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词“别”形成问题补议 被引量:8
1
作者 春田 王群 《汉语学报》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表示禁止或揣测的“别”、“别要”、“别要是”、“别是”以及连词性的“别要说”、“别说”都跟“不要”有语源关系。“别”是“不要”不完全合音的混音式,“别要”则是“不要”连说混音为“别”后在剩余音素,尤其是原式的影响下“要... 表示禁止或揣测的“别”、“别要”、“别要是”、“别是”以及连词性的“别要说”、“别说”都跟“不要”有语源关系。“别”是“不要”不完全合音的混音式,“别要”则是“不要”连说混音为“别”后在剩余音素,尤其是原式的影响下“要”音复原的新旧嫁接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源关系 音变方式 “别”“别要”“不要” “别” 补议 副词 混音 合音 音素
下载PDF
汉语疑问代词演变的特殊规则 被引量:16
2
作者 春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46,共9页
汉语代词在历史上往往发生一种特殊变化,即由一个疑问代词跟一个非疑问词组合形成一个复音式疑问代词,这个复合式疑问代词又可以通过省缩原来的疑问词部分而保留起初的非疑问词部分,然后成为一个新的疑问代词,这一过程又常常伴随着音变... 汉语代词在历史上往往发生一种特殊变化,即由一个疑问代词跟一个非疑问词组合形成一个复音式疑问代词,这个复合式疑问代词又可以通过省缩原来的疑问词部分而保留起初的非疑问词部分,然后成为一个新的疑问代词,这一过程又常常伴随着音变。汉语史上代词的这种变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汉语代词历史演变的一种特殊规则。注意这种特殊变化,对于研究汉语代词的历史演变及探索汉语发展变化的规律,都不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疑问代词 特殊规则 同类型变化
下载PDF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形成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春田 《语言科学》 2006年第6期52-61,共10页
询问事理与反诘,并且主要用于反诘的“那(哪)”出现于东汉时期。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疑问词作过有益探索,但它的来源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或可为定论的意见。文章从学史的角度对相关的主要观点加以梳理,进而分析诘问词“那”的形成问题,认为... 询问事理与反诘,并且主要用于反诘的“那(哪)”出现于东汉时期。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疑问词作过有益探索,但它的来源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或可为定论的意见。文章从学史的角度对相关的主要观点加以梳理,进而分析诘问词“那”的形成问题,认为“那”形成于“奈何”的省缩音变,这不但有“奈(X)何”的“奈”可作“那”的证据,也有差不多同时期或前后同一系疑问词及其他疑问词发生的同类型变化的有力支持。“那”由“奈何”省缩音变形成后,所进入的主流句式应该是自上古汉语以来的“何得/可/能+VP”疑问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史 用法 词音 省缩音变 诘问词“那”
下载PDF
《歧路灯》结构助词“哩”的用法及其形成 被引量:12
4
作者 春田 《语言科学》 2004年第4期29-37,共9页
在以清代河南话为方言背景的《歧路灯》里,结构助词“哩”兼有“的”、“地”、“得”的用法;“哩”用同“的”时,又体现出跟后期近代汉语“的”相一致的演变特点。结构助词“哩”跟语气助词“哩”同形、音[li],它是“的”、“地”、“... 在以清代河南话为方言背景的《歧路灯》里,结构助词“哩”兼有“的”、“地”、“得”的用法;“哩”用同“的”时,又体现出跟后期近代汉语“的”相一致的演变特点。结构助词“哩”跟语气助词“哩”同形、音[li],它是“的”、“地”、“得”共同词音形式的方言变体。除河南方言外,在另外的一些现代方言里,也有结构助词[ti]→[1i]→系的音变现象,这类音变词用法、词音上的差异以及现代北京话“的”、“地”、“得”同音[ta]的形成历史与影响因素,都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结构助词 “哩” 语法
下载PDF
数量结构合音词“俩”、“仨”的几个问题——兼评赵元任先生的“失音”说 被引量:19
5
作者 春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数量结构合音词“俩”、“仨”早期的用法及其词音和字形问题;“俩”、“仨”分别是先由“两个”、“三个”发生连说音变,尔后形成合音式;赵元任先生关于“数+个”结构连说音变的分析现在看来仍有其合理性,但他对于“...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数量结构合音词“俩”、“仨”早期的用法及其词音和字形问题;“俩”、“仨”分别是先由“两个”、“三个”发生连说音变,尔后形成合音式;赵元任先生关于“数+个”结构连说音变的分析现在看来仍有其合理性,但他对于“数+个”结构中“个”的连说变音形式以及“俩”、“仨”形成的意见,都值得重加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俩” “仨” 用法形成
下载PDF
试论疑问代词“若为”、“若箇”的来源 被引量:5
6
作者 春田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573-579,共7页
"若为"、"若箇"是先后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疑问代词,对这两个疑问代词的来源以往罕有论及。文章基于语料的调查,在吕叔湘(1985)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认为上古汉语里就有的指示... "若为"、"若箇"是先后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疑问代词,对这两个疑问代词的来源以往罕有论及。文章基于语料的调查,在吕叔湘(1985)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认为上古汉语里就有的指示词"若"可能来源于"像似"义动词"若"在特定语法关系中的变化;"若为"、"若箇"的"若"也与"像似"义动词"若"有关,但在历史变化中经历了"若何"(即受疑问词"何"影响)的阶段,从而获得了疑问功能,然后与"作为"义动词"为"、名量词"箇"复合,形成了"若为"、"若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动词 若为 若箇 历史演变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与现代山东方言的“可不”类句式 被引量:7
7
作者 春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文章分析、讨论以明清山东话为方言背景的《醒世姻缘传》及现代山东方言里的“可不”类句式问题。包括:1.“可不”类句式的类型和意义;2.“可不”类句式的形成或历史来源;3.现代山东方言的相关句式及其特殊变化。
关键词 句式 山东方言 历史来源 意义 明清 《醒世姻缘传》
下载PDF
汉语方言助词“吧咋/不咋”的来历 被引量:10
8
作者 春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方言助词“吧咋”跟“不咋”的历史来源、形成方式及相关因素。
关键词 方言助词 形成方式 来源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例说 被引量:3
9
作者 春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4,共5页
1.“百当”、“白当”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2.“节年”的意义及其与现代山东方言“jian年”、“jian天”的关系;3.“提溜”、“滴溜”等的关系及音变问题;4.俗语“仰着合着”的意义及相关词语的语义组合关系与变化。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方言词 词例及方法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里值得注意的语法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春田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4-187,共4页
在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通俗文献里,可以见到许多值得注意的包括语法在内的语言问题。这类语料反映出现代方言语法特点及来源、体现着语法演变规律、隐含着非音韵系统音变。
关键词 方言语法 山东方言 特殊音变
下载PDF
聊斋俚曲中的“煞(杀)”字结构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春田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66-72,共7页
聊斋俚曲中的“煞(杀)”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一般性结果(非死亡义)和表示程度,后者又有表示极甚程度和假设性无限程度两种类型。从总体上说,“煞(杀)”表示一般结果和表示程度都源自相应的补充结构,但其中次类具体的形成方式则或... 聊斋俚曲中的“煞(杀)”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一般性结果(非死亡义)和表示程度,后者又有表示极甚程度和假设性无限程度两种类型。从总体上说,“煞(杀)”表示一般结果和表示程度都源自相应的补充结构,但其中次类具体的形成方式则或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煞(杀)字结构 类型 形成 聊斋俚曲
下载PDF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春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9,共4页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有指示和疑问两类:变文是最早可见到指示词"惹子"、"日"的文献,"惹(子)"应由"若"音变而来,"日"则大约是"惹子"的缩约音。变文里"...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有指示和疑问两类:变文是最早可见到指示词"惹子"、"日"的文献,"惹(子)"应由"若"音变而来,"日"则大约是"惹子"的缩约音。变文里"若"系疑问代词,较之此前出现了新的组合形式或体现出新的组合特点;变文里的"若为"则绝大多数用于设问,校注者一律看作套语用词是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若” 敦煌变文
下载PDF
试论《文心雕龙》的文章美学观及其民族性问题
13
作者 春田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7-92,100,共7页
试论《文心雕龙》的文章美学观及其民族性问题冯春田海内"龙学"在70年代末由复苏进入兴盛期之后,80年代末即转沉寂状态,其实《文心》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文心》研究需要深入。本文即从《文心雕龙》"文"及其相关概念的阐释... 试论《文心雕龙》的文章美学观及其民族性问题冯春田海内"龙学"在70年代末由复苏进入兴盛期之后,80年代末即转沉寂状态,其实《文心》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文心》研究需要深入。本文即从《文心雕龙》"文"及其相关概念的阐释入手,对刘勰的文章美学观及其历史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美学观点 心理因素 民族审美意识 《说文》 形文 《原道》 汉民族 相关概念
下载PDF
刘勰的自然观点及其文学理论
14
作者 春田 《东岳论丛》 1986年第2期88-94,共7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心雕龙》的重要价值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了。我国专家认为:“《文心雕龙》是六世纪初古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整个世纪中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煌煌巨著。”日本学者则认为:“《文心雕龙...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心雕龙》的重要价值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了。我国专家认为:“《文心雕龙》是六世纪初古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整个世纪中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煌煌巨著。”日本学者则认为:“《文心雕龙》可以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黯然失色。”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愈加显示出《文心雕龙》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重要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比如,《文心雕龙》有无作为其整个文学理论系统赖以建立的哲学根基?如有,这个作为依据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正如本文标题所标明的,这篇文章的任务便是对《文心雕龙》的“自然”观点及其与刘勰的文学理论的关系问题加以讨论,并说明“自然”观点就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哲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文学理论 日本学者 世纪初 世界文学 哲学根基 语言形式美 创作风格 文学创作 文论思想
下载PDF
从汉语史角度看古籍注释、校点例
15
作者 春田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年第2期94-98,共5页
在古籍校点、注释中都存在因不曾留意汉语历史语言问题而形成的误释或者误点的例子,本文通过一些误释或者误点例的分析,说明从汉语史研究角度对类似问题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观察,表明注意汉语史的问题对古籍整理及相关研究可能具有的某种... 在古籍校点、注释中都存在因不曾留意汉语历史语言问题而形成的误释或者误点的例子,本文通过一些误释或者误点例的分析,说明从汉语史研究角度对类似问题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观察,表明注意汉语史的问题对古籍整理及相关研究可能具有的某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研究 古籍注释 校点
下载PDF
《文心》学断想
16
作者 春田 《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39-39,共1页
《文心》学断想冯春田去年7月在北京成功地举行了“1995年《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中外与会学者之众,提交论文之多,均前所未有。料想以此会为契机,《文心》学必将揭开新的一页。然瞻顾学坛,不无所思,略记数项,名曰“断想... 《文心》学断想冯春田去年7月在北京成功地举行了“1995年《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中外与会学者之众,提交论文之多,均前所未有。料想以此会为契机,《文心》学必将揭开新的一页。然瞻顾学坛,不无所思,略记数项,名曰“断想”,以就教于同道者。一、“雕死’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修辞学 理论方法 比较研究 学术研究 语文教学 社会科 现代文学批评 显学 西方文论
下载PDF
蝎子养殖加工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春田 《农牧产品开发》 1995年第6期32-32,共1页
蝎子养殖加工技术冯春田(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蝎子又名“全虫”、“全蝎”,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它具有息风止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能。近几年,由于外贸出口及对蝎子新产品的开发,需要量逐年增加,价格猛涨,现价达220... 蝎子养殖加工技术冯春田(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蝎子又名“全虫”、“全蝎”,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它具有息风止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能。近几年,由于外贸出口及对蝎子新产品的开发,需要量逐年增加,价格猛涨,现价达220元/公斤左右。因此,人工养蝎是一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子 生活习性 饲养管理 加工
下载PDF
近古汉语里“紧”、“打紧”、“紧着(自)”之类虚词的语法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春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67,共5页
近古汉语里“紧”、“打紧”、“紧着(自)”之类虚词的语法分析冯春田近古汉语(或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它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虚词特别丰富。所以虚词的研究,就成为了近古汉语、甚至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 近古汉语里“紧”、“打紧”、“紧着(自)”之类虚词的语法分析冯春田近古汉语(或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它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虚词特别丰富。所以虚词的研究,就成为了近古汉语、甚至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虚词的特点而言,它虽然是个“封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现代汉语八百词》 《金瓶梅》 语法分析 古汉语 语法意义 用例 补充成分 汉语虚词 《清平山堂话本》
下载PDF
永明声病说的再认识——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被引量:5
19
作者 春田 《语言研究》 1982年第1期189-196,共8页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齐梁二代对于促进汉语诗歌声律形式的形成,有着不可泯灭的功劳。声律是文人们从不自觉地接触到自觉地认识的,声律论是经过了切磋琢磨才建立起来的。而且,讲究诗文的声病的风气已经弥漫了当时的文坛。对当时声律说的...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齐梁二代对于促进汉语诗歌声律形式的形成,有着不可泯灭的功劳。声律是文人们从不自觉地接触到自觉地认识的,声律论是经过了切磋琢磨才建立起来的。而且,讲究诗文的声病的风气已经弥漫了当时的文坛。对当时声律说的内容,《南史·陆厥传》上有记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郡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诗 蜂腰 上尾 平头 沈约 同声 四声 平声 声律论 入声
下载PDF
秦墓竹简某些语法现象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春田 《语言研究》 1986年第1期129-137,共9页
本文试对秦简简文中的某些语法现象加以分析,讨论的问题是:1.范围表示法"……以上"、"……以下"及其相关句式在形式上的变化;2."以·为……"式及其相关句式;3."V·以·为……"式... 本文试对秦简简文中的某些语法现象加以分析,讨论的问题是:1.范围表示法"……以上"、"……以下"及其相关句式在形式上的变化;2."以·为……"式及其相关句式;3."V·以·为……"式及其相关句式;4."V·为……"式及其相关句式。有必要说明两点:一、在分析上述语法现象时,尽可能地根据材料分析到相关句式之间的联系或在句式上的变化;二、这里所讨论的语法问题不一定是秦简简文所独有的。我们对它加以分析,是从"可靠性"上着眼,珍视这种地下发掘的原始材料。做法上则以它为主要根据来分析相关句式的联系或变化,使范围尽可能地限于这一材料本身;为说明问题,同时也不排除与其它古籍中相同或相关的语法形式作些简略的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事主语句 句式 简文 语法现象 数量词 马氏文通 语法形式 动词 相关 表示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