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方高校特色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成都大学“成都通”课程 |
冯和一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0 |
3
|
|
2
|
英藏S2204《董永变文》董永至孝感天意义分析 |
冯和一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3
|
|
3
|
牛郎织女神话与孝子董永的整合文化意义 |
冯和一
胡杰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4
|
中国神话中的“天衣情结”探析——以牛郎织女神话之“天衣情结”为例 |
冯和一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5
|
柳开“以斯道自任”的道统贡献及其影响 |
冯和一
胡杰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22 |
0 |
|
6
|
贤母的家国担当对家风塑造及子女官德懿行的影响--以成都古代贤母懿行故事为例 |
冯和一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1 |
0 |
|
7
|
敦煌文献《须大拏太子度男女背》“父言”补校与释读 |
冯和一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8
|
弱者情结与文学中的苦儿主题探析 |
冯和一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9
|
英藏S.2014《七夕诗并序》释读 |
冯和一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7 |
0 |
|
10
|
敦煌文献“董仲寻母”与“目连救母”情节内涵比较 |
冯和一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1
|
“桥”之原型意义下的《再别康桥》 |
冯和一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3 |
0 |
|
12
|
成都贤母大爱元素的垂范形式与价值 |
冯和一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3
|
班达拉姆之权威 |
冯和一
|
《民族论坛》
|
2005 |
1
|
|
14
|
天府文化的校园传承与传播路径分析——以成都大学“国学经典”“成都通”实践教学为例 |
冯和一
|
《品位·经典》
|
2021 |
2
|
|
15
|
古神话中的生命吞生信仰 |
冯和一
|
《民族论坛》
|
2005 |
0 |
|
16
|
由“盛服”“侯人”习俗到“侯人而未得”的盛装罗敷 |
冯和一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7
|
敦煌学家项楚先生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与影响探述 |
冯和一
|
《北京教育(高教)》
|
2022 |
0 |
|
18
|
上博簡《子羔》篇與聖王之道的傳承問題 |
胡杰
馮和一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
2023 |
0 |
|
19
|
颜子之儒“学圣”“言道”特质在上博简中的体现 |
冯和一
|
《孔子研究》
CSSCI
|
2017 |
0 |
|
20
|
滄江書院尋蹤 |
馮和一
|
《宋代文化研究》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