陷入"党争漩涡"的黄庭坚提出"清壮顿挫",也就并非可以局限于艺术评赏层面,而应是蕴藏有黄庭坚自身对现实困境的努力摆脱之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小山集序》 宋词 思想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